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2012-2013植物保护学学科发展报告
定价:49.00元
作者: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2-01
ISBN:978750466541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由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编著,介绍了植物保护学学科发展情况,并对本学科的进展做了全面而准确的总结。学会对所负责的学科发展研究初稿进行研讨及学术交流后,为研究成果的后完成提出实质性修改意见和建议。整套丛书的特点:,确保性,注重研究工作的质量,确保研究报告为反映各学科发展情况的*性的指导性丛书;第二,体现前瞻性,学科涉及面较大的不要求面面俱到,应注重体现*热点、前瞻和重大学术进展;第三,将2007年第四季度学科发展的内容纳入进去,做到严谨、完整;第四,时效性好;第五,整体性强。
目录
序
前言
综合报告
植物保护学学科发展研究
一、引言
二、植物保护学学科近年的新研究进展
三、植物保护学学科外研究进展比较
四、植物保护学学科发展趋势及展望
参考文献
专题报告
植物病毒学学科发展研究
植物抗病虫功能基因组学学科发展研究
昆虫化学生态学学科发展研究
生物防治学学科发展研究
入侵生物学学科发展研究
植物病虫害监测预警学学科发展研究
农业生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发展研究
ABSTRACTS IN ENGLISH
Comprehensive Report
Advances in Plant Protection
Reports on Special Topics
Advances in the Plant Virology
Advances in the Plant Functional Genomics for Disease and Pest Resistance
Advances in the Insect Chemical Ecology
Advances in the Biological Control
Advances in the Invasive Biology
Advances in the Monitoring and Forecasting of Plant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Advances in the Sustainable Pests Control by Agro-biodiversity
索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翻开这本书,扑面而来的是一种扎实的学术气息。目录部分的设计就显得十分用心,将繁杂的学科内容进行了条理分化的梳理,让读者能够一目了然地把握报告的整体框架。我特别留意到其中关于“分子层面的病害诊断与抗性调控”这一章节的设置,这预示着报告很可能深入探讨了基因组学、转录组学等前沿技术在植物保护领域的应用。这对于理解病虫害发生的分子机制,以及开发更精准、高效的防治策略至关重要。此外,关于“生态农业背景下的综合病虫害管理”的讨论,也正是我当下非常关注的焦点。如何在保证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实现可持续的农业发展,是摆在所有植物保护工作者面前的严峻挑战。我相信这份报告会提供不少宝贵的见解和可供借鉴的实践案例,或许还能为我解答一些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比如如何更好地协调不同防治手段之间的配合,以达到最佳的协同效应。
评分这份报告的出现,对于我们基层农技推广人员来说,无疑是一份及时雨。每年面对层出不穷的病虫害问题,我们都需要不断更新知识,掌握最新的防治技术。这本书“2012-2013植物保护学学科发展报告”的名称,让我看到了一份总结性的、权威性的信息来源。我希望能从中了解到,在这两年里,哪些新型的农药和生物制剂被研发出来,它们的药效、安全性以及使用方法有何特点?同时,对于一些长期存在的、难以防治的病虫害,报告中是否会有新的防治思路和技术推荐?比如,针对一些抗性强的害虫,是否有新的毒理学研究成果,或者新的综合治理方案?此外,对于智能化、信息化的病虫害监测预警技术,我希望能看到一些实实在在的案例,了解它们如何被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帮助农民更有效地进行决策。这份报告,希望能帮助我们这些一线工作者,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生产,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
评分我是一位对农业科技发展怀有极大热情的普通读者,虽然不是专业人士,但一直关注着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农业科学。了解到有这样一份“2012-2013植物保护学学科发展报告”,我感到非常好奇。我希望这份报告能够用相对易懂的语言,向我们大众科普一些关于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基本知识。比如,为什么有些作物容易生病?常见的病虫害有哪些?我们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哪些简单有效的方法来预防或治理?我尤其感兴趣的是,在近两年里,植物保护领域有哪些重大的突破或创新?是否有一些更环保、更健康的病虫害防治方法被推广开来?例如,是否有一些新的研究表明,通过改良土壤、改善种植方式就能有效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或者,是否有利用自然天敌来控制害虫的新技术?我希望这份报告能够让我更深入地了解植物保护这个重要的学科,并认识到它在保障我们餐桌安全中的重要作用。
评分从整体的装帧和排版来看,这本书都透着一股专业和严谨。我是一名在科研机构工作的年轻学者,对于了解本学科近期的发展动态有着迫切的需求。这份“2012-2013植物保护学学科发展报告”的名字,立刻就吸引了我的目光。我非常期待它能为我提供一些关于最新研究热点、重要学术会议成果、以及代表性研究团队的工作进展的详细信息。例如,关于“生物防治技术在保护区和有机农业中的应用”的论述,我希望能看到具体的案例分析,了解其推广的难点与突破。同时,关于“国家和地方层面的植物检疫政策与法规的更新”的梳理,对于我们理解政策导向,并及时调整研究方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希望报告不仅仅是罗列数据和事实,更能对这些信息进行深度解读,挖掘其背后的意义,并对未来的学科发展方向做出有洞察力的判断。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洁大气,但又不失学术的严谨。封面上“2012-2013植物保护学学科发展报告”几个字,清晰地表明了它的核心内容和时间跨度。作为一名对植物病虫害防治领域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我一直关注着学科的最新动态。这份报告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了解过去两年该领域发展脉络的绝佳窗口。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阅读,但仅从书的厚度以及扉页上的出版信息,就能感受到其内容的丰富和深入。我期望这份报告能够涵盖从基础研究到应用推广的各个方面,例如新发病虫害的监测与预警、新型绿色防控技术的研发与应用、生物防治的最新进展、抗性基因的挖掘与利用、以及对当前农业生产中重大植物保护问题的系统性分析。同时,我也期待报告中能对学科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前瞻性的预测,为研究者和从业者指明方向。这份报告的价值,不仅在于记录历史,更在于启迪未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