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水墨人家
定价:28.00元
作者:行者小刘
出版社:中国电力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03-01
ISBN:978750831753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241kg
编辑推荐
在行者小刘的三册《建筑孤族》中,作者像是一位不知疲倦的小师兄,单枪匹马,一站一站地推进,一步一步地跋涉,把他的旅途甘苦、所见所感、连同一路的拍照、速写,都细细地汇集、梳理,奉献给学建筑的师弟、师妹和喜爱建筑之旅的年轻朋友。这样的旅游视角、建筑鉴赏是独特的,富有启迪的。愿行者小刘的书引导更多的读者去游赏中华大地建筑。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系教授 古建专家 侯幼彬
行者小刘以一位汉建筑学的青年学子,能勤勉以行、精微以思,而获神圣和亲和两大类型建筑实例之积累,正是先辈文人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求知、治学思想之实践。其所著之书图例充实又寓学术于记游文字之中,潇洒清新,从容淡远,应可传世。
中央音乐学院教授 古琴大师 李祥霆
小刘说,好几次从孤旅回到家时,他身上就剩下几毛钱。然而,在他行云流水的字里行间,却完全看不到一丝一毫的窘近和局促。许多仿佛熟悉的山水、庙宇、风情,因一颗年轻、朝圣的心,变得与众不同,令人难忘。
《北京青年报》记者 苗亚杰
内容提要
《一个建筑师的旅行手记·建筑孤旅》号称国内套以建筑为主题的文化游记。行者小刘是一名年轻的建筑师,怀着对中国古建筑的热爱,于1996年开始了他的“建筑孤旅”,孤身深入到许多偏僻隐蔽但乡土建筑极具特色的地区,看遍了华夏大地上被他形容为“诗一般美妙”的中国古建筑。《建筑孤旅》描述了他7年里足迹遍布的每一个地方,身心被打动的每一座建筑。书中大量的摄影图片与素描也是吸引人的又一亮点。
在行者小刘的三册《建筑孤旅》中,作者像是一位不知疲倦的小师兄,单枪匹马,一站一站地推进,一步一步地跋涉,把他的旅途甘苦,所见所感,连同一路的拍照、速写,都细细地汇集、梳理,奉献给学建筑的师弟、师妹和喜爱建筑之旅的年轻朋友。
《水墨人家》包括“徽州的足迹”、“永嘉的足迹”和“山西的足迹”,分别考察了中国南、北典型的徽派民居与山西大院,另外还收录了江南和京华等地零星游历汇成的“九州拾零”。这样的线路组织,基本上保证了同一线路的建筑风格具有相互的脉络系甚至传承关系。顺着这样的路线游历,读者对建筑的认识是在连续的文脉中进行的。
目录
作者介绍
小刘,山东人士。上海某高校建筑系研究生,现于北京某设计院工作。兴趣广泛,喜,爱远行,有志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本身就充满了艺术感。硬壳封面,采用了一种哑光的质感,触感温润,拿在手里沉甸甸的,给人一种扎实可靠的感觉。书名“满28包邮 水墨人家”用烫金的字体印在封面中央,在灯光下熠熠生辉,低调而奢华。打开书页,纸张的厚度适中,泛着淡淡的米黄色,既能保护视力,又显得十分有质感。印刷清晰,色彩还原度很高,尤其是那些水墨画作,墨色的层次感和晕染的效果都得到了很好的呈现,细节之处毫厘毕现。我特别留意了书中的排版,字体大小适中,行距合理,阅读起来非常舒适,不会有压迫感。章节之间的过渡也处理得十分流畅,逻辑清晰,不会让人感到突兀。作者在介绍不同画种时,都会配上相应的经典作品,无论是临摹还是原作,都体现了作者对艺术的严谨态度。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讲解技巧时,并没有枯燥地罗列条条框框,而是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比如“用笔如‘飞白’,如同枯藤老树的筋骨”,或者“用墨如‘宿墨’,仿佛千年古刹的寂静”,这些描述一下子就点燃了我的想象力,让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那些抽象的绘画原理。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让我在不知不觉中吸收了大量的艺术知识,同时也感受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
评分刚收到这本《满28包邮 水墨人家》,翻开扉页,一股陈年的墨香便扑面而来,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诗书礼仪的年代。我一直对中国传统文化情有独钟,特别是那些在宣纸上晕染开来的水墨画,总能触动我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这本《满28包邮 水墨人家》的书名就充满了古朴的韵味,让我对即将展开的阅读充满了期待。我最喜欢的是其中关于山水画的章节,作者用极其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峦叠嶂、云雾缭绕的壮丽景象,仿佛我正置身于其中,感受着清风拂面,听着溪水潺潺。那些用笔的顿挫、墨色的浓淡变化,都仿佛拥有了生命,勾勒出一种宁静致远的东方美学意境。除了山水,书中对花鸟鱼虫的描绘也同样精彩。我尤其欣赏对梅兰竹菊的刻画,它们不仅仅是植物,更是文人雅士品格的象征。作者笔下的兰花,幽静淡雅,一尘不染;笔下的竹子,挺拔有力,节节向上;笔下的梅花,傲雪凌霜,坚韧不屈;笔下的菊花,临风独立,高洁清雅。这些描绘不仅仅是技法的展示,更是对作者内心世界的抒发,我从中看到了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以及一种超然物外的精神追求。读完这部分,我感觉自己的心也变得宁静了许多,仿佛也沾染上了那份水墨的淡雅。
