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死亡课:关于死亡、临终和丧亲之痛(第6版)(妙趣横生的通识读本)
定价:39.00元
作者:科尔,等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6-01
ISBN:978730013599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22kg
编辑推荐
一本平易近人而又系统、深刻的“死亡教育”书。
告诉人们如何在日常生活的点滴细节中,从容应对自身、亲友乃至陌生人的死亡、临终和丧亲之痛。
启示社会团体与组织,采用何种措施来帮助单个家庭与个体克服“死亡”带来的痛苦和阴影。
内容提要
死亡之所以让人们无比地恐惧和排斥,是因为绝大多数人并没有真正敞开心结去认识它,导致死亡带上了阴沉浓重的黑色面纱。《死亡课》是一本让我们亲近、拥抱死亡的书,它没有长篇累牍的哲学纠问,没有学究式的论证,它凝聚的是几位作者线的工作实践与研究的思考,以告诉世人:
如何认识死亡,包括儿童、青少年、中青年和老人们如何认识死亡。
如何认识死亡的过程(即临终)。包括我们自己如何从容而富有尊严地走完人生的后一程;如何给予那些正在经历死亡过程的人一些帮助,让他们在人生之旅的后阶段多感受一些温暖,少一些痛苦和孤独。
如何面对丧亲之痛,包括我们自己如何从丧亲之痛中解脱出来,如何帮助我们的邻居、朋友、孩子和老人面对亲人的“失去”。
如何引导社会团体与家庭,帮助个体进行有效的助人和自助,引导人们实施正确和积极的临终关怀。
目录
引言 关于死亡、临终和丧亲之痛
章 死亡教育
部分 死亡
第二章 人们对死亡态度的变化
第三章 人们对死亡事件的处理方式
第四章 文化差异与死亡
第二部分 临终
第五章 应对临终阶段
第六章 应对临终:个人如何给予帮助
第七章 应对临终:社会如何给予帮助
第三部分 丧亲之痛
第八章 应对丧亲之痛
第九章 应对悲痛:个人如何给予帮助
第十章 应对悲痛:葬礼的意义及社会的帮助
第四部分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死亡问题
第十一章 儿童
第十二章 青少年
第十三章 中青年人
第十四章 老年人
第五部分 法律、理念和伦量
第十五章 法律问题
第十六章 关于自杀
第十七章 协助自杀和安乐死
第十八章 死亡在生命中的意义和地位
第七部分 一种特殊疾病的事例
第十九章 用实例展现本书的主题
作者介绍
查尔斯·科尔(CharlesA.Corr)博士自1975年开始便在南伊利诺伊大学教授死亡与临终、儿童与死亡等课程。1978年,他成为死亡教育与咨询协会成员,及美国国家临终关怀及姑息治疗组织成员。科尔博士还是死亡、临终和悲痛事务国际工作组前主席和常任理事。
目前,他还是佛罗里达阳光海岸安养协会的董事会成员。这个协会是美国国家安养与照护组织中儿童安养照护服务的首席咨询机构,同时还是国家捐献者家庭理事会执行委员会成员。他的著作包括36本书和手册,例如《帮助儿童应对死亡:指导和资料》、《儿童与死亡》、《青少年与死亡》、《青少年的死亡与悲痛手册》等。
科尔博士的工作得到了死亡教育与咨询协会的认可,并被授予杰出个人贡献奖(1988);国际儿童安养组织授予他世界儿童安养工作杰出贡献奖(1989);之后他还获得了创立查尔斯·科尔基金的终身成就奖(1995)等等。
克莱德·内比(ClydeM.Nabe)博士自1976年开始在南伊利诺伊大学讲授死亡教育课程。他是一位牧师,曾经在几个教区任职。他的研究和著作主要集中在医学伦理学、宗教哲学和比较宗教学等领域。
