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北大國學課
定價:49.00元
作者:博文
齣版社:吉林文史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5-01
ISBN:9787547242018
字數:
頁碼:250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北京大學是一所屹立百年的高等學府,自1898年京師大學堂創建以來,她見證瞭中國近百年風雲變幻的曆史。北大的國學課質量之高在中國首屈一指,早期的北大湧現齣的傑齣人物有蔡元培、鬍適等一大批國學大師,這些人是北大的先驅,也是北大精神的奠基者。
但是,如果大師們的智慧閃光僅僅局限於北大講堂,對於社會將是一件憾事。因此,《北大國學課》精選瞭章太炎、呂思勉、劉師培等學者的作品或演講錄,讓你可以隨時隨地聆聽大師的諄諄教誨。入選的這些學者或者曾在北大任教,或者是老北大精神的傳承者,或者其著作對北大的學術研究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在國學方麵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他們學識淵博卻不為學識所纍,擁有突齣的理念和的思想;他們淡泊名利,保持著自己獨立的人格和道德操守;他們秉天地之氣而來,將智慧播撒於人間。他們的經典著作,不僅在文化學術界享有盛譽,也在廣大讀者中間有著較高的知名度。
雖然,不是每一個充滿夢想的人都能有幸到北大聆聽大師們充滿智慧的教誨,但是卻可以通過《北大國學課》感受到他們的知識和智慧、博大的胸襟和人格的魅力,品味到北大濃鬱的人文氣息,學會深刻地理解和把握人生,在未來的人生旅途中,創造齣屬於自己的輝煌。
目錄
作者介紹
文摘
《北大國學課》:
節 概論
我在東京曾講演過一次國學,在北京也講演過一次,今天是第三次瞭。國學很不容易講,有的也實在不能講,必須自己用心去讀去看。如曆史,本是不能講的,古人已說“一部十七史從何處說起”,現在更有二十四史,不止十七史瞭。即《通鑒》等書似乎稍簡要一點,但還是不能講。如果隻像說大書那般鋪排些事實,或講些事實夾些論斷,也沒甚意義。所以這些書都靠自己用心去看,我講國學,隻能指示些門徑和矯正些近人易犯的毛病。今天先把“國學概論”分做兩部研究:
甲國學之本體
一、經史非神話
二、經典諸子非宗教
三、曆史非小說傳奇
乙治國學之方法
一、辨書籍的真僞
二、通小學
三、明地理
四、知古今人情的變遷
五、辨文學應用
甲國學之本體
一、經史非神話
在古代書籍中,原有些記載是神話,若《山海經》《淮南子》中所載,我們看瞭,覺得是怪誕極瞭。但此類神話,在王充《論衡》裏已有不少被他看破,沒有存在的餘地瞭。而且正經正史中本沒有那些話,如盤古開天闢地、天皇、地皇、人皇等,正史都不載。又如“女媧煉石補天”“後羿射日”那種神話,正史裏也都沒有。經史所載,雖在極小部分中還含神秘的意味,大體並沒神奇怪離的論調,並且,這極小部分的神秘記載,也許使我們得有理的解釋。
《詩經》記後稷的誕生,頗似可怪。因據《爾雅》所釋“履帝武敏”,說是他的母親,足蹈瞭上帝的拇指得孕的。但經毛公注釋,訓帝為皇帝,就等於平常的事實瞭。
《史記·高帝本紀》說高祖之父太公,雷雨中至大澤,見神龍附高祖母之身,遂生高祖。這不知是太公捏造這話來,還是高祖自造。即使太公真正看見如此,我想其中也可假托。記得湖北曾有一件奸殺案:“一個奸夫和奸婦密議,得一巧法,在雷雨當中,奸夫裝成雷公怪形,從屋脊而下,活活地把本夫打殺。”高祖的事,也許是如此。他母親和人私通,奸夫飾做龍怪的樣兒,太公自然不敢進去瞭。
從前有人常疑古代聖帝賢王都屬假托,即如《堯典》所說“欽明文思安安,剋明俊德……”等等的話,有人很懷疑,以為那個時候的社會,哪得有像這樣的完人。我想,古代史傢敘太古的事,不能詳敘事實,往往隻用幾句極混統的話做“考語”,這種考語原容易言過其實。譬如今人做行述,遇著沒有事跡可記的人,每隻用幾句極好的考語。《堯典》中所載,也不過是一種“考語”,事實雖不全如此,也未必全不如此。一
《禹貢》記大禹治水,八年告成。日本有一博士,他說:“後世鑿小小的運河,尚須數十年或數百年纔告成功,他治這麼大的水,哪得如此快?”因此,也疑禹貢隻是一種奇跡。我卻以為大禹治水,他不過督其成,白有各部分工去做;如果要親身去,就遊曆一周也不能,何況鑿成!在那時人民同受水患,都有切身的苦痛,免不得閤力去做,所以“經之營之,不日成之”瞭。《禹貢》記各地土地腴瘠情形,也不過依報告錄齣,並不必由大禹親自調查的。
太史公作《五帝本紀》,擇其言尤雅馴者,可見他述的確實。我們再翻看經史中,卻也沒載盤古、三皇的事,所以經史並非神話。
其他經史以外的書,若《竹書紀年》《穆天子傳》,確有可疑者在。但《竹書紀年》今存者為明代僞托本,可存而不論,《穆天子傳》也不在正經正史之例,不能以此混彼。後世人往往以古書稍有疑點,遂全目以為僞,這是錯瞭!
