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论语导读
:35.00元
售价:23.8元,便宜11.2元,折扣68
作者:张涅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8-01
ISBN:9787040328110
字数:
页码:40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论语导读》的编写,旨在帮助学生认识兼有道德与生活理性的君子素养。全书由表及里,分为文雅、博学、才艺、礼仪、友情、孝敬、敬事、为政、省思、忠信、仁爱、道德等十二个单元,每单元内的“语录选注”着重注译原典,“内容概要”、“意义阐释”、“参阅材料”三部分,则通过联系实际、深入解读、旁征博引等方式,将儒家文化的精神传达给学生,借此扩大学生阅读面,引发他们的思考和联想。
全书体例严密,形式整齐,引文规范。十二个单元的设计,较适合本科院校全校公共课的开课条件;文本的选择与解析,简明扼要,而又不乏趣味,是一本比较有特色的公共课教材。同时,对一些有意研读国学经典的读者来说,这也是一本别具特色的《论语》读本。
现代以来大多数学者评价孔子为的思想家、教育家,不过孔子的思想本旨在于社会政治领域。他为了培养治国人才成为教育家,因为对社会政治有深刻的认识才成为思想家。因此,在《论语》中可看到这样的语录:“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八佾》)“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述而》)“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阳货》)这里的“周”指的西周王朝,“周公”是西周宗法制度和礼乐文化的创立者姬旦。殷周之间,不但是朝代替换,而且处于政治文化制度变更的历史转折阶段。当时周武王死后,周公借鉴殷商文化,封土建国,制礼作乐,完全了封建宗法制度,提出“明德慎罚”与“刑兹无赦”(《尚书·康诰》)相结合的政治思想,奠定了三千年中国历史文化的基础。周公这一继往开来的政治成就为孔子所仰慕,故而有如此强烈的政治心迹的表述。这-点前人多有说明,例如《淮南子·要略》说:“孔子修成康之道,述周公之训。”朱熹《论语集注·述而》注:“孔子盛时,志欲行周公之道。”
许多人以为孔子周游列国后回到鲁国,主要做整理文献典籍的工作。这从客观上的成就看是如此,但也并非孔子的本愿。孔子对于政治依然有执著的关怀,只是在现实面前无奈而已。《宪问》篇记载:孔子临死前两年,也就是公元前481年,齐国的大臣陈恒把齐国的国君齐简公杀掉了,孔子就斋戒沐浴后报告鲁哀公说:“陈恒杀了他的君王,请您出兵讨伐他。”鲁哀公推托后,又向孟懿子、叔孙武叔、季康子三位大夫报告。而且反复强调:“因为我忝为大夫,不能不报告啊!”这件事《左传·哀公十四年》也有记载,足以可见政治是孔子终生不变的情怀。
……
讲 文雅
第二讲 博学
第三讲 才艺
第四讲 礼仪
第五讲 友情
第六讲 孝敬
第七讲 敬事
第八讲 为政
第九讲 省思
第十讲 忠信
第十一讲 仁爱
第十二讲 道德
附录一 孔子生平事迹
附录二 《论语》简介
附录三 孔子思想体系概述
附录四 《论语》研究重要书目
附录五 《论语》全文
主要参考文献
这本书的翻译和注释部分,可以说展现了一种极高的学术水准和人文关怀。我注意到,它在处理那些看似简单实则蕴含深厚哲理的语句时,并没有采取那种一味求“新”或者“独到”的翻译策略,而是回归到最扎实、最符合古人语境的理解上去,力求做到“信、达、雅”的平衡。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对一些关键概念的辨析,采用了非常清晰的对比手法。比如,对于某些容易混淆的“仁”与“礼”的交叉使用场合,作者会列举出古代不同学派的侧重点,然后给出最贴合原文情境的解读,这种细致入微的处理,让读者在理解原文的表层意思后,还能深入探究其背后的思想层次。而且,注释的密度控制得非常好,不会让人感到信息过载,需要查阅的都是真正关键的词汇或典故,不必要的“填充”很少。读下来,感觉就像是有一位经验极其丰富的老师,在你身边耐心引导,随时准备解答你可能产生的每一个疑问,这种被知识的洪流温柔托举的感觉,实在太棒了,让人对作者的学识深信不疑。
