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敖精编:唐律疏议 佐治药言 李敖 天津古籍出版社

李敖精编:唐律疏议 佐治药言 李敖 天津古籍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敖 著
图书标签:
  • 唐律疏议
  • 李敖
  • 古籍
  • 法律
  • 历史
  • 文化
  • 佐治药言
  • 天津古籍出版社
  • 明清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河北省新华书店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天津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52804379
商品编码:29737331609
包装:精装
出版时间:2017-0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李敖精编:唐律疏议 佐治药言

定价:69.00元

作者:李敖

出版社:天津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1-01

ISBN:978755280437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了解中国文化精华,从阅读这套书开始!200部国学经典名著,30卷囊括!李敖耗时多年亲自点评批注!人生必读经典,书架必藏良品!“李敖主编国学精要”系列丛书由自称“五十年来,五百年内中国白话文写得好”的国学大师李敖主编,全书共30卷,遴选了中国历史上流传下来的200部古籍经典名著,从先秦至晚清,哲学、宗教、历史、文学、科学、艺术……几乎囊括了国学的精华。有了这部巨著,你可以上下古今,把千年精华尽收眼底;你可以纵横左右,把多样遗产罗列手边;你可以从古典中寻新义,从旧籍里找时潮;从深入浅出的文字里,了解古代的中国和现代的中国。

内容提要


目录


睡虎地秦墓竹简

导读 / 002

凡例 / 003

编年记 / 005

语书 / 016

秦律十八种 / 024

田律 / 025

厩苑律 / 031

仓律 / 036

金布律 / 055

关市 / 068

工律 / 070

工人程 / 074

均工 / 077

徭律 / 079

司空 / 083

军爵律 / 095

置吏律 / 097

效 / 100

传食律 / 106

行书 / 109

内史杂 / 111

尉杂 / 117

属邦 / 119

效律 / 120

秦律杂抄 / 134

法律答问 / 155

封诊式 / 248

治狱 / 249

讯狱 / 249

有鞫 / 251

封守 / 252

覆 / 253

盗自告 / 254

□捕 / 255

□□ / 256

盗马 / 256

争牛 / 258

群盗 / 258

夺首 / 260

□□ / 261

告臣 / 262

黥妾 / 264

(迁)子 / 265

告子 / 266

(疠) / 267

贼死 / 268

经死 / 270

盗 / 273

出子 / 276

毒言 / 278

奸 / 279

亡自出 / 280

为吏之道 / 282

唐律疏议

导读 / 298

卷 / 299

名例一 / 299

卷第二 / 323

名例二 / 323

卷第三 / 339

名例三 / 339

卷第四 / 356

名例四 / 356

卷第五 / 371

名例五 / 371

卷第六 / 387

名例六 / 387

佐治药言

导读 / 406

自序 / 407

尽心 / 409

尽言 / 409

不合则去 / 410

得失有数 / 410

虚心 / 411

立品 / 411

素位 / 411

立心要正 / 412

自处宜洁 / 412

俭用 / 412

范家 / 413

检点书吏 / 413

省事 / 414

词讼速结 / 414

息讼 / 415

求生 / 415

慎初报 / 416

察情形 / 416

盗案慎株累 / 417

严治地棍 / 417

读律 / 417

读书 / 418

妇女不可轻唤 / 419

差禀拒捕宜察 / 420

须为犯人着想 / 420

勿轻引成案 / 421

访案而慎 / 421

勤事 / 421

须示民以信 / 422

勿轻出告示 / 422

慎交 / 423

勿攀援 / 423

办事勿分畛域 / 423

勿轻令人习幕 / 424

须体俗情 / 425

戒已甚 / 425

公事不宜迁就 / 425

勿过受主人情 / 426

去馆日勿使有指摘 / 426

就馆宜慎 / 427

周礼

导读 / 430

序官 / 431

大宰 / 434

小宰 / 443

宰夫 / 445

大府 / 447

大司徒 / 449

小司徒 / 457

乡大夫 / 461

比长 / 464

载师 / 466

师氏 / 469

司市 / 471

泉府 / 474

遂?人 / 476

大宗伯 / 479

大司乐 / 485

大司马 / 490

职方氏 / 498

大司寇 / 504

小司寇 / 508

大行人 / 512

考工记叙官 / 518

作者介绍


李敖(1935.4.25—)

字敖之,祖籍吉林省扶余县人,台湾作家、中国近代史学者、文化学者、历史学家、作家、时事批评家。台湾无党派人士,曾任台湾“立法委员”(又称民意代表)。其人意志如铁、斗志昂扬,活力无限,“以玩世来醒世,用骂世而救世”。因其文笔犀利,批判色彩浓厚,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故自诩为“中国白话文之一的人”,亦被西方传媒追捧为“中国近代杰出的批评家”。著有《北京法源寺》《李敖有话说》《红色11》等100多本著作。

