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国家地理 之美
定价:238.00元
作者:李栓科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1-01
ISBN:9787508643434
字数:
页码:301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8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海报:
内容提要
多年来,《中国国家地理》摄影师通过镜头给读者展现了国内外壮美的山川和美景,也展现了文明、历史的传承和创新。这些图片用变幻莫测的光影叙事,用广阔的思路阐释大自然的之美,用真性情表达自己对生命的理解,运用摄影语言呈现了摄影师对周遭社会和自然的理解,给观众以强烈的震撼。
本书是一本以《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签约摄影师图片为主、“摄影之旅 2012/2013记录世界尽头”摄影大赛的优选作品和其他摄影者作品为辅的精美画册,系统、精美地展示中国本土摄影师眼中的绝美大地、自然风光、生态环境。本书画册收录了中国67位摄影师的160多幅精彩摄影作品,他们上飞机、登高山、爬冰川、潜海底、入洞、闯戈壁、钻雨林、蹚沼泽、探天坑,为您呈现出隐藏在中国各个之地的绝美景色和生态。
在这个摄影技艺和观念新旧交替的时代,相信这本汇集了中国国家地理摄影家作品的画册一方面能为您带来视觉享受,为您探索我们这个自然、历史、景观、生物极大丰富国家带来一个视觉参考;同时也能加深您对于风光、生态、地理摄影的理解,在这个多元的摄影环境中产生独到的见解。
相关视频:
目录
作者介绍
李栓科,男,1964年生于甘肃省平凉,汉族,中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曾任中国北极科学考察队队长。曾长期从事南极、北极和青藏高原地区的地貌、第四纪地质环境演变等方面的研究工作。1990—1993年三次进入南极,并在南极越冬,1995年任中国北极科学考察队队长。
文摘
高山冰点
高山是骨骼,流水是筋脉。
中国的山脉构架了中国陆地各个部分的品性。
大兴安岭延绵起伏、披挂着密林,它的深,不在纵向的高度,而在于延伸的长度。它以缓冲的姿态,挡住了内蒙古高原向东的进发。于是,我们得到了一整片平坦的、与森林呈锯齿状连接的草原牧场,因此也收获了大美的景致。
大兴安岭与长白山几乎平行走向,这两条山脉之间,是从大兴安岭流下来的千万条溪水所汇聚而成的大江河以及其间的大湿地。农业就在河湖、湿地之间开展,这里成为了中国人的“粮仓”。之所以这里的土地种植力如此旺盛,恐怕得益于这里曾经遍布火山灰。以长白山天池为经典标志的火山景观,在中国东北的大地上触目皆是:典型与非典型的火山锥就坐落在高速公路旁或者村头巷尾,平地炸开而形成的圆形玛珥湖(火山湖的一种)也在长白山脚下群聚着。
顺着燕山、太行山蜿蜒南下时,你就是在中国大陆的第三级台阶向第二级台阶过渡。海拔1 000~2 000米的高山草甸与陡峻的石峰被群山的山脊线串起。你可以选择沿长城行走,这时,在你的视野范围内,你就是制高点;你也可以选择沿古道行走,这是当年游牧世界和农耕社会沟通往来的路径。燕山和太行山,是两条被中国历史浸透了的山脉,登山如同读史。 中国地势的三个台阶(一说有四个台阶,包含海底大陆架),在群山簇拥处一步步抬升。看山脉的走向以及深谷的裂痕,就可以断定亿万年前地动山摇时地球深部力量的较劲过程。横断山脉,是南北向平行纵列的巨大陆地褶皱,在中国西南排列出了一连串海拔5 000米以上的高峰。高峰与深谷并存,造成了巨大落差的视觉景象:横断山脉高峰贡嘎山,海拔7 556米,其东坡从山顶到谷底的相对高差达5 000多米,水平距离仅仅29公里;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条大江平行南流在担当力卡山、高黎贡山、怒山和云岭之间,三江并流形成的“川”字,窄处仅76公里。由此可知这里地势的逼仄、山峰的耸峙以及给人带来的似可历险的刺激感。
