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繁体、大字、竖排、注音。繁体,又称为正体,是中华汉字的正统传承,中华经典一直是以繁体字的形式传承的;大字,旨在方便儿童认识汉字,减少视觉疲劳。竖排,是中国典籍固有的排版方式,其藴含深厚智慧,好处甚多。注音采用的是汉语拼音,旨在保证初学者读音之准确。
2.内容全面、丰富。承传几千年的文化经典,传递圣贤智慧的古典巨着。本套《中华经典诵读教材》囊括中华儒释道文化三家典籍,内容更加全面、丰富。
3.采用善本,注音准确。本套丛书经文一律采用纯善的底本,反复校对,标点、注音参考学者注疏,力求准确无误。适合作为少年儿童的经典诵读教材,也可以作为成年人学习经典的诵读读本。
4.排版大方、疏阔。本套丛书内文排版大方、疏阔,符合人们阅读习惯,阅读起来非常舒适,利于保护视力健康。
5.设计装帧精致典雅。本套丛书在设计装帧方面精致典雅,简洁大方,古朴庄重,尽量体现古书韵味,更加悦目。
海报:
《中华经典诵读教材》(全18册)遴选中华传统文化中儒释道典籍三十五种,采用大字注音、正体竖排,是一套专门用于诵读的经典教材。经文采用纯善的底本,反复校对,标点、注音参考学者注疏,力求准确无误。适合作为少年儿童的经典诵读教材,也可以作为成年人学习经典的诵读读本。
《中华经典诵读教材》(全18册)包括:《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德育启蒙、孝经》《弟子规、太上感应篇、十善业道经(附:朱子治家格言、文昌帝君阴骘文)》《了凡四训》《女四书、女孝经》《声律启蒙、笠翁对韵》《幼学琼林、龙文鞭影》《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礼记选》《诗经》《尚书》《左传选》《易经》《道德经、庄子选》《唐诗三百首》《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心经、金刚经(附:佛说阿弥陀经、普贤行愿品、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地藏菩萨本愿经》。
“中华文化讲堂”,自2009年出版第壹套书以来,迄今已经在中国书店、团结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群言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九州出版社等出版传统文化经典图书壹百多种,发行遍及海内外。
中华文化以儒释道三家文化为主流,其根是孝,其本是敬。落实在孝亲尊师。中华传统文化,五伦、五常、四维、八德是也。文化是民族之灵魂,教育是文化之生机。古人有云:壹时劝人以口,百世劝人以书。又云: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第壹件好事还是读书。以弘扬中华文化、净化社会人心为宗旨的“中华文化讲堂”系列丛书,旨在劝人断恶修善、净化社会人心。四年多来,先后出版《群书治要》《国学治要》等国学经典和净空老法师、王凤仪老善人、钟茂森博士、蔡礼旭老师等古今大德的大量着作。其中不少图书被赠送给多位党和国家的领导人,日本、马来西亚、斯里兰卡等国家元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各国代表等,并发行流通到加拿大、印尼、德国、马来西亚等地和、香港等地,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让中华传统文化传播到千家万户,利益了大量人群。
1.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德育启蒙、孝经
2.弟子规、太上感应篇、十善业道经(附:朱子治家格言、文昌帝君阴骘文)
3.了凡四训
4.女四书、女孝经
5.声律启蒙、笠翁对韵
6.幼学琼林、龙文鞭影
7.大学、中庸、论语
8.孟子
9.礼记选
10.诗经
11.尚书
12.左传选
13.易经
14.道德经、庄子选
15.唐诗三百首
16.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17.心经、金刚经(附:佛说阿弥陀经、普贤行愿品、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18.地藏菩萨本愿经
出版说明
中华文明,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是世界上流传至今、没有中断的文明。
中华文明价值中为重要的,就是祖先给我们留下的大量经典。这些典籍,薪火相传,一直流淌在中国人的血液中。
近年来,由于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在大量志士仁人的努力推动下,中华传统文化逐渐迎来了复兴的春天。
在此背景下,我们编辑出版了这一套《中华经典诵读教材》,旨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延续传统,推动读经教育的普及。本套教材采用繁体、大字、竖排、注音,这在目前出版的众多经典诵读本当中,并不多见。繁体,又称为正体,是中华汉字的正统传承,中华经典一直是以繁体字的形式传承的;大字,旨在方便儿童认识汉字,减少视觉疲劳。竖排,是中国典籍固有的排版方式,其藴含深厚智慧,好处甚多。注音采用的是汉语拼音,旨在保证初学者读音之准确。
