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与控制系统集成与维护技术/技能大赛实战丛书

通信与控制系统集成与维护技术/技能大赛实战丛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刘英霞 编
图书标签:
  • 通信系统
  • 控制系统
  • 集成技术
  • 维护技术
  • 技能大赛
  • 实战
  • 职业教育
  • 工程技术
  • 自动化
  • 电路分析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火把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电子工业
ISBN:9787121336669
商品编码:29782489866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8-05-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称:通信与控制系统集成与维护技术/技能大赛实战丛书
  • 作者:编者:刘英霞
  • 定价:49.8
  • 出版社:电子工业
  • ISBN号:9787121336669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出版时间:2018-05-01
  • 印刷时间:2018-05-01
  • 版次:1
  • 印次:1
  • 开本:16开
  • 包装:平装
  • 页数:246
  • 字数:410千字

内容提要

《通信与控制系统集成与维护技术》是一门集技术性、创新性、应用性于一体的特色课程。紧紧围绕数据通信与智能控制技术,以高速铁路为行业背景,以通信与控制系统(高铁)集成与维护技能大赛操作平台为载体,旨在培养职业院校学生的设备安装与调试、系统运行与故障检测、综合应用能力及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不断适应高铁行业的人才需求。根据胜任职业岗位和完成典型工作任务需要的素质、知识、能力要求,结合职业资格标准,教材设计了轨道继电器安装与检测、通信网络配置与调试、高铁进出站控制设计与实现、高铁室内温度显示与控制实现、区间行驶模式下的通信与控制实现、高铁列车运行通信与控制实现6个学习项目。学习项目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编制内容,任务设计体现做中学、学中做,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够自主完成各环节的工作和学习任务,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促进德技并修、全面发展。

目录

目录
项目1 轨道继电器安装与检测1
任务1.1 认识轨道继电器2
任务1.2 轨道继电器安装与检测9
任务1.3 轨道继电器故障定位与排除20
项目小结28
项目2 通信网配置与测试30
任务2.1 有线网络配置与测试30
任务2.2 RS-485串口通信网络配置与测试40
任务2.3 Wi-Fi通信网络配置与测试53
任务2.4 GPRS通信网络配置与测试61
任务2.5 平台局域网搭建与测试72
项目小结82
项目3 高铁进出站控制设计与实现84
任务3.1 控制信号灯设计与实现85
任务3.2 控制进出站轨道变轨设计与实现108
任务3.3 PLC控制高铁开关门设计与实现118
项目小结134
项目4 高铁室内温度显示与控制实现136
任务4.1 人机交互界面设计与通信实现137
任务4.2 温度显示与风机手动控制实现147
任务4.3 温度自动控制设计与实现165
项目小结178
项目5 区间行驶模式下的通信与控制实现180
任务5.1 高铁列车区段检测与信息采集180
任务5.2 轨道电路信号机控制191
任务5.3 控制中心传感器数据采集与显示199
任务5.4 列车执行机构的控制207
项目小结213
项目6 高铁列车运行通信与控制实现217
任务6.1 正常状况下高铁列车运行通信与控制实现217
任务6.2 故障状况下高铁列车运行通信与控制实现223
任务6.3 雨雪状况下高铁列车运行通信与控制实现229
项目小结235
附录一:通信与控制系统(高铁)集成与维护实训平台介绍237
附录二:通信与控制系统(高铁)集成与维护实训室建设标准与要求244
附录三:工作任务报告书247
附录四:拓展训练报告书248
参考文献249