评分这本书在内容编排上,展现出一种非常流畅的叙事逻辑,即便它本身并非小说体裁。它似乎深谙“循序渐进”的教学法精髓,并没有一开始就抛出最艰涩的理论,而是从一些非常贴近日常生活的场景和对话入手,慢慢地引导读者进入到作者构建的那个思想世界中。这种安排,极大地降低了初学者的心理门槛。我尤其欣赏它在不同主题之间的过渡处理,那种衔接自然得如同行云流水一般,仿佛每个章节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前一个章节思想的自然延伸和深化。它没有采用那种机械的、按篇章顺序排列的方式,而是根据主题的内在联系进行了巧妙的重组,使得整部作品读起来更像是一部系统的思想探索之旅,而非零散的语录汇编。这种结构上的巧思,使得即便是偶尔中断阅读,重新拾起时也能迅速找到思维的落点,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连贯性和沉浸感。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采用了那种沉稳的墨绿色,配上烫金的字体,透露出一种古典而又厚重的气息。初次翻开时,那种纸张的触感就非常舒服,不是那种廉价的铜版纸,而是带有细腻纹理的米白色纸张,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让眼睛感到疲劳。排版方面也看得出是用心了,字间距和行距把握得恰到好处,即便是对于初次接触这类经典著作的读者来说,也不会感到压迫感。更值得称赞的是,书页的装订非常牢固,可以完全平摊在桌面上,这对于需要对照注释或者做笔记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个极大的便利。我个人特别喜欢它在章节开头的引言部分,虽然没有直接深入到核心内容,但每段引言都像是一扇小小的窗户,巧妙地勾勒出接下来内容的意境和主要脉络,为读者建立了一种期待感。而且,侧边留白的设计也做得非常合理,既不显得空旷,又能让人在阅读时有地方进行思绪的延伸和标注。整体而言,这本书的“形”做得非常成功,光是放在书架上,就足以提升整个阅读空间的格调,让人在拿起它的时候,就自然而然地带上了一种敬畏与期待的心情,绝对是值得珍藏的实体书典范。
评分从整体的阅读体验来看,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非常高品质的知识获取平台。它不只是简单地呈现信息,更像是在构建一个完整的学习生态系统。除了主体文本和详尽的注释外,我发现书的后半部分还附带了一些非常有价值的辅助材料。比如,有一张详细的人物关系图谱,对于梳理篇章中频繁出现的人物关系起到了极大的帮助,避免了阅读中途因人物混淆而产生的中断。还有一些关于时代背景的简要说明,用图表的形式清晰地展示了当时社会结构的变迁,这对于理解为何某些言论会产生至关重要。这些附加的内容,体现了出版方对读者学习过程的深刻理解和体贴入微的设计。它真正做到了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抽象的理论具象化,让每一个环节都成为支持主线学习的有力支撑点,使得整个阅读过程高效而充实,让人在合上书本时,不仅收获了知识,更感受到了一种被精心呵护的学习体验。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极其富有感染力,它在保持典籍应有的庄重感的同时,又融入了非常现代且富有活力的文字表达。我常常在阅读中会发现一些极富洞察力的总结性语句,它们并非原文的直译,而是作者在消化了大量历史背景资料后,用现代读者的视角提炼出来的精辟论断,这些论断如同散落在知识田野里的珍珠,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这种“古为今用”的表达方式,使得那些跨越千年的智慧,在当下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指导意义。它没有使用那种故作高深的、晦涩难懂的学术腔调,反而以一种近乎对话的口吻,与读者进行心灵层面的交流。读完一个段落,常常会让人不由自主地停下来,细细回味作者那句精妙的转折或总结,这种阅读体验是极其酣畅淋漓且令人愉悦的,让人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阅读”,更是在与一位博学的智者进行一场深入的探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