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自动化生产线组建与调试—以亚龙YL-335B为例(三菱PLC版本)(全国高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
定价:25.00元
售价:18.3元,便宜6.7元,折扣73
作者:乡碧云著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9-01
ISBN:978711147353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本书以YL-335B设备实操模型为对象,介绍了自动化生产线组建与调试的应用技术。主要内容包括:YL-335B实操模型设备的介绍,电气原理认知与气动控制、传感检测方案的制定、PLC控制变频器调速、PLC控制步进/伺服电动机、人机界面组态应用、PLC联网通信以及YL-335B自动化生产线整体控制方案制定8个项目,循序渐进,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自动化生产线的组建与调试。本书中描述了各项应用技术的学习安排,简单易懂,操作方式容易实现,工程实例实施方便。
本书适合作为高职高专、中职院校相关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相关工程技术人员研究自动化生产线组建与调试的参考用书。
出版说明前言项目1 了解YL-335B自动化生产线实操模型设备 1.1 YL-335B的基本组成 1.2 YL-335B的基本功能 1.3 YL-335B的电气控制 1.3.1 YL-335B工作单元的结构特点 1.3.2 YL-335B的控制系统 1.4 供电电源 1.5 气源处理装置项目2 电气原理认知与气动控制 2.1 供料单元的结构和工作过程 2.1.1 供料单元PLC的I/O 接线 2.1.2 供料单元气动控制回路工作原理 2.1.3 供料单元的调试与运行 2.2 加工单元的结构和工作过程 2.2.1 加工单元PLC的I/O 接线 2.2.2 加工单元气动控制回路工作原理 2.2.3 加工单元调试与运行 2.3 装配单元的结构和工作过程 2.3.1 装配单元PLC的I/O 接线 2.3.2 装配单元气动控制回路工作原理 2.3.3 装配单元调试与运行 2.4 分拣单元的结构和工作过程 2.4.1 分拣单元PLC的I/O 接线 2.4.2 分拣单元气动控制回路工作原理 2.4.3 分拣单元调试与运行 2.5 输送单元的结构和工作过程 2.5.1 输送单元PLC的I/O接线 2.5.2 输送单元气动控制回路工作原理 2.5.3 输送单元调试与运行项目3 传感检测技术方案的制定 3.1 供料单元的传感检测技术方案 3.2 加工单元的传感检测技术方案 3.3 装配单元的传感检测技术方案 3.4 分拣单元的传感检测技术方案 3.5 输送单元的传感检测技术方案 3.6 传感器原理与连接方式项目4 PLC控制变频器调速 4.1 三菱 FR-E740变频器应用 4.1.1 FR-E740变频器的安装和接线 4.1.2 变频器操作面板的操作训练 4.1.3 变频器常用参数设置训练 4.2 PLC模拟量输入输出模块应用 4.3 PLC控制变频器调速 4.3.1 PLC多段速控制变频器调速 4.3.2 PLC模拟量输出控制变频器调速项目5 PLC对步进/伺服电动机的控制 5.1 认知步进电动机及驱动器 5.2 FX系列PLC脉冲指令及编程应用 5.3 认知伺服电动机及伺服放大器 5.3.1 永磁交流伺服系统概述 5.3.2 松下MINAS A4系列AC伺服电动机和驱动器 5.4 FX1N的脉冲输出功能及位控编程 5.5 输送单元PLC控制程序的编写项目6 人机界面组态应用 6.1 认知TPC7062KS人机界面 6.1.1 TPC7062KS人机界面的硬件连接 6.1.2 触摸屏设备组态 6.2 触摸屏与PLC连接测试 6.3 应用触摸屏完成分拣站的组态连接 6.4 触摸屏在搬运站总控5工作单元的组态连接项目7 PLC联网通信 7.1 三菱FX系列 PLC N∶N通信网络的特性 7.2 安装和连接N∶N 通信网络 7.3 组建N∶N 通信网络 7.4 两个PLC N∶N通信实例 7.5 YL-335B N∶N网络调试与运行练习项目8 YL-335B的整体控制方案制定 8.1 系统整体控制实训的工作任务描述 8.2 工作任务的实现 8.2.1 设备的安装和调整 8.2.2 有关参数的设置和测试 8.2.3 人机界面组态 8.2.4 编写和调试PLC控制程序参考文献
