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文丛刊:南宋院画录 9787534046964

艺文丛刊:南宋院画录 9787534046964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清厉鹗,胡易知 校注 著
图书标签:
  • 南宋绘画
  • 院画
  • 绘画史
  • 艺术史
  • 中国美术
  • 宋代艺术
  • 文化艺术
  • 图录
  • 艺术作品
  • 历史文献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广影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ISBN:9787534046964
商品编码:29717736816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6-0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艺文丛刊:南宋院画录

定价:28.00元

售价:19.0元,便宜9.0元,折扣67

作者:(清)厉鹗,胡易知 校注

出版社: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1-01

ISBN:978753404696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南宋院画录》对于全面认识理解南宋院画以及南宋整个画坛的情况,梳理以元明文人画为主线的画风嬗变,是非常有价值的。


内容提要

《南宋院画录》是厉鹗对南宋百余年间画院机制、人物、画作相关文献所做的汇集。厉鹗在编撰中征引了《梦粱录》《武林旧事》《图绘宝鉴》《画史会要》等书,“遍收名贤吟咏题跋,与夫收藏鉴赏语,荟萃成帙”,用了总共九十多种文献。卷首先录院人年表,已佚。卷一为总述,胪考院画本末,如得名之画家、院址、试目、职称、粉稿、诸家笔墨特色、所用之画材等。卷二至卷八录南宋画院画家共九十八人,对于画家之籍贯、生平、事迹、擅长门类、作品、评论等记载甚详,征引条目详略不一,多的一位画家近百条。画家生平、遗闻轶事、画迹题咏及收藏鉴赏之语均注明出处,信而有征。

目录

卷一
總 述

卷二
李 唐
劉宗古
楊士賢
李 迪
李安忠
蘇漢臣
朱 鋭
李 端
張 浹
顧 亮
李從訓
閻 仲
周 儀
焦 鍚
胡舜臣 張著

卷三
馬和之
賈師古
馬興祖
李 瑛
馬公顯
陸 青
韓 祐
劉思義
朱光普
尹大夫
林俊民
蕭 照
陳 善

卷四
閻次平 次于
蘇 焯
毛 益
何世昌
林 椿
劉松年

卷五
吴 炳
張 茂
李 嵩
蘇 堅
梁 楷
陳居中
高嗣昌
蘇顯祖

卷六
夏 珪
馬 逵

卷七
馬 遠

卷八
馬 麟
白良玉
孫 覺
戚 仲
魯宗貴
陳宗訓
俞 珙
胡彦龍
史顯祖
吴俊臣
李德茂
孫必達
顧興裔
張 仲
崔友諒
馬永忠
陳清波
范安仁
陳可久
陳 珏
朱 玉
白用和
宋汝志
毛允昇
侯守中
曹正國
王 華
方椿年
豐興祖
錢光甫
徐道廣
謝 昇
顧師顔
朱懷瑾
王 輝
樓 觀
李永年
李 權
梁 松
朱紹宗
李 永

附録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武林掌故叢編本章廷彦序
武林掌故叢編本吴炳序


作者介绍

厉鹗(1692-1752),字太鸿,号樊榭,钱塘(今浙江杭州)人。雍、乾之际“浙派”的代表诗人。亦工词,宗姜夔、张炎,为“浙西词派”中期巨擘。著有《樊榭山房集》等。入《清史稿?文苑传》。

