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28包邮 直面心灵的艺术 中小学心理辅导方法101例

满28包邮 直面心灵的艺术 中小学心理辅导方法101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骏乐 著
图书标签:
  • 心理辅导
  • 中小学心理健康
  • 亲子沟通
  • 情绪管理
  • 行为问题
  • 家庭教育
  • 心理学
  • 育儿
  • 包邮
  • 实用指南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梅凯瑞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宁波出版社
ISBN:9787552621471
商品编码:29980532884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5-08-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直面心灵的艺术 中小学心理辅导方法101例

定价:35.0元

作者:张骏乐

出版社:宁波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8-01

ISBN:978755262147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本书为当前中小学心理教师常用的心理辅导方法,分为以下十二个类型:焦点解决法、家庭系统法、系统脱敏法、合理情绪法、认知行为法、阳性强化法、叙事法、箱庭法、游戏法、艺术法、其他(一)和其他(二),共计运用心理辅导方法实操的个案101例。

   每个方法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辅导缘起”,即介绍该辅导个案的背景及采用该辅导的心理学思考;二是“辅导节点”,即辅导过程中的几个关键节点;三是“辅导反思”,即对辅导正反两方面的小结及对后续辅导的思考。            

   本书介绍中小学心理教师在心理辅导实践中的思考和实践,全方位展示中小学心理教师在心理辅导中的创新艺术,是中小学开展心理辅导不可或缺的参谋和助手。

内容提要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深度探索人类心智的奥秘:心理学前沿研究与应用精粹 本书聚焦于当代心理学研究的最新突破,以及这些理论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得到创造性应用。它旨在为渴望深入了解人类行为、认知过程与情感机制的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富有洞察力的知识框架。我们不关注特定的教育或辅导技巧,而是将目光投向构成这些实践的基础——心智的运作规律本身。 第一部分:认知科学的革命:心智如何建构现实 本部分深入剖析了当代认知心理学和神经科学交叉领域的前沿发现,揭示了人类大脑如何进行信息处理、记忆编码以及决策制定。 1.1 记忆的动态重构与遗忘机制: 传统观念认为记忆是硬盘式的存储,但现代研究表明,记忆本质上是一种持续的、动态的重构过程。我们将探讨情景记忆(Episodic Memory)的提取过程,重点分析“重构性记忆偏差”(Reconstructive Memory Bias)如何影响我们的过去认知。深入解析“错误记忆的植入”(False Memory Implantation)的神经生理基础,以及环境线索如何系统性地扭曲我们对既有事件的回忆。研究也将触及记忆巩固(Consolidation)在睡眠中的作用,阐明慢波睡眠(SWS)与REM睡眠在稳定新信息中的差异化贡献。 1.2 决策制定中的非理性因素: 本书将挑战经典的理性经济人假设,转而关注行为经济学和认知偏见(Cognitive Biases)在日常决策中的核心地位。我们将系统梳理“启发法”(Heuristics)如何作为心智的快捷方式,以及它们在何种情况下会导致系统性的判断错误。内容将涵盖锚定效应(Anchoring Effect)、损失厌恶(Loss Aversion)的进化心理学根源,以及“框架效应”(Framing Effect)如何微妙地引导选择路径。通过对“系统一”(快速、直觉)与“系统二”(缓慢、分析)思维模式的深入区分,读者可以理解自身决策过程中的内在张力。 1.3 意识的本质与“难问题”(The Hard Problem): 意识仍然是科学界最大的谜团之一。本章将概述当前关于意识的几种主要理论模型,从整合信息理论(Integrated Information Theory, IIT)到全局工作空间理论(Global Workspace Theory, GWT)。我们不仅探讨意识的神经关联物(Neural Correlates of Consciousness, NCC),还将审视不同感官输入如何在大脑中融合,形成统一的、主观的现实体验。此外,还将探讨“无意识处理”(Unconscious Processing)的复杂性,即大量认知活动如何在意识觉察之外高效完成。 第二部分:情感的计算:情绪、动机与生理反馈回路 本部分将情感视为一种高度复杂的计算和适应性系统,考察其生理基础、社会功能及其与认知过程的互作。 2.1 情绪的生理基质与跨文化表达: 我们不再将情绪视为单一的“感觉”,而是探讨其多层次结构:主观体验、生理反应(如自主神经系统的激活)和行为倾向。重点分析PFC(前额叶皮层)与杏仁核(Amygdala)在情绪调节中的核心回路。同时,本书将审视跨文化研究中发现的情绪表达的普遍性与特定性,特别是关于“情绪显露规则”(Display Rules)如何在不同社会环境中塑造情绪的表达方式。 2.2 动机的内在驱动力与目标设定理论: 深入解析自我决定理论(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SDT)中的三种基本心理需求:胜任感(Competence)、自主性(Autonomy)和归属感(Relatedness)。本书将分析这些内在动机如何驱动长期行为的坚持性,并将其与目标设定理论(Goal-Setting Theory)中的具体机制进行比较。