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元禔編著的《古典吉他名作演奏指導(附光盤萌芽時期到文藝復興時期公元前1500年-公元16世紀)》總結瞭古典吉他音樂的曆史以及萌芽時期到文藝復興時期公元前1500年-公元16世紀古典吉他音樂與當時社會的相互影響和作用。本書**部分介紹瞭萌芽時期音樂史。第二部分著重介紹瞭文藝復興時期社會、風尚和音樂潮流的影響,第三部分介紹瞭11位偉大的文藝復興時期作麯傢的影響,並**匠心地采用瞭綜閤藝術的方式,為每一位古典吉他教師、學生以及音樂愛好者呈獻瞭一份不可多得的音樂財富。
萌芽時期到文藝復興時期(公元前1500年—16世紀)
**部分 萌芽時期
關於吉他起源的傳說
吉他的演化軌跡
萌芽時期的吉他
吉他名稱的演變
古代的美索不達米亞與埃及
美索不達米亞的弦樂器
埃及的弦樂器
古代希臘與羅馬的音樂
古希臘的音樂
古希臘的三大悲劇作傢
古羅馬的音樂
中古時期
從烏德到魯特
長頸魯特
短頸魯特
吉他型的彈弦樂器
同屬彈撥樂器的裏拉、魯特和吉他
魯特的琴弦
聖母瑪麗亞歌麯集與吉他的記載
歐洲音樂與魯特的會閤
音樂的記譜法
維烏拉
維烏拉的誕生
維烏拉與吉他
維烏拉的種類
維烏拉的構造
維烏拉的調律
第二部分 文藝復興時期社會、風尚和音樂潮流的影響
文藝復興時期
政治背景
文藝復興藝術
文藝復興建築
文藝復興音樂
文藝復興時期音樂的風格
復調音樂
坎佐納
利切卡爾
托卡塔
幻想麯
前奏麯
帕凡舞麯
加亞爾德舞麯
舞麯、後續舞麯
帕薩梅佐、薩爾塔雷洛舞麯
文藝復興時期的傑齣人物
文學三傑
但丁(Alighieri Dante,1265—1321意大利)
彼特拉剋(Francisco Petrarch,1304—1374意大利)
薄伽丘(Giovanni Boccaccio,1313—1375意大利)
劇作傢
莎士比亞(W.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英國)
塞萬提斯(Miguel de Cervantes Saavedra,1547—1616西班牙)
藝術三傑
列奧納多·達·芬奇(Leonardo da Vinci,1452—1519意大利)
拉斐爾(Raphael or Raffaello Sanzo,1483—1520意大利)
米開朗基羅·博那羅蒂(Michelangelo Bounaroti,1457—1564意大利)
天文學傢
哥白尼(Nicolavs Copernicvs,1473—1543波蘭)
伽利略(Galileo Galilei,1564—1642意大利)
開普勒(Johannes Kepler,1571--1630德國)
建築師
伯魯涅列斯基(Fillippo Brunelleschi,1377—1446意大利)
西方活字印刷術的發明人
約翰內斯·古登堡(Johannes Gensfleischzur Laden zum Gutenberg,約1400—1468德國)
文藝復興的重要意義
關於文藝復興的不同意見
第三部分 11位偉大的文藝復興時期作麯傢的影響
魯特的曆史(一)
創立時代1500—1590
意大利
斯比那基諾(Francesco Spinaccino,1500—?)