《现代通信网络架构与优化实务》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为通信及相关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高校学生以及对现代通信网络技术充满热情的研究者提供一本全面、深入且具有高度实践指导意义的参考手册。本书聚焦于当前通信网络技术发展的核心——网络架构的演进、关键技术细节的解析以及高效的优化维护策略,力图 bridging theory and practice,帮助读者构建扎实的理论基础,掌握前沿的技术应用,并解决实际工程中遇到的挑战。 第一部分:现代通信网络架构解析 在信息爆炸和数据洪流的时代,通信网络作为信息传递的动脉,其架构的演进直接影响着信息服务的质量、效率和可扩展性。本部分将深入剖析当前主流的通信网络架构,并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第一章:下一代通信网络架构的演进 从SDN/NFV到云原生网络: 详细阐述软件定义网络(SDN)和网络功能虚拟化(NFV)的出现如何颠覆了传统通信网络的静态、硬件耦合的模式,转向更加灵活、可编程和基于服务的架构。我们将深入探讨控制平面与数据平面的分离、网络功能的虚拟化部署(VNFs)、以及容器化技术(如Docker、Kubernetes)在网络功能实现中的作用。 云原生网络(Cloud-Native Networking)的兴起: 分析云原生理念如何进一步渗透到网络领域,包括微服务架构在网络功能中的应用、CI/CD(持续集成/持续部署)流水线在网络生命周期管理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构建弹性、高可用、可观测的网络系统。 边缘计算与网络融合: 探讨边缘计算(MEC)如何与通信网络深度融合,推动计算和存储能力下沉至网络边缘,从而降低延迟,提升用户体验。分析边缘节点的网络接入、资源调度和业务编排。 AI/ML在网络架构中的角色: 介绍人工智能(AI)和机器学习(ML)技术如何被集成到网络架构的设计和运营中,例如用于网络流量预测、资源智能分配、故障智能诊断等。 第二章:5G/6G核心网与接入网架构深度解析 5G核心网(5GC)的演进: 详细介绍5GC的“服务化”架构(SBA),分解各个网络功能(如AMF, SMF, UPF, NRF等)的职责和交互流程。重点讲解切片(Network Slicing)技术如何实现网络资源的灵活分配和差异化服务。 5G接入网(RAN)的演进: 介绍CU/DU(Centralized Unit/Distributed Unit)的逻辑分离,以及CU-CP(Control Plane)和CU-UP(User Plane)的区分,分析其对网络部署和性能的影响。 面向6G的展望: 探讨6G网络在架构层面可能出现的变革,如全息通信、通感算一体化、空天地海一体化网络等,以及这些趋势对未来网络架构提出的挑战和机遇。 第三章:数据中心网络架构与互联互通 超大规模数据中心网络: 分析超大规模数据中心(Hyperscale Data Centers)的网络设计原则,如CLOS架构、Spine-Leaf结构,以及如何实现高带宽、低延迟和可靠的网络互联。 虚拟化与容器化网络: 讲解VXLAN、NVGRE等Overlay技术如何在物理网络之上构建虚拟网络,以及Kubernetes CNI(Container Network Interface)插件(如Calico, Flannel)在容器网络中的应用。 东西向与南北向流量优化: 针对数据中心内部(东西向)和数据中心与外部(南北向)的流量特性,探讨相应的网络设计和优化策略。 第二部分:关键通信与控制技术实务 本部分将聚焦于支撑现代通信网络运行的核心技术,从底层原理到实际应用,进行细致的讲解和案例分析。 第四章:SDN控制器与网络编程 SDN控制器架构与协议: 深入剖析OpenFlow、Netconf等SDN协议的工作原理,介绍ONOS、ODL(OpenDaylight)等主流SDN控制器的架构、功能和API。 南向接口与北向接口编程: 提供实际的API接口使用指南,演示如何通过编程方式控制网络设备,实现流量工程、策略部署等。 Python在网络编程中的应用: 结合实际代码示例,讲解如何利用Python脚本实现网络自动化配置、监控和故障排查。 第五章:网络功能虚拟化(NFV)与VNF生命周期管理 NFV架构与关键组件: 详细介绍ETSI NFV提出的参考架构,包括NFVI(NFV Infrastructure)、VNFs(Virtual Network Functions)、MANO(Management and Orchestration)。 VNFs的部署与管理: 讲解如何将传统的网络功能部署为虚拟机(VM)或容器(Container),以及Kubernetes等容器编排平台在VNF部署中的作用。 MANO的自动化能力: 重点阐述MANO系统如何实现VNF的实例化、扩缩容、升级、迁移和故障恢复,以及其在网络弹性中的关键作用。 第六章:网络切片技术详解与应用 网络切片的设计与实现: 深入解析端到端的网络切片实现机制,包括RAN切片、核心网切片和传输网切片。 