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民间文化批评的理论与方法
定价:49.00元
作者:赵德利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16-06-01
ISBN:9787100122047
字数:
页码:30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文学、文化相关领域学习者及研究者
《民间文化批评的理论与方法》从生命活动和人文生态理论视界构建的民间文化批评基本理论(体系),将人生民俗的“通过”转换、性别与身份理论、中国家族文化、交感思维、仪式化还原等学科理论及其方法应用于文学批评实践, 提炼阐述了多种民间文化批评范式、母题模式和关键词,是对二十年来民间文化批评的一次理论总结和批评实践。专著不仅有助于揭示文学形象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丰富文艺作品的社会历史生态和审美文化意蕴,而且它的实践应用也拓展了民俗学、人类学、社会学、神话学等学科研究领域,其理论方法还有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科的建设。
内容提要
《民间文化批评的理论与方法》系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该研究从理论建构和批评实践的构想出发,将专著分为一个导论和上下两编,共计七章。全书综合运用民俗学、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和生命美学等学科理论,通过民俗与文艺的同构化合,阐发民间文化审美的社会价值、审美价值和创化模式;依据人生民俗的“通过”转换特性,提炼出民间quan威、乡里能人、女神与女巫、长子与长女等身份与性别批评范式,以及家族文学母题、人生仪式化审美还原等具有民族本土特点的文学批评方法。该书是一部角度新颖、方法独特的文学批评专著。
目录
导论 民间文化批评:交叉学科理论与文学批评方法
一、民间文化批评形成的文化背景
(一)世界范围学科交叉联动
(二)中国改革开放西学东进
二、民间文化批评的形成与发展
(一)文学的演化与民间方式的确立
(二)民间文化批评的形成与发展
三、民间文化批评的理论建构体系
(一)文学人类学的批评理论建构
(二)文艺民俗学的批评范式借鉴
(三)文学社会学的批评要素选择
四、民间文化批评关键词
(一)民间与民间文化
(二)文学的民间精神
(三)民间立场与民间文化视角
五、本课题研究的思路与构想
上编 民间文化批评的理论建构
章 民间文化批评理论的逻辑原点
一、民俗文化源于生存活动
(一)人类生活文化萌生期
(二)人类生活文化形成期
(三)人类生活文化成熟期
(四)人类生活文化完型期
二、生存活动视野下的民俗特性
(一)民俗的宗义
(二)民俗的性质
(三)民俗的特性
三、民俗审美:民俗形式的生命活动
(一)民俗基质:从生存追求到生命意义的
(二)民俗变异:不断裂变与演化的生命图景
(三)审美批判:文艺民俗的认知与价值
第二章 民间文化批评理论的审美基质
一、人生过程:文艺与民俗同构的对象化
(一)走向人生“过程”的民俗与文艺
(二)民俗共性与艺术个性的统一
二、生命永恒:文艺与民俗同构的人生契点
(一)审美批判:现世悲剧的认知与
(二)“阴阳”转换:艺术的民俗契点
(三)审美活动:有限的生命存在方式
三、多重转换:文艺与民俗同构的叙事机制
(一)家国同构的象征转换
(二)血亲伦理悲剧的建构
(三)多重转换的叙述基质
第三章 民间文化批评理论的价值向度
一、文艺民俗的社会功能
(一)文艺民俗的历史性
(二)文艺民俗的民族性
(三)文艺民俗的社会批判性
二、文艺民俗的审美价值
(一)文本结构表层的审美功能
(二)深层审美文化意蕴的建构
(三)原型层审美价值的探寻
三、文艺民俗的创化模式
(一)原生民俗的摹写
(二)再生民俗的整合
(三)新生民俗的创化
下编 民问文化批评的范式实践
第四章 家族文化审美范式
一、家·枷·出家:家族文化的审美象征
(一)家:传统家族的功能
<二)“枷”:家族规范的束缚
(三)“出家”:家族审美的象征意蕴
二、家族文学母题模式
(一)家族文学母题流变述论
(二)俗民家族 国家关系复合母题模式
(三)宗族民族命运母题模式
(四)家族一阶级(政党)斗争母题模式
(五)生产队一村镇宗族关系母题模式
(六)家族历史一心理欲望母题模式
三、家缘与诗思:家族文学的两难选择
(一)“家”情结与作家的使命
(二)‘拙家”的追求与“归家”的渴望
(三)“后”现象与审父意识
第五章 人物性别与身份的审美范式
一、长子情结与人格悲剧
(一)身份的社会与长子情结
(二)的失抑与人格悲剧
(三)父像的轰塌与长子无继
(四)长子的拯救与浪子出游
二、长女形象的文化心理透视
(一)长女形象:躬亲齐家的女性
(二)圣母与妖女:长女形象的类型特征
(三)身份认同:灵与肉分异的苦魂
三、女神与女巫:女性偶像的审美批判
(一)女神:女性偶像的雕塑与批判
(二)女巫:女性偶像的颠覆与反思
第六章 乡里能人与民间的审美范式
一、乡里能人与民间的类型特征
(一)乡里能人的身份特征
(二)民间的类型特征
(三)民间的审美特征
二、作家立场与乡里能人审美范式
(一)启唤与救助:科学民主启蒙视角与启蒙形象
(二)改革与建设:主流意识形态视角与革命形象
(三)生存与:民间文化价值视角与俗民形象
三、民间的文化阐释
(一)传统土匪观批判
(二)审美视界中的土匪类型
(三)土匪与民间身份的转换
(四)土匪的审美文化意义
第七章 人生的仪式化还原审美范式
一、人生仪式与审美象征
(一)仪式的含义与类型
(二)人生仪式的文化象征
(三)仪式与艺术的化合同构
二、民间信仰思维审美建构的功能
(一)民间信仰思维的基本特征
(二)交感思维审美建构的功能
三、20世纪文学的仪式化还原范式实践
(一)五四文学:民族启蒙与巫教仪式
(二)土改文学:斗争理想与革命仪式