多娜·科尔(DonnaM.Corr)是一位移植科、肿瘤科和安养部门的护士。17年来,她在圣路易斯社区大学教授护理学,还曾在南伊利诺伊大学任讲师。她的著作包括与查尔斯·科尔合著的5本专著:《安养护理工作原则和操作》(1983)、《儿童安养护理》(1985)、《老年人护理服务》(1990)、《婴儿猝死:谁能够帮助以及如何帮助》、《儿童死亡和悲痛手册》以及多篇论文。多娜·科尔和查尔斯·科尔合著的书籍5次获得了美国护理期刊年度专著的荣誉。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包装我真是服了,厚厚的一层泡沫纸,外加一个硬纸盒,拆得我差点以为里头是什么易碎品,结果打开一看,就是一本平平无奇的书。而且,虽然写着“满28包邮”,但实际支付的时候,我好像又多付了一些钱,也不知道是不是算法的问题,有点小小的郁闷。不过,书本身倒是没啥损坏,这点还是挺欣慰的。书页的纸张质量也算可以,摸起来不算太粗糙,印刷也清晰,字迹没有晕染的情况。拿到手里沉甸甸的,感觉挺实在的。封面设计倒是挺简洁大方的,虽然名字有点让人联想到某些深刻的话题,但整体风格还是比较明亮的。我买的时候也是纠结了好久,毕竟这个名字确实挺……怎么说呢,有点出乎意料,但也正是这种“出乎意料”吸引了我。希望接下来的阅读体验能和这包装一样,超出我的预期。
评分我一直对一些比较“另类”的题材比较感兴趣,比如哲学、心理学,还有一些关于生命终结的探讨。这本书的书名,一开始吸引我,是因为它好像触及了我一直以来内心深处的一些疑问和困惑。我曾经花了很多时间去阅读各种相关的文章和书籍,试图理解生与死的界限,以及面对失去时,我们应该如何自处。我记得有一次,在翻阅一本关于存在主义哲学的书时,里面的一段话让我深思了很久,它讲到了人类的有限性,以及我们如何在有限的生命中创造意义。所以,当我在书店看到这本书时,我立刻就被它吸引住了。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新的视角,一些我之前没有想到的解读方式。我尤其期待它能帮助我理解,在面对生命的终点时,那些复杂的、难以言说的情感,比如悲伤、恐惧、不舍,甚至是平静。
评分最近一段时间,我的生活发生了一些变故,让我不得不重新审视一些曾经被我忽略的东西。我发现,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在忙碌中前进,很少停下来思考生命的意义,思考我们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我身边的一些朋友,也经历了一些失去,他们的痛苦和挣扎,让我感同身受。我希望通过阅读一些能够帮助我理解和面对这些情况的书籍,能够找到一些内心的平静和力量。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引导我走出迷茫,能够给我一些慰藉的书。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触及我内心最深处的情感,能够帮助我梳理那些混乱的思绪,让我能够更坦然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我渴望从中找到一些能够治愈心灵的良方,一些能够让我重新找回生活热情的智慧。
评分我最近在尝试拓展我的阅读范围,不再局限于我熟悉的小说和历史题材。我发现,了解不同领域的信息,能够极大地丰富我的认知,也能够让我从更广阔的视角看待世界。我之前偶然看到过一些关于临终关怀的纪录片,里面的一些故事让我非常感动,也让我开始思考生命的价值。这本书的名字,虽然听起来有些沉重,但“通识读本”这几个字,让我觉得它可能是一种比较易于理解的入门读物,能够帮助我快速地了解一个全新的领域。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个引路人,为我打开一扇新的大门,让我能够接触到一些我之前从未涉足过的知识。我希望通过它,能够增长见识,能够对“死亡”、“临终”这些话题有更全面、更客观的认识。
评分说实话,我购买这本书的初衷,更多的是被它的“妙趣横生”四个字所打动。我一直认为,即便是探讨严肃话题的书籍,也并非只能是枯燥乏味的。很多时候,作者用轻松幽默的笔触,反而更能触及人内心最柔软的部分,更能引发共鸣。我曾经读过一本关于天文学的科普读物,作者将深奥的宇宙知识用非常形象的比喻和段子串联起来,让我这个对科学一窍不通的人也看得津津有味,甚至还学到了不少东西。所以,我对于这本书的“妙趣横生”充满了期待。我希望它不仅仅是关于死亡的知识灌输,更是一种智慧的分享,一种对生命的态度。我希望在阅读的过程中,我能时不时地会心一笑,能够从中获得一些轻松愉快的阅读体验,而不是一味地沉浸在沉重的氛围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