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临朐冯氏年谱 | 作者 | 张秉国 |
| 定价 | 32.00元 | 出版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 ISBN | 9787020111510 | 出版日期 | 2016-11-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内容简介 | |
冯氏世家是明清时期山东的一个文学世家,该家族人才辈出,在明清史上的地位显著,影响巨大。本年谱以冯裕、冯惟敏、冯惟讷、冯琦、冯瑗、冯溥等人为重点,考察其行履事迹、诗文创作等,并将冯氏世家放入明清的历史背景中,将冯氏与时代历史紧密联系、相互印证。前列《临朐冯氏世系》、《传略》,后附录《冯氏世家著述考略》。 参酌文献资料丰富,不少为罕见的地方文献和家藏材料。比如本书即全面参考了家乘《冯氏世录》就有青州冯氏藏本、临朐冶源车家沟藏本、临朐七贤梨花埠本等。 本书对于研究明清文学史、历史、思想史,尤其是家族文化,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
| 作者简介 | |
| 张秉国,文学博士,济南大学副教授,主要从事明清诗文和山左地域文学的研究,尤其侧重明清文献的整理和研究。曾在《社会科学研究》、《古籍整理研究学刊》、《求索》等发表多篇论文。 |
| 目录 | |
| 《临朐冯氏年谱》目录 凡 例 1 临朐冯氏世系 1 传 略 1 临朐冯氏年谱 1 附 录 冯氏世家著述考略 228 参考文献 262 后 记 271 |
| 编辑推荐 | |
| 《临朐冯氏年谱》,一个明清重要家族的年谱,是研究明清文学史、历史、思想史的必读书 |
| 文摘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 序言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对于这类地方性谱系著作,我还有一个特别关注的点:它所依据的原始资料的可靠性和完整性。张秉国先生是如何收集和核对这些数据的呢?年谱的编纂往往面临着后人美化先人、虚报功绩的风险。一个优秀的年谱,不仅要记录荣耀,也要尽量公正地呈现家族的低谷和挫折。我期待看到的是,编纂者是否在序言或凡例中,清晰地说明了所采信的底本来源,比如是依据祖传的“正谱”,还是通过田野调查和新发现的碑刻补充而成。如果能附带一些重要的原始文献的影印件作为参考,那就更好了,这不仅能增加学术公信力,也满足了我们这些“细节控”读者的求证欲。我深信,一部真正有价值的家族年谱,其价值不在于它多么光鲜,而在于它在多大程度上忠实地还原了一个家族在历史风云中的真实轨迹,哪怕这个轨迹中充满了挣扎与妥协。
评分我最近迷上了一种“追根溯源”的阅读乐趣,总觉得了解一个地方的历史,最好的切入点就是那些扎根于斯土的大家族。临朐,这个名字带着一种古朴的韵味,我想知道冯氏的“根”究竟有多深。通常来说,这种地方性谱牒的价值,往往在于它保留了许多官方正史中不会记载的“边角料”信息。比如,某个家族成员可能并非是朝廷高官,但他可能是一位技艺精湛的工匠,或者一位颇有建树的医者,他的事迹可能只记录在家族的私藏记录里。如果《临朐冯氏年谱》能够详尽记载这些非主流人物的贡献,那它对研究明清时期,尤其是在地方文化层面上的发展脉络,将是极好的补充材料。而且,文献的装帧和字体选择也挺关键的,如果出版社能采用一些接近古籍的字体和纸张质感,即便内容是现代整理的,也能在阅读过程中营造出一种“穿越时空”的沉浸感,这对于提升阅读体验至关重要。
评分说实话,拿到一本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年谱”类书籍,我的期待值会自然而然地提高一些,毕竟他们通常在文献整理和版本校对上有着较高的水准。但同时,我也隐隐担忧,这种偏向学术或地方志性质的著作,行文风格会不会过于枯燥和程式化?我个人阅读历史文献的偏好是,即使是严谨的考据,也要有尽量流畅的叙事节奏。如果这本书只是冷冰冰地罗列“某年某月,谁生了,谁娶了,谁做了什么官”,读起来确实容易打瞌睡。我更希望看到的是,编纂者张秉国先生在整理这些资料时,能够加入一些现代史学研究的视角,比如尝试分析家族内部的人才培养机制,或者探讨他们如何应对外部环境的剧变。比如,在某个战乱的年代,家族是如何抉择是坚守故土还是举族南迁的?这些关键性的历史节点往往能揭示出一个家族的内在精神和韧性。如果能通过这些年谱的细节,触摸到那个特定地域群体在特定时代下的集体心理,那这本书的价值就超越了一般的族谱范畴,堪称区域社会史的微观标本了。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听起来就挺有年代感的,像是一部家族史的记录。《{RT}临朐冯氏年谱-张秉国 人民文学出版社 9787020111510》这个名字,让人联想到那种厚重、细致的家谱编纂传统。我最近对中国古代宗族制度和地方史料特别感兴趣,总觉得那些泛黄的纸页里藏着鲜活的人生故事,远比教科书上的宏大叙事要生动得多。我猜想,这本书很可能收录了冯氏家族从哪个朝代开始,有哪些重要的成员,他们的仕途、婚姻、迁徙路径等等。编纂这样的年谱绝非易事,需要耗费大量的心力去考证和梳理散落在各处的口述历史、碑文、墓志铭,甚至是个人信札。我特别好奇,像临朐这样一个具体的地理坐标,它在历史长河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冯氏家族又是如何在这种地方背景下兴衰更替的?如果这本书能清晰地勾勒出不同历史时期,家族成员对当地社会、经济、文化产生了哪些影响,那就太有价值了。希望它不仅仅是简单的名字和时间罗列,而是能提供丰富的社会文化侧面描写,让我能一窥古代士族阶层的生活图景。
评分我总觉得,一本严肃的文献类书籍,它的价值往往在于它能够激发读者进行更广阔的联想和研究。我设想阅读完《临朐冯氏年谱》之后,我可能会立刻拿起地图,去查找临朐的具体位置,去想象当年冯氏族人耕耘的土地是什么样子,他们日常交流的方言是否还残留着古老的痕迹。这本书如果能像一座桥梁,不仅连接了冯氏内部的过去与现在,也连接了临朐这个地方与更广阔的中华历史叙事,那它就成功了。我希望它能提供足够多的“锚点”——比如特定的地名、独特的家族习俗、流传下来的诗词歌赋——让我能够跳出书本,去探索周边更多的历史遗迹和文化遗存。它不应该是一个终点,而应该是一系列知识探索的起点,引导读者对中国传统社会结构中“地方性”的力量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和敬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