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名稱: | 戴愛蓮(我的藝術與生活) | 開本: | 2 |
| 作者: | 口述:戴愛蓮|整理:羅斌//吳靜姝 | 頁數: | |
| 定價: | 46 | 齣版時間: | 2003-03-01 |
| ISBN號: | 9787801290878 | 印刷時間: | 2016-04-01 |
| 齣版社: | 華樂 | 版次: | 1 |
| 商品類型: | 圖書 | 印次: | 1 |
前言
1 在特立尼達的童年
2 留學英倫島的日子
3 奔赴祖國參加救亡
4 烽火中的藝術人生
5 訪問美國演齣參觀
6 在上海和北京教舞
7 喜迎新中國的誕生
8 我與中國芭蕾藝術
9 解放後的舞蹈創作
10 學習和錶演東方舞
11 “十年浩劫”的磨礪
12 做舞蹈藝術的橋梁
13 學習傳播拉班舞譜
14 探尋中華舞蹈之寶
15 我的舞蹈傢朋友們
16 不停息的人生舞步
附錄
關於芭蕾和現代舞
關於舞蹈人類學和舞蹈民族學
舞蹈的搖籃(二)
後記
......
羅斌、吳靜姝記錄整理的《戴愛蓮(我的藝術與生活)》嚮我們展示瞭一個真實的戴愛連——一個不倦的舞者,一個獨立的、率真的、樂觀的、活潑的、堅忍不撥的女性。然而她的一生並不總是伴隨著收獲,相反卻總是經曆著一次次的失去:十幾歲時,父因賭博而逐漸破産,從一個華僑富商的女兒淪為要靠打工來勉強維持生活的窮學生;學有所成後,她毅然放棄在英國發展事業的機會,選擇迴到烽火連天的祖國參加抗日救亡運動;新婚不久就因病失去瞭生育能力;“”中被冠以一大堆莫須有的罪名,經曆瞭批鬥、抄傢、勞改等許許多多非人的侮辱與摺磨;還有她在婚姻上的挫摺……她是怎樣捱過的呢?
......
這本書的裝幀和排版處理得非常講究,這本身就是一種藝術錶達。紙張的質感,字體的選擇,乃至章節之間的留白,都透露齣一種剋製而高雅的美學趣味,這讓我感覺自己捧著的不僅僅是一本書,而是一件精心製作的工藝品。這種對細節的關注,也讓我對書中內容的專業性和權威性有瞭更高的期待。我推測,作者在迴顧自己的人生與藝術道路時,必然是帶著一種近乎苛刻的審視態度的。這種迴顧,不是為瞭自我標榜,而是為瞭梳理和沉澱那些在時間洪流中沉澱下來的真知灼見。我尤其關注那些關於不同藝術流派碰撞與融閤的論述,藝術史的發展往往是螺鏇上升的,每一次革新都伴隨著對既有規範的挑戰。閱讀這樣的作品,就像是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與一位已經站在時代前沿的智者探討那些關於形式、內容與錶達的終極問題。我期待書中能夠揭示齣一些普遍性的規律,關於如何保持創造力的長青,以及如何在變動的時代中堅守藝術的內核。這本書,無疑會成為我書架上一個需要反復摩挲和品味的珍藏。
評分光是書本散發齣的那種曆史的厚重感就令人肅然起敬。它似乎承載瞭一個時代變遷的影子,藝術傢的命運往往與宏大的時代背景緊密相連。我期望書中能有對特定曆史時期藝術生態的細緻描繪,不僅僅是個人的經曆,更包含對整個文化環境變遷的敏銳洞察。這種時代性與個體性的交織,纔能真正構成一部有價值的傳記或迴憶錄。我尤其關注那些關於跨文化交流或影響的篇章,藝術的魅力在於其普適性,它如何跨越語言和地域的界限,觸動不同背景的人們的心弦?這本書如果能深入探討這一點,那它的價值將得到極大的提升。我需要的不是華麗的辭藻堆砌,而是那些經過時間檢驗的、曆經滄桑後沉澱下來的洞察力,那種能夠穿透錶象、直抵本質的思考。我準備好用一種沉靜的心態去閱讀,去體驗這位藝術傢用一生去探索和創造的非凡旅程。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給我一種撲麵而來的藝術氣息,那種細膩的筆觸和色彩的運用,仿佛已經預示瞭裏麵內容的深度與廣度。我一直對那些在特定領域裏能達到齣神入化境界的大師充滿好奇,他們是如何將自我與技藝完美融閤的?這本書似乎提供瞭一個絕佳的窗口,讓我得以窺見一個藝術靈魂的成長軌跡。從文字的編排來看,它不僅僅是簡單的時間綫梳理,更像是一場深思熟慮的內心獨白,讓人感受到創作者在每一個關鍵節點上所經曆的掙紮、突破與頓悟。我尤其期待看到那些關於創作靈感源泉的描述,藝術的魅力往往在於其不可復製的獨特性,而這種獨特性背後,必然有著常人難以企及的堅持與熱愛。閱讀之前,我已經想象瞭無數個畫麵:在深夜的畫室裏,麵對一張空白的畫布,那種孤獨又充滿期待的心境;或是麵對評論傢尖銳的目光時,如何堅守自己藝術信念的勇氣。這絕不是一本輕鬆的讀物,它需要讀者投入相當的共情和思考,去品味字裏行間流淌齣的那種對美的執著追求,那種將生命獻祭給藝術的決絕。我希望通過這本書,能夠更深刻地理解藝術傢的世界觀,那種超越日常瑣碎的、專注於永恒之美的獨特視角。
評分這本書的標題本身就極具概括性,它暗示瞭一種生命的完整性和藝術的同一性,即藝術並非是獨立於生活的附加品,而是生命本身最精粹的體現。我傾嚮於相信,這本書的敘事結構會非常巧妙,可能不會完全按照時間順序進行,而是以主題或特定的藝術階段為綫索,將不同時期的思考和實踐交織在一起,形成一個立體的、多維度的自我畫像。我渴望瞭解作者是如何處理“公眾人物”身份與“藝術傢本真”之間的張力的。成功的藝術傢往往需要處理復雜的社會關係和自我錶達的平衡,這種內在的拉扯,正是人性光輝與復雜性的體現。我非常好奇,在麵對那些決定藝術生涯走嚮的重大抉擇時,他(她)是如何權衡利弊,最終做齣符閤內心召喚的選擇的。這本書對我而言,更像是一份關於“如何活得有價值”的深度訪談,它探討的範疇已經超齣瞭純粹的藝術理論,而觸及到瞭人生的哲學命題。
評分從封麵上那些充滿力量感的圖像中,我嗅到瞭一種屬於大師的沉穩與自信。這本書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它將以一種近乎坦誠的方式,剖開一個藝術傢的內心世界,展示那些光環背後不為人知的艱辛曆程。我對於那些關於技法演變和創新嘗試的部分格外感興趣。藝術的進步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長年纍月的磨礪,需要無數次推倒重來的勇氣。我猜想,書中一定會有詳盡的描述,講述作者是如何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勇敢地邁齣探索未知領域的第一步,又是如何應對來自外界的質疑和不解。這種對過程的忠實記錄,對於任何一個從事創造性工作的人來說,都是無價的財富。它不僅僅是提供瞭一套“方法論”,更重要的是,傳遞瞭一種麵對失敗、不斷超越自我的精神內核。我希望這本書能像一麵鏡子,映照齣我自身在追求目標過程中的不足,並給予我重新齣發的勇氣。這種從前輩的經驗中汲取力量的方式,是閱讀經典作品最直接的益處。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