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陶澍全集(修订版)(全八册)
定价:680.00元
作者:(清)陶澍
出版社:岳麓书社
出版日期:2017-04-01
ISBN:978755380705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1.陶澍是杰出的政治家与经济改革家,经世派,又是古代经世学派转变为近代洋务派的关键人物,还是近代湖南人才群体崛起的先导者。
2.2010年初,我国*部真正意义上的《陶澍全集》出版完成。本次为修订版,是收录更全、差错更少的版本,不仅新增佚文、轶诗若干,还修订了若干标点与编校差错。
3.《陶澍全集》(修订版)共分八册,选择*有代表性的版本作为点校的主体,然后补录主体版本没有收录的篇目,将跟陶澍著作密切相关而且有历史价值的材料作为附录;力争无遗漏地收录陶澍存世文字。
4.采用锁线精装,麻布工艺封面纹理,质感十足;全书共八册,典雅大方;用纸考究,印刷精美,便于阅读。
内容提要
《陶澍全集》(修订版)共分八册:奏疏(包括奏折与题本)及杂件共五册,文集一册,诗集及对联一册,专书一册。全集的基本结构体例是:主体版本,补遗,附录。首先选择*有代表性的版本作为点校的主体;然后补录主体版本没有收录的篇目,其中包括其他版本中保存的篇目以及我们新收辑的篇目。跟陶澍著作密切相关而且有历史价值的材料,作为附录。
目录
册
◎陶云汀先生奏疏卷一至卷十八
第二册
◎陶云汀先生奏疏卷十九至卷三十八
第三册
◎陶云汀先生奏疏卷三十九至卷五十八
第四册
◎陶云汀先生奏疏卷五十九至卷七十六
第五册
◎陶云汀先生题本卷一至卷八
◎奏折题本补遗
◎杂件
第六册
◎印心石屋文钞卷一至卷三十五
◎文集补遗一
◎文集补遗二
第七册
◎陶文毅公全集·诗集
◎诗集补遗
◎对联
第八册
◎靖节先生集注
◎靖节先生年谱考异
◎蜀輶日记
◎附录
◎陶澍大事年表
作者介绍
陶澍(1779-1839),字子霖、号云汀,晚年自号“髹樵”、“桃花渔者”。湖南省安化县人。嘉庆七年(1802年)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国史馆纂修、四川乡试副考官、监察御史、户科给事中、川东兵备道;道光年间,历任山西省按察使、安徽省布政使、安徽巡抚、江苏巡抚,官至两江总督,兼理两淮盐政。道光十九年(1839年)病逝于官邸,晋赠太子太保,谥“文毅”。
文摘
序言
我对这本《十九世纪俄国文学中的“多余人”形象探源》简直爱不释手,尤其是它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人物的解读角度,实在是太精妙了。作者没有仅仅停留在心理分析层面,而是将其置于当时俄国社会剧烈的变革期,探讨“多余人”——那些受过良好教育却找不到自身位置的贵族青年——是如何成为社会矛盾的缩影。书中对比了普希金、莱蒙托夫和后来的屠格涅夫的作品,勾勒出这条文学谱系中人物精神状态的递变,从早期的浪漫主义式的忧郁,到后期对社会责任的逃避,描绘得入木三分。我尤其喜欢作者对“空想”与“行动”之间鸿沟的论述,那种面对广阔世界却无能为力的苍凉感,即便放在今天,依然能引起强烈共鸣。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多层次的,它既是文学批评,也是一份深刻的文化社会诊断书,让那些经典的文学形象重新焕发出鲜活的生命力。
评分这部《明代文官思想史稿》真是让人耳目一新。作者没有陷入那种刻板的“清官”或“贪官”的二元对立叙事中,而是深入挖掘了明代中后期文官群体内部复杂的心态和价值冲突。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理学”与“权术”之间微妙张力的分析。书中详细梳理了不同学派如何影响官员的日常决策,比如在面对皇帝的突发旨意时,那些恪守程朱理学的士人会如何挣扎于“忠君”与“为民”之间,这种内在的撕扯感,通过大量引用的私人奏疏和笔记展现得淋漓尽致。它不像一般的史书那样只关注宏大的政治事件,而是把镜头对准了那些身处权力旋涡中心,却又试图坚守个人道德底线的“人”。读完后,我对明代官场的理解不再是简单的“好与坏”,而是一个充满了灰色地带和人性博弈的复杂系统。作者的文笔功力也相当扎实,论证层层递进,逻辑清晰,即便是对于初次接触明史的读者来说,也能很好地跟上思路。这是一部非常值得细细品味的学术著作。
评分这本关于当代城市景观设计的《流动的边界:后工业时代公共空间的重塑》看得我心潮澎湃。它彻底颠覆了我对“公园”和“广场”的传统认知。作者的视角非常前卫,聚焦于如何在去中心化的城市结构中,利用临时性的装置、互动式的艺术品和可持续的材料,来创造既能满足社区需求又能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的“软性”公共空间。书中引用的案例遍布全球,从首尔的空中花园到柏林的废弃铁路改造项目,每一种方案都体现了对场所精神(Genius Loci)的深刻尊重。更吸引我的是,它不仅展示了“怎么做”,更探讨了“为什么这么做”——即空间如何影响居民的社会互动模式和身份认同。这本书的理论深度和实践指导性达到了一个令人惊叹的平衡,激发了我对未来城市生活场景的无限想象。
评分我最近读了《17世纪荷兰的艺术赞助与商业伦理》,这本书的视角极其独特,它巧妙地将艺术史与经济史熔于一炉。传统的艺术史往往侧重于大师的技法或宗教母题,但本书却把目光投向了那些收藏家——那些来自羊毛贸易、航海贸易和新兴金融业的富商们。作者通过详细考证当时的拍卖记录、遗嘱和商会档案,重构了一幅十七世纪荷兰黄金时代的消费图景。我们得以看到,为什么鹿特丹的商人偏爱风俗画,而阿姆斯特丹的银行家更倾向于宏大的历史题材。这种自下而上的艺术史书写,揭示了财富积累如何直接塑造了艺术的审美趣味和市场价值,也让我们看到了“新教伦理”在商业成功后如何通过赞助艺术品来寻求社会认可的过程。读罢,我对维米尔的那些光影作品背后的“世俗目的”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不再仅仅是光影的魔术,更是那个时代商业精神的凝结。
评分翻开这本《古埃及象形文字入门指南》,首先被其详尽的图示和清晰的排版所折服。我一直对古埃及文化抱有浓厚的兴趣,但市面上很多入门书籍要么过于学术化晦涩难懂,要么内容过于肤浅。这本则拿捏得恰到好处。它从最基础的字母和音符讲起,循序渐进地介绍符号的演变、书写的方向以及它们在不同时期的语境变化。最棒的部分是它收录了大量的碑文拓片局部高清图,并逐一进行详细的释读,这使得学习过程不再是枯燥的记忆,而更像是一场考古发掘。当我尝试着去拼读一些简单的词汇时,那种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的奇妙感觉是其他历史书籍无法给予的。对于任何想要真正了解古埃及文明,而不是停留在金字塔和木乃伊表层符号的爱好者来说,这本书绝对是案头必备的“工具书”和“入门钥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