此外,还将探讨“延迟满足”(Delay of Gratification)的认知控制机制,以及它在预测未来成就中的预测力。 2.3 压力、适应与全方位应激反应: 本书详细阐述了生理和心理压力如何通过HPA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调控身体的适应性反应。我们将区分急性应激(Acute Stress)和慢性应激(Chronic Stress)对免疫系统和认知功能的不同影响。探讨“压力可塑性”(Stress Plasticity)的概念,即个体如何通过认知重评(Cognitive Reappraisal)技术改变对压力源的反应模式,从负面影响转向积极的成长。 第三部分:社会心智的构建:人际互动与群体动力学 本部分将焦点从个体内部转向个体与环境的互动,探讨社会认知如何塑造我们的身份认同、群体归属感以及冲突解决能力。 3.1 归因理论与基本归因错误(FAE): 解释人类如何解释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我们将详细解析“基本归因错误”——倾向于将他人的行为归因于内在特质而非情境因素——的认知和文化基础。同时,探讨“自我服务偏差”(Self-Serving Bias)如何帮助个体维持积极的自我概念,以及这种偏差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变异性。 3.2 态度形成、说服的路径与认知失调的解决: 本书考察了态度的结构(认知、情感、行为意向)及其改变机制。我们将重点分析佩蒂与卡乔波的双路径模型(Elaboration Likelihood Model, ELM),区分中心路径(高参与度)和边缘路径(低参与度)的说服效果。关键内容将聚焦于“认知失调理论”(Cognitive Dissonance Theory),分析当行为与信念冲突时,个体如何通过调整态度或合理化行为来恢复心理平衡。 3.3 依恋理论的成人期延伸与关系动力学: 将经典依恋理论(Attachment Theory)从童年扩展到成人亲密关系(Adult Romantic Relationships)。分析安全型、回避型、矛盾型依恋模式如何在成年后影响伴侣选择、冲突应对及情感支持的表达。深入探讨“镜像神经元系统”(Mirror Neuron System)在共情(Empathy)和理解他人意图中的关键作用,为理解人际连接提供了神经基础。 第四部分:超越个体:发展、文化与复杂系统 最后一部分将研究心理过程在宏观尺度上的表现,包括生命周期的变化、文化语境的影响以及复杂系统的动态特征。 4.1 生命周期发展阶段的连续性与不连续性: 本书超越传统的阶段划分,探讨发展心理学中关于连续性(Continuous)与不连续性(Discontinuous)辩论的最新进展。重点分析“可塑性”(Plasticity)在生命全程中的存在性,特别是在老年期认知储备(Cognitive Reserve)的建立机制。讨论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的交互作用(GxE Interaction)如何塑造个体差异。 4.2 文化心理学与思维模式的结构性差异: 深入研究文化如何系统性地“预设”我们的感知和思考方式。对比个体主义文化(Individualistic Cultures)与集体主义文化(Collectivistic Cultures)在认知焦点、自我概念建构(独立自我 vs. 互赖自我)上的核心差异。分析这些差异如何影响感知速度、因果推理模式及道德判断的优先顺序。 4.3 复杂性心理学:从混沌到秩序的涌现: 将心理现象视为复杂适应系统(Complex Adaptive Systems, CAS)。介绍“非线性动力学”(Nonlinear Dynamics)的概念,探讨小变化如何在大脑或群体行为中引发巨大、不可预测的“蝴蝶效应”。分析“涌现现象”(Emergence)——例如群体智慧或突发的洞察力——是如何从底层简单互动中自动产生的。 --- 本书适合对象: 心理学、认知科学、神经科学的专业学生及研究人员。 对人类心智运作机制有深度好奇心,渴望超越基础入门知识的严肃读者。 寻求理解行为、决策和情感深层科学原理的专业人士。 通过本书,读者将获得一个坚实的、基于实证研究的理论工具箱,用以解构人类行为的复杂性,并理解支撑我们日常经验的底层心智架构。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绝对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一本“宝藏”!我是一名新入职的心理教师,面对形形色色的学生问题,常常感到力不从心,缺乏经验。 《满28包邮 直面心灵的艺术 中小学心理辅导方法101例》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在我最需要的时候出现了。它摒弃了那些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复杂的心理学理论转化为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和具体的方法。每个案例都经过精心筛选,涵盖了中小学生成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绝大多数问题,从普遍的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到更深层次的心理困扰,书中都给出了非常实用且具有针对性的辅导建议。我特别喜欢书中“直面心灵”的理念,它提醒我们,真正的辅导不是治标不治本,而是要引导学生认识自己,接纳自己,从而找到内在的力量去解决问题。书中提供的方法,不仅仅是“说什么”,更是“怎么说”、“什么时候说”,以及在不同情境下如何巧妙运用。我已经开始尝试书中一些关于如何与学生建立信任关系、如何进行倾听和共情的方法,效果显著。这本书极大地增强了我的信心,让我觉得心理辅导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可以融入日常教学的,充满智慧和爱的实践。

