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一看就懂的超级记忆术-跟大师提升记忆力 | 作者 | 王利利 |
| 定价 | 36.00元 | 出版社 | 中国法制出版社 |
| ISBN | 9787509380666 | 出版日期 | 2017-03-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记忆是知识的wei一管库人。本书不仅讲解记忆的基本原理与科学规律,还介绍了各位记忆大师的记忆方法——记忆宫殿记忆法、思维导图记忆法、联想记忆法、谐音记忆法、图像记忆法等,以及凯撒大帝、拿破仑、托尔斯泰、陈寅恪、钱钟书等人的记忆故事。翻开这本书,就像走进了一座“记忆圣殿”。 跟大师学习记忆方法,一看就懂的超级记忆术,让你一学就懂,一看就会! |
| 作者简介 | |
| 王利利,畅销书作家,博闻强志,潜心写作,广泛涉猎心理学等人文社会科学,作品包括《跟大师提升记忆力》《别让失控毁了你》《心理学与人生规划》《图解记忆术》等。 |
| 目录 | |
| Part 1走进记忆殿堂 记忆大师的摇篮——世界脑力锦标赛 / 2 记忆群星璀璨时——古代的记忆达人 / 6 遗忘曲线——“记忆研究之父”艾宾浩斯 / 10 睡前醒后记性好——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 / 14 短时记忆广度:7±2——乔治米勒的记忆实验 / 18 想成为记忆达人吗——测测你的记忆力 / 22 Part 2记忆天才的故事 “天才”——与数字成朋友的丹尼尔塔曼特 / 30 《雨人》的原型——记忆天才金皮克 / 34 人体照相机——“天才画家”斯蒂芬威尔特希尔 / 39 “行走的百科全书”——“人体谷歌”布拉德威廉斯 / 43 记忆是不可承受之重——“过目不忘”的超忆症 / 47 Part 3记忆大师的秘诀 历史悠久的位置记忆法——西摩尼得斯的记忆宫殿 / 52 让思维自然地发散——托尼博赞的思维导图 / 56 让数字活起来——多米尼克记忆系统 / 60 这样记住扑克牌——记忆大师普里德摩尔的秘诀 / 64 记住31811位圆周率——擅长联想记忆的马哈德万 / 68 Part 4跟大师学记忆策略 “活字典”——记忆大师叶瑞财揭秘“记忆密码” / 74 把大脑变成资料库——记忆大师许敏光的记忆法 / 78 中国位女记忆大师——王茂华的思维导图战略 / 81 联想 图像——记忆大师张杰的记忆诀窍 / 85 让数字“活”起来——记忆大师陈智峰的“独特”记忆法 / 89 “过目不忘”——记忆大师刘明旺的记忆秘诀 / 92 “忆”名惊人的剑桥少年——记忆大师王点点的记忆法 / 97 Part 5跟大师学记忆诀窍 “火眼金睛”——记忆大师郑才千的“神奇”记忆力 / 104 “脑王”——记忆大师王峰的谐音记忆法 / 108 “记忆魔法师”——记忆大师袁文魁的记忆技巧 / 112 “人肉GPS”——记忆大师苏清波的记忆原理 / 116 被“逼”出来的强大脑——记忆大师李威的记忆诀窍 / 120 “汉字女英雄”——记忆大师胡小玲的“惊人”记忆力 / 124 “人脸识别器”——记忆大师倪梓强的记忆秘诀 / 128 Part 6跟大师学记忆法则 “指纹哥”——记忆大师吴天胜的独特记忆法 / 134 “肉眼扫描仪”——记忆大师黄金东的记忆力 / 138 “辨骨识人”——记忆大师史俊恒的“独门记忆法” / 142 “手机解锁王”——记忆大师刘鸿志的“神奇记忆力” / 146 “虹膜识人”——记忆大师孙小辉的实用记忆法 / 151 遵义“奇人”——记忆大师吴帝德的快速记忆法 / 155 苦练7年成“大师”——记忆大师胡希胜的图像记忆法 / 159 Part 7跟大师学记忆方法 1857=一把武器——记忆大师刘苏的谐音记忆法 / 164 提升观察力与注意力——记忆大师孔星宇的秘诀 / 168 将数字编成故事——记忆大师吴思远的“神奇”记忆方法 / 172 自学记忆方法——记忆大师林少波的“自我修” / 176 “辨音美少女”——记忆大师黄华珠的记忆技巧 / 180 “记忆女神”——记忆大师熊远芳的图像记忆法 / 184 给数字赋予生命——记忆大师蒋淑康的快速记忆法 / 188 Part 8阅读与记忆 博、记、读——马克思的超凡记忆力 / 194 积习读去,无书不读——朱熹的读书记忆法 / 198 将“十三经”倒背如流——顾炎武的“自督读书法” / 203 一字不差地背诵《红楼梦》——茅盾的“三遍读书法” / 208 让所读的书“活”起来——鲁迅的特色读书法 / 213 自学成数学家——华罗庚的“厚薄”读书法 / 218 “牛嚼”和“鲸吞”——秦牧的读书法 / 222 Part 9古今中外名人的记忆故事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钱钟书的记忆秘诀 / 228 学问近三百年来一人——陈寅恪惊人的记忆力 / 233 反复记忆——“湘西才子”沈从文的记忆力 / 237 把书“五马分尸”——国学大师李敖的记忆技巧 / 241 记住每一位士兵的面容和名字——恺撒大帝的记忆力 / 246 随口引证罗马法典——法兰西拿破仑的记忆力 / 250 背诵是记忆力的体操——“文坛巨匠”托尔斯泰的记忆力 / 255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这本书最让我惊喜的一点是,它并没有把记忆力提升描绘成一个需要付出巨大努力、牺牲大量时间的“苦差事”。相反,作者在书中反复强调,记忆术的运用应该是轻松愉快的,甚至可以融入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我读到书中关于“游戏化记忆”的章节时,感到非常兴奋。作者提倡将记忆的过程变得像玩游戏一样有趣,通过设置各种挑战、奖励和反馈,来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和记忆动力。