从宏观的生产线布局规划角度来看,这本书提供的视角是系统且全面的,它不仅仅关注单个工位或设备的调试,更着眼于整条产线协同工作的效率优化。书中关于节拍时间分析和瓶颈工位识别的部分,运用了流程图和时序图,清晰地展示了如何通过调整缓冲区的策略来平滑生产负荷的波动。我注意到作者在讨论不同版本PLC(特指三菱系列)的兼容性与性能差异时,表现出了极强的洞察力,指出了不同代际产品在处理高速数据交换时的性能瓶颈,这对于企业进行设备选型和升级规划时,是非常宝贵的决策参考信息。整本书的知识体系结构非常合理,知识点的覆盖面广而不泛,深度适中,使得读者在掌握基础技能的同时,也能建立起对整个自动化系统工程的整体认知框架,为未来向更复杂的工业控制系统转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评分我花了大量时间研究了书中关于程序逻辑构建的部分,尤其关注了其在不同生产场景下的适应性。作者在讲解PLC编程思维时,没有局限于简单的“输入-输出”逻辑,而是深入探讨了如何构建模块化、可扩展的控制程序架构。例如,在描述一个往复运动控制序列时,书中不仅给出了基础的定时器和计数器应用,还引入了状态机的概念,详细拆解了故障恢复流程的设计,这对于我目前正在负责的升级改造项目非常有借鉴意义。令人惊喜的是,书中对不同指令集的应用场景进行了细致的对比分析,比如何时使用基本逻辑指令,何时应该调用功能块以提高代码效率和可读性,这种高屋建瓴的指导,远超一般基础教程的范畴。通过阅读这些章节,我清晰地认识到,优秀的自动化程序不仅仅是让设备动起来,更重要的是保证其稳定运行和后期维护的便捷性,作者对“好代码”的理解深度令人信服。
评分作为一名长期在一线从事设备维护的技术人员,我对教材的实用性和贴近实际操作的需求是最高的。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尤为出色,它仿佛就是一本将亚龙实训设备拆解分析后重组的浓缩版指南。书中的故障诊断章节,简直就是一份“疑难杂症宝典”。作者没有停留在理论层面讨论可能出现的问题,而是直接列举了许多在实际调试中经常遇到的“陷阱”,比如I/O点位冲突、通信中断的底层原因分析,甚至是特定型号模块的硬件限制。最让我受益的是关于安全联锁回路的设计分析,书中通过多个实际案例,讲解了如何设计符合国家标准的双重冗余安全机制,这对于提升我司生产线的安全等级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相比于其他过于侧重理论推导的教材,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务实,多用动词和操作步骤,读起来让人感觉自己就像在真正的设备前,动手操作和思考同步进行。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印刷质量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纸张的厚度恰到好处,既保证了阅读时的手感舒适,又不会显得过于沉重,方便在车间或实验室携带。封面设计简洁大气,色彩搭配专业,一看就知道是技术类的实用书籍,让人对内容充满期待。更值得称赞的是,书中的图文排版处理得非常到位,特别是那些复杂的电气原理图和机械结构示意图,线条清晰、标注明确,即便是初次接触这类复杂图纸的学习者,也能迅速定位关键信息。我特别留意了某一章节中关于传感器选型的部分,作者在文字描述旁边配上了清晰的实物照片和工作原理示意图,这种多维度的信息呈现方式极大地降低了理解难度,让我感觉不像是在阅读枯燥的教科书,更像是在进行一次有专业人士全程指导的实操学习。整本书在细节处理上体现出极高的专业水准,装订结实耐用,即便是高频率翻阅也不会轻易散页,这对于需要反复查阅和对比的实践工作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品质。
评分这本书在专业术语的引入和解释上,展现了非常高的学术严谨性,但同时又巧妙地运用了类比和图示,确保了跨专业背景读者的友好性。我特别欣赏作者处理“运动控制”和“人机界面(HMI)交互设计”这两个交叉领域的方式。在讲解伺服电机参数整定时,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罗列一堆公式,而是先用通俗的语言解释了“惯量比”和“刚度”在实际物理意义上的影响,再将其映射到PLC参数设置的微调上,这种从宏观到微观的递进式教学,极大地巩固了读者的概念理解。此外,关于触摸屏组态的章节,不仅讲解了基础的画面制作,还探讨了报警信息分级和历史数据追溯的有效策略,显示出作者对现代智能制造系统中信息集成这一前沿概念的深刻把握。这本书成功地在“硬核技术”与“易于理解”之间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