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前言
声乐的早期历史(即“单音音乐时期”(自古代至13世纪)
一、歌唱的起源和人类早期的发声功能
二、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声乐艺术
三、中世纪早期的宗教歌唱
1.世界上歌唱学校
一、概况
1.严肃歌剧时代
2.歌唱的“黄金时代”
2.《格里高利圣咏》——早的声乐教本
3.圣咏演唱的发展和的圣咏歌唱家
4.圣咏歌唱的历史意义
四、中世纪的世俗演唱
1.流浪艺人
2.吟游歌手
3.恋诗歌手
4.名歌手
五、歌唱审美观和声乐教学见解
1.中世纪时期的歌唱审美观
2.中世纪时期的声乐教学见解
第二章 复调音乐时期的声乐艺术(13—16世纪)
一、复调音乐概况
二、童声和假声歌手
三、女声的出现和本时期的歌唱家
四、声部的划分和男低音的出现
五、装饰性与叙述性歌唱
六、本时期的声乐理论
1.焦塞弗·扎里诺的《和声原理》
2.扎科尼的《实用音乐》
第三章 歌剧和美声歌唱的诞生
一、意大利文艺复兴概况
二、意大利歌剧的诞生
三、美声歌唱的诞生
1.美声歌唱的诞生
2.美声歌唱的含义
3.美声歌唱在历史上的争议
四、卡奇尼
五、美声歌唱早期的声乐教学
六、本时期的歌唱家
第四章 17、18世纪的歌唱艺术
第五章 19世纪的声乐艺术
第六章 20世纪声乐概况和印象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内容介绍
《声乐教学文库》是《声乐艺术教育丛书》的系列之一。“文库”的出版是全面提高音乐水平,适应声乐教学、创作、表演、鉴赏的需要。长期以来,我们的声乐理论建设远远不能适应声乐艺术发展的要求,缺乏较高层次的理论建设成果。广泛的声乐文化领域:创作、表演、传播、出版、鉴赏、教学、研究等得不到实践的深入总结与概括,理论的落后状态,既阻滞了实践的发展与导向,又失去了理论本身应有的学术职责与价值。“文库”的出版,作为声乐各学科的系列理论,无疑将改变这种局面,以便为新世纪的声乐文化的全面发展,发挥它的理论力量。
其次,“文库”的出版,也是弘扬民族文化,探索建立中国民族声乐理论体系的需要。
老实说,一开始我有点担心这本教材会过于陈旧,毕竟声乐艺术研究一直在发展。然而,深入阅读后发现,作者的高明之处在于,他构建了一个稳固的“基石”,在这个基石上,现代声乐艺术的创新和探索才能有迹可循。即便是讨论到二十世纪末和当代声乐的挑战,比如如何处理电子乐器伴奏下的演唱,作者也能够将其回溯到早期对人声极限的探索上,使得所有流派的更迭都显得水到渠成,而非突兀的断裂。这本书的结构就像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主干是清晰的历史发展线索,而每一根枝条都延伸向了具体的技巧、审美和教育实践。对于任何想要系统、全面掌握西方声乐艺术精髓的人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份里程碑式的参考资料,它值得被放在书架最显眼的位置,时常取阅,反复品味。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字体选择,体现了对读者阅读体验的极致关怀。在学术性如此强的著作中,往往会出现为了塞入更多信息而牺牲版面美观度的情况,但这本完全没有。大开本的设计让乐谱的展示非常清晰,那些复杂的意大利语术语和德语分析都能一目了然。更让我惊喜的是,它对“声乐教育”这一块的阐述,简直是为我们这些在教学一线摸索的老师们准备的宝典。作者不仅讲“是什么”,更花了大量篇幅讲解“如何教”和“为什么这样教”。比如,对于如何循序渐进地将历史流派的审美融入现代学生的训练中,书中给出的建议非常具有操作性,避免了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弊端。读完关于十九世纪浪漫主义声乐的章节后,我立刻尝试调整了自己一位学生的练习方法,效果立竿见影,这充分证明了书中理论的生命力。
评分我花了整整一个周末的时间,才把这本书的前三分之一读完,但收获绝对是超值的。作者在论述中展现出的那种深厚的学术功底,让人肃然起敬。我尤其欣赏它在处理早期声乐发展时所采用的那种“溯源”方法,它没有停留在对基本概念的解释上,而是追溯到教会音乐、吟游诗人文化乃至古希腊戏剧的影响,将声乐艺术置于一个宏大的历史背景下考察。这对于理解声乐技巧的演变,比如美声唱法中“圆润度”和“气息支撑”的形成逻辑,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书中对一些关键历史人物的评述也相当到位,不是简单的生平介绍,而是精准地指出了他们在声乐理论或实践上留下的不可磨灭的贡献。读起来感觉像是跟随一位博学的历史学家在声乐的殿堂中漫步,每一步都能踏在坚实的历史基石上,让人对“西方声乐艺术”这个概念有了更立体、更具深度的理解。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直是艺术品,那种沉稳又不失典雅的气质,让人一看就知道里面是干货。我拿到手的时候,那种纸张的质感和油墨的触感都非常棒,看得出出版社在细节上是下足了功夫的。翻开目录,我就被那些章节的编排方式吸引住了,它不是那种枯燥的年代罗列,而是非常有逻辑地梳理了西方声乐艺术从起源到现代发展的脉络。特别是对不同时期演唱风格的演变,作者的处理方式非常细腻,不像有些教科书那样只是简单描述,而是深入挖掘了背后的文化和社会动因。比如,书中对巴洛克时期“情感表达”与“技巧展现”之间微妙平衡的探讨,让我对那个时代的歌唱美学有了全新的认识。而且,这本书的配图和乐谱示例都选得恰到好处,既能作为视觉辅助,又能引导读者进行实际的听觉和技巧联想。作为一名声乐学习者,我非常看重教材的实用性和启发性,这本书在这两方面都做得非常出色,它不仅仅是一本知识的载体,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在耳边低语,引导你探索声乐世界的深层奥秘。
评分与其他同类书籍相比,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对“艺术”与“科学”的完美融合。它没有陷入纯粹的技术分析而变得冰冷,也没有沉溺于华丽的辞藻而缺乏支撑。作者似乎掌握了一种奇妙的平衡术,既能用严谨的解剖学、物理学原理来解释发声机制的优化,又能用充满人文关怀的笔触描绘歌唱家们在舞台上是如何用声音塑造灵魂的。我对其中探讨“声音的色彩学”那一部分印象特别深刻,它通过类比绘画、文学的手段,将抽象的声音概念具象化,使得理解“抒情性”或“戏剧性”的音色区别不再是靠“意会”,而是有了可循的分析路径。这本书的深度要求读者投入精力去思考和消化,但每一次深思都能带来新的洞察,绝对不是那种可以快速翻阅、一目十行的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