文摘


序言



《唐律疏议》与《佐治药言》:历史的镜像与治理的智慧 人类文明的长河中,知识的传承与智慧的凝结,往往体现在那些历经岁月洗礼的经典著作之中。《唐律疏议》与《佐治药言》便是其中两颗璀璨的明珠,它们分别代表了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巅峰成就与对国家治理的深刻洞察。这两部著作,虽然时代背景不同,侧重点有异,但共同构建了一幅宏伟的历史画卷,折射出中华民族在法律构建、社会治理以及政治哲学方面的独特思考与实践。 《唐律疏议》:严谨法制下的秩序之美 《唐律疏议》,顾名思义,是在唐朝颁布的《唐律》基础上,由唐朝的法学家们进行疏释、评论,使其更加明晰、易于理解和执行的法律文献。《唐律》是迄今为止中国保存最为完整、体系最为严谨的一部古代法典,它标志着中国封建法制建设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并对后世的东亚乃至东南亚各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朝是一个开放、自信、繁荣的时代,其政治制度、文化经济都达到了一个鼎盛时期。《唐律疏议》的编纂,正是这一时代背景下的产物。它并非凭空出现,而是吸取了前朝的立法经验,特别是南北朝时期和隋朝的法律成果,并结合唐朝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了一次系统的、创造性的整合。其立法原则,如“礼法合一”、“重法”、“慎刑”等,都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对秩序、伦理和人道的考量。 《唐律疏议》的结构严谨,体例清晰。它分为十二篇,分别为“名例”、“卫禁”、“职制”、“户婚”、“厩库”、“妨 D”、“斗讼”、“诈伪”、“杂律”、“捕亡”、“断狱”和“缓刑”。每一篇都围绕着一个特定的社会领域或法律关系展开,条文明确,解释细致。其中,“名例”一篇,确立了立法基本原则、犯罪主体、量刑原则等,堪称整部法典的总纲。“户婚”篇则规范了婚姻家庭关系,体现了对宗法制度和社会稳定的重视。“职制”篇更是详细规定了各级官吏的职责、权限以及违法行为的处罚,反映了唐朝高效的官僚体制和对官员腐败的警惕。 “疏议”二字,是理解这部著作的关键。《唐律》本身只是法律条文,而“疏”则是对条文的解释、阐述,常常引经据典,考证其来源和意涵。“议”则是在疏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理论探讨,提出不同观点,甚至对某些法律规定进行评论和建议。因此,《唐律疏议》不仅仅是一部法律条文的汇编,更是一部具有深刻法学思想和历史文化内涵的学术著作。它通过对法律条文的解读,揭示了唐朝的社会结构、伦理观念、政治运作方式以及司法实践。 《唐律疏议》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古,成为研究中国古代法律的重要文献,其重要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它是研究中国古代法制史的活化石。通过《唐律疏议》,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唐朝的法律体系是如何构建的,其基本原则和具体规定是什么,以及在司法实践中是如何应用的。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认识古代国家如何维护社会秩序、处理社会矛盾的窗口。 其次,它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法治理念。尽管是封建时代的产物,《唐律疏议》中也蕴含着一些超越时代的光辉思想,例如对“慎刑”的强调,反对滥杀,力求司法公正。《唐律》的许多精神,如“德主刑辅”、“明刑弼教”等,都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道德教化与法律制裁相结合的独特追求。 第三,它也是研究唐朝社会的重要史料。法律往往是社会的一面镜子,它折射出当时的社会结构、经济状况、风俗习惯、伦理道德等方方面面。《唐律疏议》中关于户婚、田里、商业、人口流动等方面的规定,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社会信息。 最后,《唐律疏议》的严谨逻辑和精妙的法学思想,也为后世的法律编纂和法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借鉴。许多法学概念和制度,在《唐律疏议》中已经有了雏形,并被后代不断继承和发展。 《佐治药言》:内圣外王的治理智慧 与《唐律疏议》的法律条文和司法实践侧重不同,《佐治药言》则是一部侧重于国家治理方略和政治哲学的著作,它更像是一剂“治国强邦”的“良药”,为统治者提供了治国理政的宝贵经验和深刻见解。虽然书名之中带有“药言”,但其内容远超医药范畴,而是指向了国家政治的“病症”与“疗法”。 《佐治药言》的价值,在于它不仅提供了具体的施政建议,更重要的是,它深入探讨了为政者的德行修养、政治智慧以及如何平衡各方利益,实现长治久安。它并非照搬前人的经验,而是结合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对当时的政治现实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批判,并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解决方案。 这部著作的核心思想,可以归结为“内圣外王”的政治理念。所谓“内圣”,强调为政者自身的道德修养和人格完善,认为只有具备高尚的品德和广阔的胸怀,才能真正做到“公正无私”,赢得民心,成为百姓的楷模。“外王”则指的是在政治实践中,如何运用智慧和策略,有效地管理国家,实现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佐治药言》深入剖析了为政者可能遇到的各种难题,并一一给出了“药方”。例如,书中可能涉及如何选拔和任用贤能之士,如何有效地约束权力,如何处理不同阶层之间的矛盾,如何应对边疆的挑战,如何发展农业生产,如何稳定物价等等。