二、經典諸子非宗教
經典諸子中有說及道德的,有說及哲學的,卻沒曾說及宗教。近代人因為佛經及耶教的《聖經》都是宗教,就把國學裏的“經”,也混為一解,實是大誤。“佛經”“聖經”的那個“經”字,是後人翻譯時隨意引用,並不和“經”字原意相符。經字原意隻是一經一緯的經,即是一根綫,所謂經書隻是一種綫裝書罷瞭。明代有綫裝書的名目,即彆於那種一頁一頁散著的八股文墨捲,因為墨捲沒有保存的價值,彆的就稱作綫裝書瞭。古代記事書於簡。不及百名者書於方,事多一簡不能盡,遂連數簡以記之。這連各簡的綫,就是“經”。可見“經”不過是當代記述較多而常要翻閱的幾部書罷瞭。非但沒含宗教的意味,就是漢時訓“經,,為“常道”,也非本意。後世疑經是經天緯地之經,其實隻言經而不言天,便已不是經天的意義瞭。
中國自古即薄於宗教思想,此因中國人都重視政治。周時諸學者已好談政治,差不多在任何書上都見他們政治的主張。這也是環境的關係:中國土地遼廣,統治的方法,急待研究,比不得歐西地小國多,沒感著睏難。印度土地也大,但內部分許多小邦,所以他們的宗教易於發達。中國人多以全力著眼政治,所以對宗教很冷淡。
很反對宗教,他說:“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孔子對於宗教,也反對。他雖於祭祀等事很注意,但我們味“祭神如神在”的“如”字的意思,他已明白告訴我們是沒有神的。《禮記》一書很考究祭祀,這書卻又齣自漢代,未必是可靠。
……
序言
對於一個非專業人士來說,接觸傳統國學最大的障礙往往在於語言的隔閡——文言文的理解難度。我之前嘗試過幾本原著,讀起來實在像在啃石頭,很快就失去瞭興趣。但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示範。它的“譯注”部分,不是簡單地將文言翻譯成現代白話,而是非常精妙地做到瞭“信、達、雅”的平衡。譯文保持瞭相當的文人氣息,讀起來不至於太過口語化而失瞭味道,同時注釋也極其到位,對於那些關鍵概念,如“氣”、“性”、“理”、“道”等,都提供瞭清晰且多角度的解釋,甚至會對比不同學者的不同理解。更絕妙的是,作者在某些難以理解的長句後,會用一段精煉的現代漢語進行“意譯小結”,這就像是走在一條崎嶇的山路上,每隔一段路程就有一位嚮導為你指點迷津,讓你瞬間豁然開朗,從而有信心繼續前行。它成功地搭起瞭一座堅實的橋梁,讓普通人也能安全且愉悅地踏入傳統學術的殿堂。
評分這本書最讓我感到驚喜的是它在“融會貫通”上的努力。傳統國學經典浩如煙海,很多入門書籍往往隻聚焦於某個孤立的領域,導緻讀者學到的知識是碎片化的。然而,這套課程的設計師顯然有著極高的視野,他們非常巧妙地建立起瞭不同學派、不同時期思想之間的關聯網絡。比如,在講到宋明理學時,它沒有孤立地介紹程硃陸王,而是迴溯到魏晉玄學中“名教與自然”的張力,再聯係到先秦儒傢對“人倫秩序”的構建,形成瞭一個完整的思想演變圖景。這種宏觀的把握能力,極大地幫助我構建瞭對中國古代思想史的整體認知。它讓我明白瞭,那些看似分散的哲學流派,其實都是在迴應著中華文明數韆年來未曾解決的幾大核心命題。這套書真正做到瞭“見微知著”,讀透其中一個部分,就能對整個思想體係産生更深刻的聯想和推斷,極大地提升瞭知識的遷移應用能力。
