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歌汇古筝演奏经典歌曲90首欣赏+伴奏版教程正版古筝教材曲谱

红歌汇古筝演奏经典歌曲90首欣赏+伴奏版教程正版古筝教材曲谱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古筝
  • 古筝教材
  • 古筝曲谱
  • 红歌
  • 经典歌曲
  • 伴奏
  • 教程
  • 乐谱
  • 民族乐器
  • 音乐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海源阁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上海音乐出版社
ISBN:9787807518617
商品编码:29867470807
丛书名: 红歌汇(附光盘古筝演奏经典歌曲90首欣赏伴奏
开本:8开
出版时间:2011-07-01

具体描述

 

乐章 烽火岁月
1.北京的金山上
2.大红枣儿甜又香
3.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4.红梅赞
5.洪湖水,浪打浪
6.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7.怀念战友
8.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
9.南泥湾
10.情深谊长
11.绒花
12.珊瑚颂
13.十送红军
14.送别
15.我的祖国
16.洗衣歌
17.绣红旗
18.英雄赞歌
19.映山红
20.游击队歌
21.渔家姑娘在海边
22.愿人早日养好伤
第二乐章 和平年代
23.阿佤人民唱新歌
24.敖包相会
25.边疆的泉水清又纯
26.唱支山歌给党听
27.打起手鼓唱起歌
28.大海啊,故乡
29.翻身农奴把歌唱
30.父老乡
31.故乡的云
32.九九艳阳天
33.军港之夜
34.骏马奔驰保边疆
35.渴望
36.驼铃
37.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38.牡丹之歌
39.让我们荡起双桨
40.人说山西好风光
41.谁不说俺家乡好
42.太湖美
43.太阳红,毛主席
……
第三乐章 改革时期
第四乐章 和谐天地

 

内容介绍:

乐章烽火岁月、1.北京的金山上、2.大红枣儿甜又香、3.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4.红梅赞、5.洪湖水,浪打浪、6.花儿为什么这样红、7.怀念战友、8.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9.南泥湾、10.情深谊长、11.绒花、12.珊瑚颂、13.十送红军等。

 