评分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我接触到了《满28包邮 直面心灵的艺术 中小学心理辅导方法101例》这本书。作为一名长期从事儿童教育研究的学者,我一直关注着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心理挑战。这本书的出现,为我提供了一个非常宝贵的视角。它将复杂的心理学原理,巧妙地融入到一个个生动、真实的案例之中,让理论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充满了温度和生命力。我尤其欣赏其“直面心灵”的提法,这恰恰是当下许多教育实践中容易被忽视的一点。很多时候,我们只关注孩子的行为表现,却忽略了行为背后隐藏的心理需求和情感困扰。这本书通过101个精心设计的案例,引导读者深入探究这些内在的驱动力,并提供了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辅导策略。我注意到书中对于如何激发孩子的潜能、如何培养他们的抗挫折能力、如何促进其健康人格的形成等问题,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解决问题”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成长”的书。书中倡导的“艺术”性的辅导,也让我看到了心理辅导的无限可能性,它鼓励我们以更加开放、包容和富有创造性的方式,与孩子们一起探索成长的奥秘。

评分

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我一直都很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但说实话,我在这方面一直觉得经验不足,很多时候只能凭感觉来处理,效果也参差不齐。看到《满28包邮 直面心灵的艺术 中小学心理辅导方法101例》这本书,我立刻被它的标题吸引了。我一直觉得,和孩子沟通,最重要的是要用心,要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这本书真的做到了这一点。它提供的101个案例,都是我平时在班级里会遇到的真实情况。比如,怎么安抚一个容易紧张焦虑的孩子,怎么帮助一个不愿意与同学交流的孩子融入集体,怎么引导一个总是调皮捣蛋的孩子找到正确的表达方式。书中给出的方法,不像有些书那样虚头巴脑,而是非常具体,非常接地气。它就像一个操作指南,把复杂的心理辅导技巧,用最简单明了的方式呈现出来。我看了其中关于如何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的章节,学到了很多实用的技巧,比如如何提问,如何给予积极的回应,如何巧妙地化解孩子的负面情绪。这本书让我觉得自己不再是孤军奋战,而是有了一个强大的后盾,让我更有底气去面对班级里的各种情况,也让我更懂得如何去爱护和引导我的学生们。

评分

我是一位心理学专业的学生,最近在为我的毕业论文收集资料,尤其是关于青少年心理健康和教育的实践案例。在翻阅了大量文献后,我偶然发现了《满28包邮 直面心灵的艺术 中小学心理辅导方法101例》这本书。起初,我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毕竟“101例”听起来有些泛,担心内容会过于表面化。然而,当我翻开书页,立刻被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所吸引。书中并非简单地罗列问题和解决方案,而是深入剖析了每个案例背后可能存在的心理动因,并提供了多元化的干预策略。我尤其赞赏其“艺术”的维度,它强调了心理辅导并非一套死板的流程,而是需要根据具体情境和个体差异,灵活运用技巧,甚至融入一些创造性的表达方式。书中对一些典型问题的分析,如学业压力、社交焦虑、家庭关系紧张等,都做到了细致入微,并且提供的案例解决方案,既有理论依据,又具备很强的操作性。对于我这样正在学习心理学理论并希望将其应用于实践的学生来说,这本书为我打开了新的视角,让我看到了理论与实践之间可以如此完美地结合。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是一本能够启发思考,提升辅导“艺术感”的著作。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作为一个在教育一线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师,我一直在寻找能够真正触及学生心灵,并且操作性强的心理辅导方法。市面上有很多理论性的书籍,读起来让人觉得高深莫测,但真正拿到课堂上,却常常无从下手。《满28包邮 直面心灵的艺术 中小学心理辅导方法101例》这本书,彻底打破了这种尴尬。它不是空泛的理论堆砌,而是以101个具体鲜活的案例为载体,详细阐述了如何在实际教学中,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问题的学生,运用恰当的心理辅导技巧。我尤其欣赏它“直面心灵”的定位,这不仅仅是解决表面行为问题,而是深入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和情绪,并提供有效的引导。书中提到的那些案例,很多都似曾相识,仿佛就是我每天在学校里会遇到的情景。比如,关于如何处理学生之间的冲突,书中给出的几种方法,不仅思路清晰,而且步骤明确,甚至连一些细节的对话范例都提供了,这对于刚开始接触心理辅导的老师来说,简直是福音。我迫不及待地想把书中的方法运用到实际教学中,相信它能帮助我更好地理解我的学生,也更好地帮助他们成长。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