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藝文叢刊:南宋院畫錄
定價:28.00元
售價:19.0元,便宜9.0元,摺扣67
作者:(清)厲鶚,鬍易知 校注
齣版社:浙江人民美術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1-01
ISBN:9787534046964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南宋院畫錄》對於全麵認識理解南宋院畫以及南宋整個畫壇的情況,梳理以元明文人畫為主綫的畫風嬗變,是非常有價值的。
《南宋院畫錄》是厲鶚對南宋百餘年間畫院機製、人物、畫作相關文獻所做的匯集。厲鶚在編撰中徵引瞭《夢粱錄》《武林舊事》《圖繪寶鑒》《畫史會要》等書,“遍收名賢吟詠題跋,與夫收藏鑒賞語,薈萃成帙”,用瞭總共九十多種文獻。捲首先錄院人年錶,已佚。捲一為總述,臚考院畫本末,如得名之畫傢、院址、試目、職稱、粉稿、諸傢筆墨特色、所用之畫材等。捲二至捲八錄南宋畫院畫傢共九十八人,對於畫傢之籍貫、生平、事跡、擅長門類、作品、評論等記載甚詳,徵引條目詳略不一,多的一位畫傢近百條。畫傢生平、遺聞軼事、畫跡題詠及收藏鑒賞之語均注明齣處,信而有徵。
序
捲一
總 述
捲二
李 唐
劉宗古
楊士賢
李 迪
李安忠
蘇漢臣
硃 鋭
李 端
張 浹
顧 亮
李從訓
閻 仲
周 儀
焦 鍚
鬍舜臣 張著
捲三
馬和之
賈師古
馬興祖
李 瑛
馬公顯
陸 青
韓 祐
劉思義
硃光普
尹大夫
林俊民
蕭 照
陳 善
捲四
閻次平 次於
蘇 焯
毛 益
何世昌
林 椿
劉鬆年
捲五
吳 炳
張 茂
李 嵩
蘇 堅
梁 楷
陳居中
高嗣昌
蘇顯祖
捲六
夏 珪
馬 逵
捲七
馬 遠
捲八
馬 麟
白良玉
孫 覺
戚 仲
魯宗貴
陳宗訓
俞 珙
鬍彥龍
史顯祖
吳俊臣
李德茂
孫必達
顧興裔
張 仲
崔友諒
馬永忠
陳清波
範安仁
陳可久
陳 玨
硃 玉
白用和
宋汝誌
毛允昇
侯守中
曹正國
王 華
方椿年
豐興祖
錢光甫
徐道廣
謝 昇
顧師顔
硃懷瑾
王 輝
樓 觀
李永年
李 權
梁 鬆
硃紹宗
李 永
附録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武林掌故叢編本章廷彥序
武林掌故叢編本吳炳序
厲鶚(1692-1752),字太鴻,號樊榭,錢塘(今浙江杭州)人。雍、乾之際“浙派”的代錶詩人。亦工詞,宗薑夔、張炎,為“浙西詞派”中期巨擘。著有《樊榭山房集》等。入《清史稿?文苑傳》。
這本書在文獻引用和資料的紮實程度上,絕對稱得上是教科書級彆的典範。我特地去核對瞭一些關鍵的史料齣處,發現其引用的源頭都非常可靠且廣泛,涵蓋瞭從私人筆記、地方誌到宮廷檔案等多個維度。這使得全書的論證過程堅如磐石,任何一個論斷都不是憑空猜測,而是建立在詳實的曆史證據之上的。對於一個追求學術嚴謹性的讀者來說,這簡直是莫大的福音。我尤其欣賞它對一些爭議性問題的處理方式,作者沒有偏袒任何一方,而是將所有主要的觀點和支持的證據並列呈現,留給讀者自行判斷的空間,體現齣一種高度的學術良知和客觀性。這種不急於給齣結論,而是引導讀者進行深度思考的寫作態度,纔是真正的高級。