书籍简介:古筝艺术的传承与探索 本套丛书旨在为广大古筝学习者及爱好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系统的学习与欣赏平台,涵盖了从基础技法到高阶曲目演绎的各个层面,同时兼顾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现代音乐理念的融合。本系列丛书力求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和生动的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构建一个多维度的古筝艺术知识体系。 第一卷:古筝演奏技法精要与进阶 本卷聚焦于古筝演奏技巧的系统梳理与精深探讨。开篇从古筝的基本功——按、吟、揉、颤等核心技法入手,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详细剖析了每一种指法在不同力度、速度和音色控制下的微妙差异。我们邀请了多位资深演奏家和教育家,通过对他们多年教学经验的提炼,设计了一套科学的“阶梯式”练习方法。 基础篇着重于指甲的正确佩戴与维护、坐姿的规范、平稳的运指基础训练,以及如何通过基础练习来建立扎实的音准与节奏感。对于初学者而言,这一部分是构建未来演奏大厦的基石。我们特别加入了针对初学者常见问题的“疑难解析”板块,提供针对性的解决方案,避免学习过程中陷入僵化的误区。 进阶篇则深入到中高级演奏技巧的掌握。例如,对轮指技巧的深度解析,不仅停留在“快速重复”的表层,更探讨了不同流派(如潮州、客家、山东筝派)在轮指处理上的风格差异,并提供了针对性地提高轮指流畅度和均匀度的练习序列。扫弦、撮、琶音等需要综合协调性的技法,我们采用了慢速分解与快速合练相结合的模式,并配以乐理分析,帮助学习者理解技巧背后的音乐逻辑。 此外,本卷特别设立了音色塑造与情感表达的章节。古筝的魅力不仅在于技巧的炫技,更在于其独特的“歌唱性”。本章分析了如何通过触弦点的选择、力度变化、指序的细微调整,来模仿人声的呼吸、哭泣与欢笑,从而赋予演奏以灵魂。我们收录了多位名家关于“如何找到个人音色”的访谈记录,为读者提供了宝贵的启发。 第二卷:中国古典音乐赏析与曲目鉴赏 本卷将视角从演奏技术转向音乐本体。它不是简单的曲目介绍手册,而是一部深入剖析中国传统音乐结构与美学的导览。 理论基础部分,我们简要梳理了中国传统五声音阶、七声音阶的构成,以及调式与调性转换在古筝音乐中的运用。重点讲解了如减五度、增四度等中国音乐特有的音程关系,及其在营造特定氛围中的作用。 曲目鉴赏板块,我们精选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风格的代表性曲目进行深度解析。例如,对传统筝曲如《渔舟唱晚》《高山流水》的历史背景、结构布局和意境表达进行了详尽的阐释。我们分析了乐曲的呈示部、发展部和再现部是如何围绕核心意象展开的。 对于不同流派的代表作,本卷进行了风格对比分析。如对客家筝曲中那种沉郁、内敛的叙事风格,与山东筝曲中那种大气、刚劲的叙事风格进行对比剖析,帮助学习者在演奏时能够准确把握地域文化的韵味。 现代创作部分,我们选取了近几十年涌现出的优秀新作品,分析它们如何借鉴西方和声学、复调思维,拓展古筝的艺术表现力。例如,分析如何在筝上模拟钢琴的分解和弦效果,或如何运用现代配器理念来构思筝独奏的层次感。 第三卷:中国传统文化与古筝的意境营造 古筝被称为“流动的诗歌”,其音乐与中国传统哲学、文学紧密相连。本卷致力于挖掘古筝音乐背后的文化内核。 哲学思想:探讨道家“自然无为”、儒家“中和之美”思想如何体现在古筝的音乐审美中。例如,如何理解“虚位以待”的留白艺术,以及“不激不厉,风规自远”的音乐态度。 文学意象:通过分析大量以诗词、典故为主题的筝曲,如与梅兰竹菊相关的作品,讲解作曲家是如何将视觉、触觉的意象转化为听觉符号的。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文学典故参考,帮助演奏者在弹奏前对作品的文化语境有更深的理解。 乐器学与修复:本卷还包含了关于古筝形制演变的介绍,从汉代的卧式筝到现代的二十一弦筝,探讨了不同形制对音色和演奏技法的影响。同时,也涉及了基础的乐器维护知识,如筝码的放置、音高的微调等,确保学习者不仅能“演奏”乐器,更能“了解”乐器。 第四卷:合奏与室内乐的实践指南 本卷面向有一定基础,希望参与合奏或器乐重奏的演奏者。 合奏基础:详细讲解了统一音准、节奏一致性在合奏中的极端重要性。提供了如何通过“听差”来纠正集体演奏中的偏差的方法,并分析了在大型合奏中,主旋律声部、和声声部与伴奏声部各自的演奏职责与技巧侧重点。 配器与编配:探讨古筝在民族管弦乐队、民乐五重奏等不同组合中的定位。分析了如何根据合作乐器的音域和音色特点,调整古筝的演奏力度和音色选择,以达到最佳的融合效果。例如,在与二胡合作时,如何让筝音更具穿透力,而在与琵琶合作时,如何控制扫弦的颗粒感以避免声音的“打架”。 排练与演出技巧:提供了实用的排练流程管理建议,以及舞台心理调适的专业指导。如何克服舞台恐惧,如何在现场处理技术失误,如何与指挥进行有效的非语言沟通,都将是本卷探讨的重点,旨在帮助学习者从容地站在舞台中央,展现出完整的艺术风貌。 总结而言,本套丛书构建了一个从技术入门、理论深耕、文化涵养到实践应用的完整学习链条,致力于培养不仅技艺精湛,更具备深厚文化底蕴和广阔艺术视野的全面型古筝人才。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尝试着弹奏了几首教材里的曲子,最大的感受就是编曲的用心程度。它似乎真的站在学习者的角度去思考,而不是简单地把老歌搬到五线谱上。比如其中一首脍炙人口的红色经典,它的前奏部分处理得非常大气磅礴,但进入主旋律后,马上又变得细腻婉转,仿佛在讲述一个历史故事。伴奏版的设置更是点睛之笔,我通常习惯自己找伴奏听,但这本书提供的伴奏质量非常高,录音水准一流,音色饱满,节奏稳定,这对我练习合奏和把握乐曲的整体结构起到了关键作用。我感觉自己不是在独自练习,而是在一个专业的室内乐团中与优秀的演奏家们进行对话。如果说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地方,也许是某些高难度技巧部分的讲解可以再增加一些慢速示范的音频辅助,毕竟有些复杂的轮指和扫弦,光看谱子还是难以完全领会其神韵。