切片隔离与资源管理: 探讨如何确保不同网络切片之间的资源隔离和性能保障,例如在QoS、安全性、可靠性等方面的保障机制。 切片模板与编排: 介绍如何定义和管理网络切片模板,以及MANO系统如何根据业务需求自动创建和管理网络切片。 典型应用场景: 分析网络切片在工业物联网、自动驾驶、远程医疗等领域的应用案例。 第七章:通信网络安全策略与防护 网络威胁与攻击向量: 系统梳理当前通信网络面临的主要安全威胁,如DDoS攻击、APT攻击、数据泄露、恶意软件等。 安全域划分与访问控制: 讲解如何根据网络功能和业务重要性划分安全域,并实施有效的访问控制策略。 虚拟化与容器化环境下的安全: 探讨在SDN/NFV和云原生环境下,虚拟化层、容器镜像、Pod等面临的安全风险,以及相应的安全加固措施。 安全检测与态势感知: 介绍入侵检测/防御系统(IDS/IPS)、安全信息和事件管理(SIEM)等工具的应用,以及如何构建网络安全态势感知能力。 区块链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探索: 探讨区块链技术在身份认证、数据完整性验证、分布式安全管理等方面的潜在应用。 第三部分:通信网络集成与维护实务 本部分将重点关注通信网络的实际部署、集成、优化和运维,为读者提供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第八章:通信网络集成流程与挑战 需求分析与方案设计: 强调在网络集成前进行充分的需求分析,包括业务需求、性能指标、安全要求等,并基于分析结果进行网络方案设计。 设备选型与兼容性测试: 分析不同厂商设备之间的兼容性问题,以及如何进行严格的设备选型和兼容性测试。 集成步骤与验证: 详细阐述网络集成的具体步骤,从物理连接到逻辑配置,再到端到端业务验证,并提供详细的验证清单。 项目管理与风险控制: 探讨在网络集成项目中,如何进行有效的项目管理,识别潜在风险,并制定应对策略。 第九章:通信网络性能监控与分析 关键性能指标(KPIs)的定义与采集: 介绍通信网络中常用的KPIs,如吞吐量、延迟、丢包率、抖动、可用性等,以及如何通过 SNMP, NetFlow, Telemetry等技术采集这些数据。 可视化监控平台搭建: 讲解如何利用Prometheus, Grafana, Zabbix等开源工具搭建统一的网络性能监控平台。 故障诊断与根源分析: 结合实际案例,演示如何通过监控数据分析,快速定位网络故障,并进行深入的根源分析。 流量分析与行为审计: 讲解如何对网络流量进行深度包检测(DPI)和行为分析,以识别异常流量、安全隐患和性能瓶颈。 第十章:通信网络优化策略与实践 流量工程与负载均衡: 探讨如何通过静态路由、动态路由协议(如OSPF, BGP)、MPLS-TE等技术,实现流量的合理分配和负载均衡。 QoS(Quality of Service)策略部署: 讲解如何配置和管理QoS策略,确保关键业务的服务质量。 拥塞控制与性能调优: 分析网络拥塞的原因,并介绍TCP拥塞控制算法,以及网络设备的参数调优方法。 容量规划与弹性扩展: 讲解如何根据业务增长趋势进行容量规划,并设计具备弹性扩展能力的高可用网络。 第十一章:自动化运维与智能化维护 自动化配置管理: 介绍Ansible, SaltStack, Chef等自动化配置管理工具在网络设备配置、批量部署、策略更新等方面的应用。 故障自愈与智能告警: 探讨如何构建具备故障自愈能力的系统,以及利用AI/ML技术实现智能告警和预测性维护。 网络可观测性(Observability)的提升: 介绍如何通过日志、指标、追踪等手段,全面提升网络的透明度,从而更有效地理解和诊断网络行为。 DevOps理念在网络运维中的落地: 探讨如何将DevOps的文化和实践引入网络运维,加速网络变更,提高运维效率和可靠性。 第十二章:新兴通信技术集成与维护案例分析 5G专网建设与运维: 结合实际项目,分析5G行业专网的建设流程、关键技术挑战以及运维管理要点。 物联网(IoT)网络部署与优化: 讲解NB-IoT、LoRa等低功耗广域网(LPWAN)的特性,以及在大规模IoT设备接入和管理中的挑战。 私有云/混合云网络集成: 分析在多云/混合云环境下,如何实现不同云平台之间的网络互联互通和策略统一。 本书语言力求严谨、专业,同时注重可读性。每章内容都围绕核心概念展开,并辅以必要的原理阐述、技术细节解析和工程实践建议。通过本书的学习,读者将能够更深刻地理解现代通信网络的复杂性,掌握应对技术挑战的有效方法,并为未来的通信技术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对技术书籍的评价标准非常苛刻,因为我的日常工作要求我必须掌握前沿且可靠的技术知识。从这本书的装帧来看,它似乎走的是偏向职业技能培训和竞赛辅导的路线,这意味着其内容很可能聚焦于“可测试性”和“快速解决问题”。我个人对控制系统中的实时性要求和安全冗余设计特别感兴趣。我希望这本书能详细剖析在极端环境(比如强电磁干扰或温湿度剧变)下,通信链路的保护措施和恢复机制。如果书中能包含一些实际故障的案例分析,深入到硬件层面的信号完整性问题,以及软件层面的时序逻辑错误排查,那就太棒了。我更看重的是那种能够帮助我预判潜在风险,而不是仅仅在问题发生后提供补救方法的深度分析,毕竟“预防胜于治疗”在复杂的集成系统中尤为重要。

