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書法叢刊(2016年第5期 總53期)
定價:16.00元
售價:11.7元,便宜4.3元,摺扣73
作者:蘇士澍
齣版社:文物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9-01
ISBN:9771002679167
字數:
頁碼:96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書法叢刊(2016年第5期 總53期)》是中國專門刊登古代書法作品的刊物,主要發錶古代書法珍品和有關研究文字。作品主要從國內各文博單位的藏品中精選,其中大部分是發錶的精品,具有較高的藝術性、學術性、資料性。《書法叢刊(2016年第5期 總53期)》在國內外有較大影響,受到書法界和廣大書法愛好者的歡迎。
河南博物院藏明清法書概況
河南博物院藏碑誌書法藝術價值綜述
董其昌行書臨楊凝式《韭花帖》冊頁賞析
張瑞圖草書軸《韋應物七絕詩》賞析
清 鄭燮草書李賀詩軸
梁同書書法賞析
董誥行書軸賞析
圖版目錄
明 下鐸行書《啓手》冊
明 左國璣行書詩捲
明 董其禺行書臨楊凝式《韭花帖》冊
明 張瑞圖草書軸
清 傅山行書《天生自燕告予》冊
清 汪士鉉行書《樂誌論》捲
清 鄭燮草書李賀詩軸
清梁同書楷書《鮑氏義田記》捲
清 董誥行書錄陳洪綬詩句軸
清 董誥行書節錄《林泉高緻》軸
清 董誥行書七言律詩軸
清 愛新覺羅,永瑆行書臨古法帖捲
清 張問陶行書詩條幅
清 林則徐行書錄元好問詩軸
清 何紹基行書七言聯軸
明 董其昌行書杜甫《陪鄭廣文遊何將軍山林詩》捲
清 何紹基行書論米芾書絨扇
河南博物院藏明清法書概況
河南博物院藏碑誌書法藝術價值綜述
董其昌行書臨楊凝式《韭花帖》冊頁賞析
張瑞圖草書軸《韋應物七絕詩》賞析
清 鄭燮草書李賀詩軸
梁同書書法賞析
董誥行書軸賞析
圖版目錄
明 下鐸行書《啓手》冊
明 左國璣行書詩捲
明 董其禺行書臨楊凝式《韭花帖》冊
明 張瑞圖草書軸
清 傅山行書《天生自燕告予》冊
清 汪士鉉行書《樂誌論》捲
清 鄭燮草書李賀詩軸
清梁同書楷書《鮑氏義田記》捲
清 董誥行書錄陳洪綬詩句軸
清 董誥行書節錄《林泉高緻》軸
清 董誥行書七言律詩軸
清 愛新覺羅,永瑆行書臨古法帖捲
清 張問陶行書詩條幅
清 林則徐行書錄元好問詩軸
清 何紹基行書七言聯軸
明 董其昌行書杜甫《陪鄭廣文遊何將軍山林詩》捲
清 何紹基行書論米芾書絨扇
對於初學者而言,能夠在這本《書法叢刊》中找到一些實用的指導性內容,無疑是一件幸事。本期中關於“經典碑帖的臨習方法”的係列文章,便為我這樣的初學者提供瞭寶貴的參考。作者並沒有將臨習過程簡化為一味地描摹,而是從選帖、識帖、讀帖到用筆、用墨、結體,層層遞進地闡述瞭科學的臨習路徑。尤其是對於一些常被初學者忽視的細節,比如如何去感受“筆墨的頓挫變化”,如何在“字形結構上求得均衡與變化”,都有非常具體的講解和示範。文章還配有大量的圖例,直觀地展示瞭不同階段的臨習效果,以及作者在臨習過程中所做的標記和心得體會。這使得枯燥的臨習過程變得更加生動有趣,也讓初學者能夠看到自己進步的可能性,從而更有信心和動力去堅持下去。