这对于我这样一个容易感到枯燥、难以坚持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福音。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尝试书中的一些方法,比如利用成语、故事来记忆新概念,或者将学习内容转化为一场“记忆寻宝”游戏。我相信,当记忆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时,我们的记忆力才能得到真正的、持久的提升。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记忆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更聪明、更有效地学习的书,它让我对未来的学习生活充满了期待。
评分在我拿到这本书之前,我对“记忆术”的认知仅限于一些零散的、好像只存在于表演节目中的“过目不忘”的技巧。我总是觉得那是一种天赋,或者是一种非常特殊的训练才能达到的境界。但是,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这种看法。作者用非常清晰的逻辑和条理,将复杂的记忆过程分解成一个个简单易懂的步骤,并且提供了大量的练习素材和方法。我尝试了书里介绍的“编码”和“解码”技巧,用来记忆数字和单词,发现效果非常显著。特别是对于那些没有逻辑性、难以记忆的随机信息,比如电话号码、密码等,通过书中的方法,我能够快速地将它们转化成有意义的联想,从而大大降低了遗忘的概率。而且,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记住”的技巧,它更侧重于如何“高效地学习”和“有策略地记忆”,这对于我这个常常感到学习效率低下的学生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我开始相信,通过系统性的学习和练习,我也可以拥有令人称羡的记忆力。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真是太吸引人了,一眼看过去就让人觉得,哦,原来记忆力是可以如此轻松掌握的!“一看就懂”这四个字,瞬间就打消了我对“记忆术”高深莫测的顾虑。我一直觉得自己记性不好,学东西总是要比别人慢半拍,尤其是那些需要大量记忆的内容,比如新的工作技能、人名地名、甚至是购物清单,常常会遗漏或者记错,这让我感到很沮丧。我曾尝试过一些传统的记忆方法,比如反复阅读、做笔记,但效果都不太理想,总觉得效率不高,而且过程也有些枯燥。所以,当看到这本书的介绍时,我立刻燃起了希望。我想象着,如果真的能像书名所说的那样,只需要“一看就懂”,那该是多么神奇的事情啊!我特别好奇,书里到底会传授哪些“超级记忆术”?会不会是一些我从未听说过的、颠覆性的方法?我期待着它能提供一些具体、可操作的技巧,而不是空泛的理论。我也想知道,这个“大师”究竟是谁,他的记忆力有多么“超级”,他的经验又是如何被提炼成如此易懂的“术”的。总而言之,这本书在我心中已经种下了一颗期待的种子,我迫切地想知道,它能否真正地帮助我解锁记忆的潜能,让我在学习和生活中变得更加高效和自信。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书的作者在“沟通”和“启发”方面做得非常出色。他没有直接告诉你“记住这个”,而是通过各种生动的故事、贴切的比喻,以及一些引人入胜的案例,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就理解了记忆的精髓。我印象最深的是,书中用“大脑是一个花园”的比喻来解释记忆的形成和巩固,虽然听起来有点抽象,但作者却能用非常具体的例子来说明,比如“播种”(输入信息)、“灌溉”(复习巩固)、“除草”(遗忘)。这样的比喻,让原本可能晦涩的科学道理变得活灵活现,也更容易被大脑所接受和吸收。而且,作者在书中不断强调“理解”的重要性,他认为死记硬背是低效的,只有真正理解了信息的内涵,才能让记忆更加深刻和持久。这让我反思了自己以往的学习方式,发现很多时候我只是在“机械地记忆”,而忽略了对知识的深层理解,怪不得学完很快就忘了。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不仅教我“术”,更引导我“悟”。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的第一感觉是,原来记忆力提升并非遥不可及的神话,而是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持续的练习来达成的。书里没有那些令人望而却步的专业术语,也没有复杂的理论模型,而是用非常接地气、甚至可以说是有趣的方式,一步步引导读者去理解记忆的运作原理,并提供了一系列实用的记忆技巧。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联想”和“图像化”的讲解,这让我意识到,我们的大脑天生就擅长将信息进行关联和可视化,只要我们掌握正确的方法,就能将枯燥的信息转化为生动有趣的画面,从而达到过目不忘的效果。举个例子,书里提到的“地点法”,我尝试着应用到记忆一个复杂的流程上,发现效果惊人。以往我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死记硬背,现在我只需要在脑海中构建一个熟悉的场景,将流程的每个步骤“放置”在场景的不同位置,每次回忆的时候,就像在场景中进行一次“寻宝”,信息自然而然地就浮现出来了。这种感觉,就像是突然打开了记忆的“任督二脉”,让我在工作和学习中受益匪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