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红:武术(文化遗产篇)
定价:17.80元
作者:蒋剑民,黄一棉
出版社:黄山书社
出版日期:2014-06-01
ISBN:9787546145495
字数:
页码:17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中国武术又称“国术”,是中国传统的体育项目。武术是由远古时期人类的搏击与格斗方法演变而来,以踢、打、摔、拿等攻防格斗的动作为基础,按照规律编排成各种攻防格斗套路,在技击格斗的同时,又具有强身健体、培养意志的作用。
中国武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是中华文明中的瑰宝和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武术广集技击精华,以传统哲学和伦理学为思想基础,以传统兵家学说和中医学为科学依据,内修外练,术道并重,开创了较为系统的技击体系和众多门派的中国功夫,形成了民族风貌的武术文化体系。
《中国红:武术(文化遗产篇)》着重介绍了中国武术的源流、门派、拳术、十八般武艺,以及武术的思想文化内涵,帮助读者从武术中窥见中华文化,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
内容提要
武术是中国传统的体育项目。中国武术的主要内容除了搏击打斗的技巧之外,还融合了哲学、中医、伦理学、兵学、美学等多种文化,注重内外兼修、动静相宜、刚柔并济,形成了特色的武术文化体系。《中国红:武术(文化遗产篇)》着重介绍了中国武术的源流、门派、套路、器械,以及武术的文化内涵,帮助读者了解中国武术,体会中国文化。
目录
武术的起源、发展
武术的缘起
武术的发展
近现代武术的传承
武术的门派
少林武术
武当武术
峨眉武术
崆峒武术
天山武术
昆仑武术
异彩纷呈的拳术
少林拳
内家拳
太极拳
形意拳
八卦掌
象形拳
南拳
长拳
翻子拳
戳脚
十八般兵器
刀
枪
剑
棍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一直认为,凡是能被称为“文化遗产”的,背后一定有着复杂而动人的故事。而这本书,就像一位慈祥的长者,娓娓道来中国武术这部厚重的史诗。它没有炫技,也没有枯燥的理论说教,而是用一种非常人性化的视角,去展现武术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意义。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在谈论武术与古代士人精神的联系。书中引用了很多诗词歌赋、文人笔记,描绘了那些在乱世中习武自保,在太平盛世中以武会友、修身养性的读书人。这让我看到了武术与文人气质的奇妙结合,原来“文武双全”并非遥不可及,而是一种理想的境界。此外,书中对武术在戏曲、绘画、文学等艺术形式中如何被表现和传播的分析,也让我大开眼界。我之前看京剧,总觉得那些程式化的动作很精彩,但这本书让我明白了,这些动作背后蕴含的都是经过千锤百炼的武术精髓。它让我对“中国红”有了更深的感悟,这种红色,是历史的印记,是文化的传承,是一种永不熄灭的精神火焰,在无数代人心中燃烧。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为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求知欲量身定做的!我一直以来都对中国武术充满了好奇,但总觉得那些电视里的表演和故事只是冰山一角。这本书恰恰填补了我的空白。它没有直接灌输我具体的武术招式,而是用一种非常宏观、也非常深入的方式,带我走进了武术的“前世今生”。我特别喜欢作者在探讨武术与古代军事战略、官府管理、甚至民间习俗之间联系的部分。原来,武术不仅仅是个人强身健体的手段,它在历史上还扮演过维护社会秩序、抵御外敌、甚至是影响政治格局的角色。书中那些关于侠客精神的探讨,以及武术如何成为普通民众自我保护和社会认同的重要途径的描述,让我对“武”的理解不再局限于单纯的“打斗”。作者还花了很大篇幅去介绍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武术特色,以及它们如何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生活方式相互影响,形成了别具一格的风格。这让我意识到,中国武术绝非铁板一块,而是丰富多彩、枝繁叶茂的文化图景。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中国红”背后蕴含的无穷生命力和创造力,它不仅仅是表面的绚烂,更是历史沉淀下来的厚重与底蕴。
评分这是一本非常有见地的著作,它并非直接教授武术技艺,而是将武术置于广阔的中国文化背景下进行审视和解读,由此展现出“中国红”这个主题的深层含义。作者在书中对于武术如何与中国古代的社会结构、政治体制、乃至民间信仰相互作用的分析,让我脑洞大开。我之前一直以为武术是独立于社会之外的存在,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武术在中国历史上扮演了多么多元的角色。它既可以是官府用来训练士兵、维持治安的工具,也可以是民间用来抵御盗匪、保护家园的力量。书中关于武术在不同历史时期,其社会功能和文化内涵是如何演变的论述,非常精辟。特别是作者在分析武术与中国人的“集体主义”和“家族观念”之间的联系时,提供了很多我从未想过的视角。这本书让我体会到,“中国红”不仅仅是一种象征,它更是无数历史事件、文化积淀、以及中国人集体记忆的汇聚,而武术,正是其中一个鲜活而又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承载着民族的精神,也诉说着民族的故事。
评分一本关于中国武术的著作,让我对这个古老的文化遗产有了全新的认识。书中并没有直接讲述具体的武术招式或套路,而是将笔触伸向了武术背后那深厚的文化根基。我原本以为会看到很多拳脚功夫的图解,但出乎意料的是,作者更侧重于梳理武术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的演变轨迹,从它如何在不同朝代受到统治者的推崇或打压,到它如何与哲学思想、宗教信仰、民间传说等交织融合,形成独特的精神内核。书中关于儒家、道家思想对武术伦理和精神境界的影响的阐述,让我茅塞顿开。我一直以为武术就是单纯的格斗技巧,但通过阅读,我了解到“武德”的真正含义,以及“以武止戈”的深层智慧。作者用大量的历史文献和考古发现来佐证自己的观点,使得论证严谨而有说服力。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穿越了时空,亲历了中国武术从萌芽到繁荣,再到传承的整个过程。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武术的书,更是一部关于中国文化精神的深刻解读,让我对“中国红”这个主题有了更饱满、更立体的理解,它不仅仅是一种颜色,更是一种精神,一种力量,一种生生不息的文化脉络。
评分这本书让我对“文化”这个词有了全新的理解,尤其是它在中国武术这个载体上的体现。我一直以为武术就是锻炼身体、学习防身术,但读了这本书,我才发现,武术早已超越了单纯的体育范畴,它早已深深地融入了中国人的生活哲学、道德观念,甚至是审美情趣之中。作者花了大量的篇幅去分析武术的“道”与“术”,从“术”的层面,我了解到各种武术流派的起源和特点,但更让我震撼的是“道”的层面。书中关于武术所追求的“天人合一”、“内外兼修”、“以静制动”等哲学思想的阐释,让我觉得,习武之人不仅仅是在磨练筋骨,更是在修炼心性,追求一种精神上的升华。我之前看一些武侠小说,对其中的“侠”的概念总有些模糊,这本书通过对武术精神的剖析,让我明白了“侠”所代表的不仅仅是武力,更是一种责任、一种担当、一种道义。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中国红”所代表的,是力量与智慧的结合,是内敛与张扬的统一,是一种深沉而又充满活力的文化底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