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心理都有正常的一面,也都有异常的一面,怪咖就在你身边。 月梓著的《怪咖心理学》讲述让人目瞪口呆的**心理,解密你身边重口味的怪异行为,同时汇集众多离奇古怪的**行为案例,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深度解析,让你从一个从未发掘的角度找到人类内心*隐秘的角落。
我该如何摆脱社交恐惧症的困扰? 为什么有时候自己会突然焦虑不安? 幻想杀人?天啊,我真这样想过!并无数次在大脑中演示。
活在自杀边缘的人的心理现状是什么?为什么那么多人会选择自杀? 处女座真的有强迫症么?对不起,我是处女座…… 这本《怪咖心理学》将为你讲述*隐秘*深层的心理学内容:自闭症、抑郁症、催眠、说谎患者、异食癖、密集恐惧症、强迫症、自杀、临终关怀、潜意识等。让你迅速找到身边的怪咖,读懂并掌控他们。
月梓:心理学硕士,**知名的的心理咨询师,有多年的心理学、社会学研究经历。长期在各报刊杂志开设心理专栏。
第一章 社交恐惧症——被紧张缠绕的五脏六腑
社交恐惧症的前兆是这样2
见面时“肾”先替你问好6
障碍的“舌头”10
汗毛=外界传感器13
克服社交恐惧症17
第二章 说谎心理学——为什么不说谎,我们就活不下去
无恶意的谎言——你其实需要谎言22
谎言的类型——老虎、兔子、狐狸、豺狼和大象27
如何识别谎言——做一个不轻易受骗的人34
被骗后你该怎么做---学会做一个“懒”人38
第三章 焦虑这件事——爆肝的世界
焦虑感谁都有,但不都是焦虑症44
那些引你爆肝的焦虑事件49
第四章 多重人格障碍——你的内心住着几个人
潜意识里的你有另一面54
幻想杀人?你的恐怖style58
多重人格障碍,哪一个你是真的63
驱赶内心另一个你,做自己67
第五章 不计代价的迁就——好人综合征
我的感觉无所谓,只要你喜欢就好72
掩藏在赞誉中的疯狂——做好人76
太“好”也是一种罪,别再当“好人”80
第六章 普通厌食症——看美食如秽物
厌食症朋友,都有一个瘦子梦86
吃下去的,何必吐出来91
胃的反抗战争95
胖?瘦?纠结,不纠结98
第七章 神经性厌食症——我的身体哪去了
都是肥胖惹的祸——神经性厌食症的病因104
瘦的代价——神经性厌食症的症状和危害108
第八章 人格障碍——行为怎么就跑偏了
人际交往那些八竿子打不着的恐慌114
影响他人?人格怎么了118
摆正你的人格,保护家庭和睦122
第九章 自杀——与死神接吻
压力大不是自杀的借口128
与自杀有关的心理疾病134
活在边缘的人们139
第十章 性别认定障碍——传说中的基友情
你到底是男孩,还是女孩144
改变现有情况,给自己一个肯定149
第十一章 强迫症——摆正眼前的世界
摆正眼前的世界158
强迫症与焦虑症的结合体164
救助手段,别试图改变169
第十二章 抑郁症——看谁都是痛
悲观能造成自身的恐慌174
心态变了,心霾就散了178
第十三章 躁郁症——难以掌控的冰与火之歌
是抑郁,还是躁郁184
天才艺术家的“精神鸦片”188
第十四章 妄想症——我的世界我做主
跟踪狂的情爱妄想世界194
被害妄想症:世界危机四伏199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204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非常“振奋人心”。它就像是一本“怪咖”的宣言书,鼓励那些感到自己与众不同的人去拥抱自己的独特。我尤其喜欢作者在结尾部分所传递的积极信息。他/她并不是仅仅停留在分析问题,而是试图为那些“怪咖”们提供一种看待自己、融入社会的积极视角。作者强调,所谓的“怪咖”并不是社会的“异类”,而是可能对社会发展做出独特贡献的力量。他/她鼓励读者去发掘自己的“怪”之处,并将其转化为优势。我感觉这本书在某种程度上,是在为那些曾经因为“与众不同”而感到自卑、迷茫的人们提供一种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它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那些让我们感到“格格不入”的特质,或许正是我们最宝贵、最与众不同的地方。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于“成功”和“幸福”的定义也变得更加宽广,不再局限于世俗的标准,而是更加关注个体的内在价值和自我实现。
