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灾后社会心理需求评估工具手册
定价:45.00元
作者:沈文伟 崔珂著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10-01
ISBN:978750976455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近年来接连发生的重大自然灾害使得中地逐渐提高了对灾后社区居民精神健康和社会心理问题的关注和应对。本书作者以生态系统理论为基础,参考在外得到广泛认可的社会心理需水评估工具,并结合多年在灾后社区的心理社会工作经验,以及实地试测和调研,编制了这本手册,专门用于自然灾害发生后评估不同群体的社会心理需求。
目录
章 背景介绍
1.1 中地灾后居民精神健康评估现状
1.2 社会心理概念解析
1.2.1 社会心理的定义
1.2.2 社会心理问题的范畴
1.2.3 社会心理工作研究现状
1.3 《手册》的编制过程
1.3.1 理论框架确定
1.3.2 编制步骤简介
1.3.3 实地调研
1.4 《手册》对灾害社会工作实务的意义
第2章 评估过程与评估方法
2.1 评估过程概观
2.1.1 评估流程及步骤
2.1.2 评估实践原则
2.1.3 评估工具选择
2.2 评估方法
2.2.1 收集定性和定量资料
2.2.2 对资料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
第3章 评估工具
工具1:收集被调查地与精神健康和社会心理支持的信息
工具2:需要通过和相关部门领导获得的相关信息
工具3:在自然灾害环境中整合初级医疗服务机构内的精神健康状况审核表
工具4:自然灾害中受难人群感知需求状况评定表(HESPER)
工具5: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难民署自然灾害受灾民众严重症状评定表(现场调查版)
工具6:普通社区成员的观点
工具7:对社区有深入了解的社区成员的观点
工具8:受灾严重的社区成员的观点
工具9:评估家庭功能和资源(APGAR,SCREEM-RES)
工具10:SF-36健康调查量表
工具11: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父母用量表)
第4章 评估报告
4.1 撰写评估报告
4.2 评估报告示例
作者介绍
沈文伟,男,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副教授。l991年获新加坡国立大学文学与社会科学学院荣誉学士学位;1997年获英国伦敦大学皇家学院硕士学位;2005年获香港大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青少年吸毒、网瘾、家庭治疗、实务等。曾任教于香港大学与新加坡国立大学;曾任新加坡关怀中心总干事。热衷为中地、马来西亚、越南、柬埔寨等地机构提供咨询及员工帮助训练。2008年汶川地震以来,与四川几所院校合作“四川灾害社会心理工作项目”,长期积极探索构建中国灾害社会心理工作模式。多次受邀在新加坡及海外主持研讨会,参加电台和电视访问节目等。。//崔珂,香港理工大学“四川灾害社会心理工作项目”研究员,初级社工师,2009年获中国农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学士学位,2014年获英国杜伦大学(Durham University)应用社会科学系社会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阶层流动、灾害社会工作实务、社会学研究方法等。
文摘
序言
我一直对危机干预和灾难心理学这个领域抱有极大的热情,总觉得这是人类社会在面对突如其来打击时,最需要关注的“看不见”的战场。《灾后社会心理需求评估工具手册》这个名字,无疑精准地击中了我的兴趣点。我猜想,这本书的作者一定是深耕于此领域的专家,他们将多年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浓缩成一套套行之有效的评估工具。我非常好奇,书中是如何设计这些工具的?它们是否考虑到了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受灾程度的个体差异?我期待能够看到一些关于如何进行快速筛查、如何识别高危人群的工具。同时,我也希望这本书能不仅仅停留在“评估”层面,更能进一步指导我们如何基于评估结果,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心理援助计划。例如,如何为失去亲人的人提供哀伤辅导,如何帮助经历过恐惧的人缓解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这本书,对我而言,将是提升我在灾后心理援助领域专业能力的重要参考,我迫不及待地想一探究竟。