評分我通常閱讀學術性書籍時,最怕的就是那種乾巴巴的、隻羅列事實卻缺乏生動性的文字。然而,這本書的文字錶達力齣乎意料地強勁有力。作者在闡述觀點時,語言流暢且富有感染力,仿佛能聽到那位曆史上的藝術評論傢就在你耳邊低聲細語,娓娓道來那些塵封的往事和創作背後的心路曆程。特彆是對於某些關鍵畫作的描述段落,簡直是如詩如畫,筆觸細膩到能讓人在腦海中構建齣那個畫麵:墨色的濃淡變化、綫條的抑揚頓挫,乃至畫傢在揮毫時的心境,都仿佛被文字捕捉並凝固瞭下來。這種將嚴謹考據與文學美感完美融閤的筆法,極大地降低瞭閱讀的門檻,讓即便是初涉此領域的愛好者也能輕鬆領略到南宋藝術的精髓。我感覺自己像是在跟一位學識淵博的老先生對飲,聽他講述那些他親眼所見或深入研究過的傳奇故事。
評分這本書帶給我的最大收獲,在於它重塑瞭我對“院體”概念的認知。在此之前,我總覺得“院體”似乎帶有某種官方化、趨同化的刻闆印象。但通過細緻閱讀後我纔明白,南宋的宮廷藝術內部,其實蘊藏著極其豐富的個性和流派的張力與碰撞。書中對不同畫師之間微妙的風格差異,以及他們如何在滿足宮廷審美需求的同時,又能巧妙地融入個人創新,進行瞭入木三分的剖析。它教會瞭我如何去“看”畫,如何透過錶麵的和諧,去發現隱藏在筆墨之下的時代情緒與藝術傢的掙紮與超越。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的藝術鑒賞能力得到瞭一個質的飛躍,以前隻是“看熱鬧”,現在開始能“看門道”瞭。這套書不僅僅是記錄曆史,它更像是一把鑰匙,開啓瞭我通往更深層次藝術理解的大門。
評分這本書的目錄結構編排得極為精妙,它沒有采用那種簡單粗暴的時間綫羅列,而是巧妙地將不同畫派的風格演變、地域特色以及關鍵藝術傢的思想脈絡進行瞭交叉對比。我花瞭很長時間研究它的章節劃分,發現作者(或編者)的思路非常清晰,每一步的推進都像是循著一條精心設計的導覽路綫,引領讀者深入到那個特定的曆史語境中去。它提供瞭一種全新的視角來審視那個時期的藝術生態,不再是孤立地看待每一幅作品,而是將其置於社會、政治、思想變遷的大背景下進行解讀。這種宏觀與微觀相結閤的敘事方式,極大地增強瞭閱讀的代入感和理解的深度。坦白說,我原以為會是那種晦澀難懂的理論堆砌,沒想到它能把復雜的學術問題用如此具有邏輯性和層次感的方式呈現齣來,讀起來酣暢淋灕,常常有茅塞頓開之感。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簡直是視覺的享受,拿在手裏沉甸甸的,紙張的質感也無可挑剔。那種厚重感,讓人立刻能感受到其中蘊含的學術價值。內頁的排版疏密得當,字體選擇典雅古樸,閱讀起來非常舒適,絲毫沒有那種枯燥的學術資料感。而且,裝幀上那些細微的紋理和燙金工藝,更是體現瞭齣版方對這套書的用心良苦。我個人特彆欣賞它在細節上的處理,比如章節之間的分隔頁,選用瞭帶有時代氣息的淡雅色調,既不突兀又起到瞭很好的過渡作用。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藝術品。我敢說,光是欣賞它的外在美,就已經值迴票價瞭。每次把它從書架上取下來,都忍不住要多摩挲幾下,那種觸感是現在很多批量生産的圖書無法比擬的。這絕對是送給任何一位愛書人,特彆是對傳統文化有敬意的收藏傢的絕佳禮物。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