文摘


序言



《南宋院画录》:一部穿越时空的艺术盛宴 一、 肇始与辉煌:南宋画院的黄金时代 南宋,一个风雨飘摇却又孕育出璀璨艺术文化的时代。在国家危难之际,艺术的殿堂却愈发显得庄重而辉煌。而在这片文化的沃土上,南宋画院无疑是最耀眼的存在。它不仅是皇家御用的艺术机构,更是汇聚了当时最顶尖的画家,产出了无数传世之作,深刻地影响了后世的中国绘画史。 《南宋院画录》便是对这一艺术盛况的一次深度梳理与集中呈现。它并非一本简单的画册,而是一次穿越时空的艺术探索,带领读者走进南宋画院的腹地,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艺术史。本书的编纂,旨在勾勒出南宋画院的兴衰脉络,展现其在不同时期、不同题材上的艺术成就,以及画院制度对中国绘画发展的深远影响。 二、 时代印记:山水画中的家国情怀 南宋的山水画,是整个中国山水画史上的一个巅峰。在国破家亡的背景下,南宋画家们将深沉的家国情怀融入笔墨之中,笔下的山水既有壮丽的自然风光,又蕴含着对故土的眷恋与思念。 雄浑壮阔的北方山水余韵: 尽管国土沦丧,但南宋画家们并未忘记曾经雄浑壮丽的北方山河。他们的画作中,依然可以看到北宋遗风的壮阔景象,如高耸的山峦、深邃的峡谷、奔腾的江河,这些画面充满了力量感和史诗感,仿佛是对逝去辉煌的追忆与寄托。 婉约细腻的江南风貌: 随着政权的南移,江南秀美的风光也逐渐成为画家们关注的焦点。江南的山水,不再是巍峨险峻,而是变得更加温婉、秀丽。朦胧的山峦、缠绵的烟雨、清澈的溪流,以及点缀其间的亭台楼阁、渔村野渡,无不散发着江南特有的诗情画意,寄托着画家们对安宁生活的向往。 借景抒情,寓意深远: 南宋山水画的精髓在于“借景抒情”。画家们并非仅仅描摹景物,而是通过对景物的描绘,来表达内心的情感。或壮阔的山川,寄托着对国家强盛的渴望;或幽深的林泉,表达着隐逸避世的志趣;或凄凉的秋景,则流露出对时局的忧虑。这些画作,仿佛一个个无声的诉说,承载着那个时代文人的喜怒哀乐。 三、 生机盎然:花鸟画中的生命赞歌 南宋画院在花鸟画领域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他们的花鸟画,以其精湛的技艺、生动的造型和丰富的表现力,展现了自然界蓬勃的生命力,也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写实逼真,栩栩如生: 南宋花鸟画家们注重对物象的细致观察和深入写生。他们笔下的花卉,色彩鲜艳,形态逼真,仿佛能闻到淡淡的幽香;他们笔下的禽鸟,姿态各异,神情生动,仿佛即将展翅高飞。这种高度的写实性,使得作品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寓意吉祥,寄托美好: 花鸟画不仅仅是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寓意。如牡丹象征富贵,莲花象征高洁,梅花象征坚韧,兰花象征君子。画家们将这些吉祥的寓意巧妙地融入画作之中,使得作品不仅具有审美价值,更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祝福。 工笔与写意交融: 南宋花鸟画在技法上也呈现出多样性。既有精工细致、色彩绚丽的工笔画,也有笔墨淋漓、气韵生动的写意画。两种技法的融合,使得作品既有严谨的结构,又不失灵动的生气,展现了画家们高超的艺术驾驭能力。 四、 传神达意:人物画中的世态人情 尽管山水画和花鸟画在南宋画院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其人物画同样不容忽视。南宋画家们在人物画方面,也展现出了卓越的观察力和表现力,捕捉了当时社会生活中的种种面貌,塑造了鲜活的人物形象。 关注社会现实,描绘市井百态: 与唐代雍容华贵的宫廷人物画不同,南宋人物画更多地关注普通人的生活。他们描绘贩夫走卒、农夫渔樵、市井小贩,生动地展现了南宋社会底层的生动图景,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 刻画人物心理,展现细腻情感: 南宋人物画家们擅长通过人物的表情、神态、动作来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他们能够精准地捕捉到人物的情绪变化,如喜悦、忧愁、沉思、惊恐等,使得画面更具感染力,让观者能够与画中人物产生共鸣。 历史故事与宗教题材: 除了描绘现实生活,南宋人物画也涉及历史故事和宗教题材。这些作品往往以宏大的场面、严谨的构图和精湛的绘画技艺,展现了历史的厚重感和宗教的神秘感,同时也体现了当时社会主流的思想文化。 五、 时代的回响:画院制度的功过与影响 南宋画院的繁荣,离不开当时朝廷的支持和画院制度的建立。这一制度对中国绘画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既有其积极的一面,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集结精英,传承技艺: 画院制度为画家们提供了一个集中学习、交流、创作的平台,使得优秀的绘画技艺得以传承和发扬。大量的优秀画家汇聚于画院,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创作出大量精品。 规范画法,追求精致: 画院对绘画的风格和技法进行了一定的规范,尤其是在宫廷绘画方面,追求精益求精,使得作品在技法上更加成熟和精致。 题材局限,创新受阻: 然而,画院制度也可能导致题材的相对局限,过于强调宫廷审美和皇家品味,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画家的自由创作,阻碍了绘画风格的多元化发展。 学术传承,奠定基础: 尽管存在局限,但南宋画院对中国绘画史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它培养了大量的杰出画家,创作了无数传世名作,对后世的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奠定了中国绘画发展的重要基础。 六、 《南宋院画录》:重温历史,感悟艺术 《南宋院画录》所收录的作品,正是南宋画院辉煌时期的缩影。通过对这些作品的细致解读,我们可以: 深入了解南宋的历史风貌: 画面中所描绘的山川、人物、花鸟,都承载着南宋时期的社会信息,是了解那个时代历史风貌的生动载体。 欣赏中国绘画的独特魅力: 领略南宋画家们精湛的笔墨技法、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审美。 感悟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 从画作中体会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寓情于景”、“文以载道”等核心价值观。 传承与创新,启迪未来: 通过学习和借鉴南宋院画的艺术经验,为当代中国绘画的发展提供启示和借鉴。 《南宋院画录》是一部值得细细品读的书籍,它不仅是一场视觉的盛宴,更是一次深刻的文化体验。它让我们穿越历史的尘埃,与南宋的艺术家们对话,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艺术史,重温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精神。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在文献引用和资料的扎实程度上,绝对称得上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我特地去核对了一些关键的史料出处,发现其引用的源头都非常可靠且广泛,涵盖了从私人笔记、地方志到宫廷档案等多个维度。这使得全书的论证过程坚如磐石,任何一个论断都不是凭空猜测,而是建立在详实的历史证据之上的。对于一个追求学术严谨性的读者来说,这简直是莫大的福音。我尤其欣赏它对一些争议性问题的处理方式,作者没有偏袒任何一方,而是将所有主要的观点和支持的证据并列呈现,留给读者自行判断的空间,体现出一种高度的学术良知和客观性。这种不急于给出结论,而是引导读者进行深度思考的写作态度,才是真正的高级。