评分

我是一个对“经典”有着执着追求的乐迷,所以选择教材时,曲目的历史感和文化底蕴是我首先考虑的要素。这本书在曲目选取上展现了极高的品味,它不仅仅收录了那些家喻户晓的旋律,还穿插了一些相对冷门但艺术价值极高的作品。这让我有机会接触到更广阔的音乐世界,拓宽了自己的曲目库。更让我惊喜的是,每首曲子前面似乎都有一个简短的背景介绍,这让我在演奏之前,不仅了解了“怎么弹”,更明白了“为什么弹”,这种文化层面的浸润,使得演奏不再是机械的指法运动,而是有了情感的注入和精神的传承。对于像我这样,希望通过古筝来表达情感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演奏者来说,这种深度的结合是无可替代的。这本书更像是一本音乐传记,而非单纯的练习手册。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非常典雅,那种深红色的背景配上金色的字体,一下子就抓住了眼球。我刚拿到手的时候,首先被它厚实的装帧和清晰的印刷质量所吸引。内页的纸张摸起来很有质感,即便长时间翻阅也不会觉得累。作为一名业余古筝爱好者,我最看重的是教材的实用性和排版的友好度。这本书的曲目选择上,涵盖了不同时期的经典曲目,这对于想要全面提升演奏技巧的学习者来说非常有帮助。特别是那些耳熟能详的老歌新编,在保持原作神韵的同时,又融入了现代古筝演奏的技巧,让人耳目一新。我特别欣赏它在曲谱细节处理上的严谨性,指法标注得非常详细,连一些细微的揉弦、滑音都有清晰的说明,这对初学者是极大的福音。而且,它不像市面上一些教材那样只注重炫技,而是很注重基本功的训练,每一首曲子后面都有相应的技术要点解析,让人在弹奏中能体会到技巧的循序渐进。

评分

作为一名资深的古筝教师,我非常关注教材的系统性和教学的连贯性。这本书在体系构建上做得非常出色,它不像零散的曲集,而是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曲目的排列似乎经过了精心的设计,从技巧难度到音乐表现力的要求,层层递进,符合人类学习音乐的认知规律。我注意到,教材在某些复杂段落后,会有一个“技巧回顾”的小节,这能帮助学生巩固刚刚学到的新技巧,防止遗忘。而且,正版教材的质量保障是毋庸置疑的,墨迹清晰不易褪色,装订牢固,可以经受高频率的课堂使用。对于寻求系统提升的自学者或希望更换新教材的老师而言,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非常可靠和高标准的参考范本,它不仅仅是“红歌”的汇编,更是一部关于如何“演奏”的教科书。

评分

说实话,我之前买过不少古筝教材,很多都存在一个通病:要么是过于偏向初学者的基础练习,曲目单调乏味;要么就是直接堆砌高难度曲目,让中级学习者无从下手。这本书的难度跨度处理得非常巧妙,从一些基础的旋律练习曲,到需要精湛技巧才能驾驭的鸿篇巨制,中间过渡自然流畅。我发现,即便是那些看似简单的曲子,经过精心编排后,也能弹出新的味道和层次感。这本教材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完整的学习路径,让你能清晰地看到自己的进步轨迹。我尤其喜欢它在一些指法变化上的处理,比如如何用更少的动作实现更丰富的音色变化,这些“心法”性的指导,比死记硬背谱子重要得多。它让我学会了如何用自己的思考去驾驭乐器。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