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合掌录:阎崇年对话星云大师(增订版)
定价:48.00元
作者:阎崇年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3-01
ISBN:978751085002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讲史·谈禅·养生·修心·悟道
历史学家与佛教宗师合掌相聚
——海峡的此岸与彼岸
——文化的史家与佛家
——社会的传史与弘法内容提要
本书是清史学家阎崇年先生和台湾佛光山星云大师的对话辑集。二位大家畅谈了人生、历史、哲学、宗教、读书、文学艺术、修心养生等诸多话题。他们的人生阅历和感悟如水流月明,启发人心,给人禅悦与智慧。2009年初版,此为增订版。新补文字若干,结构略作调整,修订文字多处,印装更为精美。
目录
缘 起
篇 苦旅
初历苦难,祸兮福兮
喜舍才快乐
常怀感恩心
一句承诺,一生辉煌
千生万死,始获新生
让生命感动 0
第二篇 说史
女中英杰孝庄太后
多情天子顺治帝
千年一帝说康熙
太平天国论成败
农民义军二雄杰
清朝的兴盛衰亡
臣子的四副嘴脸
士之风骨与情怀
后宫佳丽喜与悲
人类历史的分期
第三篇 事理
以无为有,有无相生
禅之中道,儒之中庸
事理圆融,契理契机
法非善恶,善恶是法
生权平等,和而不同
人生四合,天地人己
无心插柳,绿柳成荫
第四篇 放下
人生三百岁
好的财富
吃苦当吃补
该放下时就放下
眼观鼻,鼻观心
以道相处,以法结交
谦尊而光,人之美德
成就归大众
朋友有四品
须交畏友
创业维艰,守成不易
感人至深的《十修歌》
第五篇 悟道
心灵觉“悟”重要
小疑小悟,大疑大悟
难行能行,难忍能忍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佛门“三毒”贪瞋痴
因果五层次
涅槃与至善
佛教人间化
和尚和尚,和者为尚
佛教之五乘
第六篇 艺文
看小说悟人生
与文字结缘
书法之情趣
禅师与禅诗
艺术弘佛法
艺术与人生
第七篇 读书
读书之“四要”
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
与书为友,开卷有益
忙碌人生的床头书
读书的经验与境界
建设书香社会
第八篇 身心
民以食为天
吃素的真义
“以病为友”
健康的妙诀
心病还须心药医
养生、养心与养性
健康与长寿
第九篇 和合
万众一心,和谐发展
和合钟声和谐音
和谐世界,众缘和合
附录
《百年佛缘》读星云大师
惟善为宝 止于至善
后 记
《合掌录》(增订版)编辑感悟
作者介绍
阎崇年,清史学家,北京社科院研究员、北京满学会会长、中国紫禁城学会副会长。北京市授予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享受颁发特殊津贴。先后赴多个国家和地区讲学或进行学术交流,出版专著30余部,发表论文100余篇。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并出版《正说清朝十二帝》、《明亡清兴六十年》和《康熙大帝》等系列讲座。
星云大师,禅门临济宗第48代传人,国际佛光会世界总会会长。12岁于南京栖霞山寺出家。1967年在台湾创建佛光山,大力倡导“人间佛教”。先后在世界各地创办美术馆、图书馆、出版社、书局、学校、育幼院、医院、佛光精舍、电台、电视台、慈悲基金会等各种机构,致力于推动佛教教育、文化、慈善、弘法事业发展。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处理得相当考究,每一页的留白都恰到好处,使得阅读体验极其舒适。我是一个对书籍的物理质感有一定要求的人,很多时候,一本内容再好的书,如果排版粗糙,都会让人望而却步。而九州出版社的这版,显然是在细节上花了心思的。特别是对话中引用的那些典故或者历史背景,都有相应的注释或脚注,尽管我没有刻意去查阅所有背景资料,但这种严谨的态度本身就让人感到信赖。更让我惊喜的是,两位对话者的语速感和语气特点,竟然能被文字精准地捕捉和再现。你几乎可以想象出星云大师在说到某处时,那种语重心长、抑扬顿挫的感觉,以及阎先生在追问时,那种温和却坚定的推进。这种文字层面的“情境再现”,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沉浸感,使得读者不再是被动的接收信息者,而更像是无声的参与者,与两位智者共同经历了这场思想的漫步。我常常在阅读一些访谈录时,会因为文字过于平铺直叙而感到枯燥,但在这本书里,文字本身就成了一种艺术,它承载的不仅仅是信息,更是一种氛围和温度。
