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书法丛刊(2016年第5期 总53期)
定价:16.00元
售价:11.7元,便宜4.3元,折扣73
作者:苏士澍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9-01
ISBN:9771002679167
字数:
页码:9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书法丛刊(2016年第5期 总53期)》是中国专门刊登古代书法作品的刊物,主要发表古代书法珍品和有关研究文字。作品主要从国内各文博单位的藏品中精选,其中大部分是发表的精品,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学术性、资料性。《书法丛刊(2016年第5期 总53期)》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受到书法界和广大书法爱好者的欢迎。
河南博物院藏明清法书概况
河南博物院藏碑志书法艺术价值综述
董其昌行书临杨凝式《韭花帖》册页赏析
张瑞图草书轴《韦应物七绝诗》赏析
清 郑燮草书李贺诗轴
梁同书书法赏析
董诰行书轴赏析
图版目录
明 下铎行书《启手》册
明 左国玑行书诗卷
明 董其禺行书临杨凝式《韭花帖》册
明 张瑞图草书轴
清 傅山行书《天生自燕告予》册
清 汪士铉行书《乐志论》卷
清 郑燮草书李贺诗轴
清梁同书楷书《鲍氏义田记》卷
清 董诰行书录陈洪绶诗句轴
清 董诰行书节录《林泉高致》轴
清 董诰行书七言律诗轴
清 爱新觉罗,永瑆行书临古法帖卷
清 张问陶行书诗条幅
清 林则徐行书录元好问诗轴
清 何绍基行书七言联轴
明 董其昌行书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诗》卷
清 何绍基行书论米芾书绒扇
河南博物院藏明清法书概况
河南博物院藏碑志书法艺术价值综述
董其昌行书临杨凝式《韭花帖》册页赏析
张瑞图草书轴《韦应物七绝诗》赏析
清 郑燮草书李贺诗轴
梁同书书法赏析
董诰行书轴赏析
图版目录
明 下铎行书《启手》册
明 左国玑行书诗卷
明 董其禺行书临杨凝式《韭花帖》册
明 张瑞图草书轴
清 傅山行书《天生自燕告予》册
清 汪士铉行书《乐志论》卷
清 郑燮草书李贺诗轴
清梁同书楷书《鲍氏义田记》卷
清 董诰行书录陈洪绶诗句轴
清 董诰行书节录《林泉高致》轴
清 董诰行书七言律诗轴
清 爱新觉罗,永瑆行书临古法帖卷
清 张问陶行书诗条幅
清 林则徐行书录元好问诗轴
清 何绍基行书七言联轴
明 董其昌行书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诗》卷
清 何绍基行书论米芾书绒扇
这期《书法丛刊》在理论探讨方面也下足了功夫,其深度与广度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篇关于“当代书法的传承与创新困境”的讨论,在当下这个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时代,显得尤为重要和及时。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给出是非对错的判断,而是从多个维度进行了深入剖析,既肯定了传统借鉴的重要性,也强调了艺术家独立思考与个体表达的必要性。读罢此文,我仿佛进行了一场头脑风暴,许多之前模糊的概念变得清晰起来,对于如何在继承古人精髓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审美情趣,创造出具有时代特征的优秀作品,有了更清晰的思路。同时,对于书法创作中一些较为尖锐的争议,作者也尝试着提供了一些理性的解读,避免了流于片面或情绪化的表达,这种求真务实的态度,在学术期刊中尤为可贵,也让我从中获得了许多启发,思考如何在自己的学习和创作实践中找到平衡点。
评分初拿到这本《书法丛刊》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其厚重的质感与沉静的封面设计,即便不翻阅内页,也能感受到一股扑面而来的学术气息。翻开扉页,目录清晰地呈现出本期涵盖的各个版块,从名家新作到理论探讨,再到书法史研究,内容可谓包罗万象。尤其令人期待的是几位当代一线书家的新近力作,他们的笔墨间流淌着的是时代精神与个人感悟的完美结合,不仅仅是技法的展现,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思考。每一幅作品都仿佛在诉说着一段故事,无论是雄浑苍劲的隶书,还是灵动飘逸的行草,亦或是古朴典雅的楷书,都经过了作者深厚的功力与独到的见解。细细品味,能从中体会到笔画的起承转合,墨色的浓淡枯湿,章法的疏密聚散,无一不体现出作者对文字神韵的深刻把握。这不仅仅是一场视觉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人不禁沉浸其中,忘却了时间的流淌。
评分作为一名对书法史怀有浓厚兴趣的爱好者,本期的“书法史钩沉”版块无疑是我的重点关注对象。这一次,编辑部似乎将目光聚焦在了某个被学界忽略已久的细节之处,通过严谨的文献考证与细致的图像分析,为我们揭开了某些传统观念下模糊不清的面纱。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论述过程中所展现出的那种抽丝剥茧般的严谨态度,他们不轻易下结论,而是层层递进,将零散的史料碎片巧妙地编织成一条清晰的逻辑线,最终指向一个令人信服的观点。这种研究方法不仅展现了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也为我们学习者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范例,让我们知道如何才能真正地走进历史,理解那些流传千古的墨迹背后所蕴含的时代背景、文化思潮以及书家个人的际遇。这种深入骨髓的研究,比单纯的临摹与欣赏更能触及书法的灵魂,让我对中国书法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
评分对于初学者而言,能够在这本《书法丛刊》中找到一些实用的指导性内容,无疑是一件幸事。本期中关于“经典碑帖的临习方法”的系列文章,便为我这样的初学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作者并没有将临习过程简化为一味地描摹,而是从选帖、识帖、读帖到用笔、用墨、结体,层层递进地阐述了科学的临习路径。尤其是对于一些常被初学者忽视的细节,比如如何去感受“笔墨的顿挫变化”,如何在“字形结构上求得均衡与变化”,都有非常具体的讲解和示范。文章还配有大量的图例,直观地展示了不同阶段的临习效果,以及作者在临习过程中所做的标记和心得体会。这使得枯燥的临习过程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也让初学者能够看到自己进步的可能性,从而更有信心和动力去坚持下去。
评分不得不说,每一次翻阅《书法丛刊》都能带给我意想不到的惊喜,而这一期,我在“书法艺术与生活”的版块中得到了极大的慰藉。这个版块的文章,往往以一种更加贴近读者的方式,讲述书法如何融入日常生活,如何成为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本期中一篇关于“茶与书法的意境融合”的文章,便让我耳目一新。作者将品茶的宁静与书法的沉思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描绘出一种慢生活的美好图景。读来,仿佛能闻到淡淡的茶香,听到笔尖在纸上划过的轻响,感受到一种超然物外的平和心境。文章中穿插的几幅作品,也恰到好处地契合了主题,没有刻意的雕琢,却处处流露出自然的韵味。这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书法并非高高在上的艺术,它也可以是生活的一部分,是可以为我们的精神世界带来更多色彩与滋养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