评分我不得不说,这本书简直是我近期读到最“出人意料”的一本。它完全颠覆了我对某些“怪咖”行为的刻板印象。我原本以为这本书会是一些关于心理疾病的科普,或者是一些关于如何识别“精神病患者”的指南,但事实并非如此。作者的关注点更加广泛,也更加深入。他/她探讨的“怪咖”不仅仅局限于那些有明显心理问题的人,而是将目光投向了那些在日常生活中,行为方式、思维模式与大多数人不同的人群。而且,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将这些“怪咖”行为归结为某种“缺点”或者“错误”,而是尝试去挖掘其背后可能存在的积极因素,甚至是某种超乎常人的才能。例如,作者可能会分析某些“强迫症”患者在细节上的极致追求,是如何在某些领域催生出惊人的成就;或者探讨某些“孤僻”的人,是如何拥有更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这种“双向赋能”的视角,让我对“怪咖”有了全新的认识,也让我更加欣赏那些不被“主流”所定义的个体。
评分我最近刚读完一本关于“怪咖心理学”的书,虽然我不能具体透露这本书的内容,但我想分享一下这本书带给我的整体感受和启发。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非常“另类”,它并没有按照传统的心理学书籍那样,从经典的弗洛伊德、荣格理论讲起,而是直接切入了一些我们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但又常常被忽视的“怪咖”现象。作者的视角非常独特,他/她似乎总能发现隐藏在看似正常行为背后的不寻常驱动力,并且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将其剖析开来。阅读的过程就像是在玩一个侦探游戏,你跟着作者的思路,一步步去解开那些“怪异”行为的谜团。我特别喜欢作者在举例时,那种对生活细节的敏锐捕捉,有时候是一些电影片段,有时候是一些日常对话,甚至是网络上的流行梗,都能被巧妙地用来解释复杂的心理学概念。这让这本书读起来一点都不枯燥,反而充满了趣味性,甚至有些令人捧腹。我发现,很多时候我们觉得某个人“怪”,其实只是因为我们不理解他/她的思维方式,这本书恰恰提供了一个理解不同思维模式的窗口,让我对“正常”和“不正常”这两个词有了更深的思考。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地方在于它对于“非主流”心理现象的关注。它好像专门为那些不走寻常路、不按常理出牌的人们发声。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像是被带进了一个充满奇思妙想的地下室,里面藏着各种各样我们平时不敢触碰的,或者不屑于去了解的心理特质。作者的笔触非常大胆,他/她似乎毫不忌讳地去探讨那些“阴暗面”或者“不那么光彩”的人性部分,但同时又带着一种深刻的理解和同情。我感觉作者并不是在批判,而是在尝试去解释,去拥抱那些“不一样”。尤其是在一些关于极端行为或者特殊癖好的讨论中,作者并没有简单地贴上“病态”的标签,而是深入分析其产生的根源,以及这些“怪咖”特质在某些特定情境下可能存在的价值。这种视角非常新颖,让我开始反思,我们社会对于“正常”的定义是不是过于狭隘了?是不是有很多被我们视为“怪咖”的人,其实只是拥有着我们尚未理解的独特能力或者生存方式?这本书挑战了我很多固有的认知,让我对人性的复杂性有了更深的敬畏。
评分坦白说,这本书的写作风格非常“反传统”。它没有那种一本正经的学术腔调,反而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朋友在跟你聊天,分享他/她对于人类行为的独到见解。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语言运用上的巧思,他/她能够用非常生动、形象的语言来描绘抽象的心理概念,有时候会用一些比喻,有时候会用一些拟人化的手法,让原本可能晦涩难懂的理论变得触手可及。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常常会有“原来是这样!”的恍然大悟的感觉。作者似乎有一种魔力,能够将那些隐藏在复杂人际关系、微妙情感冲突背后的心理机制,剥离出来,呈现在你眼前。而且,这本书的节奏把握得非常好,不会让你觉得信息量过载,也不会让你觉得拖沓。它总能在最恰当的时候给你一些“点醒”,让你对周围的世界以及自己有新的认识。我感觉自己像是经历了一场思维的“ Spa”,在享受乐趣的同时,也让自己的大脑得到了“按摩”,变得更加清醒和敏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