评分说实话,我最欣赏这本书的地方在于它没有刻意去“神化”任何一方。它呈现的是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智者形象。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太容易被各种标签和光环所迷惑,对那些被奉为偶像的人物,我们往往不敢提出哪怕一丝一毫的质疑,生怕显得自己不够虔诚或者没有文化。但在这场对话中,我看到的是两个真诚的个体,他们坦诚地讨论困惑,分享感悟,甚至也流露出对时代变迁的关切与思考。比如,他们谈论到现代社会对“快”的追求,以及这种追求如何异化了人与人之间、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那种娓娓道来的语调中,藏着对当下世界深深的体恤与悲悯。我个人觉得,这种将深奥哲理融入日常语境的能力,是真正高手的标志。它不是那种故作高深的学术论文,而是充满生活气息的智慧结晶。读完后,我没有觉得被灌输了什么教条,反而是获得了某种内心平静的力量,像是进行了一次深呼吸,整理了那些杂乱无章的心绪。特别是对于那些在职业生涯中感到迷茫,或者在家庭关系中感到疲惫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种跳出“小我”的视角,让人重新审视自己正在努力追求的究竟是什么,以及生命的终极意义在哪里。这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疗愈。
评分这本厚厚的书,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光是封面那种淡雅的色调就让人心生敬意。我通常对访谈录类的书籍不太感冒,总觉得少了点深度,或者说,很多时候只是停留在表面的寒暄和礼节性的问答上,让人读起来索然无味。然而,这一次我竟然被吸引住了。不是因为我对佛教有多么精深的了解,而是那种对话本身散发出的智慧光芒。阅读的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安静的禅房里,听着两位极具思想分量的长者娓娓道来,他们谈论的议题跨越了世俗的纷扰,触及到生命的本质、人性的幽微之处,以及如何在这喧嚣的世界中安顿自己的灵魂。星云大师的开示总是那么平易近人,没有高高在上的说教感,更像是一位慈祥的长者在为你指点迷津,让你觉得那些看似宏大的哲学命题,其实就在我们日常的点滴之中。而阎崇年先生的提问,则显得非常精准且富有洞察力,他总能恰到好处地切入核心,引导话题向更深层次发展,避免了泛泛而谈的陷阱。这种一问一答的结构,反而让内容的张力更足,逻辑链条也更加清晰易懂,即便是初涉佛学或文化思辨的读者,也能跟上他们的思想节奏,从中汲取到宝贵的精神食粮。这本书的价值,或许就在于它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平台,让两种不同领域但都追求真理的思维方式得以碰撞、融合,最终呈现给我们一幅关于现代精神生活图景的精致画卷。
评分我发现这本书的一个独特魅力在于,它能激发你自身的反思,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对大师思想的膜拜上。很多宗教或哲学的书籍,要么是倡导某种信仰体系,要么是阐述一套复杂的理论,让你感觉需要成为“信徒”或“学者”才能理解。但《合掌录》的对话更像是一场高水平的“思想碰撞练习”。它所探讨的议题,比如“放下执念”、“慈悲的实践”、“如何面对无常”,这些都是人类共同的困境。书中并没有给出标准答案,而是通过问答,把这些问题摊开来,让我们自己去触摸、去感受。比如,当谈及如何处理人际冲突时,大师的回答往往不是教条式的“要忍让”,而是从更宏观的“缘起”角度去解构冲突的形成,这一下子就拔高了解决问题的层次。我读到一些段落时,会忍不住合上书本,望向窗外,在脑海中构建属于我自己的“答案树”。这种主动参与、构建理解的过程,远比被动接受知识更有效。这本书真正做到了“借他山之石,攻自家之玉”,它不是终点,而是一个强大的起点,指引我们继续在自己的生命旅程中探索。
评分坦白讲,我买这本书是带着一份审视的心态,因为名家对话往往容易变成“名义上的合作”,双方都在维护自己的公众形象,使得对话缺乏真正的火花。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这种预设。两位对话者展现出的相互尊重和对真理的共同追求,创造了一种极高密度的精神交流空间。我特别留意了他们探讨的关于“文化传承与现代性的冲突”的部分。在这个高速迭代的时代,我们如何既能拥抱科技带来的便利,又不至于迷失了我们立足的文化之根?他们的讨论没有给出简单的二元对立答案,而是深入剖析了传统在现代语境下如何进行创造性转化。这种处理复杂议题的细腻手法,体现了两位知识分子的深刻洞察力。它不是那种只适合在深夜里独自品读的孤僻之作,它更像是一份邀请函,邀请所有对人文精神、对生命价值有严肃思考的现代人,参与到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之中。我甚至认为,这本书适合作为大学通识教育或企业高管培训的阅读材料,因为它所培养的,是对复杂世界进行多维度思考的能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