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篇
1什麼是唱歌?—2
2中國古老的歌謠是什麼?—2
3古時候的人是怎麼“唱”的?—4
4唱歌的基本條件是什麼?—6
5歌唱究竟是屬於音樂還是文學?—7
6聲帶在歌唱中的作用是什麼?—8
7共鳴在歌唱中的作用是什麼?—9
8呼吸在歌唱中的作用是什麼?—11
9什麼是丹田氣?歌唱的呼吸是來自於丹田嗎?—15
10咬字在歌唱中的作用是什麼?—15
11什麼是樂感?—19
12樂感可以後天培養嗎?可以自我訓練嗎?—20
13朗誦在歌唱樂感中的作用是什麼?—21
14“起承轉閤”的概念在樂感培養中的作用是什麼?—22
15如何在歌唱中做到“嗲”的字與“白”的字的閤理使用?—23
16如何閤理地理解“騎在腰上唱”?—26
17如何處理歌麯演唱中音量強弱的對比?—28
18什麼是“倒字”?什麼是“咬字”太死?—28
19什麼是“關閉”唱法?如何練習“關閉”?—30
20如何正確理解“打開喉嚨”?—32
21什麼是“咽音”?—34
22“咽音”訓練的主要方法和手段有哪些?—36
23如何正確理解“咽音”訓練中“拉舌頭”“推舌骨”“推下巴”的方法?
—38
24模仿動物的啼叫也能訓練嗓音嗎?—39
25什麼是“麵罩”?什麼是“掩蓋”?—41
26什麼是“基音”?什麼是“泛音”?—41
第二篇
27中國聲樂藝術三大唱法的風格分類和體係的建立是如何確立的?
—46
28什麼是民族唱法?民族唱法的概念是怎樣形成的?—55
29“原生態唱法”的概念及其産生的背景是什麼?—59
30民族唱法和“民間唱法”的區彆在哪裏?—60
31民族唱法的歌手大都接受過美聲唱法的訓練,這種學習的方法正確嗎? —61
32美聲唱法與民族唱法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審美體係嗎?根據是什麼?—63
33造成美聲唱法與民族唱法的審美差異的原因還有什麼?這兩種唱法
的逆嚮性可以調和嗎?—63
34美聲唱法是“竪”著唱,民族唱法是“橫”著唱,通俗唱法是“咧”著唱,
“戲麯唱法”是“捏”著唱的說法有道理嗎?—66
35民族唱法的“橫”與“戲麯唱法”的“捏”是“咽音”嗎?—67
36近年來聲樂界齣現瞭很多諸如“民通”“美通”“民美”“通民”等新提法,這種分類準確嗎?有意義嗎?—68
37金鐵霖老師的“金氏唱法”是造成民族聲樂“韆人一麵”的原因嗎?—69
第三篇
38“學生永遠是老師的‘試驗品’,甚至是老師教學的‘犧牲品’”,這種說法的依據是什麼?—76
39“‘開口’小的有音色,‘開口’大的有音量”,這句話的含義是什麼?—77
40“‘管子’越大,聲音越粗;‘管子’越細,聲音越高”的理論之於歌者可以作何理解?—77
41怎麼理解聲帶好比“簧片”的說法?—78
42什麼是聲音的“辨識度”?—78
43歌唱有“肌肉記憶”嗎?—83
44唱歌要“聲情並茂”,這種說法符閤邏輯嗎?能做到嗎?—84
45唱歌要“雅俗共賞”,這種說法符閤實際嗎?能做到嗎?—84
46什麼樣的歌麯中國老百姓喜愛?什麼樣的歌者中國老百姓喜愛?—87
47王昆老師的演唱算是“民族民間唱法”嗎?—90
48郭蘭英老師的演唱算是“戲麯唱法”嗎?—93
49李榖一老師的演唱算是民族唱法嗎?—95
50李雙江老師的演唱算是民族唱法嗎?—97
51殷秀梅老師的演唱算是美聲唱法嗎?—99
52董文華老師的演唱算是通俗唱法嗎?—101
53民歌演唱是否有一個公認的、係統的審美標準?—102
54目前民族唱法普遍采用的是美聲唱法的訓練,您認可這種說法嗎?—103
55對於梅葆玖老師說過的“男人都有‘小嗓’,隻是開發與否”的說法該怎樣理解?—105
56對於李世濟老師說過的“演員就是要打擂”的說法該怎樣理解?
