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华国学典藏读本:
定价:68.00元
作者:任宪宝
出版社:中国言实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2-01
ISBN:9787517120315
字数:
页码:237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又名《道德经》,是道家思想的重要来源,文意深奥,包涵广博,涵盖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闪耀着朴素的辩证主义的光芒,对后世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领域的发展,都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中华国学典藏读本:》以原文、注释、集注、译文、解析的架构形式,对《》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读,希望能够为读者掌握《》的思想精髓提供一些助益。
目录
【道经】
章 玄之又玄
第二章 功成弗居
第三章 无为则治
第四章 和光同尘
第五章 天地不仁
第六章 谷神不死
第七章 天长地久
第八章 上善若水
第九章 功遂身退
第十章 生而不有
第十一章 无之为用
第十二章 去彼取此
第十三章 宠辱若惊
第十四章 执古御今
第十五章 微妙玄通
第十六章 知常日明
第十七章 下知有之
第十八章 乱生仁义
第十九章 绝圣弃智
第二十章 绝学无忧
第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
第二十二章 圣人抱一
第二十三章 希言自然
第二十四章 企者不立
第二十五章 道法自然
第二十六章 重为轻根
第二十七章 善行无迹
第二十八章 大制不割
第二十九章 去奢去泰
第三十章 物壮则老
第三十一章 不祥之器
第三十二章 道常无名
第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
第三十四章 不自为大
第三十五章 大象所往
第三十六章 以柔胜刚
第三十七章 无名之朴
【德经】
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
第三十九章 至誉无誉
第四十章 无中生有
第四十一章 大器晚成
第四十二章 万物之生
第四十三章 不言之教
第四十四章 知止不殆
第四十五章 大巧若拙
第四十六章 知足之足
第四十七章 不行而知
第四十八章 为学日益
第四十九章 德善德信
第五十章 出生入死
第五十一章 长而不宰
第五十二章 天下有始
第五十三章 大道甚夷
第五十四章 善建不拔
第五十五章 含德之厚
第五十六章 知者不言
第五十七章 以正治国
第五十八章 福祸相倚
第五十九章 深根固柢
第六十章 若烹小鲜
第六十一章 大者为下
第六十二章 美言市尊
第六十三章 报怨以德
第六十四章 慎终如始
第六十五章 以愚治国
第六十六章 不争之争
第六十七章 我有三宝
第六十八章 德配天古
第六十九章 哀兵必胜
第七十章 被褐怀玉
第七十一章 圣人不病
第七十二章 民不畏威
第七十三章 天网恢恢
第七十四章 民不畏死
第七十五章 无以生为
第七十六章 兵强则灭
第七十七章 为而不恃
第七十八章 受国不祥
第七十九章 天道无亲
第八十章 小国寡民
第八十一章 信言不美
附录《》(王弼本)
作者介绍
文摘
《中华国学典藏读本:》:
道者万物之奥(1),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2)。美言可以市尊(3),美行可以加人(4)。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5),虽有拱璧以先驷马(6),不如坐进此道(7)。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日以求得(8),有罪以免邪(9)?故为天下贵。
(注释)
(1)奥:一说为深的意思,不被人看见的地方;一说是藏,含有庇荫之意。其实两说比较接近,不必仅执其一。
(2)不善人之所保:不善之人也要保持它。
(3)美言可以市尊:美好的言辞,可以换来别人对你的敬仰。
(4)美行可以加入:良好的行为,可以见重于人。
(5)三公:太师、太傅、太保。
