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雪编创的《弓弦舞(二胡重奏曲集共2册)》 将“弓弦舞”二胡重奏组近年来整理、委约的曲目集 结,筛选成册,力求通过此书的出版促进二胡重奏* 加专业和规范,逐步树立系统、专业的标准,并得到 普及与推广。书中作品有对传统民歌、经典曲目、电 影音乐改编的重奏作品,有移植自西方弦乐重奏的作 品,也有运用多个角度、多种语汇创作的新作品。从 简单的民歌小调到具有一定技术难度的现代作品,适 合不同程度的演奏者。书中作品根据演奏人数分为二 重奏、三重奏、四重奏三个部分。为方便广大演奏者 练习,我把排练过程中标定的弓指法标注出来,供大 家参考。
杨雪,青年二胡演奏家,中央音乐学院副教授,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胡琴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音乐家协会二胡学会会员。她五岁随父学习二胡,十岁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小,随后保送升入本院附中、大学、研究生。
《弓弦舞:二胡重奏曲集(五线谱版)》:
二重奏
1.良宵
2.阿拉木汗
3.轻舞飞扬
4.小品三首
5.阿里山的姑娘
三重奏
6.晨歌
7.嬉戏
8.回忆
9.一步之遥
四重奏
10.如梦令
11.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乐章
12.采红菱
13.脸谱
14.弓弦舞
15.流浪者之歌
《弓弦舞:二胡重奏曲集(简谱版)》:
二重奏
1.良宵
2.阿拉木汗
3.轻舞飞扬
4.小品三首
5.阿里山的姑娘
三重奏
6.晨歌
7.嬉戏
8.回忆
9.一步之遥
四重奏
10.如梦令
11.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乐章
12.采红菱
13.脸谱
14.弓弦舞
15.流浪者之歌
作为一名二胡学习者,我一直很苦恼于市面上很多乐谱的实用性问题,要么是版本陈旧,记谱法不规范,要么是难度跨度太大,让人无从下手。但这套书的梯度设计简直太人性化了。它清晰地划分了初级、中级和高级的练习曲目,甚至在同一级别内,也做到了由浅入深的递进。比如,基础练习部分,对揉弦、按音准等核心技巧的示范非常到位,每一个音符的变化都对应着明确的演奏要求。而到了高级篇,那些复杂的弓法变化、快速的换把技术,都被分解成了可以攻克的单元。这让我能有计划地针对自己的弱项进行强化训练,而不是盲目地追求高难度曲目。这种循序渐进的编排逻辑,极大地增强了学习的效率和信心,真正做到了“授人以渔”。
评分这套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稳的墨绿色调,配上烫金的标题,一眼望去就透着一股子古典韵味和专业气息,让人忍不住想捧起来细细把玩。内页的纸张质感也相当不错,厚实且触感温润,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觉得眼睛干涩疲劳。更值得称道的是,排版布局的考究,谱面的清晰度和留白处理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准,对于演奏者来说,这简直是福音。清晰的指法标注和详细的演奏提示,让原本复杂的乐曲也变得更容易上手和理解。我尤其喜欢封面上那几笔写意的中国画元素,寥寥数笔,却将二胡演奏中那种“以小见大”的意境描摹得淋漓尽致,仿佛还没翻开乐谱,就已经能听到悠扬的琴声在耳边回荡。对于收藏者而言,它不仅仅是一套乐谱,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它体现了出版方对传统音乐文化的那份敬畏与匠心。
评分坦白说,我原本以为“重奏曲集”听起来会有些枯燥,但实际阅读后,发现它对“合作”这个概念的诠释非常深刻。书中的重奏曲目,不仅仅是旋律线条的简单叠加,而是充满了“对话感”。我特别留意了其中几首强调“应答”与“追逐”的乐章,一个声部提出的乐句,另一个声部会立刻给予回应,有时是模仿,有时是转调,构建了一种非常紧张又和谐的音乐关系。这套书在排版时,似乎也考虑到了指挥或领奏者的便利性,声部的区分清晰可见,即便是多页乐谱的衔接处也处理得非常平滑。这无疑为小型合奏团的排练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让大家能更专注于音乐的内在联系,而不是被复杂的乐谱搞得手忙脚乱。它成功地将二胡从一个传统的独奏乐器,推向了一个更具现代室内乐色彩的舞台。
评分初次接触这套乐谱时,我最大的感受是惊喜于曲目的编排深度与广度。它显然不是那种只满足于表面热闹的流行曲集,而是真正深入到了二胡艺术的内核之中。里面的曲目选择极其讲究,既有对传统经典曲目的精妙改编,保留了原作的神韵和技巧难度,又融入了许多现代作曲家的原创作品,这些新作在和声结构和配器上都有大胆的创新,极大地拓宽了二胡的表达领域。特别是几首重奏作品,配器层次分明,声部间的对话和交织处理得非常巧妙,充分展现了二胡在合奏中的张力和表现力,让人听起来酣畅淋漓,完全颠覆了我对二胡重奏的刻板印象。它更像是一部精选的音乐会曲目单,每一首都值得反复揣摩和练习,是提升演奏技巧和音乐理解力的绝佳教材。
评分这套乐谱的翻译和注释部分做得极其细致入微,体现了编者深厚的专业素养。很多传统乐曲中包含的文化背景和意境描述,如果只看谱子是很难领悟其精髓的。书中的附注部分,详细解释了某些特定音符组合背后的历史典故或者作曲家想要传达的情绪。例如,某段慢板乐句旁边的批注,指出了这需要用近似于“叹息”的力度去演奏,这种形象化的描述远胜过干巴巴的技术要求。更让我惊喜的是,对于一些演奏技巧的解释,它甚至引用了其他民族乐器或西洋乐器演奏法来做类比,这种跨界的讲解方式,极大地帮助理解了如何用二胡的物理特性去实现复杂的情感表达。这套书不仅是音乐的载体,更是一部二胡演奏美学的“百科全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