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单反摄影

数码单反摄影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摄影
  • 数码单反
  • 摄影技巧
  • 相机
  • 摄影入门
  • 摄影教程
  • 数码摄影
  • 摄影指南
  • 摄影构图
  • 光圈快门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巧艺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
ISBN:9787512205413
商品编码:29921200417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4-06-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数码单反摄影

定价:59.80元

售价:41.9元,便宜17.9元,折扣70

作者: 清水哲朗;乐馨

出版社: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6-01

ISBN:9787512205413

字数

页码:20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不同于同类图书中将一些获奖作品、模特摆拍等大制作、较复杂的片子罗列出来,然后告诉你这些有多专业。本书是将一些日常生活所能见到以及我们有能力拍摄的生活实例照片拿出来,层层拆解,用一种不太刻板、不太像教材图书类的方式向您讲解,理解起来更加容易。许多人都对“单反相机”有一种够不着的感觉,觉得那是很“专业”的东西,会很难。其实不然,他和您手中的手机、卡片相机的拍摄模式是一样的,只是手机、卡片相机将其自动化,单反将其手动化了而已。而这些手动的地方其实就那么几处,不外乎为“光圈”“快门”“感光度”以及“取景模式”“对焦方式”等。只要我们对其稍加理解,驾驭它们还是很轻松的。
  《数码单反摄影》将我们日常生活中所会遇到的场景一一列举出来,并运用简单、容易理解的方式告诉您如何拍摄一幅作品。在每一个场景的介绍中,本书还对拍摄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和难点进行分析,能够让您在日后轻松应对。
  


内容提要

  《数码单反摄影》不再是刻板、如同教科书般的讲解方式,不再是将一些不着边际的名家摄影作为蓝本,本书是将日常容易见到和拍到的生活实例照片层层拆解,以简单、直接的方式告诉您单反的日常用法,告诉您什么才是“轻松”学习单反!


目录


作者介绍

  清水哲朗(Tetsuro Shimizu),从摄影职业学校毕业后做过摄影助手,23岁成为自由摄影师。对草原情有独钟,拍摄了大量的自然风光、人物以及各种写实照片。2005年凭借作品《路上少年》获得日本届《名取洋之助》摄影奖。日本摄影家协会会员。


文摘


序言

职业摄影师清水哲朗教你
如何轻松享受摄影乐趣
实践出真知!
拿起相机上街

数码单反和基础知识
数码单反相机结构大剖析
了解单反的结构
数码单反与卡片机的区别
掌握数码相机的特征
快门的作用及表现力
光圈的原理及作用
什么是曝光
镜头的种类与构图
什么是镜头
镜头的焦距与表现力
超广角镜头(10~17mm)的使用方法
广角镜头(18~28mm)、标准镜头(35mm)的使用方法
中长焦、长焦镜头(50~135mm)的使用方法
超长焦镜头(200~300mm)的使用方法
微距镜头的使用方法
特殊镜头的使用方法
五个基本技巧让你快速提升
技巧1 准确曝光:控制作品的整体基调
技巧2 熟练掌握自动对焦(AF)
技巧3 自如地使用ISO感光度
技巧4 熟练使用白平衡
技巧5 巧妙调整画面模式
初学者必看的摄影基础知识
存储卡
JPG和RAW
直方图
CCD的灰尘(注意事项和解决办法)
图像数据的保存方法
职业摄影师不外传的31组拍摄技巧
实践1 拍出春花烂漫、群花争艳的感觉
实践2 近距离观察花儿动人的姿态
实践3 在春夏拍摄辽阔的自然风光
实践4 小风景也有大风情
实践5 拍摄红叶的技巧
实践6 拍摄四季雄伟的山峰
实践7 表现瀑布、溪流的美丽
实践8 拍摄天空中的奇观
实践9 拍摄雪景与冰景
实践10 拍摄山野中的鸟
实践11 拍摄野生动物
实践12 拍摄山野中的小动物
实践13 拍摄儿童肖像
实践14 婚礼上的精彩抓拍
实践15 给女孩来一张明星照
实践16 拍摄竞技场上的运动员
实践17 拍摄都市的造型美
实践18 给都市来一张艺术照
实践19 拍摄美丽的夜景
实践20 拍摄美丽的烟花、霓虹灯
实践21 拍摄街边的动物
实践22 拍摄我家的可爱猫咪
实践23 拍摄与众不同的爱犬照片
实践24 在水族馆、动物园中拍摄
实践25 拍摄摩托车比赛的精彩瞬间
实践26 在飞行表演中拍摄飞机
实践27 汽车摄影的技巧
实践28 高品质的铁道摄影
实践29 在室内拍摄花儿
实践30 把料理和点心拍得更美味
实践31 拍摄可爱的小物件 198
数码单反的方便配件 202
单反相机术语解说 207



