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诗文选译 9787550624733

陶渊明诗文选译 9787550624733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谢先俊注 著
图书标签:
  • 陶渊明
  • 诗歌
  • 文集
  • 古典文学
  • 中国文学
  • 选译
  • 唐诗宋词
  • 文学
  • 名家名篇
  • 文化经典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韵读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凤凰出版社
ISBN:9787550624733
商品编码:29739368991
包装:软精装
出版时间:2017-01-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陶渊明诗文选译 作者 谢先俊注
定价 28.00元 出版社 凤凰出版社
ISBN 9787550624733 出版日期 2017-01-01
字数 页码
版次 1 装帧 软精装
开本 32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编辑推荐

   文摘

   序言

《桃源悠游:陶渊明诗文鉴赏》 内容概述 在中国文学的浩瀚星河中,陶渊明无疑是最为璀璨的星辰之一。他的诗文,以其淳朴自然的语言、超凡脱俗的意境,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洞察,千百年来感动着无数读者。本书《桃源悠游:陶渊明诗文鉴赏》并非简单地罗列陶渊明的作品,而是试图带领读者深入其精神世界,去感受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宁静,去体会他“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的感慨,去领略他“饥来驱我去,愁来洗我颜”的豁达。 本书精选了陶渊明最具代表性的诗歌和散文,包括《归园田居》、《饮酒》、《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经典篇章。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陶渊明作为一位伟大诗人的艺术才华,更折射出他作为一位士大夫的人生选择与精神追求。本书将从多个维度对这些作品进行解读,力求展现陶渊明诗文的丰富内涵和永恒魅力。 深度解读篇章 《归园田居》系列:回归心灵的原乡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是陶渊明辞官归隐后创作的一组诗歌,标志着他人生道路上的重要转折。本书将详细分析这组诗歌如何描绘了陶渊明从官场的污浊走向田园的宁静,从世俗的喧嚣回归心灵的原乡的过程。我们将深入探讨诗中“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的田园风光是如何成为他精神寄托的象征,以及“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欣喜之情所蕴含的对自由的渴望。更会解析其中“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的比喻,展现他内心深处对自然的眷恋,以及“命室携童,而往野田”的躬耕生活所体现的自足与安乐。 《饮酒》系列:品味人生百味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饮酒》系列是陶渊明诗歌中最富哲理性的部分之一。本书将逐一剖析其中的经典篇章,例如《饮酒·其五》,通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经典名句,展现了陶渊明在饮酒赋诗中的超然物外、怡然自得。我们将深入探讨“心远地自偏”的哲学意蕴,解析他如何通过与自然的融合,达到一种精神上的自由与解放。同时,也会关注诗中对“尘世”的疏离,以及对“大道”的追求,理解他在饮酒过程中所寻求的不仅是生理上的愉悦,更是对生命意义的追问与体悟。 《桃花源记》:理想国的永恒回响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作为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勾勒了一个远离尘世喧嚣的理想国度。本书将引导读者穿越时空的迷雾,深入探寻桃花源的意象象征。我们将分析渔人误入桃花源的奇遇,以及桃花源中人民淳朴、和平的生活状态。更重要的是,我们将探讨陶渊明创作《桃花源记》的时代背景,解析他借此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以及对理想社会的美好憧憬。同时,也会引发读者对“桃花源”究竟是真实存在的乌托邦,还是士大夫一种精神寄托的思考。 《五柳先生传》:人格的独立与精神的丰盈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五柳先生传》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陶渊明(以“五柳先生”自喻)的形象,体现了他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本书将细致解读传记中的每一个细节,例如“短褐穿结,箪瓢屡空”的生活状态,以及“不求甚解”的读书方式。我们将深入分析“好读书,不求甚解”的真正含义,并非反对知识,而是强调独立思考和精神体悟的重要性。更会强调“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精神追求,展现他如何通过内心的丰盈来对抗外在的贫乏。 鉴赏特色与亮点 回归原典,力求精准:本书以最可靠的陶渊明文献为基础,力求在诗文的选录和注释上做到严谨准确。避免过多的学术术语,以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深邃的哲理。 情境交融,感悟人生:本书不仅仅是学术的探讨,更注重引导读者“进入”陶渊明的诗文世界。通过对诗文所描绘的自然景物、生活场景以及心境变化的细致描绘,让读者在阅读中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更深刻地理解陶渊明的人生哲学。 多维视角,拓展理解:本书将结合陶渊明的生平经历、时代背景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从文学、哲学、历史等多个维度对诗文进行解读,力求展现陶渊明诗文的丰富性和多义性。 精美插图,增添韵味:书中将配以精心挑选的中国传统山水画、田园风光图以及与陶渊明生活相关的古籍插图,使阅读过程更具艺术性和沉浸感,进一步烘托陶渊明诗文的意境。 启发思考,连接当下:本书旨在通过对陶渊明诗文的解读,引发读者对当下生活的反思。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社会,陶渊明对宁静、自由、精神独立的追求,依然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本书将鼓励读者思考如何在喧嚣中寻觅内心的平静,如何在物质与精神之间找到平衡。 读者受益 阅读本书,您将: 欣赏到中国古典诗歌的巅峰之作:深入了解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田园诗人之一陶渊明的艺术成就。 领略超凡脱俗的人生智慧:感悟陶渊明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以及他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人生哲学。 获得心灵的慰藉与启迪:在陶渊明诗文的静谧世界中,找到内心的宁静与力量,学会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保持精神的独立与丰盈。 提升文学鉴赏能力:通过本书的详细解读,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意境、象征、比兴等艺术手法,提高对古典文学作品的鉴赏水平。 拓展文化视野:深入了解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人文风貌,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人生、自由的独特理解。 《桃源悠游:陶渊明诗文鉴赏》是一本集学术性、艺术性与思想性于一体的读物。它不仅是一部精美的文学鉴赏集,更是一次与伟大心灵的对话,一次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探索。希望通过本书,读者能够与陶渊明一同进行一场心灵的悠游,在诗文的芳草地上,寻觅那片属于自己的“桃花源”。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诗文集简直是心灵的栖息地,每一次翻阅,都仿佛能闻到那股从魏晋风骨中飘散出的,带着泥土与竹叶清香的古韵。我尤其钟爱其中对田园生活的描绘,那种超脱尘世的淡泊,并非是遁世的消极,而是一种深刻的、与自然和解后的豁达。作者的笔触细腻入微,寥寥数语,便能勾勒出一幅生动的农家景象:晨雾中佝偻的身影,傍晚时分炊烟袅袅的温馨,以及秋收后那份踏实的满足感。读着读着,我常常会放下书本,望向窗外,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冲动,想要像他笔下的人物一样,卸下所有的繁文缛节,去亲近那片土地。这种感染力是极其强大的,它不只是文字的堆砌,更是一种生活哲学的传递,教我们在喧嚣的现代社会中,如何保有内心的那一片净土,如何从琐碎日常中提炼出诗意的光芒。这本书的选篇很有章法,过渡自然,让人在沉浸于物哀之美的同时,又能在那些激昂或感伤的篇章中,感受到诗人复杂而深沉的家国情怀。

