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一、简谱的由来和意义
●二、简谱的基本构成
● (一)简谱怎样表示音的高低
● (二)简谱怎样表示音的长短
● (三)简谱怎样表示休止
● (四)怎样认识谱中的拍子拍号
● (五)怎样认识简谱中的调与调号
●三、基础视唱练习
● (一)怎样进行视唱练习
● (二)由单纯音符组成的视唱练习
● (三)由单纯音、附点音符组成的视唱练习
● (四)带有休止符的视唱练习
● (五)常见切分音的视唱练习
●四、综合视唱练习
● (一)3/8拍子、三连音的视唱练习
● (二)复拍子的视唱练习
● (三)混合拍子、变拍子、散拍子、不小节的视唱练习
● (四)装饰音的视唱练习
● (五)变化音的视唱练习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把打开音乐之门的钥匙,它的编写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系统原则,使读者朋友能循序渐进地掌握识谱知识,提高识谱能力。在内容编写上,除介绍了一些识谱知识外,还配有的视唱练习,以提高学习者的实际操作能力。这些视唱练习中不乏中外很好作品,它将丰富学习者音乐语言的积累,扩大音乐视野。视唱练习的编排遵循分门别、有针对性的原则,并对具体内容的操作方法作了说明的阐述,使练习者能有方法、有步骤地达到练习的目的,取得良好的效果。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范本,我敢说市面上很多号称入门的书籍,在系统性和递进性上都比不上它。它最让我称道的一点是,它不仅仅停留在“教你看懂谱子”的层面,而是非常注重“如何应用”的实操性。比如,在讲解完基本的音符和休止符之后,它会立刻提供一些非常简单的民谣或儿歌的片段,让读者马上进行对照练习。这种即学即用的方式,极大地提升了学习的成就感和持续的动力。很多时候,学习新的技能最大的障碍就是“学了不知道怎么用”,这本书完美地避开了这个陷阱。而且,它对不同调号的讲解也处理得非常巧妙,不是冷冰冰地罗列公式,而是结合实际演奏中可能遇到的音域变化来阐述,这样一来,我在尝试用口琴或键盘尝试吹奏时,就能很快地理解为什么有些音符需要升降记号,极大地拓宽了我对音乐听觉的理解范围。
评分我给这本书打五星,是因为它真正做到了“化繁为简,寓教于乐”。我过去一直认为,学习简谱是一个需要大量时间投入、枯燥乏味的过程,是为那些有音乐天赋的人准备的。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这种刻板印象。它强大的地方在于,它成功地将一种看起来严肃的技能,转化成了一种人人可及的乐趣。书里精选的练习曲目,虽然简单,但都选得非常巧妙,恰好能用到刚刚学到的知识点,让你在练习中不断获得“我学会了”的积极反馈。这种正向激励循环,是自学过程中最宝贵的东西。这本书的编著者的用心,从每一个标点符号、每一个图示的细节中都能感受到,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份精心准备的、充满热情的学习邀请函,让人迫不及待地想要拿起笔,开始自己的音乐探索之旅。
评分这本书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完全是为我们这些对音乐充满热情却苦于没有门路的新手量身打造的。我记得我刚开始接触五线谱的时候,那些密密麻麻的音符和复杂的节奏符号简直就是一堵高墙,让人望而却步。后来偶然听朋友推荐了这本书,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翻开了它。不得不说,作者在讲解基本概念时,那种深入浅出的功力真是没得说。他没有上来就抛出一堆晦涩难懂的术语,而是非常耐心地从最基础的音高概念入手,用生活化的语言和直观的图示,把原本枯燥的乐理知识变得生动有趣。特别是关于时值和节拍的讲解部分,那些清晰的图例和逐步递进的练习题,让我很快就抓住了其中的窍门。以前总觉得节奏感是天生的,但读了这本书才明白,其实节奏感是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训练出来的。这本书的编排逻辑性极强,从识谱的“字”到乐曲的“句”,一步一个脚印,让人感觉每走一步都是坚实的。
评分对于一个希望通过自学掌握识谱技能的人来说,选择工具书的难度不亚于选择一位合适的老师。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的“全面性”和“聚焦性”达到了一个令人赞叹的平衡点。它涵盖了从最基础的数字代表的音高,到复杂的附点、连音线、装饰音的处理,几乎是一个完整的小型教程体系。然而,它又非常“聚焦”,所有的内容都紧紧围绕着“如何快速、准确地解读简谱”这个核心目标展开,没有被太多无关紧要的乐理知识拉偏。更人性化的一点是,它似乎考虑到了不同学习进度的读者,在某些难点部分,作者会用非常口语化的方式进行二次解释,仿佛在说:“我知道这里有点绕,我们换个角度再看一遍。”这种多层次的讲解,确保了即便是初次接触音乐理论的读者,也能顺利跟上节奏,真正做到学有所获,而不是囫囵吞枣。
评分说实话,我之前尝试过好几本关于简谱学习的资料,但总感觉它们要么内容过于单薄,只够看个大概;要么就是资料堆砌,信息量太大但缺乏重点,读完之后反而更晕乎乎的。而这本《怎样识简谱》,给我的感觉就像是一位经验丰富、脾气极好的老师,坐在你身边,手把手地带着你走。它的字体选择和版面设计也体现了对读者的关怀,行距适中,符号清晰,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我尤其欣赏它在介绍强弱、速度等表情记号时的态度——它没有把这些看作是可有可无的点缀,而是作为音乐表现力的核心要素来讲解。通过书中提供的具体例子,我明白了同一个旋律,不同的力度和速度处理,能产生多么天壤之别的艺术效果。这本书记载的不仅仅是技术,更是对音乐情感表达的入门引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