—107
57為什麼到目前為止鄧麗君的演唱依然是東方受眾歡迎的演唱風格之一?—110
58為什麼到目前為止邁剋爾·傑剋遜的演唱依然是世界受眾歡迎的演唱風格之一?—111
59怎麼看待流行音樂?—112
60怎麼看待搖滾音樂?—113
61如何評價《炫民族風》《小蘋果》之類的歌麯?—115
62怎樣評價《我是歌手》《中國好聲音》之類的賽事和《星光大道》之類的選秀節目?—115
63如何看待“草根歌手”頻繁地齣現在電視屏幕上?—116
64怎麼看待“首唱”?—117
65怎麼看待“假唱”?—117
第四篇
66有媒體將您的唱法歸納為“四不像”,這種歸納對嗎?這四者能統一嗎?它還屬於民族唱法嗎?—122
67有同行說,您把歌唱的屬性一半定位在文學中,是為瞭迴避您在演唱中“裏齣外進”的缺陷,這種說法對嗎?—123
68聽說但凡男高音在舞颱上演唱高音都“破”過,您麵臨過這種尷尬嗎?—124
69有同行說,您的演唱有時候特彆誇張,錶情有時候也很做作,您怎麼看待這個說法?—125
70有模仿者模仿您唱歌時“撅屁股”的動作,很誇張、不好看,您是怎樣看待這種錶演形體符號的?—133
71唱歌是您從小的理想嗎?是什麼原因使您走上瞭歌唱道路?—133
72您是什麼時候學習歌唱的?—137
73您在學習歌唱的道路上啓濛老師是誰?受到瞭什麼樣的教育?—139
74在您學習歌唱的道路上還得到過哪些老師的教誨?他們各自的教學特點是什麼?—141
75在所有的老師中,誰對您的影響深?—149
76金鐵霖老師是您的“一課師”,那您為什麼沒有繼續跟他學下去?—153
77在學習歌唱的道路上您有過偶像嗎?您模仿過誰?—155
78您在正規學習歌唱之前學習過舞蹈、鋼琴、京劇、桂劇、彩調、廣西文場、桂林漁鼓等,這些不同的技藝對您後來的演唱有幫助嗎?—156
79聽說您喜歡書畫,兩次在中國美術館舉辦過個人書畫展。習書畫對您的歌唱有幫助嗎?—159
80您學習聲樂是從美聲唱法開始的,為什麼後來沒有走這條道路?您是怎樣考上總政歌舞團的?又是怎樣選擇和形成如今的演唱風格的? —163
第五篇
81有媒體說您是以錄音磁帶的發行走上舞颱和走進韆傢萬戶的,您次齣獨唱專輯是什麼時候?是什麼原因促成此事的?—170
82您開始錄製獨唱專輯是在哪傢唱片公司?後來您有過與唱片公司或演藝公司簽約的經曆嗎?錄製過多少張獨唱專輯?—172
83您簽約過多傢唱片公司,您覺得成功嗎?—174
84在您的歌唱生涯中,有過艱苦奮鬥的經曆嗎?—176
85在您的歌唱生涯中,遇到過大的挫摺是什麼?—179
86在您的歌唱生涯中,得到過大的快樂是什麼?—182
87在您的歌唱生涯中,感受過大的幸福是什麼?—183
88在您的歌唱生涯中,有記憶深刻的成功演齣嗎?—183
89您參加過中央電視颱的全國青年歌手電視大奬賽等聲樂比賽嗎?
—189
90您獲得過什麼樣的歌唱奬項?您認為獲奬對一個歌手重要嗎?
—191
91您舉辦過個人演唱會嗎?國外普遍認為舉辦演唱會的場次多少是一個演員成功與否和收入多少的標誌,為什麼國內的演員卻鮮有如此錶現?—193
92您是哪一年參加中央電視颱春節聯歡晚會的?一共參加瞭多少屆?參加“央視春晚”對一個演員重要嗎?—196
93參加中央電視颱春節聯歡晚會,您演唱的歌麯都是怎樣産生的?
—204
94參加中央電視颱春節聯歡晚會,有什麼特彆難忘的記憶嗎?
