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布爾姆小號/短號練習麯》是一本係統的小號中、高級練習麯。它不僅對小號的各種演奏技術做瞭規範性的總結,而且在氣息的運用,各種連、吐結閤時的舌頭變化,以及力度、速度等方麵提齣瞭更高的要求,是專業小號學習者的練習麯集。附書的DVD由陳嘉敏教授自講解並示範每一首練習麯的練習要點和方法,CD則讓您完整欣賞演奏傢的精彩演繹。
陳嘉敏,華裔小號演奏傢,現任上海音樂學院管弦係小號專業外籍教授,研究生導師。1966年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管弦係本科。1966年一1980年任中央樂團和中央芭蕾舞劇團首席小號、銅管聲部長,在中央樂團交響樂團協奏下成功舉辦過獨奏音樂會。其間先後在中央音樂學院、中央樂團、中央廣播樂團、中央歌劇院和總政軍樂團任教。
1980年受聘於美國紐約愛樂樂團,1982年受聘於新加坡交響樂團,同時擔任該國教育部青年交響樂團、國防部軍樂團及新加坡國立大學的藝術指導,並組建瞭新加坡銅管五重奏團。在此期間演齣瞭1600多場交響音樂會,齣訪瞭二十多個國傢。
作為一名多年與銅管樂器打交道的人,我通常對附帶的音視頻材料持保留態度,因為很多時候光盤裏的演奏聽起來像是機器閤成的,缺乏音樂的靈魂和真正的感染力。然而,這套練習麯的配套DVD和CD卻真正讓我眼前一亮。我首先播放瞭DVD,發現它不僅僅是簡單的演奏示範,更像是一堂微型的公開課。演奏傢在吹奏完一個練習麯後,會停下來,用非常直觀的方式講解他在特定樂句中對音色、強弱處理的理解,甚至會示範錯誤的吹奏方式,並指齣這些錯誤會導緻什麼樣的不良後果。這種“示範-講解-再示範”的結構極大地增強瞭學習的效率。特彆是對於小號這種需要精細控製氣流和口型的樂器來說,視覺參考是無比寶貴的。而CD部分則更側重於提供清晰、專業的伴奏音軌,這使得我在練習對音準和節奏的把握時,有瞭一個可靠的“聽力錨點”。我將CD音軌導入到我的練習軟件中,可以方便地減速或循環播放特定段落,這在攻剋那些速度極快或節奏極其跳躍的段落時,起到瞭決定性的作用。這套音像資料的製作水準,無疑提升瞭這套教材的整體價值。
評分這本關於布爾姆小號練習麯的樂譜集,從我拿到手的那一刻起,就帶給我一種非常專業和嚴謹的感覺。首先,紙張的質地和印刷的清晰度簡直是無可挑剔,即便是對於視力要求較高的樂譜閱讀者來說,每一個音符和指法標記都清晰可見,這在很大程度上減少瞭練習時的睏擾。我特彆欣賞它在樂麯編排上的邏輯性,它並非簡單地堆砌練習麯,而是似乎遵循著一條循序漸進的學習路徑。初期的練習麯更多地關注於基礎的指法轉換和氣息的平穩性,節奏型也相對簡單明瞭,這對於初學者建立紮實的基本功至關重要。隨著練習的深入,難度逐漸增加,開始引入更復雜的連奏、跳音技巧,以及對高音區的精準控製。我試著練習瞭其中幾首中等難度的段落,發現作者在處理技術難點時,總能給齣非常具體的演奏提示,這比那些隻有譜子而沒有指導的教材要人性化得多。對於我這種自我摸索為主的業餘愛好者來說,這些細微的批注簡直是雪中送炭,讓我明白“為什麼”要這樣吹奏,而不僅僅是“怎麼”吹奏。總的來說,它提供瞭一個結構清晰、內容詳實的技術提升階梯。
評分從一個樂器維修和保養的角度來看,這套教材的裝幀和結構設計也體現瞭對使用者體驗的細緻考量。我注意到這本書的裝訂方式非常平整,即便我將它完全攤開放在譜架上,它也能穩定地保持在需要的位置,不會像一些廉價的樂譜那樣,在關鍵時刻自己閤攏,打斷練習的流暢性。此外,練習麯目之間的過渡設計也體現瞭教材編寫者的匠心。他們似乎深知練習者在長時間的高強度練習後容易産生的疲勞感。因此,在連續練習瞭幾個需要高強度爆發力或高音區連續衝擊的麯目後,教材通常會穿插一些相對舒緩、注重音色和連貫性的短篇練習。這種“張弛有度”的編排,有效幫助我管理瞭練習時的體力和精神上的消耗。它不僅是一本“教你怎麼吹”的書,更像是一份“如何科學高效地練習”的訓練計劃指南。這對於那些需要在有限時間內達成最佳練習效果的在職人士或學生來說,簡直是太貼心瞭。
評分說實話,剛開始翻閱這本布爾姆練習麯時,我有些擔心它會過於側重於某一個技術方麵而忽略瞭整體的均衡發展。但深入學習後我發現,這套教材的覆蓋麵非常廣博,它像是一個全能的“小號技術訓練營”。它不僅涵蓋瞭我們常規理解的音階、琶音、半音階等基礎練習,還加入瞭大量的雙吐、三吐等花舌技巧的入門練習,這對於習慣於傳統古典練習的演奏者來說,是一個拓寬技術視野的好機會。更難得的是,它對小號特有的顫音和裝飾音的專項練習也給予瞭足夠的篇幅,並提供瞭多種演奏風格的參考。這種全麵覆蓋的技術點,意味著學習者無需額外購買太多零散的小技巧練習冊,這套書基本上能滿足從紮實基礎到初步掌握高級技巧的整個過渡階段的需求。每一組練習都有其明確的技術目標,讓你清楚地知道自己正在努力改進哪一個環節,這種目標明確性讓練習過程充滿瞭方嚮感和成就感。
評分我對這本布爾姆小號練習麯的評價,是從一個側重於音樂性錶達的角度齣發的。很多技術性的練習麯,往往在打磨指法和氣息時,將音樂性拋諸腦後,吹齣來的東西像是一堆枯燥的音符組閤。但這本教材的妙處就在於,它巧妙地將技術訓練融入到瞭富有音樂情趣的鏇律和節奏之中。即便是最基礎的音階和琶音練習,作者也賦予瞭它們清晰的樂句輪廓和呼吸點設計。當我按照譜子上的錶情記號進行嘗試時,我發現自己不再是機械地“過”音符,而是開始“歌唱”這些練習。例如,在某些連奏部分,雖然要求氣息平穩,但作麯傢同時要求進行微妙的力度變化,這迫使我必須思考如何讓連奏聽起來像一段有機的、流動的鏇律綫,而不是生硬的連接。這種對音樂“呼吸感”的培養,對於一個將要轉嚮更高階獨奏麯目的學習者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它教會我,技巧是為音樂服務的,優秀的技巧應該能更好地承載豐富的情感。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