评分

说实话,我买过不少技术书籍,很多读起来就像是把官方文档直接翻译过来,冷冰冰的,缺乏人情味和实战的温度。我更期待的是那种“过来人”的经验分享,那种在无数次失败和摸索中总结出来的血泪教训。这本书的标题里“实战”二字,让我燃起了希望,这通常意味着作者团队有着丰富的现场经验。我希望它能揭示一些在实际部署和维护过程中,那些隐藏在标准之下的“潜规则”或者说“最佳实践”。比如,在设备选型时,如何平衡性能、成本与可维护性?在进行系统升级和割接时,如何设计一个零停机时间的迁移方案?这些都是在理论学习中很难接触到的“软技能”。如果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关于项目文档规范、故障上报流程优化甚至团队协作方面的建议,那它就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是一本提升工程师职业素养的指南。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色彩搭配和谐,字体选择也很有设计感,一看就知道是针对专业领域的精品。我尤其喜欢封面上那种融合了现代科技感的线条和略带复古工业风的元素,恰到好处地传达了“通信”与“控制系统”这两个主题的深度与广度。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阅读,但仅仅是翻阅目录和章节结构,就能感受到编者在内容组织上的用心良苦。那些模块化的划分,清晰地展示了从基础理论到实际操作的完整脉络,这对于自学者或者需要快速查找特定技术点的工程师来说,简直是福音。我期待它能在系统集成、故障排查和日常维护这些实战环节提供那些教科书上不常提及的“独家秘笈”。特别是看到“技能大赛实战丛书”这个副标题,我的心头一紧,这意味着它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更像是为准备高水平竞赛或应对复杂工程挑战而量身打造的“武器库”,希望它能帮我把那些晦涩难懂的协议和标准,转化为实际可操作的步骤和技巧。

评分

拿到这本厚实的专业书籍时,我立刻被它那种扎实严谨的学术气息所吸引。纸张的质感很好,印刷清晰,即便是那些复杂的电路图和流程图,看起来也毫不费力。我通常对这类技术手册抱有较高的期望,毕竟市面上很多书籍要么过于侧重理论的空泛探讨,要么就是案例陈旧、操作流程脱节。但从目录上看,这本书的覆盖面极其广阔,从基础的数字通信原理到复杂的工业总线协议(比如Profibus或EtherCAT的最新应用),再到现代物联网(IoT)背景下的系统集成挑战,似乎都有所涉猎。我个人目前在处理一个跨平台数据同步的项目时遇到了瓶颈,非常希望能在这本书里找到一些关于异构系统间通信优化与维护的实战经验,尤其是针对高并发环境下的稳定性保障措施。如果这本书能提供一些经过验证的、可以在实际项目中直接套用的调试脚本或优化模板,那它的价值将是无可估量的。

评分

这本书的厚度和内容密度让我感到既兴奋又有些压力,它看起来像是一个浓缩的知识精华包。我关注的重点在于“集成”二字所代表的复杂性。现代的通信与控制系统早已不是单一厂商、单一协议的封闭世界,而是充满了各种遗留系统、不同标准的设备混合体。我迫切想知道,这本书是如何系统地讲解如何在这样一个“大杂烩”环境中建立统一的监控和管理体系的。特别是关于数据治理和系统兼容性测试的方法论,我希望能从中学习到更高效的自动化测试框架的搭建思路。如果它能提供一些关于系统生命周期管理(LCM)的先进理念,并结合具体的维护技术来阐述,那这本书的价值就远超出了普通的技术参考书,简直是系统架构师和高级维护工程师的必备工具书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