经横断山脉而跃上的地势台阶,是被冠以“”字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 000~5 000米,号称“世界屋脊”。高与寒总相伴随,在氧气稀薄处踏上冰川,是在中国看山的享受,尽管中国的冰川共有46 298条。高海拔的乐趣,在于体验:高的山峰、深的峡谷、稀薄的空气、意想不到的冰川。也许令你难忘的,其实不是山的高,而是在大部分时间里,目之所极的高原是平缓而辽阔的,赫赫有名的山脉仅是天际的一带起伏——从而颠覆了你对“高”的预期,麻木了你的审美。
于是,你会返回平原,在那里寻找山脉凛然而深邃的气质:台湾山脉、巫山山脉、武夷山脉、黄山、泰山、华山、嵩山、衡山、恒山、峨眉山、庐山、武当山、雁荡山在低平的背景下,山才会高耸。(刘晶/文)
美丽生灵
有的人,天生拥有一种未泯的野性,他们对野外环境中的杂乱无序、粗糙、尘土、泥泞等等不舒适习以为常,反而从这样的环境中获得了自在和充沛能量。他们的精力集中在某种动物身上,为了追随动物的习性,他们甘愿违背自己的生理本能,起早贪黑、饥一顿饱一顿、跋山涉水、露营野外。他们把自己视为了那种动物的同类,以一种尽量平等的视线和它们对视,以一种几乎透明的状态作为一个观察者,直到动物把他们视为同类。 我尊敬这样的生态摄影师。他们的摄影行为综合了事业心、同情心、自信心、率性、坚毅和反思能力。更重要的是,在他们的世界中,动物与人类平起平坐。他们不会为了拍到一张预期的图片而巧妙布局,打乱动物的平静生活,以违反自然规律为代价,人为制造效果,取得非自然状态下的野生动物照片。 比如为了拍摄鸟群漫天飞舞的照片,有的人故意惊醒沉睡中的鸟群,让它们惊飞逃窜;还有人为了拍摄清晰的照片,事先捕捉了动物,近距离拍摄之后,再在电脑上把绳索等证据PS掉,制造出在野外近距离拍摄野生动物的假相。这些以各种手段获取人为状态下野生动物照片的行为,对野生动物的生命造成了伤害,这种行为的背后,则是摄影者对自我的迷恋和对生命的不负责任。 在中国拍摄野生动物,也幸运,也不幸。幸运的是,中国的野生动物特别丰富;不幸的是,中国的野生动物普遍非常惧怕人类。在13亿人口的中国,能留给野生动物生存的空间,已经被肢解得七零八落,除非环境条件特别,否则一定会被人类据为己有。也因此,越来越多中国的野生物种正被推到灭绝的红线上。 真正的野生动物摄影师,是为了拉近珍稀和濒危的野生动物与人类之间的距离。他们吃尽苦头换来的图像,是为了唤醒人类对动物生命的同情心,是为了帮助野生动物们争取到继续生存的空间。但是,这就需要他们以野生动物的身份,来换取野生动物的信任,再凭借运气,才有可能得到一张真实的照片。 东黑冠长臂猿、金丝猴、海南长臂猿、黑脸琵鹭、雪豹、藏羚羊、帕米尔盘羊我脑海中闪过这些动物的照片,有的照片在拍摄时,我就站在摄影师的旁边。我深知,拍摄野生动物与拍摄其他事物不同的地方在于,你不仅要花很大代价才能拍到它们,你还要花更大的心思在如何拍好——何为好?对于野生动物而言,当任何身份、任何经历的人看到你拍的照片都会被感动、都立刻把你的拍摄对象视为朋友时,你才算真正拍好了。只有这时我才相信,摄影师选择拍摄野生动物,不是为了找刺激和炫耀自己的野外生存能力,而是为了回应冥冥中来自荒野的呼唤。(刘晶/文)
……
序言
序言
高山冰点
水韵情怀
旱海探险
海洋记忆
喀斯特迷宫
绿色王国
文明痕迹
美丽生灵
编后记
这本书以“中国国家地理”为名,本身就承诺着内容的权威性和视野的广阔性。我个人对那些能够反映中国地理多样性的内容特别感兴趣。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涵盖从北到南,从东到西,各种极具代表性的自然景观。我曾读过一些关于中国地理的书籍,但总觉得缺少了一种能够让我身临其境的感受。我期待这本书中的文字能够充满画面感,让我在阅读的同时,仿佛置身于那片广阔的天地之间。我对于那些关于生物多样性、生态保护的内容也同样期待,因为了解自然之美,也意味着要了解如何去守护它。我相信,这本书所传递的,不仅仅是地理知识,更是一种对这片土地的尊重和热爱,是一种对自然力量的赞叹。