穿越时空的记忆:老式胶片摄影的艺术与魅力 内容提要: 本书将带领读者深入探索胶片摄影的黄金时代,追溯从早期湿版到现代彩色负片、反转片的整个发展历程。聚焦于机械工艺的巅峰之作——那些拥有复杂光影哲学和独特机械手感的经典相机,以及那些被时间沉淀、散发着独特气息的胶片种类。我们不仅会探讨冲洗和放大过程中的化学反应之美,更会深入剖析胶片摄影在当代数字浪潮中依然保持生命力的哲学根源。本书旨在为新一代摄影师打开一扇通往经典美学的大门,让他们理解光影捕获的原始浪漫与手工的温度。 第一章:光影的胚胎——胶片摄影的诞生与演进 1.1 从感光实验到商业革命:早期影像技术的萌芽 本章将回溯摄影术的起源,从尼埃普斯(Nicéphore Niépce)的沥青板到达盖尔(Louis Daguerre)的银版法,重点阐述达盖尔银版法如何将摄影从一项科学实验推向一种可被大众初步接受的艺术形式。我们将详细描述银版法对细节惊人的捕捉能力,以及它在肖像摄影早期所扮演的核心角色。 1.1.1 达盖尔法的“魔力”: 揭示银板成像过程中复杂的化学反应链,以及为什么早期的曝光时间需要数分钟乃至数小时。 1.1.2 湿版与火棉胶的突破: 介绍发明者弗雷德里克·斯科特·阿彻(Frederick Scott Archer)对摄影普及化的贡献。湿版法的便捷性(相较于银版)和其在战争、纪实摄影中的早期应用,特别是对立体摄影的影响。 1.2 卷轴时代的到来:从干板到柔性胶卷的飞跃 柯达(Kodak)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摄影的面貌。本章将聚焦于乔治·伊士曼(George Eastman)如何通过发明赛璐珞基底的柔性胶卷,将摄影从技术专家的领域解放出来,推向普通家庭。 1.2.1 “你按快门,我们完成剩下的一切”: 分析柯达一号相机及其口号如何定义了“快照”文化。探讨胶卷的标准化对摄影器材设计的影响。 1.2.2 负片工艺的成熟: 详细阐述负片(Negative Film)工作原理,以及它在复制、放大和批量生产图像方面的巨大优势,标志着现代摄影的真正开端。 第二章:机械的诗篇——经典胶片相机的设计哲学 2.1 单镜头反光(SLR)的黄金年代:精密机械的巅峰 本章将深入剖析20世纪中期至后期的经典手动单反相机。这些相机代表了光学、机械工程和人体工程学的完美结合,其设计理念与现代电子设备有着本质的区别。 2.1.1 机械快门与焦平面: 探讨奥林巴斯OM系列、尼康F系列(如F2、F3)以及佳能FL/FD系列等标志性机型,分析其反光镜机构的精密结构和声音美学。 2.1.2 测光与取景的智慧: 研究TTL(Through-The-Lens)测光技术如何逐步整合进机械结构中,以及不同品牌在取景器信息显示上的设计哲学差异。 2.1.3 镜头群的传奇: 探讨那些被奉为经典的定焦镜头(如50mm f/1.4, 85mm f/1.8)的光学设计理念,它们在色彩还原、焦外成像(Bokeh)上的独特表现。 2.2 画幅的差异:从35mm到中画幅与大画幅 本章将比较不同画幅(规格)的胶片系统对最终图像质感的影响,强调“画幅越大,信息量越高”的物理基础。 2.2.1 中画幅的呼吸感: 介绍哈苏(Hasselblad)500C/M和禄来双反(Rolleiflex TLR)等中画幅系统,分析其在细节层次、空间感和“空气感”上的优势。 2.2.2 大画幅的沉思: 聚焦于座机(View Camera),特别是申南德(Sinar)和林哈夫(Linhof)系统。探讨其可倾斜、可移动的移轴(Tilt/Shift)功能,如何在根本上改变了透视和景深的控制方式,这是数字时代难以完全复制的领域。 第三章:色彩的秘密——胶片化学的感官体验 3.1 黑白胶卷的对比与层次:银盐的语言 黑白摄影并非色彩的缺失,而是对光影对比最纯粹的表达。本章专注于银盐颗粒的质感和不同黑白胶卷的特性。 3.1.1 颗粒的艺术: 区分高感光度(如Tri-X 400)的粗犷颗粒感与低感光度(如Delta 100)的细腻质感。探讨颗粒感如何作为一种视觉元素而非瑕疵存在。 3.1.2 显影的个性化: 详细介绍显影液(如D-76, Rodinal)对成像风格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控制温度、时间来微调影调(Tone Curve)。 