(三)寻根文学:文化重建与世俗仪式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介绍
赵德利,山东莱西人。宝鸡文理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二级教授,陕西省级优势特色学科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带头人。系中国民俗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小说学会理事,陕西省级教学名师。新世纪以来,获批国家和省部级社科基金项目7项;在《文学评论丛刊》《社会科学》《文艺争鸣》等期刊发表论文100多篇,其中23篇被《新华文摘》、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等文摘刊物转摘;出版《文艺民俗美学》等专著4部;获得首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三等奖、陕西省首届民间文艺山花奖一等奖、陕西文艺评论奖评论奖等20多项。
文摘
序言
在阅读过程中,我发现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吸引人。它避免了枯燥的学术术语堆砌,而是以一种流畅而富有逻辑的叙述方式展开。即使是在探讨一些颇为复杂的理论问题时,作者也能通过清晰的语言和恰当的比喻,将内容阐释得井井有条,使得非专业读者也能够理解其中的要义。更重要的是,作者在行文中展现出一种对民间文化真挚的热爱和深刻的尊重,这种情感贯穿始终,使得阅读过程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取,更是一种情感的共鸣。这种温暖而又富有力量的笔触,让我对接下来的章节充满期待,我相信我将能从中获得深刻的启发和新的思考。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第一印象。它采用了硬壳精装,封面是沉稳的墨绿色,配以烫金的书名和作者信息,整体散发出一种厚重而经典的学术气息。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厚实且略带韧性,翻阅时能感受到一种扎实的品质感。书页的排版清晰疏朗,字体大小适中,阅读起来非常舒适,即使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疲劳。印刷质量也十分精良,文字清晰锐利,没有出现模糊或重影的情况。封底的腰封上印有推荐语,虽然我尚未深入阅读内容,但这些来自学界前辈的评价已经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从书的物理形态来看,它无疑是一本精心制作的学术著作,符合我对高质量出版物的期望,这本身就是一种愉悦的阅读体验的开端,也让我更加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去探究其深厚的内涵。
评分我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了解到本书的作者,他/她在学术界素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独到的见解而闻名。我对他/她之前的几篇论文印象深刻,其分析问题的深度和广度都远超一般学者。因此,当得知他/她有新作问世,并且是关于“民间文化批评”这一我非常感兴趣的领域,我几乎没有犹豫便购入了此书。我相信,这位作者能够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敏锐的洞察力,为读者构建起一套扎实的理论体系,并提供切实可行的研究范式。我尤其期待他/她能够结合具体的案例,来阐释那些抽象的理论概念,使之更加生动易懂。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写作方式,对于我这样并非科班出身的读者来说,无疑是极大的福音。
评分我特别欣赏本书在理论深度和问题视野上的拓展。它似乎不仅仅停留在对民间文化现象的表面描述,而是深入到其内在的结构、功能以及历史演变的逻辑之中。作者在其中提出的某些观点,对我以往对民间文化的认知提出了挑战,也打开了新的思路。例如,书中对于民间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角色和意义的探讨,以及它与主流文化、精英文化之间关系的分析,都让我耳目一新。我正在思考,如何将这些理论工具运用到我自己的研究中,去解读那些我所熟悉但又感到困惑的民间事物。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观察和分析的视角,让我对民间文化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更高的维度。
评分作为一名对传统文化怀有浓厚兴趣的业余研究者,我总是在寻找能够引领我深入理解文化现象背后逻辑的书籍。这本书的标题——“民间文化批评的理论与方法”,立刻抓住了我的眼球。我一直觉得,对于那些在日常生活中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的民间文化,我们往往缺乏一套系统性的分析工具。很多时候,我们只能凭借直觉或零散的观察去理解它们,但这种理解往往是肤浅的。我渴望的是一种能够帮助我拨开迷雾、看清民间文化运作机制的理论框架,以及一套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这本书似乎承诺了这一点,它不仅仅是关于民间文化本身,更重要的是它探讨了“批评”这一视角,这意味着它可能不仅仅是描述,更是包含着一种审视和解读的态度,这对于我理解那些鲜活而又复杂的民间实践至关重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