评分

这本书的目录结构编排得极为精妙,它没有采用那种简单粗暴的时间线罗列,而是巧妙地将不同画派的风格演变、地域特色以及关键艺术家的思想脉络进行了交叉对比。我花了很长时间研究它的章节划分,发现作者(或编者)的思路非常清晰,每一步的推进都像是循着一条精心设计的导览路线,引领读者深入到那个特定的历史语境中去。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审视那个时期的艺术生态,不再是孤立地看待每一幅作品,而是将其置于社会、政治、思想变迁的大背景下进行解读。这种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叙事方式,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代入感和理解的深度。坦白说,我原以为会是那种晦涩难懂的理论堆砌,没想到它能把复杂的学术问题用如此具有逻辑性和层次感的方式呈现出来,读起来酣畅淋漓,常常有茅塞顿开之感。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视觉的享受,拿在手里沉甸甸的,纸张的质感也无可挑剔。那种厚重感,让人立刻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学术价值。内页的排版疏密得当,字体选择典雅古朴,阅读起来非常舒适,丝毫没有那种枯燥的学术资料感。而且,装帧上那些细微的纹理和烫金工艺,更是体现了出版方对这套书的用心良苦。我个人特别欣赏它在细节上的处理,比如章节之间的分隔页,选用了带有时代气息的淡雅色调,既不突兀又起到了很好的过渡作用。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我敢说,光是欣赏它的外在美,就已经值回票价了。每次把它从书架上取下来,都忍不住要多摩挲几下,那种触感是现在很多批量生产的图书无法比拟的。这绝对是送给任何一位爱书人,特别是对传统文化有敬意的收藏家的绝佳礼物。

评分

我通常阅读学术性书籍时,最怕的就是那种干巴巴的、只罗列事实却缺乏生动性的文字。然而,这本书的文字表达力出乎意料地强劲有力。作者在阐述观点时,语言流畅且富有感染力,仿佛能听到那位历史上的艺术评论家就在你耳边低声细语,娓娓道来那些尘封的往事和创作背后的心路历程。特别是对于某些关键画作的描述段落,简直是如诗如画,笔触细腻到能让人在脑海中构建出那个画面:墨色的浓淡变化、线条的抑扬顿挫,乃至画家在挥毫时的心境,都仿佛被文字捕捉并凝固了下来。这种将严谨考据与文学美感完美融合的笔法,极大地降低了阅读的门槛,让即便是初涉此领域的爱好者也能轻松领略到南宋艺术的精髓。我感觉自己像是在跟一位学识渊博的老先生对饮,听他讲述那些他亲眼所见或深入研究过的传奇故事。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最大收获,在于它重塑了我对“院体”概念的认知。在此之前,我总觉得“院体”似乎带有某种官方化、趋同化的刻板印象。但通过细致阅读后我才明白,南宋的宫廷艺术内部,其实蕴藏着极其丰富的个性和流派的张力与碰撞。书中对不同画师之间微妙的风格差异,以及他们如何在满足宫廷审美需求的同时,又能巧妙地融入个人创新,进行了入木三分的剖析。它教会了我如何去“看”画,如何透过表面的和谐,去发现隐藏在笔墨之下的时代情绪与艺术家的挣扎与超越。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的艺术鉴赏能力得到了一个质的飞跃,以前只是“看热闹”,现在开始能“看门道”了。这套书不仅仅是记录历史,它更像是一把钥匙,开启了我通往更深层次艺术理解的大门。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