3.2 彩色胶卷的百年争霸:柯达与富士的对决 彩色胶卷的发展史就是一场关于如何精准还原人眼所见色彩的竞赛。 3.2.1 反转片(Slide Film)的纯粹: 介绍E-6工艺,特别是柯达的Ektachrome和富士Velvia。分析反转片高饱和度、高对比度带来的冲击力,以及其对色彩准确性的极致追求。 3.2.2 负片(Negative Film)的宽容度: 探讨C-41工艺的成熟,如柯达Portra系列。分析其在阴影和高光区域的宽容度如何为后期暗房制作提供了巨大的调整空间。 3.2.3 胶片“过期”后的惊喜: 讨论老旧或过期胶卷在色彩漂移(Color Shift)和颗粒变化上带来的不可预测的审美效果。 第四章:暗房的魔法——手工冲印与放大的温度 4.1 药水、水槽与红光:黑白暗房的沉浸式体验 暗房制作是胶片摄影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赋予了摄影师对最终图像的完全控制权。 4.1.1 放大机的精度: 介绍专业放大机(如De Vere, Durst)的光路设计,以及如何使用对比滤镜(Filter)来控制影调。 4.1.2 局部曝光的雕刻术: 详细解释“加光”(Dodging)和“减光”(Burning)技术,这是摄影师在沙盘上用双手雕刻光影的艺术实践,决定了画面中最精彩部分的细节呈现。 4.1.3 纸张的选择: 探讨相纸(如RC纸和纤维纸)对最终图像的质感、黑阶深度和物理触感的影响。 4.2 彩色放大与专业扫描的交汇 彩色暗房的复杂性在于需要对色彩进行精确的色彩平衡和密度控制。 4.2.1 C-41/E-6冲洗: 介绍专业冲洗店和爱好者自冲设备的工作流程,强调温度控制在彩色工艺中的极端重要性。 4.2.2 胶片扫描仪的复兴: 讨论现代平板扫描仪和专业底片扫描仪(如Nikon Coolscan系列)的工作原理,以及如何通过数字化流程来弥补传统暗房在便利性上的不足,同时保留胶片的质感信息。 第五章:胶片精神——面向未来的复兴 5.1 慢下来的摄影观 胶片摄影的“慢”是一种美学选择。它要求摄影师在按下快门前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预判。 5.1.1 预算与限制的创造力: 分析有限的张数(如12张或36张)如何迫使摄影师提升每一次构图的质量。 5.1.2 物理媒介的永恒性: 探讨胶片作为物理档案的稳定性(如果保存得当),与数字文件易失性形成对比。 5.2 胶片复兴的当代意义 分析在数字技术主导的时代,为什么仍有大量年轻摄影师回流胶片。 5.2.1 对真实纹理的渴望: 探讨胶片颗粒与数字像素在视觉感知上的根本区别,以及观众对“手工感”的回归。 5.2.2 传承经典技艺的责任: 鼓励读者学习和实践那些需要动手操作的传统技术,保持对光学和化学原理的尊重与理解,从而深化对摄影本质的认知。 本书不涉及任何关于数码单反相机的操作、传感器技术、后期软件处理或像素层面的细节讨论,专注于光、化学、机械和时间在胶片摄影中所构建的独特美学体系。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对摄影师是如何捕捉那些转瞬即逝的精彩瞬间感到好奇,这本书在这方面给了我很多启发。它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快门速度与运动的捕捉”以及“如何判断和等待最佳拍摄时机”。以前我拍运动物体时,要么就模糊一片,要么就感觉很僵硬,看了这本书才知道原来可以通过调整快门速度来获得不同的艺术效果,比如凝固瞬间的动感,或者表现运动的轨迹。而且,书中关于“人像摄影中的眼神交流”和“如何在黑白摄影中突出主题”的章节,更是让我眼前一亮。我一直觉得自己的黑白照片缺乏力量感,看了这本书后,才明白原来黑白摄影的魅力在于对明暗对比和线条的极致运用。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而且讲解得条理清晰,让我受益匪浅,相信它能帮助我成为一个更敏锐、更有洞察力的摄影师。

