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基础乐理问题解答(上下)》是以问题解答的形式编著的一本基础乐理教程。根据作者谭惠玲三十多年的教学经验,将音乐基础理论知识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大的章节架构下,针对具体问题进行讲述。全书分上、下两册:上册为问题解答部分。共分十三章107个问题,对基本乐理知识作了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阐述;下册为习题部分。
上册
第一章 音乐中使用的音
1.“音”是如何产生的?
2.“音”有哪几种性质?
3.音乐中使用的音与自然界中的音有何不同?
4.“音乐中只用乐音,不用噪音”这种说法对不对?
5.音乐中使用的音如何命名?什么叫基本音级?什么叫变化音级?
6.“#”、“b”、“x”、“bb”、“□”五种记号各表示什么意思?有何用途?
7.什么叫“等音”?
8.什么叫自然半音?什么叫自然全音?什么叫变化半音?什么叫变化全音?
第二章 音的高低和音的长短
9.简谱和五线谱各用什么方法表示音的高低?
10.五线谱上为什么要使用谱号?
11.五线谱中常用的谱号有哪几种?作用如何?
12.如何区别音名相同、实际音高不同的音?
13.用什么方法连接多行五线谱?
14.在简谱和五线谱中,各用什么方法表示音的长短?
第三章 节拍、节奏
15.节奏和节拍的含义是什么?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16.什么叫拍子?
17.拍子可分哪几类?其强弱拍规律如何?
18.什么叫变换拍子?什么叫交错拍子?
19.怎样给不熟悉的曲调划出**根和第二根小节线?
20.什么叫切分音?
21.什么叫音值组合法?其目的是什么?
22.如何组合音符?
23.在组合音符时,如何处理休止符?
24.什么叫音符的自然划分?什么叫特殊划分?
25.怎样明确“连音”所代表的时值?
26.速度在音乐中有何意义?
第四章 音程
27.什么叫音程?什么叫旋律音程?什么叫和声音程?
28.怎样计算音程?
29.如何迅速地熟悉音程的度数和性质?
30.在音程度数不变的情况下,如何扩大音程?如何缩小音程?
31.什么叫自然音程?什么叫变化音程?
32.什么叫单音程?什么叫复音程?如何计算复音程?
33.什么叫协和音程?什么叫不协和音程?
34.什么叫等音程?
35.增一度和小二度有什么不同?
36.既然等音程音响是一样的,怎样理解其中的协和与不协和问题?
37.什么叫音程转位?
38.音程的转位有什么规律?
39.增八度的转位是减一度,对不对?为什么?
第五章 大调式和小调式
40.调式和音阶是什么关系?
41.音阶和音列是一回事吗?
42.大调式是怎样的一种调式?
43.小调式是怎样的一种调式?
44.如何标写大调和小调的调名?
45.大调和小调音阶的音级怎样标记?各有什么名称?
46.什么叫稳定音级?什么叫不稳定音级?
47.五线谱中为什么有各种调号?
48.什么叫升种调?升种调是怎样逐个产生的?
49.什么叫降种调?降种调是怎样逐个产生的?
50.什么叫等音调?有哪些常用的等音调?
51.什么样的大小调称为平行大小调?
52.什么样的大小调称为同名大小调?
53.和声调式的特性音程包括哪些?这些音程如何解决?
54.如何明确旋律的调?