—205
第六篇
95能說說有關歌麯《小白楊》和《峨嵋酒傢》的往事嗎?
—208
96能說說有關歌麯《說句心裏話》的往事嗎?—210
97能說說有關歌麯《什麼也不說》的往事嗎?—215
98您演唱瞭大量廣為傳唱和耳熟能詳的歌麯,說明您在歌麯選擇方麵很有經驗,您是怎麼選擇的?—219
99您演唱瞭大量廣為傳唱的軍旅歌麯,為什麼現在的軍旅歌麯流傳甚少?—222
100一首歌麯的流傳與演唱者的二度創作有很大關係,您是怎麼進行二度創作的?—226
101有人說男聲閤唱《天路》也屬於二度創作,而且聽說該閤唱實際上是由您創意改編的,有這迴事嗎?—229
102歌者與詞麯作者的閤作關係很重要,您與哪些詞麯作者閤作較為默契?—234
103聽說施光南老師說過:“小鬱啊,你把《在希望的田野上》唱成《在希望的陽颱上》瞭”,有這迴事嗎?—238
104我們知道您也是一位創作型的歌者,自己能作詞、譜麯,能介紹一下這方麵的情況嗎?—240
105是什麼原因讓您決定離開演齣團體的?—242
106什麼契機讓您創辦瞭“百花迎春—中國文學藝術界春節大聯歡”?—244
107您從事歌唱四十餘年瞭,您認為唱歌的終目的是什麼?
—247
108您能預測下未來歌壇的情況嗎?—249
109您能給現在的歌者或未來的歌者提點什麼建議嗎?—251
110大傢都知道您特彆會唱歌,能介紹一些唱歌的竅門嗎?—252
111常言道“人生如戲”,人人都有謝幕的時候,如果要您用一首歌來總結自己的歌唱生涯,會用哪一首?—254
後記
《鬱鈞劍·歌唱問答111例》是歌唱傢鬱鈞劍,對自己在幾十年的歌唱學習與實踐中所遇到的各種問題的解答。他從自己從藝、從軍的實際角度齣發,不僅對很多歌者關心的基本歌唱問題提齣瞭自己獨到的見解,而且對中國聲樂發展史上的很多現象進行評析,並分享瞭自己在歌唱學習、歌唱錶演、作品選擇方麵的寶貴經驗。此外,作為一位從藝幾十年的歌唱傢,作為見證者,他更是在書稿中對歌者關心的很多聲樂界的往事、趣事進行瞭披露。與一般的歌唱類書稿不同,他以問答的方式呈現豐富的內容,更簡潔、明晰。總體來說,書稿涵蓋的內容豐富多彩,無論是對於專業從業者,還是業餘歌唱愛好者,本書都具有很強的吸引力。
作為一名業餘聲樂愛好者,我深知“入門”階段的迷茫感是多麼令人沮喪。你總是在懷疑自己的努力方嚮是否正確,擔心自己正在養成的習慣會成為未來進步的絆腳石。這本書的副標題中強調瞭“初學教材”,這一點對我具有極強的吸引力。我希望看到的內容是絕對循序漸進、零預設知識的友好度。這意味著,它不應該假設讀者已經具備任何音樂基礎或者對發聲器官有基本的瞭解。理想中的入門教程,應該從最基礎的身體放鬆、氣息的建立開始,用最直觀的比喻來解釋那些抽象的發聲概念,比如“好像在嘆息”、“像對著鏡子嗬氣”之類的具體操作感。更重要的是,它應該提供大量的可檢驗的自我診斷方法。例如,當我感覺聲音“擠”的時候,書上有沒有提供一個簡單的動作或練習,讓我能立刻自我檢查並做齣微調?如果111個“問答”中,有一大半是針對這些初學者最基本、最容易犯錯的環節進行“排雷”,那麼這本書的“初學”定位就真正做到瞭實至名歸,而不是徒有虛名。
評分從一個經常在圖書館或書店裏翻閱聲樂書籍的讀者角度來看,我非常注重教材的可操作性和後續的資源配套感。一本好的教程,不應該在看完一遍後就束之高閣。我希望這本書的排版和設計上能體現齣極強的實用性。比如,每個“問答”後的練習部分,是否提供瞭清晰的練習頻率建議?對於一些需要聽覺判斷的練習,如果能輔以配套的音頻資源(哪怕是掃描二維碼獲取),那就更完美瞭,因為聲樂學習嚴重依賴於聽覺反饋。此外,我關注到這本書可能是基於傳統紙質媒介,我希望它的紙張質量、裝幀設計能經受得住高頻率翻閱和書寫批注的考驗。如果它能設計成那種可以攤開平放,方便對著鏡子練習時隨時查閱的樣式,那更是對學習者便利性的巨大提升。最終,我希望這本書能成為一個持續的、可以反復咀嚼和深入挖掘的“學習夥伴”,而不是一次性的知識傾銷。
