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鸟影/自然随笔丛书/好奇心书系 宋晓杰文

湿地鸟影/自然随笔丛书/好奇心书系 宋晓杰文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宋晓杰文 著
图书标签:
  • 湿地
  • 鸟类
  • 自然随笔
  • 散文
  • 科普
  • 生态
  • 宋晓杰
  • 观察
  • 博物
  • 好奇心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典则俊雅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重庆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2464365
商品编码:29882296823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2-03-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书名湿地鸟影/自然随笔丛书/好奇心书系
作者宋晓杰文
定价48.00元
ISBN号9787562464365
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3-01
版次1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装帧:平装开本:16开重量:0.481
版次:1字数:页码:
  插图

  目录

  内容提要

  《好奇心书系:湿地鸟影》文字清澈、明净,图片精美、考究,图文并茂的形式,既除却了单纯阅读带来的视觉疲劳,又在亦文亦图的交替转换中,感受到多种艺术所带来的综合、立体的美。


  编辑推荐

  作者介绍

  宋晓杰,1968年生于辽宁盘锦。已出版诗集、散文集、长篇小说等各类文集14部。中作协会会员。曾获第二届冰心散文奖、辽宁文学奖(诗歌奖)、辽宁文学奖(青年作奖)、辽宁儿童文学奖、“华文诗人”奖等。入选“辽宁省宣传文化系统批‘四个一批’人才”“辽宁省届青年文化新人”。参加过第十九届“青春诗会”和“鲁迅文学院第七届中青年作高研班”。
  谷洪旺,1959年生于辽宁盘锦。现为中摄影协会会员,盘锦市摄影协会副。近十年来,专门从事湿地风光和鸟类摄影创作。
  2005年出版《与鸟共舞》(中工人出版社),2008年出版《共有的园》(沈阳出版社),2009年出版《梦想开始的地方》(哈尔滨出版社,合集),2010年在辽河美术馆举办《湿地之风——谷洪旺主题摄影展》。


  序言

好的,这是一篇详细的、不涉及您提供的图书内容的图书简介,力求自然流畅,约1500字。 《星河拾遗:古代天文学与神话的交织》 卷一:仰望的起源——文明之初的星空观测 在人类文明的漫长画卷中,夜空始终占据着一个至关重要的位置。它既是无垠的神秘领域,又是精确的计时工具。《星河拾遗:古代天文学与神话的交织》并非一部冰冷的科学论著,而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旅程,带领读者重返人类初次认识宇宙的时代,探寻天体运行规律如何被早期文明捕捉、记录,并最终融入他们对世界的根本理解之中。 本书的开篇,聚焦于史前时代。我们如何知道星星的运动?从巨石阵的精确对齐,到太平洋岛屿航海者对星群的依赖,本书细致考察了早期人类如何通过定期的、重复的观察,构建出第一个“时间系统”。没有先进的仪器,只有肉眼和世代相传的记忆,他们如何确定春分与秋分?如何预测季风的来临?我们将深入探讨美索不达米亚的泥板记录,那些最早期的、近乎于簿记般精确的天文观测日志,它们是如何从宗教祭祀的需要,逐渐演化为一种系统的、具有预测能力的科学萌芽。 卷二:神话的织锦——星座的诞生与文化烙印 星空不仅是日历,更是史诗的舞台。《星河拾遗》的精髓在于其对神话与天文学交叉点的挖掘。在那个科学与信仰尚未完全分家的时代,天空中的每一个显著的星体和图案,都被赋予了强大的叙事力量。 本书用大量的篇幅,解析了不同地域文化中星座的构建逻辑。例如,当我们谈论猎户座时,我们不仅是在讨论参宿四和参宿七,更是在追溯古希腊英雄俄里翁(Orion)的悲壮传说,理解这个形象如何在不同的文化(从埃及的奥西里斯到印度的对应形象)中被挪用和重塑。 我们将详细考察古埃及的“十日”系统,它们如何与尼罗河的泛滥周期紧密相连;探究玛雅文明对金星运行周期的痴迷,以及这种痴迷如何指导了他们的建筑布局和祭祀活动。这些神话并非空穴来风的想象,它们是早期人类在缺乏数学工具的情况下,用故事来“固化”复杂天文现象的最佳手段。每一颗闪亮的星,都是一个被精心编织的记忆符号。 卷三:东方智慧的深邃——中国与印度的独特视角 与西方侧重于神话英雄叙事不同,东方文明发展出了截然不同但同样精妙的天文学体系。 在中国,本书将重点阐述“三垣二十八宿”体系的严谨性。这不仅仅是一种星区划分法,它深刻反映了古代中国“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二十八宿如何对应地球上的方位、季节乃至朝代的更迭?我们将探讨浑仪、简仪等古代仪器的发展,以及郭守敬等伟大的天文学家如何突破了当时的技术限制,取得了惊人的观测精度。本书不会回避政治与天文的关联——“天象授时”如何成为王朝合法性的重要基石,以及“彗星预兆”在宫廷决策中的实际分量。 在印度,星占学(Jyotiṣa)的地位尤为重要。我们将对比恒星时间系统与黄道十二宫系统的差异,分析吠陀天文学中对月亮轨道(Nakshatras)的细致划分,这些划分不仅服务于宗教仪式,更塑造了印度文化中对个人命运的理解。 卷四:从占卜到实证——科学的萌芽与分道扬镳 人类对星空的探索并非一帆风顺。本书的第四部分关注那些关键的“认知断裂点”。 我们考察了托勒密的“地心说”是如何通过精妙的数学模型,在缺乏望远镜的时代,成为无可撼动的权威,以及这种模型如何巧妙地融入了后来的宗教哲学体系。随后,我们转向那些在边缘发声的先驱者:那些质疑太阳中心论的零星思想火花。本书将描绘从纯粹的神学解释,向可证伪的、可量化的科学观察过渡的艰难历程。我们看到,即使是最古老的占星术,也以其对周期性的执着关注,无意中为后来的精确测时学奠定了观察基础。 《星河拾遗》的最终目的,是揭示:古代人并非“愚昧”地相信神话,而是以他们当时最先进的工具——想象力、记忆力和口头传承——去理解他们所处的宏大宇宙。这些古老的故事与符号,是人类理性觉醒前,对永恒星河最深情的致敬与解码。阅读本书,就是在聆听,那些来自亘古的、关于秩序与意义的低语。 关键词推荐: 天人合一、浑仪、二十八宿、金星周期、巨石阵观测、神话原型、早期历法、星占学。 适读人群: 对古代史、文化人类学、天文学史感兴趣的读者,以及所有对人类认知发展史抱有好奇心的人士。