它强调了“民本”思想,认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统治者必须时刻关注民生疾苦,顺应民意,才能巩固统治。 在具体的治理策略上,《佐治药言》可能展现出一种“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的灵活智慧。它不会拘泥于某种僵化的模式,而是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最适合的措施。这体现了中国传统政治哲学中“中庸”、“权变”的思想。 此外,《佐治药言》的价值还体现在其对政治腐败和官僚主义的深刻批判。作者可能通过生动的案例和犀利的语言,揭露了官场中的弊病,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旨在净化政治生态,提高政府效率。 《佐治药言》的意义,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理解: 首先,它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我们研究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治国理念和施政方略提供了宝贵的文献资料。 其次,它蕴含着普适性的治理智慧。尽管是古代著作,但其中关于领导力、决策艺术、人才管理、危机应对等方面的论述,至今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能够为现代管理者提供深刻的启示。 第三,它反映了作者对理想政治的追求。通过对国家治理的深入思考,《佐治药言》展现了作者对一个清明、繁荣、和谐社会的向往,这种理想主义精神,对于激励后人不断追求进步具有积极作用。 第四,它也是研究特定历史时期政治风貌和社会问题的窗口。通过阅读《佐治药言》,我们可以了解作者所处时代面临的政治挑战和挑战者是如何应对的。 《李敖精编:唐律疏议 佐治药言》:经典重塑与学术传承 《李敖精编:唐律疏议 佐治药言》这部著作,将《唐律疏议》与《佐治药言》这两部经典之作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呈现给读者。李敖先生作为一位享誉海内外的作家、历史学家、思想家,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和独到的视角,对这两部著作进行了精心的编排和精到的解读。 “精编”二字,本身就意味着一种再创造。李敖先生并非简单地将两部著作堆砌在一起,而是根据其学术研究的脉络和思想体系,对原著进行了深入的筛选、梳理和整合。这可能意味着他对原著中的精华内容进行了提炼,去除了冗余,使其更加精炼,更易于读者把握其核心思想。同时,“精编”也可能包含了他个人的学术观点和解读,将他对于这两部著作的理解融入其中,从而赋予了经典新的生命力。 李敖先生以其博大精深的学识和批判性的思维,对《唐律疏议》的法理精神、历史地位以及其对后世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他可能会从更宏观的视角,审视《唐律》在中国法律史上的独特地位,探讨其立法思想的精髓,并将其置于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大背景下进行考察。对于《佐治药言》,李敖先生或许会将其视为一部充满智慧的治国宝典,从其“药言”的表象之下,发掘出深刻的政治哲学和治理艺术。他可能会重点解读作者的政治主张、对权力运行的洞察,以及如何实现“内圣外王”的理想境界。 《李敖精编:唐律疏议 佐治药言》的出版,其重要意义在于: 首先,它极大地提升了这两部经典的可读性和传播力。通过李敖先生的精编和解读,读者能够更清晰、更便捷地理解原著的深刻内涵,避免了因古籍本身阅读障碍而望而却步的可能。 其次,它是一种学术思想的传承与创新。李敖先生的学术成果本身就具有重要的价值,通过他对手稿的梳理和解读,实际上是在传承其治学精神和思想体系,同时也为后来的学者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思路。 第三,它有助于促进对中国古代政治与法律的深入研究。这两部著作的结合,为研究者提供了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分析框架,能够帮助我们更全面地认识中国古代国家治理的复杂性与智慧。 最后,它也体现了李敖先生作为一位思想家的价值所在。他敢于挑战传统,勇于独立思考,并能够将深奥的学术内容以富有启发性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贡献。 总而言之,《唐律疏议》代表了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严谨与成就,《佐治药言》则闪耀着中国古代治理智慧的光芒。而《李敖精编:唐律疏议 佐治药言》则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解读,将这两部经典重新带入当代读者的视野,为我们提供了一次穿越时空的智慧对话,让我们得以从中汲取力量,深刻理解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与不朽价值。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编排结构,透露出一种精心的匠心,它巧妙地将“律”(规范)与“治”(实践)编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互文关系。如果仅仅阅读《唐律疏议》部分,读者可能会觉得枯燥,觉得这些是古代的陈旧条文;如果只看《佐治药言》,则可能流于空泛的权术探讨。但李敖的“精编”,恰恰在于他找到了一个完美的交汇点:他用“药言”来解读“律疏”的潜台词,揭示了法律背后的政治意图;反过来,他也用“律疏”的严谨性来校准“药言”的恣意和权谋,提醒读者,再高明的治术,也必须接受成文法的制约——哪怕是在古代。这种双向的解读路径,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深度和广度。我尤其赞赏他对于一些司法实践案例的引入,这使得冰冷的条文瞬间有了鲜活的人间烟火气和血泪印记,让人深思制度与个体命运的关联。