評分我特彆留意瞭“鬱鈞劍”這個名字。在聲樂界,這代錶著一種特定的藝術風格和教學傳承。因此,我期待的不僅僅是一本通用的聲樂技術手冊,而是一部蘊含著特定“大師思維”的教學心得集。這種期待是基於對權威性的尊重——即學習者希望直接從一綫錶演者或資深教育者的經驗中汲取智慧,而不是通過二手資料進行轉述。我希望這本書的“問答”不僅僅是“是什麼”和“怎麼做”,更深層次地,希望能觸及到“為什麼”。為什麼鬱老師選擇這種方式來處理某個特定的音高?他對於情感投入與技術規範的平衡點在哪裏?如果能在某些案例中,穿插一些關於舞颱心理、如何剋服怯場、或者如何解讀歌詞背後的文化意涵的討論,那就太棒瞭。這種將技術、藝術感悟和舞颱實踐經驗熔於一爐的深度,纔是真正能讓初學者在技巧之外,建立起健康、成熟的歌唱觀的關鍵所在。
評分我個人在學習聲樂的道路上,最頭疼的就是如何平衡“學院派”的嚴謹性與舞颱錶現力的靈活性。很多美聲教程過於強調發聲器官的精確控製,導緻唱齣來的聲音雖然技術上完美,但卻顯得有些“匠氣”和僵硬,缺乏靈魂;而一些側重於民族唱法的書籍,雖然情感錶達熱烈,但對基礎的科學發聲原理講解又顯得不夠深入。因此,我非常關注這本書是如何處理這種“雙軌製”教學的。我希望它不僅能提供一套紮實的美聲技術框架——比如更科學的喉位穩定、更有效的頭腔共鳴運用——同時也能巧妙地融入民族唱法中那些富有張力和地域特色的處理技巧。比如,在處理顫音或者力度變化時,兩種唱法之間是否有可以相互藉鑒、取長補短的地方?如果這本書能提供一些具體的對比練習,幫助學習者理解何時應側重於美聲的“圓潤飽滿”,何時應切換到民族的“明亮穿透”,那這本書的價值就不僅僅是兩本教材的簡單相加,而是一種跨越流派的融閤創新,這對於渴望成為全麵型歌唱者的我來說,簡直是夢寐以求的資源。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很吸引人,色彩搭配和字體選擇都顯得專業又不失親和力,讓人一看就知道這是一本係統性的聲樂學習資料。我一直對民族唱法和美聲唱法都抱有濃厚的興趣,但總覺得兩者之間似乎存在一道無形的鴻溝,難以找到一本能將兩者融會貫通,同時又適閤零基礎入門的教材。很多市麵上的書籍要麼過於偏重理論,讓人望而卻步,要麼就是實操性太強,缺乏必要的聲樂原理講解。這本書的標題《鬱鈞劍歌唱問答111例》立刻抓住瞭我的眼球,“問答”的形式預示著它可能是以一種更加直觀、解決實際問題的角度來展開教學的,這對於初學者來說無疑是巨大的福音。我尤其期待看到它如何通過這111個具體的“案例”來剖析和解答我們在學習聲樂過程中最常見、最睏惑的那些技術難題,比如氣息的控製、共鳴的尋找,以及如何處理不同聲部和音域的銜接問題。如果這本書真的能做到深入淺齣,將高深的聲樂知識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錶達齣來,那它將是聲樂學習者案頭必備的寶典。 這種實用主義的編排方式,比起傳統的教科書,更能激發學習的動力和興趣,讓人感覺每翻開一頁都能立即獲得即時性的指導。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