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介绍
本书是专为二胡初学者打造的流行歌曲改编曲谱集。书中挑选了初学者适合练习和表演的曲目,曲谱上标记了详细的指法和弓法提示,让读者在练习的过程中,更加高效、轻松的演奏乐曲。本书的曲目包括时下流行的电视剧主题曲、电影主题曲及中国传统乐曲等,同时本书还附赠每首歌曲的伴奏音频,读者在掌握了基本的弹奏技能后,就可以轻松配合伴奏进行练习。本书适合广大二胡爱好者阅读,也可以作为音乐培训学校的教材使用。本书中的曲子既可以作为日常的练习曲目,可以作为表演曲目。
作者介绍
祖璇,就读于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二胡表演专业,出身于音乐世家,从小学习音乐,被粉丝成为“气质二胡女神“。在二胡表演和教学上拥有丰富经验,受家庭熏陶对音乐教育事业有着崇高的追求。2004年荣获中国广播才艺之星金奖。2008年荣获吉林省青少年艺术之星称号。2009年荣获民族器乐大赛吉林赛区一等奖。2013年荣获青年杯香港民族器乐大赛金奖。
作为一名长期在网络上和同好交流的二胡学习者,我深知“教程”的生命力在于其内容的实用性和前沿性。很多老教材虽然基础扎实,但在面对如今的音乐潮流时显得力不从心。这本书的优势恰恰在于它的“与时俱进”。它没有完全抛弃二胡的基础训练,但在基础练习之后,它引导我们如何将这些基本功迁移到新的音乐风格中去。举个例子,书里有一组关于“颗粒感”练习的段落,专门针对快速拨弦和短促运弓进行强化,这在演奏一些带有爵士或摇滚风格的改编曲时极其关键。我以往总觉得二胡在表现这种“干净利落”的音乐时力不从心,但通过这本书的专项训练,我发现只要掌握了正确的运弓角度和力度控制,二胡也能爆发出惊人的现代感。这种结构化的训练体系,加上前卫的曲目选择,让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曲谱集,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在耳边细语,手把手地教你如何跟上时代的步伐,同时又保有二胡的灵魂。
评分说实话,我入手这本曲谱,主要还是冲着它所谓的“流行”和“中国风”的融合去的。现在的音乐环境太喧嚣了,大家都追求快餐式的满足感,但二胡这种乐器,如果只停留在拉那些老掉牙的《赛马》或者《二泉映月》的改编版,未免有些可惜了。这本曲谱的选曲范围非常广,我惊喜地发现里面收录了一些我平时很喜欢听,但从未想过能用二胡演奏的曲目。它不是简单的五线谱扒带子再转成简谱,而是真的花心思去做了“二胡化”的改编。比如,有些原曲中需要快速连续琶音的部分,作者就设计了巧妙的换弦技巧或者运用了二胡独有的滑音来模拟那种流畅感,既保证了难度适中,又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原曲的精髓。这种改编的功力,绝对不是随便找个软件转换一下就能达到的。更让我满意的是,曲谱后面附带的“演奏提示”部分,虽然篇幅不多,但句句珠玑,对于如何用二胡表达流行音乐中的“律动感”和“情感层次”,提供了非常实用的指导,这比单纯的指法标记要宝贵得多。
评分我是一位有着十几年琴龄的二胡爱好者,说实话,对市面上大多数的“教程”和“曲集”已经有些审美疲劳了。很多出版物,要么是纯粹的理论堆砌,让人读起来昏昏欲睡,要么就是曲谱质量粗糙,印刷模糊,常常因为找不到准确的指位而感到沮丧。但这本《二胡之美》给我的感觉,是一种久违的“匠人精神”。从装帧设计上就能看出作者对每一个细节的苛求,这直接影响到演奏时的专注度。在技术层面上,我特别欣赏作者处理那些复杂节奏型的方式。很多现代流行音乐的节奏是偏向于切分和摇摆的,这对于习惯了工整节拍的二胡演奏者来说是个挑战。这本书中的处理,非常注重“呼吸感”,它不是生硬地把音符堆砌上去,而是通过对弓法的细微控制和揉弦的松紧变化,使得乐曲听起来有种“弹性”,这才是真正把中国传统乐器融入现代音乐语言的关键所在。我甚至觉得,光是研究它对节奏的处理,就比闭门造车练习枯燥的音阶更有价值。
评分这本厚厚的乐谱集拿到手的时候,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种沉甸甸的质感,纸张的选取也看得出是下了功夫的,不像有些速成的教材那样一翻就卷边。我对二胡的学习一直抱着一种非常虔诚的态度,总觉得这件乐器承载了太多历史的厚重感,所以对教材的要求也自然更高一些。我特别关注的是它的排版和识谱的便利性。很多时候,传统的五线谱和简谱混排的书籍,对于初学者来说简直是灾难,眼花缭乱。但这本书在这方面处理得相当得体,每一首曲子的编排都井井有条,重点标记清晰可见,尤其是在那些容易出错的换把位或者需要特殊揉弦的地方,都有非常细致的批注,看得出作者对演奏者的学习过程有着深入的体察和同情。我尝试着拉了几首标记为“入门进阶”的曲子,发现那些听起来很“洋气”的流行元素,被巧妙地融入到了二胡的音色里,既保留了二胡特有的那种“拉扯感”,又使得整体听感非常抓耳,完全没有生硬的拼接痕迹。对于想要拓宽二胡曲目范围,不想总是在传统曲目里打转的演奏者来说,这本曲谱简直是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评分我对“人民邮电出版社”这个出版单位本来就抱有一种信任感,因为他们一向在技术和专业书籍出版方面有口皆碑,所以对这本曲集的内容质量有了一个初步的底线预期。拿到书后,这份预期被大大超越了。我最喜欢的一点是,作者对于“古风”和“流行”的界限把握得非常精妙。它不是那种为了追赶潮流而进行的粗糙嫁接,而是真正挖掘了中国传统音乐的某些内在逻辑,去呼应现代的“国风”审美。例如,在处理一些慢板的抒情段落时,作者很聪明地运用了大量的“虚音”和“吟猱”技巧,这些本来是传统戏曲或说唱中的手法,被巧妙地引入到流行旋律中,使得原本可能显得平淡的旋律瞬间充满了画面感和叙事性,那种“诉说”感,是纯粹的现代乐器难以达到的。这本书成功地搭建了一座桥梁,让二胡这件古典乐器,能够毫不违和地站在现代音乐的舞台中央,这对于提升二胡在当代音乐文化中的地位,无疑是一次有力的推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