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国学经典:中庸全集
定价:39.00元
售价:27.3元,便宜11.7元,折扣70
作者:子思,陈才俊
出版社:海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3-01
ISBN:978780213677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622kg
编辑推荐
《中庸》是儒家重要经典,它同《易经》一样,都是儒家的理论渊薮。是宋以后儒者研读的重点。儒学,特别是理学,许多概念、命题出自《中庸》,许多理学大家持守《中庸》的信条,许多儒者用《中庸》的方法论思考,从而可以看出,《中庸》对中华文明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
内容提要
《中庸》原为记载古代典章制度的书籍——《礼记》中的一篇,相传为战国子思所作。它是古代儒家典籍名篇,被南宋理学家朱熹列为“四书”之一。它作为平民哲学,其核心是修养心性的中庸之道。其内容涉及为人处世之道,德行标准及学习方式等诸多方面。因而此书既是一部处世宝典。又是一本修身大全。
为了便于读者读懂、读通《中庸》这部高层次的理论色彩浓厚的著作,我们精心编制了《中庸全集》这部书,本书吸取其他《中庸》版本的精粹所在,分别从原文、译文、注释、历代论引、典句札记、史例解读、现代运用等方面,进行了金面细致、有总有分、通俗易懂的解读。以此使读者理解其中精要,运用“中庸”的智慧修养心性,完善自我。
目录
序言
前言
朱熹《中庸章句序》
章 天命
第二章 时中
第三章 鲜能
第四章 行明
第五章 不行
第六章 大知
第七章 予知
第八章 服膺
第九章 可均
第十章 问强
第十一章 素隐
第十二章 费隐
第十三章 不远
第十四章 素位
第十五章 行远
第十六章 鬼神
第十七章 大德
第十八章 无忧
第十九章 达孝
第二十章 问政
第二十一章 诚明
第二十二章 尽性
第二十三章 致曲
第二十四章 前知
第二十五章 自成
第二十六章 无息
第二十七章 明哲
第二十八章 自用
第二十九章 三重
第三十章 敦化
第三十一章 至圣
第三十二章 至诚
第三十三章 尚纲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皮革纹理的封面,摸上去有一种温润而厚重的手感,边缘做了精细的烫金处理,在光线下闪烁着低调而典雅的光泽。内页的纸张选择也非常考究,米白色的纸张,既保护了视力,又使得墨色清晰悦目,印刷的字体大小适中,排版疏密有致,让人在阅读长篇古籍时也能保持舒适感。我特别喜欢它在章节划分和注释部分的用心。它不仅仅是把古文堆砌在那里,而是做了大量的交叉引用和旁注,有些晦涩难懂的词汇,旁边会附上现代汉语的解释,甚至会引用其他古代典籍中相似的论述来佐证,这对于初学者来说,无疑是一座极好的桥梁,极大地降低了入门的门槛。书的整体感觉,就像是一件精心制作的工艺品,让人在捧读时,就能感受到编纂者对传统文化的那份敬畏与热爱,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使得阅读过程本身就成了一种享受,而非单纯的知识汲取。
评分作为一名对古代历史和哲学都有所涉猎的读者,我发现这本书在资料的广度和考据的严谨性上,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准。它不仅仅局限于文本本身的解读,还融入了大量的历史背景资料和文化语境的还原。例如,在讨论某一章内容时,作者会细致地描绘当时社会背景下的政治生态和士人的思想状态,这使得我们能更好地理解这些经典之所以会产生,以及它们在当时社会中扮演的角色。书中引用的参考书目非常丰富,涵盖了从魏晋玄学到宋明理学的诸多重要文献,这表明编者在撰写过程中进行了大量的交叉比对和求证,保证了阐述的可靠性。我特别欣赏它对于不同学派观点差异的呈现,它没有简单地采纳某一家之言,而是客观地列出争议焦点,引导读者进行批判性思考,这种学术上的严谨态度,让人读起来非常踏实,深知自己所获取的知识是建立在坚实的学术基础之上的。
评分这本书的翻译和解读部分,可以说是它最让我感到惊喜的亮点。很多关于古代经典的译本,要么是过于直译而显得生硬晦涩,要么是过度发挥,加入了太多译者个人的主观臆断,失去了原文的韵味。然而,这本译本的作者显然在这方面下了苦功,他采取了一种“贴近原文神髓,又不失现代语境”的平衡策略。在处理那些充满哲理思辨的句子时,译文的措辞既精准地捕捉到了原意的微妙之处,又使用了流畅自然的现代汉语表达,使得那些看似高深莫测的道理,一下子变得清晰起来,如同拨开云雾见青天一般。尤其是对于那些关键概念的阐释,比如“诚”、“仁”这些核心思想,作者不仅给出了清晰的定义,还追溯了它们在先秦思想流变中的轨迹,这种历史的纵深感,让理解不再是孤立的,而是置于一个宏大的思想体系之中进行考察,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深度和广度。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体现了一种非常清晰的逻辑递进关系,这点对于需要系统学习的读者来说至关重要。它似乎遵循着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原则。初读时,最开始的几章会着重于建立基础概念和核心词汇的理解,语言相对平实,像是在进行“入门引导”。随着篇幅的推进,内容逐渐深入到复杂的伦理规范和形而上的思辨层面,这时候,作者的文笔也变得更加凝练和富有思辨性,开始引导读者去体会那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更妙的是,在每一大章节的结尾,都会有一个“总结与反思”的小节,它会提炼出本章的核心论点,并将其与现代生活中的具体情境进行联系,这种“古为今用”的尝试,有效地打破了经典与现实的隔阂,让读者能够清晰地看到这些数千年前的智慧,在今天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指导意义,读完后有一种豁然开朗的畅快感。
评分坦白说,我之前接触过几本类似主题的书籍,但大多都流于表面,要么是晦涩难懂,让人望而却步,要么就是过于通俗化,失去了原作的精髓。但这一本,在我看来,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的平衡。它的文字叙述风格非常独特,时而如高山流水般流畅自然,引人入胜;时而又像一位严谨的导师,用字精准,论证有力。在阐述一些需要想象力的概念时,作者会巧妙地运用一些生动的比喻和典故,使得抽象的道理立刻变得具体可感,让人仿佛身临其境地体会到古人的智慧。此外,这本书的索引和附录部分也做得极其出色,提供了详尽的古代人名、地名以及相关思想流派的解释,这极大地便利了那些想要进一步查阅资料的深度读者,使得这本书不仅可以作为案头常备的阅读经典,也可以作为一项扎实的学术参考工具,是一次令人非常满意的阅读体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