评分

我必须强调,阅读这套选集的过程,对我个人心境的调整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我发现自己开始有意识地放慢生活的速度。以往,阅读古典诗词总带有一种完成任务式的压力,急于求成地去“理解”背后的典故。但面对这些篇章,我更愿意让文字慢慢渗透进来,去体会那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松弛感。书中的部分译文,在某些情感表达上,甚至比我以往读过的任何版本都更能触动我。它们没有过度煽情,却能精准地击中人内心深处对“真”的渴望。这种“真”,是拒绝虚伪迎合,是回归本性,是即便身处困境,依然能发出清朗之音的勇气。这本书仿佛为我提供了一个精神上的避风港,当我感到被外界的噪音淹没时,翻开它,就能迅速构建起一个属于自我的、宁静的结界。

评分

拿到这本书时,首先吸引我的是它的装帧设计,那种沉稳又不失古朴的质感,让人爱不释手,仿佛它本身就是一件值得珍藏的文物。然而,真正让我驻足的,是译注部分的考究与精准。对于我们这些非专业的古典文学爱好者来说,理解那些凝练的文言文常常需要一个可靠的向导,而这本书的译文恰到好处地把握了分寸——既保留了原文的韵味和节奏感,又不至于晦涩难懂,做到了信、达、雅的平衡。很多看似简单的词语,在深入解读后,才发现其中蕴含着复杂的历史背景或哲学思辨。例如,对某些意象的阐释,清晰地揭示了当时士人阶层在政治困境下,精神寄托的复杂性。这种兼顾学术严谨性与大众可读性的努力,值得称赞。它不仅仅是诗歌的汇编,更像是一堂生动的魏晋文化史的速成课,让人在阅读优美的文字时,不知不觉地吸收了大量的时代信息。

评分

从文学史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选篇眼光十分独到,它没有一味地堆砌那些脍炙人口的“名篇”,而是巧妙地穿插了一些相对冷门但极富个性的作品。这些作品,往往更能展现诗人不同阶段的心路历程,从早期的怀才不遇,到中期的迷茫挣扎,再到晚期的彻底归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精神谱系。阅读这些诗篇的串联,我仿佛经历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清晰地看到了一个伟大灵魂是如何在历史的洪流中为自己找到安身立命之道的。特别是那些描述饮酒的篇章,绝不是简单的借酒消愁,而是与天地精神往来的媒介,是洗涤心灵、重获清明的仪式。这些篇章的并置,使得整部选集更具深度和立体感,而非单薄的“田园诗人”标签。

评分

说实话,我对比过好几家出版社的类似选本,这一个版本在细节处理上体现出了极高的专业素养。无论是页边距的舒适度,字体选择的古朴典雅,还是纸张的选择,都让人在长时间阅读后,眼睛负担很小。但最让我欣赏的,是它对诗歌意境的忠实再现。有些意象,比如“孤舟”、“夕阳”、“流水”,在不同的诗中反复出现,但译者成功地捕捉到了每一次出现时,其内涵的细微差别。这要求译者不仅要精通语言,更要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体系有深刻的理解。通过这本书,我不仅重温了那些熟悉的诗句,更像是第一次真正理解了它们背后的复杂层次。它是一份让人可以安心沉浸其中,且能不断发现新意的阅读体验,绝对是书架上不可或缺的“常青树”藏品。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