米拉諾(Francesco Canova da Milano,1497—1543)
文森佐·伽利略(Vincenzo Galilei,1520—1591)
德國
漢斯·紐斯德勒(Hans Neusidler,1508—1563)
法國
皮埃爾·阿泰安特(Pierre Attaingnant,1494—1552)
阿德瑞恩·拉·羅依(Adrian la Roy,1520—1598法國)
英國
約翰·道蘭(John Dowland,1563—1626英國)
西班牙
恩瑞剋斯·德·瓦德拉班諾(Enriquez de Valderrabano,1500—1557)
路易斯·德·米蘭(Luis de Milfin,1500—1561)
納爾瓦埃斯(Luis de Narvfiez,1510—1555)
阿隆索·德·穆達拉(Alonso de Mudarra,1508—1580西班牙)
附錄
1.古典吉他作麯傢演奏傢名錄(按字母排序)
2.古典吉他作麯傢演奏傢名錄(按**或地區排序)
3.重要的**古典吉他比賽一覽
4.**吉他大賽古典吉他獲勝者名錄
5.世界主要古典吉他製造商列錶
6.世界**的吉他雜誌
光盤的引入本應是這本書的一大亮點,我預想中是會聽到那些被清晰標注瞭指法和速度標記的示範演奏,最好還能有不同速度的慢速迴放,這樣我就能對照著學習不同樂段的處理方式瞭。例如,對於一些快速琶音或者復雜的和弦轉換,我非常需要一個高保真、清晰可辨的音頻範例來校準我自己的聽覺感知和手指的協調性。但實際使用下來,光盤的內容更偏嚮於一種“文獻記錄”的感覺,它收錄的更多是根據史料重建的早期音樂片段,音色古樸,演奏風格也極為原始和自由,缺乏現代古典吉他演奏中對精確性和技術規範的強調。這對於理解“萌芽時期”的音樂氛圍是極好的曆史佐證,卻無法直接指導我如何用現代的七弦或六弦古典吉他去完美復現這些古老的鏇律,更彆提用來對比我練習的塔雷加練習麯中的細微差彆瞭。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確實挺吸引眼球的,那種帶著曆史厚重感的排版,加上古典吉他的經典造型,讓人一拿到手就覺得這是一本“正經”的專業書籍。我本來是抱著學習巴赫和索爾練習麯的心態買的,想著裏麵應該會有對這些經典麯目詳盡的指法分析和演奏技巧的深入探討。畢竟書名裏提到瞭“演奏指導”,我期待的是那種手把手教你如何處理那些復雜的對位、如何運用不同的撥弦技巧來錶現樂麯的情感層次的乾貨。我特彆希望能看到關於音色控製的詳細章節,比如如何通過指甲和指肉的不同接觸麵積來調製齣溫暖或明亮的音色,這對於提升演奏錶現力至關重要。然而,當我翻開目錄時,一股莫名的曆史氣息撲麵而來,大部分篇幅似乎都聚焦在非常早期、甚至可以說是吉他“史前時代”的撥弦樂器發展脈絡上,這與我期望的即時演奏指導相去甚遠,讓我對後續內容的實用性産生瞭深深的疑慮。
評分老實說,當我看到內容主要集中在公元前1500年到16世紀這個時間跨度時,我作為一名主要演奏浪漫主義和近現代麯目的吉他愛好者,感到瞭輕微的“知識錯位”。我的練習麯目庫裏,那些耳熟能詳的名作大多集中在18世紀末到20世紀,比如維拉-洛沃斯、泰德斯庫,甚至更早期的索爾和卡爾卡西,我也希望能找到針對他們作品中特定難點的解決方案。我原以為這本書會提供一套從基礎的持琴姿勢優化到高級揉弦技巧的全麵升級手冊,比如如何解決左手換把時齣現的不穩定音準,或者如何用更精確的節奏來處理巴裏的安達魯西亞弗拉門戈風格的節奏型。結果,這本書更像是一本音樂考古學的入門讀物,詳細描述瞭維厄拉(Vihuela)和早期魯特琴的結構演變,以及它們在不同宮廷中的地位。這對於拓寬古典吉他曆史背景知識無疑是有益的,但對於我每天抱琴練習時亟待解決的技術瓶頸來說,幫助實在有限,這讓我的實操學習進度受到瞭一定的阻礙。
評分總而言之,我購買此書是希望得到一套能讓我技藝精進的“演奏秘笈”,特彆是針對那些難度較高的中高級技巧,例如如何精準控製音階的均勻度和力度變化,或者如何使用更高效的左手按弦方式來減少疲勞。我渴望讀到關於不同演奏學派(比如西班牙學派和法比奧學派)在處理同一首麯目時,在速度控製和情感錶達上的微妙區彆,並從中汲取靈感。然而,這本書的重心明顯偏嚮瞭音樂史的梳理,它為我提供瞭從公元前到文藝復興末期撥弦樂器的宏偉發展藍圖,讓我對古典吉他的“祖先”有瞭深入的瞭解,這對拓寬我的音樂視野自然有幫助。但若論及如何讓我的演奏更具感染力、更符閤現代聽眾的審美,這本書提供的直接幫助卻顯得有些隔靴搔癢,更像是為一位音樂史專業的學生準備的教材,而不是為一位渴望精進演奏技巧的吉他愛好者量身定做的指南。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和紙張質量倒是無可挑剔,印刷清晰,圖錶繪製也很專業,看得齣齣版方在硬件投入上是下瞭血本的。從排版上講,它試圖構建一個從起源到成熟的宏大敘事體係,這一點在理論架構上是令人稱贊的。我原本非常期待看到某一章節能針對“文藝復興晚期到巴洛剋早期過渡階段”的吉他麯目,詳細分析彼時吉他從五組復弦嚮單弦發展的過程中,演奏技法是如何相應調整的。比如,對早期指彈技巧如何影響後世的撥弦力度分配的深入剖析。遺憾的是,書中對這些技術轉型的描述往往是點到為止,停留在文獻引用層麵,缺乏對演奏者實際操作的細緻指導。這使得這本書更像是一本供學者參考的工具書,而非供吉他學習者日常翻閱並對照練習的“武功秘籍”。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