用户评价

评分

这套“自然随笔丛书”一直是我非常关注的系列,这次推出的《湿地鸟影》更是让我眼前一亮。我一直对自然界的生灵怀有浓厚的兴趣,而湿地,作为地球上一个独特的生态系统,更是充满了神秘感和生命力。宋晓杰先生以其细腻的笔触,将我带入了一个生机勃勃的湿地世界。我尤其喜欢他描述那些鸟类迁徙的段落,仿佛能感受到它们在空中盘旋、掠过水面的矫健身姿,听到它们此起彼伏的鸣叫声。文字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也让我思考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

评分

宋晓杰先生的《湿地鸟影》是一次触动灵魂的阅读体验。我一直认为,真正的自然写作,不仅在于记录,更在于表达一种对生命的热忱和理解。这本书恰恰做到了这一点。他笔下的鸟类,不再是冷冰冰的物种名称,而是拥有各自性格、情感的独立生命体。我被那些在严酷环境中顽强生存的鸟类所感动,也为它们在自然法则下自由翱翔的身姿所震撼。这本书让我对湿地这片土地有了更深的眷恋,也让我对生命的起源和延续有了新的思考。

评分

“好奇心书系”一直是我探索新知的窗口,《湿地鸟影》更是满足了我强烈的好奇心。我一直对鸟类迁徙这一自然现象感到惊叹,书中对于候鸟如何跨越千山万水、寻找食物和繁殖地的描述,让我不禁对生命的韧性和智慧肃然起敬。宋晓杰先生的文字并非枯燥的说教,而是充满了故事性和画面感,仿佛在娓娓道来一个个关于生存、关于坚持的传奇。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一些罕见鸟类活动的记录,感觉自己也参与了一场难得的自然探索。

评分

《湿地鸟影》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关于鸟类的书,不如说是一场关于生命与自然的对话。宋晓杰先生用他深厚的文字功底,为我们展现了一个鲜活的湿地生态系统。从芦苇荡里的低语,到开阔水面上的掠影,每一个场景都充满了细节和温度。我能感受到作者在观察这些鸟类时,那种专注、耐心,以及由此产生的深深的喜爱。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我们所处的环境,也让我更加珍视那些默默奉献着生命能量的自然生灵。

评分

读完《湿地鸟影》,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宋晓杰先生的文字有一种奇妙的魔力,能够将最平凡的自然景致描绘得如此生动、充满诗意。我仿佛置身于那片被雾气笼罩的湿地,听着远处传来的鸟鸣,嗅着泥土和水草的芬芳。书中对于不同鸟类习性的观察细致入微,不仅仅是简单的介绍,更融入了作者的思考和情感。这种将科学观察与文学表达完美融合的方式,让我对湿地以及生活在那里的鸟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