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流总比急流宽:何玉春摄影 厉以宁诗词 9787100154116

缓流总比急流宽:何玉春摄影 厉以宁诗词 9787100154116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何玉春 厉以宁 著
图书标签:
  • 摄影
  • 艺术
  • 诗词
  • 文化
  • 中国
  • 何玉春
  • 厉以宁
  • 散文
  • 风景
  • 人文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韵读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154116
商品编码:29904740342
包装:精装
出版时间:2018-01-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缓流总比急流宽:何玉春摄影 厉以宁诗词 作者 何玉春 厉以宁
定价 168.00元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ISBN 9787100154116 出版日期 2018-01-01
字数 页码
版次 1 装帧 精装
开本 16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由经济学家泰斗厉以宁先生题诗、其夫人何玉春先生摄影的集子,是两人为纪念钻石婚而出版的纪念册。厉以宁先生的题诗手书以及何先生走遍世界各地拍摄的照片,兼具诗情画意,体现了二人相伴60年的伉俪情深,非常具有收藏意义。


   作者简介

厉以宁,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创始院长、名誉院长。195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系,毕业后留校工作,历任资料员、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经济管理系系主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现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教授于1988年至2002年任七届、八届、九届全国常委、全国财经委员会副主任、法律委员会副主任,2003年至2012年任十届、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2013年起任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厉以宁教授在经济学理论方面著书多部,并发表了大量文章,是我国早提出股份制改革理论的学者之一。他提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非均衡理论,并对“双重转型”进行理论探讨,另外还主持了《证券法》和《证券投资基金法》的起草工作,这些都对中国经济的改革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目录

   编辑推荐

经济学家泰斗厉以宁与夫人何玉春的诗歌摄影作品集,配有厉以宁亲笔题诗手稿,具有很高的收藏意义。


   文摘

   序言

《山水之间:当代中国摄影与文学的对话》 书籍简介: 《山水之间:当代中国摄影与文学的对话》是一部深度探讨中国当代视觉艺术与文学创作之间相互影响与交融的学术专著。本书超越了传统上将摄影与文学视为独立领域的界限,力图揭示两者在表现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与个体经验时所形成的复杂对话关系。全书分为四大部分,共计二十章,以严谨的学术视角和丰富的案例分析,勾勒出一条从历史溯源到未来展望的清晰脉络。 第一部分:媒介的交汇点——摄影与文学的理论溯源 本部分首先追溯了摄影艺术与中国古典诗词、现代文学在美学思想上的渊源。作者详尽梳理了“以诗为画”、“以文赋像”等传统艺术观念对早期中国摄影美学的影响,并重点分析了二十世纪以来,随着摄影技术进入中国,它如何在与现代主义文学、先锋文学的互动中,逐渐确立自身的叙事范式和审美取向。 书中深入探讨了“瞬间的永恒性”(摄影的凝固性)与“时间的绵延性”(文学的叙事性)之间的内在张力。通过对“意象”、“留白”、“韵味”等共同美学概念的比较研究,作者阐释了中国摄影师如何在借鉴文学意境的同时,避免陷入纯粹的插图化倾向,并成功构建出具有东方哲学深度的视觉语言。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本章对特定摄影流派如“纪实摄影”如何与“社会写实主义文学”在主题和情感表达上产生共振进行了细致的剖析。 第二部分:图像时代的叙事重构——纪实与虚构的张力 本部分将焦点集中于纪实摄影与非虚构文学的并置研究。作者挑选了数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社会事件报道案例,对比了同期著名的摄影集和新闻特写、回忆录在信息传达、情感渲染和道德判断上的异同。探讨了纪实文本中“客观性”的悖论,即在镜头选择和文字修饰下,真实如何被建构和重塑。 此外,本书还对当代先锋文学中的“图像诗学”进行了深入挖掘。一些当代作家如何运用碎片化的视觉元素、拼贴的手法来模拟摄影的非线性叙事,以及这种对视觉的模仿如何反过来影响了摄影师对叙事结构的选择,形成了相互激发、互相转化的过程。研究指出,在后现代语境下,摄影不再仅仅是文学的注脚,而成为了构建复杂多义叙事的独立支撑点。 第三部分:风景与心灵——山水精神的当代演绎 “山水”在中国文化中承载着深厚的哲学与人文意义。本部分着重研究了当代中国风光摄影和自然文学在继承传统“卧游山水”精神的同时,如何介入现代性议题。 作者分析了几位代表性摄影师的作品,他们如何超越简单的风景记录,通过光影、构图和后期处理,表达对自然环境的敬畏、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沉思。这些视觉作品是如何与当代关注生态、田园牧歌式生活的散文、诗歌形成对话的?书中引用了大量生态文学评论家的观点,将摄影视为一种“物质化的哲学冥想”,探讨了镜头下的“空”与“无”所蕴含的道家思想,以及这种思考如何与文学中对“归园田居”的向往相呼应。这部分特别关注了城市化进程中,摄影师如何捕捉那些被遗忘的自然角落,以及文学家如何用文字重构这些空间的精神价值。 第四部分:观念的流动与未来的边界 最后一部分展望了数字技术时代下,摄影与文学的未来形态。随着图像编辑技术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传统意义上的“摄影集”和“长篇小说”的概念正在被模糊。本书讨论了“图文小说”、“视觉诗歌”以及新的混合媒体装置艺术,它们如何挑战了单一媒介的权威性。 作者提出了“观念的流动性”这一核心观点,即在新的媒介生态中,文学的精炼性可以被压缩进一张精心设计的照片中,而摄影的阐释空间则可以通过附加的文本注释被无限延伸。这种边界的消融,不仅是技术层面的变化,更是审美观念迭代的结果。本书最终总结道,尽管形式不断变化,摄影与文学的深层价值——即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捕捉、对美学的永恒追求——将继续在新的交流平台上,以更加灵活和多维的方式,共同塑造当代中国的文化景观。 本书适合艺术史研究者、文学理论工作者、摄影专业学生以及所有对中国当代文化现象抱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深入阅读和参考。全书配有大量高清的案例图版和文字节选,便于读者进行直观的比较分析。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缓流总比急流宽",就像是在我心中投下了一颗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我一直在思考,在现代社会的高速运转中,我们是否真的能够拥抱“缓流”?我们是否被“急流”所绑架,以至于忘记了慢下来审视自己的内心?或许,这本书会提供一种新的视角,一种看待生活和人生挑战的方式。我猜测,书中关于“缓流”的论述,并不仅仅是停留在感性的层面,而会蕴含着深刻的理性思考。可能是关于时间管理,关于人生规划,关于如何在压力与挑战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表面的浮躁所迷惑。我尤其期待看到,这种“缓流”的哲学,如何在具体的摄影作品和诗词中得到体现。是那些宁静的山水,捕捉到了自然的从容,还是那些描绘普通人生活场景的画面,展现了生活的朴实与厚重?而诗词,又会以怎样的意境,去诠释这种“宽”与“缓”的联系?我渴望在这本书中找到一种力量,一种让我能够从容面对生活洪流的智慧。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缓流总比急流宽",自带一种沉静而深刻的力量,让我心生向往。在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当下,我们常常处于一种“急流”状态,被各种琐事和竞争裹挟着前行,身心俱疲,甚至迷失了方向。这本书似乎在提出一种反思,一种关于人生智慧的探讨。我迫切地想知道,书中是如何通过何玉春先生的摄影作品,以及厉以宁先生的诗词,来阐释“缓流”这一概念的。摄影,以其直观的视觉冲击力,能够定格瞬间的美好,展现生活的百态。而诗词,则以其精炼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触动人心灵最柔软的部分。当这两者碰撞融合,我预感这将是一场关于视觉与心灵的对话。或许,那些摄影作品,捕捉到的并非是宏大的叙事,而是生活中那些被忽略的、宁静的、缓缓流淌的细节,而诗词则赋予了这些细节以哲思的光芒。我期待在这本书中,找到一种安抚心灵的力量,一种从容面对生活挑战的智慧,一种领悟“缓流”之宽广的深刻体验。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就带着一种哲学意味,"缓流总比急流宽",细想之下,确实如此。生活中,我们常常被一股股“急流”裹挟着向前,仿佛稍有停顿就会被落下,被淘汰。无论是学业上的竞争,还是职场上的晋升,亦或是人际关系中的种种考验,都如同湍急的河流,催促着我们不断奔涌,甚至有时候会感到筋疲力尽,迷失方向。然而,这本书似乎在提醒我们,慢下来,沉淀下来,或许才能看到更广阔的风景。急流虽然来势汹汹,但终究会奔腾而去,而缓流,看似平缓,却蕴藏着深厚的底蕴,滋养着两岸的土地,孕育着生命,最终汇聚成更宽广的海洋。这种“宽”不仅仅是物理上的尺度,更是一种心境的开阔,一种对人生更深层次的理解。我迫不及待地想从这本书中,寻找那份“缓流”的力量,学习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不急不躁,从容前行。我猜想,这其中一定会有关于人生智慧的感悟,关于如何在喧嚣中保持内心的宁静,关于如何通过观察和思考,去体悟生命的真谛。