評分這套書的裝幀設計簡直是藝術品,拿到手裏就能感受到那種沉甸甸的文化底蘊。封麵那種深邃的墨綠色,配上燙金的古典紋樣,不張揚卻自有一股大傢風範。內頁的紙張選得也極好,米白色的紙張,印刷的字體清晰銳利,閱讀起來眼睛非常舒服,長時間盯著也不會有那種刺目的感覺。我尤其欣賞齣版社在細節上的處理,比如扉頁的設計,引用瞭古代名傢的手跡作為裝飾,一下子就把人拉迴到瞭那個充滿智慧與風骨的年代。翻閱的過程中,那些精心排版的引文和注釋,布局疏密有緻,讓人感覺這不是一本簡單的教材,而是一部值得珍藏的案頭書。即便是對國學不太深入的讀者,僅僅是欣賞它的物理形態,也會被深深吸引。這種對書籍本身的尊重,反映瞭齣版方對傳統文化的敬畏之心,現在的很多齣版物為瞭追求速度和成本,往往忽略瞭書籍的“質感”,但這次的體驗,完全是物超所值,讓人願意花時間去細細品味,甚至隻是放在書架上,也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綫。它讓“閱讀”這件事本身,重新迴歸到一種儀式感和享受之中。
評分坦白說,我抱著一種審慎甚至略帶懷疑的態度開始閱讀這套書的,因為市麵上很多以“國學”為名的齣版物,內容浮誇、立論輕佻。但隨著閱讀的深入,我發現作者團隊的學術功底和嚴謹態度是毋庸置疑的。他們沒有去迎閤大眾對“神秘東方智慧”的獵奇心理,而是腳踏實地,迴歸經典文本本身進行紮實的闡釋。在處理有爭議的學術觀點時,他們也處理得非常得體,往往會呈現齣正反兩方的觀點,讓讀者自己去權衡判斷,而不是武斷地下結論。這種尊重讀者獨立思考的治學態度,是我非常欣賞的。它讓我明白,真正的國學研究,不是去“發現”什麼驚天秘密,而是沉浸於前人智慧的海洋中,進行審慎的辨析和體悟。這本書更像一位耐心而博學的老師,引導我走上瞭一條需要終身學習的求知之路,而不是提供一個現成的、終極的答案。這種謙遜而深刻的學術氣質,是極其難得的。
評分我最近迷上瞭一種“慢閱讀”的法子,就是選擇那些內容密度極高、需要反復咀嚼的書籍,而這本書恰恰提供瞭這樣的土壤。它不像市麵上那些流行的快餐式解讀,而是采取瞭一種非常嚴謹、層層遞進的結構。初讀時,可能會覺得有些晦澀,需要不斷地查閱旁邊的注釋或者迴頭復習前文的論點,但這正是其價值所在——它強迫你的思維動起來,去主動搭建知識的框架,而不是被動接受喂食。比如其中關於“中庸之道”的闡述,它沒有落入俗套地隻講“不偏不倚”,而是深入剖析瞭其在不同曆史情境下的動態平衡哲學,引用瞭大量的先秦文獻進行佐證,邏輯鏈條清晰得如同精密的鍾錶。我發現,每隔一段時間重讀同一章節,都會有新的領悟,這說明它的思想內核是極其深厚的,具有極強的生命力,能夠隨著讀者的閱曆增長而展現齣新的麵嚮。這是一種“活的學問”,而不是僵死的教條,讓人欲罷不能。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