……
第六章 五声性调式和中古调式
第七章 变化音与半音阶
第八章 和弦
第九章 转调
第十章 移调和译谱
第十一章 装饰音、演奏法记号、记谱法中的省略记号
第十二章 关于旋律的知识
第十三章 律学知识
附录
下册
从排版和设计角度来看,这本书的用心程度绝对值得称赞。虽然内容是理论性的,但装帧和内页布局却非常清爽、不压抑。要知道,很多学术书籍的排版简直是视觉的折磨,让人读上两页就想打瞌睡。这套书则不同,它合理地运用了留白和字体对比,使得重点内容一目了然。我特别留意了它在解释复杂和声进行时的图示布局,每一个音符、每一个和弦的标记都清晰准确,即使用快速浏览的方式,也不会产生信息丢失的焦虑感。此外,上下册的划分也体现了设计者的周全考虑。上册似乎更侧重于基础结构和声的搭建,而下册则开始深入探讨色彩变化和更复杂的配器色彩中的乐理应用,这种循序渐进的递进关系处理得非常自然,使得学习的坡度非常平缓,让人能够稳扎稳打地前进。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让学习本身变成了一种享受,而不是负担。
评分说实话,我对乐理书籍一直抱有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总觉得那些密密麻麻的五线谱和抽象的数学公式让人望而生畏。但这本书的出现,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它采用了问答体的形式,这种结构简直是为那些“懒得看大部头”或者“有具体疑问想快速解决”的学习者量身定制的。我特别欣赏它在处理一些常见误区时的细致入微。比如,关于节奏型态的划分,过去我总是被各种复杂的术语绕晕,但它通过将这些节奏“可视化”地拆解,配合简洁明了的图示(我指的是那些在书中通过文字描述构建出的概念模型),让我瞬间抓住了核心。更让我惊喜的是,它并没有局限于古典乐范畴,对于一些现代音乐中的节奏处理,也给予了适当的关注,虽然不是主线,但这种兼容并包的态度,让这本书的适用范围大大拓宽了。对于初学者来说,它就像一本随身携带的“乐理急救包”,任何时候遇到难题,翻开就能找到对应的解药,没有冗余的废话,直击要害。
评分作为一名已经接触音乐理论有一段时间的自学者,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帮我“查漏补缺”的工具书。很多时候,我们自学过程中总会留下一些知识的“黑洞”,它们不会立刻影响你进行简单的练习,但一旦涉及到复杂的作品分析或即兴创作时,就会暴露出来。这套书的价值就在于,它能精准地定位到这些你“以为自己懂了,但其实理解有偏差”的地方。我个人对其中关于“音乐的形式逻辑”那一章印象最为深刻。它没有简单地套用传统的三部曲式、回旋曲式等框架,而是深入探讨了作曲家是如何基于听觉心理和情感表达的需求来构建这些形式的。它引导我们思考“为什么”要这样组织,而不是仅仅“怎么”组织。这种哲学层面的探讨,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视野,让我不再局限于机械地套用公式,而是开始真正理解音乐作为一种语言的内在逻辑和美学追求。它让枯燥的规则焕发出了生命力。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音乐学习者的新宠!我个人在学习和声与曲式分析的过程中,常常遇到一些看似简单却难以深入理解的理论点,市面上很多教材要么过于晦涩难懂,要么就是泛泛而谈,缺乏实操性的指导。但是,当我拿起这本《新编基础乐理问题解答(上下)》后,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真是难以言喻。它的编排方式非常注重实用性,每一个知识点的讲解都像是有一位耐心的老师在你身边亲自为你剖析。特别是对于那些经常混淆的术语和概念,它总能用最直观、最贴近实际音乐作品的例子来阐述,让人一下子就明白了背后的原理。比如,关于调式转换中的色彩变化,很多书只是罗列规则,但这本却深入分析了不同历史时期作曲家是如何运用这些转换来营造特定情感氛围的。这种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写法,极大地提升了我对乐理的理解深度,不仅仅是“知道”了,更是“理解”了。对于我这种希望从模仿走向创作的人来说,它提供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储备,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引导。
评分我必须强调,这本书的“解答”部分做得极其出色。很多乐理书只会提出问题,然后用一篇长篇大论来回答,结果是读者看完了一堆文字,依然觉得问题没被彻底解决。然而,这套书的解答部分,常常采用“问题—核心概念—具体解析—举例说明—潜在拓展”的微型结构。这种结构非常高效。例如,当涉及到连复调中声部间的独立性处理时,它会先用一句话点明核心原则,然后通过几个精选的范例,清晰地展示了如何在保持旋律线独立性的同时,实现和声的流畅过渡。对于那些需要快速建立知识体系的乐迷或非专业人士来说,这种高度浓缩且逻辑严密的解析方式,简直是效率神器。它不浪费你一分钟时间,每一句话都承载着实实在在的知识密度,让人在短时间内就能掌握一个知识点,并且具备将其应用于实践的能力,非常适合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进行高强度的知识迭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