评分

这本书我拿到手里的时候,感觉就很有分量,不是那种轻飘飘的入门手册。翻开目录,内容就已经足够吸引人了,从基础的曝光原理,到人像、风光的具体拍摄技巧,再到后期处理的思路,几乎涵盖了我一直想深入了解的方方面面。我尤其期待里面关于“光线运用”的章节,因为我一直觉得自己的照片在光线处理上总是不够灵动,希望这本书能给我带来启发。而且,作者的语言风格我非常喜欢,不是那种干巴巴的理论堆砌,而是结合了很多生动的案例和自己的实际拍摄经验,读起来就像和一位老友在聊摄影,轻松又不失深度。我迫不及待地想开始我的学习之旅了,感觉这不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摄影导师,时刻在我身边指导。我已经规划好了,周末就找个好天气,带着相机,带着这本书,去实践一下里面讲到的构图和用光技巧,看看我的照片能不能脱胎换骨,变得更有故事感和艺术感。希望这本书能帮助我突破瓶颈,拍出真正属于自己的、有灵魂的作品。

评分

最近沉迷于摄影,尤其对那些细节的把控很感兴趣。在网上到处搜寻资料的时候,无意间看到了这本书的推荐,被封面那种专业又不失艺术感的设计吸引了。还没正式翻开细读,只是大致浏览了一下章节标题,就已经勾起了我强烈的好奇心。其中关于“景深控制的奥秘”和“如何捕捉决定性瞬间”的部分,让我觉得特别有意思。我之前拍人像时,总觉得背景有点杂乱,无法突出主体,这本书会不会提供一些创新的方法呢?还有“决定性瞬间”这个说法,我一直觉得很难把握,是不是需要一些特别的训练或者观察角度?我期待它能教会我如何在纷繁的杂乱中找到那一丝丝的精妙,让我的照片不仅仅是记录,更是能够传递情感和故事的艺术品。这本书的篇幅看起来挺扎实的,我相信一定能给我带来丰富的知识和实用的技巧,让我在摄影的道路上更进一步,拍出更有表现力的作品,而不是流于表面的“到此一游”照。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真的把复杂的摄影知识讲透了,而且讲得非常细致。我之前一直对“三脚架的使用场景”和“白平衡的准确设置”这两个细节之处感到困惑,总觉得自己的照片色彩有点偏,或者在弱光环境下噪点控制不佳。这本书用了很多图文并茂的方式,详细解释了各种镜头和滤镜的特性,以及它们在不同拍摄场景下的应用。特别是关于“后期调色的思路”,它没有教你死记硬背各种参数,而是强调了“理解色彩的心理学效应”,这对我来说是全新的视角。我以前只是大概地调整亮度对比度,现在明白了原来色彩还能传递如此丰富的情感信息。这本书真的让我从“会拍照”迈向了“拍得好”,让我能够更自信地驾驭相机,创作出更具个性和感染力的作品。我非常推荐给那些想要在摄影领域有所突破,不再满足于“拍清楚”的朋友们。

评分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惊喜,在于它对于“构图中的黄金比例”和“利用引导线创造空间感”的讲解,简直是醍醐灌顶。我一直以来都觉得自己的照片构图有点呆板,缺乏层次感,不知道该如何让画面变得更生动有趣。这本书里大量的实例分析,让我对“点、线、面”在画面中的作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且学会了如何运用这些元素来引导观众的视线,让照片看起来更有深度和立体感。我特别喜欢它对于“不同焦段镜头的特点与运用”的讲解,让我明白了原来不同的镜头不仅仅是焦距的不同,更是视角和画面风格的巨大差异。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穿越摄影的迷宫,教会我如何用更巧妙的方式去观察和表达世界。我现在看风景,都会不自觉地去思考如何运用构图和光线,让画面更有冲击力。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