评分我一直以来对地理类读物情有独钟,尤其是那些能够展现地球宏伟壮丽景象的书籍。《中国国家地理》这个名字本身就代表着一种权威和专业,它所出品的内容,向来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令人惊叹的视觉呈现著称。我之前也曾阅读过该品牌的一些其他作品,它们总能让我大开眼界,对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有更深的理解。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带我领略中国大地上的各种极致地貌,比如那些令人匪夷所思的喀斯特地貌,或是那些被冰川雕琢出的壮丽峡谷。我更希望书中能够探讨这些地貌形成的科学原理,以及它们对当地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所产生的影响。我相信,通过这本书,我能够更加深入地认识到中国地理的复杂性和独特性,并从中汲取知识和灵感。
评分这本《中国国家地理:之美》的封面设计就足够吸引人,色彩的运用和构图都透露着一种高级的质感,让人在第一时间就对其中的内容充满期待。我一直都非常喜欢《中国国家地理》这个品牌,它出品的杂志和图书,总是能带给我视觉上的震撼和知识上的满足。虽然我还没有来得及仔细翻阅这本书,但仅仅是看着它精美的封面,就仿佛已经闻到了远方泥土的芬芳,听到了大自然的低语。我猜想,这本书一定收录了中国最壮丽的山川河流、最奇特的地理地貌,还有那些隐藏在角落里的珍稀动植物。我特别期待看到书中对一些鲜为人知的自然奇观的深入介绍,比如那些隐藏在高原深处的秘境,或者是深邃海底的奇妙世界。我相信,这本书的摄影作品一定会是顶级的,每一张照片都应该是一件艺术品,能够瞬间将读者带入那个遥远而美好的地方。总而言之,仅仅是它的外观,就足以让我坚信,这本书一定会是一场视觉和心灵的盛宴。
评分从书脊上那简洁而有力的字体,我能感受到出版方在细节上的用心。《中国国家地理》系列的书籍,总是有种独特的魅力,它们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更像是一种情怀的传递。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全面展现中国自然之美的书,一本能够唤醒我对这片土地深沉爱恋的书。我之所以选择这本书,也是出于对《中国国家地理》品牌一贯的高品质的信任。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我穿越不同的地貌,从皑皑雪山的巍峨,到江南水乡的柔情,再到戈壁荒漠的苍凉,去感受中国广袤大地上多样的生态系统和独特的自然风光。我特别好奇书中是否会涉及到一些关于地质变迁、气候演化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宏大的视角往往能让我对地球产生更深刻的敬畏。同时,我也期待书中能够穿插一些关于当地人文风情的介绍,因为自然之美与人文之韵是密不可分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这幅壮丽的画卷。
评分我被这本书的标题深深吸引了——“之美”。这一个“之”字,便将“中国国家地理”与“美”这个概念巧妙地连接起来,暗示着书中将要展现的是一种独一无二、无法言喻的、属于中国特有的自然之美。我不禁联想到那些壮丽的日出日落,磅礴的瀑布飞流,以及那一片片生机勃勃的原始森林。我相信,这本书中的图片一定能捕捉到这些瞬间的美丽,并将它们定格在纸页之上。我个人对于那些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的自然景观特别感兴趣,比如那些在漫长历史中被人们驯化和利用的土地,或者是那些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留下的痕迹。我想知道,在《中国国家地理》的视角下,这些自然与人文交织的景观,又会呈现出怎样的独特韵味。这本书,在我看来,更像是一次心灵的旅行,一次与自然对话的契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