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礼记
定价:26.00元
作者:(汉)戴圣编;中华文化讲堂 注译
出版社:团结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6-01
ISBN:978751264738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中国人必读的国学经典 ★荟萃儒释道三家经典 涵盖经史子集精华★专业古籍整理团队 历时六年的成果荟萃★内容更全 译注更精 字体够大 阅读更宜同类好书推荐★中华经典诵读教材product../23563475.html★中华经典诵读教材(第二辑)product../23841156.html
内容提要
《礼记》是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汉族礼仪著作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后被列为儒家十三经之一。书中阐述的思想,包括社会、政治、伦理、哲学、宗教等各个方面,其中《大学》《中庸》《礼运》等篇有较丰富的汉族哲学思想。本次出版,为方便现代读者阅读,我们在对原文进行精心校对的基础上,又进行了详尽的注释和准确流畅的翻译。
目录
无
作者介绍
戴圣,生卒年不详,字次君,梁国睢阳(今河南商丘睢阳区)人。西汉官员、学者、汉代今文经学的开创者,世称小戴。
中华文化讲堂是一个致力于中华传统文化典籍整理与出版的编辑团队。现已编辑出版有《群书治要考译》《群书治要(原文版)》《中华经典诵读教材》《中华经典诵读教材(第二辑)》《国学治要》《文白对照史记》《纳兰词笺》等,广受读者的喜爱。
文摘
序言
无
这本书的阅读过程,更像是一场与先贤的深度对话。我常常在某个段落停下来,反复琢磨其中的一个词语,然后翻看注释,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非常美妙。这本书的价值,并不在于它提供了多少现成的答案,而在于它提供了一套思考世界的方式——以“礼”为核心的结构化思维。不同于西方哲学体系中对“理性”的极致推崇,这本书展示了东方文化中“情感”与“秩序”如何通过具体的行为规范(即礼)达成和谐统一。我特别留意了其中关于君子人格塑造的部分,那些对个人修养的要求,细致入微,比如如何应对进退、如何待人接物,放在今天来看,依然是情商教育的典范。阅读时,我尽量选择一个安静的环境,泡上一壶清茶,让自己的心境也随着文字的节奏慢下来。这种缓慢而深入的阅读,是对自己心性的一种修炼,它强迫我们放下浮躁,关注事物表面的现象之下的本质结构,这种内在的提升远比记住几个知识点来得珍贵。
评分说实话,我最初接触这类经典是带着一种功利性的目的,想了解一些传统礼仪在现代社会的应用,结果却被这本书的内在逻辑深深吸引住了。它不是那种简单的“是什么”的罗列,而是“为什么是这样”的层层递进的推导。作者在梳理“礼”的演变过程中,展现了极其深厚的学养,对不同篇章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得相当到位。举个例子,关于祭祀仪轨的描述,初看可能觉得繁琐枯燥,但结合后面关于孝道和宗法制度的论述,立刻就能明白这些仪式背后承载的是家族的凝聚力和对祖先的敬畏,它是一种无声的教育。我发现,很多现代社会人际交往中的困惑,比如边界感、尊重与谦逊的拿捏,都能在这部古籍中找到思想的源头。注译者的工作做得非常出色,他们似乎懂得如何用现代人的思维去桥接古老的智慧,既保持了原著的古雅,又让今天的读者能够“听懂”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在说什么,这种平衡拿捏得恰到好处,没有过度解读,也没有故作高深。
评分老实说,我以前对儒家经典总有一种“高高在上”的距离感,觉得那是帝王将相才能遵循的规矩,与我等普通人无甚关联。然而,这本《礼记》的注译本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它用极其生活化的场景,描述了古代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让我们看到了“礼”如何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它不是束之高阁的理论,而是活生生的生活哲学。比如关于丧礼的描写,详尽到令人惊叹,但正是在这些看似繁琐的细节中,体现了对逝者的缅怀和对生者的慰藉,这是一种极高明的情感处理方式。注译者很贴心地加入了对一些古代度量衡和器物名称的解释,这对于我们理解文本的物质基础至关重要,使得抽象的礼仪有了可触摸的实体感。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礼”,是尊重他人,是爱惜事物,它关乎的不是形式的完美,而是内心的真诚与恰当。这种对细节的关注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让这本书具有了跨越时空的生命力。
评分这本书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古朴典雅的气质扑面而来,光是翻开扉页,就能感受到编者和注译者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与热爱。我特别喜欢它在版式设计上的用心,字体的选择、行距的安排,都透着一股子沉稳耐看的味道,跟那些花里胡哨的现代印刷品完全不一样,拿在手里就让人心静。它不像是一些工具书那样冷冰冰的,而是充满了人文关怀。比如,在一些关键概念的解释上,译注者没有生硬地抛出一个定义,而是会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儒家思想体系来阐述,让人更容易理解“礼”这个概念在周代乃至先秦时期究竟意味着什么,它不仅仅是仪式,更是一种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的载体。读着读着,我仿佛能穿越回那个礼乐文明的时代,去体会古人如何在繁复的礼仪中寻求和谐与秩序。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是其他速食文化产品无法比拟的,它需要时间去品味,去咀嚼,每一次重读都会有新的感悟。我尤其欣赏它在引用其他经典时的严谨态度,注释翔实而不拖沓,精准地勾勒出文本背后的思想脉络,这对于初学者来说,简直是开启大门的金钥匙,避免了在浩瀚的古代文献中迷失方向。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内容都透露着一种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品质。它的文字本身就像一坛老酒,初尝可能觉得醇厚难懂,但随着阅读的深入,那股子韵味便会慢慢散发出来。我尤其欣赏它在解释“中庸”之道时的那种微妙的把握,它不是简单地指代“中间立场”,而是强调在不同情境下如何把握那个恰到好处的“度”,这需要极高的智慧和大量的实践积累。注译者对这个难点的处理非常到位,通过对比不同的礼仪规范在不同身份人物身上的体现,清晰地展示了“时中”的动态平衡。读完后,我感到自己的心胸似乎开阔了许多,对于人与人之间复杂的关系不再用非黑即白的简单标准去衡量。它教会我,理解他人的处境和动机,比急于评判对错更为重要。这套书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做“一个好人”的行为指南,它的智慧是内敛的、需要主动去挖掘的,绝对值得反复研读,每次都会带来新的启发和反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