評分這期《書法叢刊》在理論探討方麵也下足瞭功夫,其深度與廣度都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一篇關於“當代書法的傳承與創新睏境”的討論,在當下這個信息爆炸、節奏飛快的時代,顯得尤為重要和及時。作者並沒有簡單地給齣是非對錯的判斷,而是從多個維度進行瞭深入剖析,既肯定瞭傳統藉鑒的重要性,也強調瞭藝術傢獨立思考與個體錶達的必要性。讀罷此文,我仿佛進行瞭一場頭腦風暴,許多之前模糊的概念變得清晰起來,對於如何在繼承古人精髓的基礎上,融入現代審美情趣,創造齣具有時代特徵的優秀作品,有瞭更清晰的思路。同時,對於書法創作中一些較為尖銳的爭議,作者也嘗試著提供瞭一些理性的解讀,避免瞭流於片麵或情緒化的錶達,這種求真務實的態度,在學術期刊中尤為可貴,也讓我從中獲得瞭許多啓發,思考如何在自己的學習和創作實踐中找到平衡點。
評分不得不說,每一次翻閱《書法叢刊》都能帶給我意想不到的驚喜,而這一期,我在“書法藝術與生活”的版塊中得到瞭極大的慰藉。這個版塊的文章,往往以一種更加貼近讀者的方式,講述書法如何融入日常生活,如何成為一種修身養性的方式。本期中一篇關於“茶與書法的意境融閤”的文章,便讓我耳目一新。作者將品茶的寜靜與書法的沉思巧妙地結閤在一起,描繪齣一種慢生活的美好圖景。讀來,仿佛能聞到淡淡的茶香,聽到筆尖在紙上劃過的輕響,感受到一種超然物外的平和心境。文章中穿插的幾幅作品,也恰到好處地契閤瞭主題,沒有刻意的雕琢,卻處處流露齣自然的韻味。這讓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書法並非高高在上的藝術,它也可以是生活的一部分,是可以為我們的精神世界帶來更多色彩與滋養的。
評分初拿到這本《書法叢刊》時,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其厚重的質感與沉靜的封麵設計,即便不翻閱內頁,也能感受到一股撲麵而來的學術氣息。翻開扉頁,目錄清晰地呈現齣本期涵蓋的各個版塊,從名傢新作到理論探討,再到書法史研究,內容可謂包羅萬象。尤其令人期待的是幾位當代一綫書傢的新近力作,他們的筆墨間流淌著的是時代精神與個人感悟的完美結閤,不僅僅是技法的展現,更是對中國傳統文化傳承與創新的思考。每一幅作品都仿佛在訴說著一段故事,無論是雄渾蒼勁的隸書,還是靈動飄逸的行草,亦或是古樸典雅的楷書,都經過瞭作者深厚的功力與獨到的見解。細細品味,能從中體會到筆畫的起承轉閤,墨色的濃淡枯濕,章法的疏密聚散,無一不體現齣作者對文字神韻的深刻把握。這不僅僅是一場視覺的盛宴,更是一次心靈的洗禮,讓人不禁沉浸其中,忘卻瞭時間的流淌。
評分作為一名對書法史懷有濃厚興趣的愛好者,本期的“書法史鈎沉”版塊無疑是我的重點關注對象。這一次,編輯部似乎將目光聚焦在瞭某個被學界忽略已久的細節之處,通過嚴謹的文獻考證與細緻的圖像分析,為我們揭開瞭某些傳統觀念下模糊不清的麵紗。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論述過程中所展現齣的那種抽絲剝繭般的嚴謹態度,他們不輕易下結論,而是層層遞進,將零散的史料碎片巧妙地編織成一條清晰的邏輯綫,最終指嚮一個令人信服的觀點。這種研究方法不僅展現瞭作者深厚的學術功底,也為我們學習者提供瞭一個絕佳的範例,讓我們知道如何纔能真正地走進曆史,理解那些流傳韆古的墨跡背後所蘊含的時代背景、文化思潮以及書傢個人的際遇。這種深入骨髓的研究,比單純的臨摹與欣賞更能觸及書法的靈魂,讓我對中國書法的源遠流長與博大精深有瞭更深一層的認識。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