中华文化以儒释道三家为主流,其核心为伦理、道德、因果之教育。儒道两家是诞生于中国的本土文化,佛教虽诞生于印度,但是自汉代传入中国以来,早已经和儒道融合为一体。因此,我们在经典篇目的选取上,打破了一般只选儒家典籍的惯例,将选取范围扩大到儒释道三家的经典上。儒家典籍选取了《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德育启蒙》《孝经》《朱子治家格言》《声律启蒙》《笠翁对韵》《幼学琼林》《龙文鞭影》等童蒙养正经典和「四书五经」中的《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周易》《尚书》《诗经》《春秋左传选》《礼记选》,此外还收入了古代女子读物《女四书·女孝经》,诗歌选本《唐诗三百首》以及《了凡四训》。道家典籍则收入《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道德经》和《庄子选》四种,佛家典籍则挑选了《十善业道经》《地藏菩萨本愿经》《无量寿经》《心经》《金刚经》《佛说阿弥陀经》《普贤行愿品》《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八种。经文和注音均参考历代注疏和诸家版本,严加考证,以求善。
这套书不仅适合广大少年儿童作为读经教材,即便是成年人,读诵这些经典,也是大有益处的。古人云:「旧书不厌百回读」。我们期待着,这些典籍能够家弦户诵,朗朗的读书声能传遍中华大地,让古老的中华文明,重新焕发出新的活力。
中华文化讲堂编辑部
二〇一四年七月
……
我花费了大量时间研读了其中的部分篇章,感受最深的是它在“通俗易懂”与“保持原貌”之间找到的那个微妙的平衡点。很多国学普及读物为了迎合大众,往往过度删减或用过于现代的语言进行“翻译”,结果失去了原著的韵味和力量。然而,这套教材似乎采用了更为审慎的态度。它在保持古籍原貌的基础上,辅以精准而又不失文采的注释和导读,使得即便是初涉经典领域的读者,也能顺畅地进入文本的世界,理解其核心思想,而不是被晦涩的词句阻挡在外。例如,在解读那些蕴含哲理的段落时,注释的部分能巧妙地将先贤的论述与现实生活中的场景进行关联,让那些流传千年的智慧立刻变得鲜活起来,触手可及。这种循序渐进的引导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学习经典文化的门槛,让人感觉学习的过程是享受而非负担,是探索而非被迫灌输。
评分这套书的编纂体例非常具有系统性,体现了编者对国学体系结构的深刻理解。它并非简单地将几部大部头硬凑在一起,而是通过巧妙的章节编排和内容侧重,构建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中国传统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入门框架。我注意到,不同册次在选取篇目时,都精准地抓住了该经典最具代表性的精神内核。比如,在涉及伦理道德的部分,它能精确地挑选出最能体现“修身、齐家、治国”渐进逻辑的章节进行强化解读;而在涉及治世方略时,则侧重于那些体现历史经验教训的片段。这种结构化的安排,使得学习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清晰地看到不同经典是如何相互呼应、共同构建起中华文明宏大叙事的,形成了一个立体而非孤立的知识网络,这对建立系统性的国学认知至关重要。
评分这套书的装帧设计简直让人眼前一亮,尤其是那18册的套装,摆在书架上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纸张的质感摸上去非常舒服,印刷清晰,字体大小适中,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更值得称赞的是,这套书的排版布局考虑到了读者的阅读习惯,重点内容或注释部分的处理得当,既不会喧宾夺主影响主文本的流畅性,又能随时提供必要的知识补充。我尤其喜欢它在细节上体现出的匠心,比如某些册次的封面采用了烫金或浮雕工艺,瞬间提升了整套书的典雅气质。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爱好者,我深知载体的品质对阅读体验的重要性,这套书在物理层面的精良制作,无疑为深入领略经典内容的深邃内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它不只是一套书,更像是一份值得珍藏的文化礼品,无论是自用还是赠予他人,都显得既有品位又具分量,让人爱不释手,愿意时常翻阅摩挲。
评分从一个学习者的角度来看,这套书最宝贵的一点是它激发了我主动探究的欲望。很多教材读完后,我们只记住了结论,但这部教材给我的感觉却是,它像一位耐心的老师,不断地抛出引人深思的问题。在阅读过程中,书中对一些关键概念的阐释,往往不是给出一个标准答案,而是引导读者去对比不同经典的论述角度,自己去体会其中细微的差别和共通之处。这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极大地锻炼了我的思辨能力。我发现自己不再满足于“知道”了书里说了什么,而是开始思考“为什么”古人会这样说,以及“如何将”这些理念应用到当下的生活和工作决策中去。这种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建构知识体系的转变,是任何单纯的知识点罗列都无法比拟的巨大收获。
评分这套书的学术价值和实践价值达到了一个令人赞叹的统一。我曾尝试阅读一些纯粹的学术研究文献来理解这些经典,但往往因为过于枯燥和专业性过强而难以坚持。而这套教材则非常巧妙地融入了现代教育学的理念。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人文精神的熏陶。通过这些历久弥新的文字,我仿佛与古代的圣贤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体会到古人处理人际关系、面对人生困境时的气度和智慧。特别是对于当代社会中出现的许多焦虑和迷茫,这些经典中蕴含的“安身立命”之道,提供了非常坚实的精神支撑和有效的应对策略。它让我们明白,中华民族的智慧并非束之高阁的古董,而是可以随时取用的精神食粮,滋养着每一个现代中国人的内心世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