评分

这部《李敖精编:唐律疏议 佐治药言》的选本,初次翻开时,我便被其厚重的装帧和典雅的排版所吸引,这绝非市面上那些粗制滥造的普及读物可比,看得出出版社在装帧设计上是下了真功夫的,透着一股子对传统文化的敬畏。然而,更让我期待的是李敖先生的“精编”二字究竟意味着什么。众所周知,《唐律疏议》乃是中华法制史上的巍峨丰碑,其条文之严谨、注释之详尽,是后世难以企及的。李敖先生以其独到的批判视角和对史学的深刻理解,选取其中哪些篇章进行阐发,又是如何串联起与《佐治药言》的关联,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具挑战性和趣味性的工程。我个人关注的点在于,他是否能跳脱出纯粹的法学考据,将这些古老的治国之术,与现代社会治理的困境进行有效的对话。毕竟,法律条文的生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背后的政治哲学和伦理基础。《佐治药言》中的权谋与帝王心术,与唐律的规范精神如何碰撞、融合,是让我最为好奇的部分。我期待看到一种跨越时空的对话,而非简单的原文堆砌,毕竟,李敖的作品,其价值往往在于“编”的过程,而非“选”本身。

评分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与其说是在研读法典,不如说是在参与一场高强度的思想辩论。李敖的文字,一如既往地犀利而充满个人色彩,他仿佛一个辛辣的解剖师,毫不留情地剖开律法条文背后的权力结构和历史局限性。阅读过程中,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历史迷宫,他不断地用他那支“手术刀”般的笔,指出哪些“疏议”是为了维护皇权而进行的文字游戏,哪些“药言”实则是对人性的深刻洞察,无论好坏。这种阅读的张力非常大,它迫使你不断地停下来思考,这句古老的法律条文,在今天的语境下,是否依然有效,或者说,它的“恶”是否已经换了副面孔潜藏于新的制度之中。我特别欣赏他那种不带偏见的史观,即便是对那些被后世歌颂的明君贤臣,他也能从法制和治理的角度,挖掘出其操作的冷酷与现实,这使得整本书充满了理性的思辨光芒,远非一般历史读物可以比拟。

评分

坦率地说,对于完全没有古代法制背景的普通读者来说,这本书的门槛是偏高的。虽然李敖先生的导读部分竭力试图将晦涩的法学概念平易化,但《唐律疏议》本身的结构复杂性,以及其中大量涉及具体刑名、官制衔接的部分,仍然需要读者具备一定的耐心和基础知识储备。我不是法学专业出身,在阅读到某些关于量刑情节的细致区分时,确实需要反复查阅附录的解释,才能跟上李敖的思路。然而,正是在这种“吃力”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了一种难得的学习乐趣——它强迫我走出舒适区,去触碰那些我们日常生活中避而不谈的,关于秩序、惩罚与权力制衡的硬核议题。这部书的价值,或许不在于让人人都能成为律学家,而在于培养一种批判性的历史意识,让我们意识到,我们今天习以为常的社会规范,是如何一步步被构建、被争夺、被修订的历史产物。它提供的是一种思考的工具,而非即成的答案。

评分

从一个长期关注社会思潮变迁的观察者的角度来看,这部选本的出版,本身就具有一种时代回响的意义。在当下,社会对于“规则”与“弹性”的讨论从未停止,我们时常在追求绝对的公正透明与应对复杂现实的灵活变通之间摇摆不定。李敖的这套编选,就像一面古老的棱镜,折射出这个永恒的矛盾。他让我们看到,即便是拥有高度成熟法律体系的唐代,其统治者也在“依法”与“破法”之间进行着微妙的平衡和权衡。这本书并非提供现代化的治理方案,而是提供了一种“反思的深度”——即任何治理体系的成功,都建立在对人性弱点和制度缺陷的深刻理解之上。阅读后,我感到思维被极大地激活了,它让我对“法治”的理解不再停留在口号层面,而是深入到其执行的历史肌理之中,值得每一位对社会构建感兴趣的思考者反复咀嚼。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