(6)拱璧以先驷马:古代的献礼,轻物在前,重物在后。拱璧,指双手捧着贵重的玉。驷马,四匹马驾的车。
(7)坐进此道:献上清静无为的道。
(8)以求得:有求就得到。
(9)有罪以免邪:有罪的人得到“道”,可以免去罪过。
(集注)
唐玄宗注:万物皆资妙本以生成,是万物取给之所,故兴言为万物之奥内也。
唐玄宗注:善人知守道者昌,失道者亡,故常宝贵之,而无患累。
……
序言
我试着读了几页关于古代文学批评的部分,感觉作者的选文眼光非常独到,避开了那些被过度解读的“圣贤语录”,转而选取了一些更具思辨性和实践指导意义的篇章。这让我感到非常惊喜。它似乎在努力打破传统国学读物那种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的刻板印象。更重要的是,语言的现代化处理,拿捏得恰到好处。既保留了文言的韵味和庄重感,又避免了现代白话翻译腔的油腻和轻浮,读起来有一种如沐春风的舒适感,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人进行了真诚的对话,而不是在啃一块生硬的石头。这种平衡的艺术,是极难把握的,看来编者在这方面下了大功夫。
评分这个书架上摆着一本厚厚的精装书,封面设计得古朴典雅,一看就知道是下过一番功夫的。我其实对国学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但很多经典读物要么过于艰深晦涩,要么就是内容零散,不成体系。我尤其期待的是那种能真正将传统文化精髓以现代读者易于接受的方式呈现出来的作品。我拿起这本书,沉甸甸的手感让人觉得踏实,仿佛握住了千年的智慧。我希望能看到它在选材上是否有独到的眼光,不仅仅是罗列那些耳熟能详的篇章,而是能挖掘出一些鲜为人知却又极具启发性的文本,并且在解读上能真正做到“言简意赅,切中肯綮”。如果它能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将那些看似遥远的古人智慧,转化成与我们当下生活息息相关的思考工具,那就太棒了。我希望它能真正成为一本可以时常翻阅,每次都能有所得益的案头书,而不是束之高阁的“面子工程”。
评分最近我入手了一本据说是“典藏”级别的读本,心里其实是抱着一丝怀疑的。现在的出版市场,很多书打着“典藏”的旗号,内容却不过是东拼西凑的二手货,缺乏真正的学术支撑和精心的编排。我尤其看重的是译注的准确性和深度。对于一些晦涩的古文,如果注释停留在简单的字面解释,那无异于浪费读者的时间。我期待的是那种能够结合历史背景、哲学思想,甚至文化语境来深入剖析文本的注释体系。好的注释,本身就是一篇精彩的解读,能瞬间打通阅读的障碍,让人领略到文字背后的磅礴气象。如果这本书的注解能做到既保持原貌的凝练,又不失现代学术研究的严谨性,那它才配得上“典藏”二字。我希望能看到一些令人眼前一亮的考证和辨析,而不是千篇一律的陈词滥调。
评分从装帧设计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纸张选择和印刷质量也颇为考究。在如今这个电子阅读盛行的时代,实体书的魅力就在于它能提供一种沉浸式的、多感官的体验。这本读本的纸张触感细腻,字迹清晰,装订牢固,即便是经常翻阅,也不易松散。这体现了出版方对“典藏”二字的敬畏之心——只有看得久、用得牢的书,才值得被珍藏。我希望它不仅是一套知识的载体,更是一件值得细细品味的工艺品。毕竟,我们对待经典,应该给予最高规格的尊重,而这种尊重,首先体现在它被制作出来的每一个细节上。如果连实体书的质感都敷衍了事,那么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也会令人怀疑。
评分翻开这本书的目录,我最关注的是它的编排逻辑。是按照时间顺序,还是主题分类?抑或是采取一种全新的、更贴近现代人认知习惯的结构来组织这些浩如烟海的国学素材?如果它能构建一个清晰的知识地图,引导读者从基础概念逐步深入到复杂的思想体系中去,那就非常加分了。我个人认为,好的选本不应该只是一个文选集,而应该是一部微型的、高度浓缩的文化史。它应该巧妙地串联起不同时代、不同流派的思想火花,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能清晰地感受到中华文明思想脉络的演进和发展。如果能配上一些精妙的图表或思维导图来辅助理解那些相互交织的学说,那就更让人称赞了。我讨厌那种只是把不同作者的文章并列在一起,让读者自己去摸索关联性的做法,那样实在太累人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