评分

“何玉春摄影,厉以宁诗词”,这个组合本身就充满了艺术的张力与人文的温度。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那些定格在快门下的光影瞬间,捕捉到的或许是自然风光的壮丽,或许是人文场景的细腻,又或是人物情感的真实流露。摄影,是视觉的语言,它以一种直观的方式,将瞬间的美好或深刻的情感定格下来,引发观者的共鸣。而厉以宁先生的诗词,想必是以文字的韵律和意境,赋予这些画面更深层次的解读。诗歌,能够触及心灵最柔软的部分,能够用精炼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思想和情感。当这两者结合时,我相信这本书会呈现出一种超越单纯的视觉享受和文学欣赏的体验。我设想,那些摄影作品,可能不仅仅是美丽的画面,它们或许在诉说着一个故事,传递着一种情感,唤起一段记忆。而厉以宁先生的诗词,则像是一双温柔的手,引导着读者去感受画面背后的灵魂,去体会摄影师所要表达的深意。这种跨界的结合,无疑会带来更加丰富多元的阅读体验,让读者在光影与文字交织的世界里,获得心灵的洗礼和升华。

评分

“何玉春摄影 厉以宁诗词”,这两个名字摆在一起,就足以引起我的好奇。我一直对艺术与思想的结合抱有浓厚的兴趣。摄影,是捕捉瞬间的艺术,它用视觉语言诉说故事,传递情感。而厉以宁先生,作为一位经济学家,他的诗词我想必定会带有深刻的思想和人文关怀。我猜想,这本书可能不是一本单纯的画册,也不是一本纯粹的诗集,而是两者有机融合的产物。摄影作品或许捕捉到了社会发展的某些侧面,而诗词则对其进行了哲学的解读和人文的关怀。“缓流总比急流宽”这个书名,更是点睛之笔,它暗示了一种人生态度,一种对待生活和事业的智慧。在如今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我们常常被各种“急流”所裹挟,追逐着所谓的成功和速度。这本书或许在提醒我们,放慢脚步,沉淀思考,或许才能看到更长远的风景,找到更深刻的意义。我期待在这本书中,看到摄影师的慧眼捕捉到的时代印记,以及厉以宁先生用诗歌赋予的温度和深度,共同诠释“缓流”的智慧。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