书名:电子系统设计与实践
定价:25.00元
售价:17.0元,便宜8.0元,折扣68
作者:戚海峰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7-01
ISBN:978730513046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电子系统设计与实践》以TI公司模拟数字混合集成电路的应用设计为主线,内容包括模数混合电路和单片机的应用等内容。主要内容包括:,TI的电路仿真软件TINA—TI的使用;第二,TI运算放大器的应用特性;第三,MSP430单片机的应用实例训练。课程以集成电路的应用特性为导向,引导学生系统地了解和掌握模拟数字混合系统的设计方法。
章 TINA—TI使用入门和实例 1.1 概述 1.2 用TINA—TI搭建一个电路 1.3 电路分析第2章 运算放大器的应用 2.1 概述 2.2 运算放大器基础 2.3 理想运算放大器模型 2.4 基本运算电路 2.5 运算放大器的指标 2.6 运算放大器单电源供电 2.7 运算放大器电路仿真第3章 有源滤波器设计实例 3.1 概述 3.2 WEBENCH Filter Designer。应用实例 3.3 使用Filter Pro进行有源滤波器设计 3.4 采用过采样简化模拟滤波器设计 3.5 如何增强过渡带的陡峭度第4章 ADC和DAC 4.1 ADC 4.2 ADC性能指标 4.3 不同类型的ADC 4.4 ADC的选择和应用 4.5 DAC 4.6 不同类型的DAC 4.7 DAC选型与电路设计附录A 集成开发环境CCS的安装与使用 A.1 CCSv5.3的安装 A.2 利用CCSv5.3导入已有工程 A.3 新建CCSv5.3工程 A.4 调试CCSv5.3工程 A.5 CCSv5.3资源管理器介绍及应用附录B MSP430F6638教学开发系统 B.1 音频模块 B.2 ADC实验 B.3 DAC实验 B.4 音频播放实验 B.5 录音与回放实验附录C 音频功率放大器设计及其TINA—TI仿真 C.1 概述 C.2 音频功率放大器的类别 C.3 功率放大器的主要性能指标 C.4 音频功率放大器仿真分析附录D 实现FM的MSP430系统—TI仿真 D.1 MSP430G2553微控制器 D.2 FM调频模块 D.3 实现FM的MSP430系统介绍参考文献
这本书的配套资源和在线支持材料是其另一个亮点,尽管我主要依赖纸质版进行深度阅读,但书后附带的那些项目文件和参考设计链接,无疑为初学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我特别关注了其中关于可靠性工程和EMC/EMI测试的章节。这些内容通常是理论学习中最容易被忽略的“脏活累活”,但作者却将其提升到了和功能实现同等重要的地位。它详细列举了常见的设计缺陷如何导致通过电磁兼容性测试失败,并提供了可操作的PCB布局和屏蔽建议。这部分内容极大地提升了我的“健壮性”意识。这本书真正做到了“实践”二字,它教会了我,一个好的设计不仅要能工作,更要在各种恶劣环境下稳定、可靠地工作,并且能够顺利通过法规认证。读完后,我感觉自己的设计理念从“能不能实现”升级到了“如何能更好地、更安全地实现”。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很有现代感,色彩搭配沉稳而不失活力,一看就知道是面向工程实践领域的专业书籍。我当时在书店里被它吸引,主要是因为它的书名——“电子系统设计与实践”——直击了我的痛点。我之前学习电路理论和数字逻辑的基础都还算扎实,但一到动手做项目,总是感觉缺乏一个清晰的、从概念到实现的完整路径。这本书的排版非常清晰,图表质量极高,尤其是那些系统架构图和波形图,标注得一丝不苟,看得出作者在细节处理上花费了大量心血。我尤其欣赏它对设计流程的系统性阐述,它不仅仅停留在介绍元器件和基础知识的层面,而是着重讲解了如何进行需求分析、模块划分、接口定义,以及最终的系统集成和调试。这种注重“过程”的讲解方式,让我感觉自己不再是孤立地学习知识点,而是真正开始像一个工程师那样去思考问题。它成功地架起了一座理论与实际操作之间的桥梁,让我对未来参与复杂电子项目充满信心。
评分坦白说,初拿到这本书时,我有些担心内容会过于偏重某一个细分领域,例如偏向软件驱动或偏向纯模拟电路。然而,这本书展现了惊人的广度和深度上的平衡。它花了相当大的篇幅来讲解人机交互接口(HMI)的设计考量,包括人机工程学、视觉反馈的优化,这在许多纯技术导向的电子设计书籍中是罕见的。这种跨学科的视野,让这本书的适用范围大大拓宽了。我发现即便是那些从事偏软件层面的朋友,在阅读了关于系统级抽象和软件/硬件接口协同设计的章节后,也对整个电子系统的运行机制有了更宏观的认识。它似乎在暗示,现代电子系统设计早已不是“代码世界”与“硬件世界”的割裂,而是一个高度耦合、需要整体优化的复杂生态系统。这种系统论的观点,是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启发之一。
评分自从开始阅读这本书,我发现它在案例选择上非常独到且贴近当前行业热点。它没有选择那些过于陈旧或过于偏门的例子,而是紧密结合了嵌入式系统、传感器融合以及低功耗设计等前沿领域。比如,其中关于FPGA在实时信号处理中的应用那一章节,作者没有简单罗列Verilog代码,而是深入剖析了如何利用并行计算的优势来优化算法的延迟和吞吐量,并且详细对比了不同实现策略下的资源占用和功耗表现。这种深入骨髓的技术剖析,远超出了我预期的“入门指南”范畴,更像是一本高阶工程师的实战手册。阅读过程中,我时不时地需要暂停下来,去查阅一些更深层的硬件手册来印证书中的论点,这极大地拓宽了我的知识边界。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提供的不是简单的“配方”,而是“烹饪哲学”,教会你如何在资源受限的环境下做出最优决策。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风格非常独特,它读起来不像一本教科书,反而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言辞犀利的导师在身边手把手地指导你。语言上,它保持了专业术语的严谨性,但在解释复杂概念时,却采用了非常形象的比喻和生活化的例子,使得那些原本晦涩难懂的诸如电源完整性(PI)和信号完整性(SI)问题变得可视化、易于理解。我尤其欣赏作者在阐述“为什么”而非仅仅“是什么”上下的功夫。例如,在讨论高速电路板设计时,它不仅给出了布线规则,还详细解释了这些规则背后的电磁理论基础,这迫使读者去理解这些规则的物理意义,而不是死记硬背。这种注重原理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极大提升了我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让我不再盲目信任默认设置,而是学会用第一性原理去验证每一个设计选择的合理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