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位音乐学院的在职教师,目前主要负责业余成人零基础培训班。我们这个群体的学习特点是:时间碎片化、理解力强但肢体协调性不如孩子,对“无用之学”的容忍度极低,他们需要的是立竿见影的进步和明确的反馈。这本教材的“进阶”部分,恰好满足了这种成年人的学习需求。它在基础技能训练(如指法跑动和双手配合)之后,迅速引入了对位和声的初步应用。比如,它对固定指法下的琶音练习,并不是简单的重复C大调,而是巧妙地将和弦分解,让学习者立刻体会到和弦的色彩变化。这种教学法,能让成年学习者快速理解“我在弹什么”以及“为什么这么弹”的逻辑性,而非仅仅停留在“弹对音符”的机械层面。我特别喜欢它在每单元末尾设置的“演奏小提示”,这些提示非常专业,涉及触键的力度控制、乐句的划分,甚至是对作品背景的简要介绍,这极大地提升了成人学习者的音乐审美。虽然书名上看起来是“入门与进阶”,但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足以支撑学习者达到业余演奏的中级水平,非常适合作为系统培训的指定教材。
评分坦白说,我为我七岁的女儿选了很多钢琴书,但大部分要么是卡通图案太多,内容肤浅得像儿歌集,要么就是字体太小,印刷质量差到让人怀疑是不是盗版。这本教材给我的感觉是“专业与童趣”达到了一个极佳的平衡点。首先,它的纸张和印刷质量非常出色,色彩鲜明而不刺眼,这对手眼协调能力还在发展中的孩子非常重要。其次,虽然它是一本系统教材,但它巧妙地将乐理知识融入到“故事”和“游戏”中。比如,讲解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时,它用“小兔子跑得快”和“小乌龟走得慢”来形象区分节奏的快慢,而不是生硬地给出时值比例。更让我满意的是,它对音阶和琶音的练习设计,不是枯燥的重复,而是包裹在一些富有画面感的曲目中。我的女儿现在很期待每周学习新的小曲子,而不是应付练习任务。书末尾附带的“小测验”环节也很有趣,能让她在不知不觉中巩固了所学,并且很有成就感。如果说它有什么不足,或许是对于极度偏爱流行乐的孩子,纯古典风格的练习曲可能需要家长多引导一下其美感所在。
评分这本乐谱集简直是为我这种零基础的小白量身定做的“救星”!我之前试过几本号称“零基础友好”的教材,结果翻开来就是一堆密密麻麻的五线谱和让人头疼的音符,感觉像是直接跳级到了大学音乐理论课。但是这本,它完全没有那种咄咄逼人的感觉。开篇不是直接灌输复杂的乐理知识,而是非常耐心、极其细致地从如何正确坐姿、如何握琴槌(哦对,钢琴是手指,但那种手型引导的细致度很像),到认识键盘上的白键和黑键,每一个步骤都配有非常清晰、彩色的插图。尤其是它讲解音高关系时,用的比喻非常生活化,什么“像走楼梯一样”或者“像认识邻居一样”,一下子就拉近了和音乐的距离。我特别欣赏它循序渐进的节奏,前几课的练习曲短小精悍,但每一个小练习都在巩固上一个知识点,不会让你觉得学得太快跟不上,也不会因为太慢而感到无聊。更赞的是,书里很多基础练习曲的旋律听起来不那么“机械化”,即使是入门级的作品,也带着一点点优美的小腔调,这极大地激发了我继续弹下去的兴趣。如果说有什么可以更完美,大概就是希望配套的音频资源能更丰富一些,不过就书本本身的编排逻辑和对初学者的友好度来说,我已经给它五颗星了,强烈推荐给所有被传统教材劝退的朋友们!
评分我对这套教材的整体感觉是“结构严谨,细节丰富”。我不是科班出身,但很喜欢钻研音乐理论,我买这本书的目的更多是想通过系统的练习来梳理我对钢琴音乐的理解。这本书最让我惊艳的是它对节奏感的训练方法。它不仅仅是写上拍子记号,而是通过非常独特的节奏型变奏练习,强迫你的手指去感受不同节拍下的“律动中心”。例如,它有一个章节专门训练附点音符和休止符的精确结合,通过交叉对比的练习,让你深刻体会到“留白”在音乐中的重要性,这比单纯数拍子要有效得多。另外,它在和声色彩的引入上做得也相当高明。在基础音阶练习的间隙,穿插了非常简短但功能明确的三和弦与七和弦的指法练习,这些练习曲的听感非常悦耳,避免了传统教材中早期练习曲的单调乏味。整体而言,这本书的作者显然对教学心理学有深刻理解,他知道如何“引诱”学习者持续深入,而不是被困难吓跑。对于追求效率和深度学习的自学者来说,这是一笔非常值得的投资,它提供的不仅仅是“如何弹”,更是“如何思考”音乐的框架。
评分我是一个有着十几年吉他弹奏经验的“老乐手”,这次心血来潮想挑战一下钢琴,结果发现从拨弦到敲击,思维转换的鸿沟比我想象的要大得多。我需要的不是那种小孩子过家家式的启蒙,而是能迅速建立起和声概念和读谱能力的进阶材料。很庆幸我找到了这本教材。它在基础部分的处理上非常高效和务实,没有在“这是C调”这类常识上浪费篇幅,而是迅速过渡到了和弦的构成和转位。我尤其欣赏它对于“巴赫式对位”的早期渗透,虽然只是非常简化的练习,但已经开始引导我们用双手独立思考,而不是机械地同步运动。书中的练习曲选材非常精妙,很多段落都能看到古典乐派的影子,但难度控制得恰到好处,既锻炼了指法独立性,又不会让你在五指外张时感到肌腱拉伤。它对踏板的讲解也相对深入,不只是简单地告诉你“踩下去”,而是解释了在不同力度和音色要求下,踏板应该如何“呼吸”和“控制”。这本书的排版清晰大气,谱面留白适度,这对于需要快速在大谱面上定位的演奏者来说至关重要。它让我感觉自己不是在学一门全新的乐器,而是在用另一种方式拓展我已有的音乐语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