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祖国颂 2 颂 3 春天的故事 4 我和我的祖国 5 走进新时代 6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7 游击队歌 8 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9 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 10 打起手鼓唱起歌 11 采茶舞曲 12 在银色的月光下 13 夏夜为什么美 14 转圆圈 15 我为老师唱支歌 16 地球 地球 我们的家 17 装扮蓝色的地球 18 小纸船的梦 19 同一首歌 20 祝你平安 21 飞来的花瓣 22 明天的太阳 23 美丽的村庄 24 欢乐颂 25 鳟鱼 26 春之歌 27 沃尔塔瓦河 28 蓝色的多瑙河
本教材内容丰富,编排科学,针对师范院校的特点,突出实用性,灵活性,旨在巩固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拓展他们的音乐视野,多方位地发展他们的音乐才能,不断提高他们的音乐素质,以期他们将来成为祖国音乐园地中的播种者、育苗者。 本册是1995年编辑出版的《合唱曲选》的续集,是为了适应师范院校开展合唱教学活动的需要而选编的。合唱曲的选编是根据师范学生的年龄特别与教学规律,遵循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统一的原则。所选的曲目有传统的合唱曲,也有近几年中涌现的合唱曲。并对男声合唱、女声合唱与混声合唱,二声部、三声部与四声部,中国作品、外国作品及儿童作品等,在比例上作了恰当的安排,可供不同对象和年级的学生选用。
我对这本书的编排逻辑感到非常惊喜。它显然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初学者的入门曲目,在和声进行上相对保守,重点在于声部的清晰度和音准的统一;随着教材的推进,我们会接触到更多不同风格、来自不同地域的合唱作品,这极大地拓宽了我们的音乐视野。我记得有一章专门介绍了一些富有民族特色的合唱作品,它们在旋律线处理上与西方传统合唱有着显著的区别,这让我意识到,合唱音乐的世界远比我想象的要广阔。更重要的是,它并非只是罗列歌曲,而是通过这些精选的曲目,串联起了整个合唱艺术发展的脉络。每一次翻阅,都像是在进行一次跨越时空的音乐之旅,让我们不仅仅是学会了“唱什么”,更明白了“为什么这么唱”,这种对音乐历史和文化背景的渗透,是任何零散的资料都无法比拟的。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设计,虽然不算奢华,但绝对是“高效率”的典范。对于需要长时间阅读和练习的教材来说,清晰的五线谱和准确的文字说明是王道。在这本书里,谱子的清晰度非常高,即便是面对那些复杂的对位段落,声部的划分也做得非常明确,减少了我们在阅读时因看不清谱子而产生的困扰和时间浪费。另外,关于教材中可能涉及的一些发声技巧或呼吸控制的图示说明(如果包含的话),都是以最简洁明了的方式呈现的,没有冗余的装饰。这种务实到骨子里的设计,恰恰体现了对学习者时间和精力的尊重。我习惯在书页的空白处写下自己的感悟和练习时的心得,这本书的纸张质量也很好,墨迹不会洇开,这让我能够更有效地将书本内容内化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整体感受是“厚重而可靠”。它不像市面上很多快速消费型的音乐读物,它更像是一本值得我们常年珍藏的案头参考书。我个人对它所呈现出的严谨的学术态度印象深刻。从曲目的选择到具体的演奏提示,都透露出编者对合唱艺术的深刻理解和对师范教育的责任心。它不是在教我们如何成为流行歌手,而是在培养未来的音乐教育家,这种定位的准确性,使得整本书的基调都非常稳定和值得信赖。每一次合唱排练遇到瓶颈时,我都会不自觉地翻开它,寻找新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角度。它总能提供一种稳定、专业的视角,帮助我跳出当前的困境,从更宏观的合唱声部设计和整体艺术效果上去考量问题,这对于建立一个成熟的音乐认知体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奠基作用。
评分作为一名即将踏入教育岗位的音乐学子,我非常看重教材的“可操作性”和“启发性”。这本书在这两方面都做得相当出色。它不仅仅是一本曲集,更像是一本详尽的“教学工具箱”。我特别欣赏它在每首曲目后面可能附带的(或者在配套资源中体现的)一些教学建议和排练提示。例如,对于某些需要特别处理的弱起拍或者不规则的节奏型,教材会给出非常具体的处理建议,这些都是教科书上未必会详细描述,但却是排练时最容易出问题的关键点。这说明编者非常了解一线合唱教学的实际需求。翻阅时,我甚至能想象到未来自己拿着这本书指导学生时的情景。它没有用过于晦涩的学术语言去堆砌概念,而是用一种非常直观的方式,将复杂的问题简化,然后引导我们去思考更深层次的音乐处理。这种“授人以渔”的设计理念,对于培养我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实在太重要了。
评分这本《正版合唱曲2》的教材,拿到手的时候就给我一种很实在的感觉。它不像有些教材那样花里胡哨,装帧设计朴实耐用,很适合我们师范生在日常的声乐和合唱课上频繁翻阅和批注。我印象最深的是它在选曲上的独到眼光。它收录的那些曲目,不仅仅是经典名作的再现,更重要的是,它巧妙地平衡了艺术性与教学实用性之间的关系。比如,有些曲子难度适中,非常适合我们初期学习如何构建和声层次,如何处理不同声部的平衡感;而另一些则开始挑战更高阶的和声进行和复调技巧,这对于我们未来要面对的、不同水平的合唱团训练无疑是极好的铺垫。老师在课堂上讲解时,往往会结合这些具体的乐谱,深入剖析作曲家是如何通过织体变化来表达情感的,这种结合了理论分析和实际演唱的教学方式,让我对合唱艺术的理解从单纯的“唱歌好听”提升到了“理解音乐结构”的层面。特别是对于和声处理的部分,书中的标注非常清晰,很多我们过去模糊的地方,通过教材的引导,一下子变得豁然开朗,这极大地增强了我对未来合唱指挥工作的信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