评分《满28包邮 水墨人家》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惊喜在于它所展现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它不仅仅局限于绘画技法,更将绘画与诗词、哲学、历史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例如,在介绍画梅时,作者引用了多首咏梅的古诗,如王安石的“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林逋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些诗句与画作相互呼应,让读者在欣赏水墨画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国古典诗词的韵味。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关于绘画史的介绍,讲述了历代著名画家及其艺术成就,让我对中国绘画的发展脉络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我尤其欣赏作者在书中对“道”的解读,他将中国画的意境与道家思想联系起来,认为水墨画所追求的“天人合一”的境界,正是对自然规律的体悟和顺应。这种深层次的文化解读,让这本书的内容更加丰富和深刻。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艺术的书,更是一本关于中国文化的书,让我受益匪浅。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又进了一步,也更加热爱我们这个伟大的民族。
评分《满28包邮 水墨人家》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绘画的书,更像是一扇窗,让我得以窥探中国传统文人的生活方式和精神世界。书中所描绘的“水墨人家”,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居所,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归宿。作者通过对文人雅士家居环境、生活细节的描绘,展现了一种闲适淡泊的生活态度。比如,书中提到一位文人,将自己的书房布置得古朴典雅,墙上挂着一幅写意的山水,案头摆着几件古董瓷器,几盆绿植,还有一本泛黄的线装书。这种环境,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的熏陶。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关于茶道和香道的章节。作者详细介绍了品茶的器具、水温的讲究,以及如何品味不同茶叶的韵味。特别是关于焚香的部分,更是让我着迷。那种随着青烟袅袅升起的,不仅是香气,更是一种禅意,一种对世俗喧嚣的超脱。我能想象,在这样一个“水墨人家”,文人墨客们围炉而坐,煮茶论道,挥毫泼墨,那该是何等一番风雅景象。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依然可以追求一种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生活方式,这种“慢生活”的理念,对我触动很大。
评分我个人对这本书的喜爱,很大程度上源于它所传递出的那种“写意”的美学精神。它不是对现实的刻板复现,而是通过寥寥数笔,勾勒出事物的神韵和意境。这一点在书中的人物画部分体现得淋漓尽致。作者描绘的仕女图,不是单纯的面部描摹,而是捕捉人物的神态和气质,寥寥几笔勾勒出人物的愁思、喜悦或是淡然。特别是对衣褶的处理,既能表现出衣物的质感,又能流动出人物的动态美。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留白”的运用,这在中国水墨画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作者解释说,留白不是空无一物,而是“计白当黑”,是画面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引导观者的视线,创造出无限的想象空间。就像一幅描绘月夜的画,没有描绘月亮本身,却通过画面中静谧的氛围和淡淡的银辉,让观者感受到月光的皎洁。这种“意在笔先”的创作理念,在书中得到了很好的阐释。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的审美也得到了提升,开始能够欣赏到那些看似简单却蕴含深意的艺术作品。这种对“神似”的追求,不仅仅体现在绘画上,更是一种对待生活、对待人生的态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