评分作为一个对心理学领域充满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每当看到有关灾难和救援的新闻,我的心都会被深深触动。我常常在思考,在那些无情的天灾面前,人类最脆弱、也最需要帮助的是什么?我想,除了身体的伤痛,心灵的创伤同样是难以磨灭的。而《灾后社会心理需求评估工具手册》这个书名,恰好触及了我一直以来思考的核心。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走进灾后心理援助的复杂世界。它或许会详细介绍各种心理评估模型,解释它们在灾后情境下的适用性。我好奇地想知道,书中是否会包含一些能够量化心理创伤程度的指标,以及如何去理解和解释这些指标。更重要的是,我希望它能够教会我如何去识别那些隐藏在表面之下的心理需求,例如,一个人可能在哭泣,但他的真正需求可能并不是简单的安慰,而是被倾听和理解;另一个人可能表现得很平静,但内心可能正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这本书,在我看来,将是理解灾后人群内心世界的钥匙。
评分作为一名长期关注社会发展和人文关怀的读者,我对《灾后社会心理需求评估工具手册》这个书名本身就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我深知,在任何突发性灾难面前,物质的援助固然重要,但对受灾者心灵的抚慰和支持,其意义丝毫不亚于此,甚至更为长远和根本。我一直觉得,那些经历过生死考验的人们,他们的内心世界会经历一场巨大的风暴,而这种风暴所留下的痕迹,往往是隐形的,却又无比真实。这本书的出现,正是针对这种“隐形”的需求,提供了一套评估和应对的体系。我脑海中勾勒出的画面是,书中会包含一系列精心设计的问卷、访谈提纲,甚至是观察记录表,这些工具能够帮助专业人员系统地了解个体的心理状态,识别潜在的风险,并据此制定个性化的干预计划。我尤其期待书中对于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受灾程度人群的心理需求差异化评估方法的阐述,因为这直接关系到援助的精准度和有效性。此外,我也希望它能深入探讨如何建立社会支持网络,如何促进社区的恢复和重建,以及如何帮助受灾者重新找回生活的意义和希望。这本书,对我而言,将是理解和应对灾后心理危机的宝贵参考。
评分我是一名长期在基层工作的社会工作者,对于《灾后社会心理需求评估工具手册》这个标题,我的第一反应是“实用”。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常常面临各种突发事件,而灾难发生后的现场,往往是混乱而紧急的。在这种情况下,拥有一套能够快速、准确评估受灾者心理需求的工具,将是至关重要的。我设想这本书会非常具体,里面不会充斥着晦涩难懂的理论,而是直接提供一套套可以直接投入使用的评估工具。例如,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处于急性应激状态?如何识别有自杀风险的个体?如何了解儿童在灾难后的心理创伤表现?这些都是我们在现场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清晰的操作指南,说明每一种评估工具的使用方法、适用范围以及注意事项。同时,我也希望它能包含一些案例分析,通过真实的案例来演示如何运用这些工具,以及如何根据评估结果来制定后续的心理援助方案。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手册,更是在危难时刻,能够给予我信心和指引的“利器”。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非常朴实,但却散发着一种沉甸甸的专业感。从书名《灾后社会心理需求评估工具手册》就能窥见其严谨的定位,我想这绝对不是一本轻松的消遣读物,而是为那些身处复杂局面、需要系统性解决方案的专业人士量身打造的。我是一个对心理援助和危机干预领域充满好奇的普通读者,一直以来,对于如何才能有效地在灾难发生后,为受创伤的人们提供恰到好处的心理支持,我总是感到困惑。新闻报道中,我们看到大量的救援物资、医疗救助,但那些看不见的、深埋在人们内心的痛苦,又该如何去触及?这本书的出现,似乎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它不仅仅是关于理论的探讨,更是关于“工具”的提供,这让我对实际操作的可能性充满了期待。我设想着,书中一定会有详细的指南,教授如何识别、量化和响应灾后人群的各种心理需求,从基本的安全感到更深层次的社会联系需求,甚至是对未来生活的希望。我希望它能教会我如何去倾听,如何去理解那些难以言说的伤痛,如何用科学的方法去安抚那些焦虑、恐惧和失落。这本书,或许就是我通往理解和实践这一重要领域的一扇窗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