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国学大讲堂 天工开物导读
定价:24.00元
售价:16.8元,便宜7.2元,折扣70
作者:潘吉星
出版社: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1-01
ISBN:9787507830088
字数:100000
页码:207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281kg
改革开放以后,中华民族的历史开启了新的一页,民族复兴的潮流势不可挡。但当西风拂面之时,媚外的思潮也暗流涌动。好莱坞大片被热捧,屈原、司马迁蜗居墙隅。莘莘学子们的托福、GRE高分令命题者咋舌,而浅显的文言文却译得啼笑皆非。长期以来忽视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恶果日益显露。
马克思说,人民创造历史必须“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同样不能抛开传统文化遗产。中华民族要实现复兴,必须有凝聚力。凝聚力的基础是人民具有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的根本来源于对民族文化传统的明确认知。
值得欣慰的是,在精深博大的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精神资源。生生不已的变易之道,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富贵不淫、贫贱不移的大丈夫气概,民为邦本的政治哲学,正德、利用、厚生相统一的精神物质兼顾的文明观,等等,都是救治“现代病”的良药,开启今人智慧、滋养今人心灵的营养。
国学不腐更不会朽,它是清新而流动的活水,亘古常青,生机盎然。有鉴于此,我社组织学术界的专家,编辑了这套《国学大讲堂》。
本书系涵盖文学、历史、哲学、科学等多方面,分册导读,重点在“导”,力求用较短的篇幅,使广大读者对这些元典有较为全面的认识,既能发掘文化瑰宝,又可辨别、扫除障眼的糟粕。
本套丛书的作者,都是学有专长的长者,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相信通过他们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阐释,广大读者会有多方面的收获。
潘吉星,1931年生,辽宁人,1954年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化学工程系,现任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科学史教授。近30年来以在中国科学史及中外科学交流方面的研究而名闻于中外,选任国际科学史研究院(巴黎)通讯院士,受聘为英国剑桥大学罗宾逊学院客座研究员、美夕法尼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古典与现代交织的美感,拿在手里就感觉像是在触摸一段流淌的时光。封面那烫金的纹饰,既有传统书卷的厚重感,又透着一股沉静的学术气息,让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内页的纸张质地也十分考究,触感温润,油墨的印刷清晰锐利,即便是复杂的图版也能展现得淋漓尽致,这对于需要仔细研读的文本来说,简直是福音。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这无疑是出版方在细节上用心付出的体现。我尤其欣赏它在版式上的布局,字体的选择典雅得体,疏密有致,使得原本可能显得枯燥的古籍内容变得易于亲近。可以想象,设计团队在排版校对上花费了多少心血,才能在保持原著风貌的同时,兼顾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精心打磨的工艺品,摆在书架上本身就是一种艺术陈设,让人心情愉悦。
评分我最近在深入研究古代的科技发展史,希望能找到一些关于中国古代社会运作机制的宏观理解。这本书的叙事逻辑和知识体系的构建,给我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它不像一般的史书那样只是简单地罗列事件和人物,而是致力于揭示背后的原理和操作细节。比如,对于古代工匠如何运用自然界的规律来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那部分阐述,我深感震撼。作者似乎有一种魔力,能够将那些看似晦涩难懂的古代技术语言,转化为清晰、有条理的现代逻辑框架。我特别喜欢它引入的那种“系统思维”,它教会了我如何将分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看到一个完整的古代生产力图景。这种结构化的分析方法,远比碎片化的阅读收获要大得多,它帮助我建立了一个更稳固的知识底座,对于理解古代社会的韧性和创造力,起到了关键性的引导作用。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对我来说更像是一场与古人的心灵对话。我惊叹于古人对自然界观察的细致入微,那种近乎偏执的求真精神令人肃然起敬。书中对一些自然现象的记录和解释,即使用现代科学的眼光来看,也展现出惊人的准确性。这不仅仅是技术的积累,更是一种深刻的哲学思考在技术实践中的投射。我常常读到深夜,沉浸在那些关于材料、工具、环境如何相互作用的描述中,思绪不禁飘回到那个没有现代工业的时代,想象着工匠们在烈日下、在简陋的工坊里,是如何凭借着智慧和经验,创造出流传千古的奇迹。这种阅读体验带来的精神上的冲击和洗礼,是很多快餐式读物无法比拟的,它滋养了我的内在精神世界,让我对人类文明的创造力有了更深的敬畏。
评分说实话,我以前对这类传统文化典籍一直有点敬而远之,总觉得它们太遥远、太高深莫测,像是一座难以攀登的高峰。但是,这本书的导读部分处理得极其巧妙,简直是为初学者量身定做的一座平稳的登山步道。它并没有一上来就抛出艰深的术语,而是循循善诱,从最基础、最贴近生活的现象入手,逐步引导读者进入到那个宏大的知识体系内部。作者的文笔非常具有亲和力,仿佛有一位耐心的老师在耳边细细讲解,那种温和的引导,极大地消除了我原有的畏难情绪。这种“化繁为简,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真的非常高明,让原本望而生畏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充满了探索的乐趣。这种对读者体验的尊重,是这本书最让我赞赏的一点,它真正做到了“普及”而非“炫技”。
评分这本书在学术引用和注释方面做得非常扎实,这对于任何想要深入研究的用户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品质。我注意到,作者在提出每一个观点时,都附有详尽的原始出处考证,这极大地增强了文本的可信度和严谨性。无论是对某个特定工艺步骤的描述,还是对某一术语的历史演变追溯,都有清晰的文献支持。这使得这本书不仅适合作为入门读物,也完全有资格成为专业研究者的案头参考书。更难得的是,这些引注和注释并没有过多地打断主文的流畅性,它们被处理得恰到好处,需要时可以查阅,不需要时可以忽略,这种平衡把握得非常精准。这种对学术规范的坚守,让整本书的厚重感和权威性得到了质的提升,体现了出版方对知识本身的尊重和责任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