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康熙字典(增订版)
定价:298.0元
作者:(清)张玉书,撰,王宏源增 订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6-01
ISBN:9787509770931
字数:5600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康熙字典》是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曾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收录汉字多的古代字典。《康熙字典》收字丰富,在很长一个时期内是我国字数多的一部字典。
2008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王宏源新勘本《康熙字典(修订版)》,一经面世获得了巨大反响。近日,现编者在其基础上增加了近60万字的增订内容,历时十余年,完成了其姐妹篇《康熙字典(增订版)》一书的编撰工作。
《康熙字典》原书收字47,035字,去除重复,收字46961字。在目前国际发布的Unicode字符编码涉及表意文字共发布了ABCD四个字符区,计75974个单字。两者相比较,《康熙字典(增订版)》共增加《康熙字典》原书未收字29014字。
目录
作者介绍
张玉书(1642年7月22日~1711年7月3日) 字素存,号润甫,江苏丹徒(今江苏镇江)人。张九徵次子,长兄为张玉裁。自幼刻苦读书,顺治十八年(1661)进士,精春秋三传,深邃于史学。历任翰林院编修、国子监司业、侍讲学士,累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清圣祖康熙五十年五月十八日卒于热河,谥号文贞。
王宏源,男,1964年出生于山东青岛,瀚堂典藏古籍数据库、瀚堂近代报刊数据库创始人,现任北京市正字典藏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1983-1991年,王宏源就读于清华大学物理系,获理学学士、工学硕士学位;1997-1999年,就读于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获硕士学位;1999- 2010年,工作于加拿大多伦多IBM实验室任软件工程师;2011年赴台北创业。2004年成立北京时代瀚堂科技有限公司,2010年创立北京市正字典藏科技有限公司。2010年10获届中国留学人才归国创业“腾飞奖”,2012年,获批海淀区“海英计划”人才专项企业名单。2012年7月,入选北京“聚集工程”,被聘为北京市特聘专家。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内容深度远超我的预期,它不仅仅是提供了一种信息或一种观点,更像是一次对既有认知体系的全面挑战和拓展。作者似乎拥有对所探讨领域近乎偏执的钻研精神,每一个论点都建立在扎实的研究和严谨的逻辑推理之上。阅读过程中,我不得不时常停下来,拿起其他资料进行交叉比对,因为书中提出的许多观点都非常新颖,甚至有些颠覆性,迫使我跳出原有的思维定势。它不是那种可以轻松浏览的作品,需要全神贯注地去消化和理解那些复杂的概念和论证链条。尽管过程稍显费力,但每当攻克一个难点,那种豁然开朗的成就感是无与伦比的。对于任何一个真正渴望深入探究某一门学问的求知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架设在知识海洋中的一座坚实桥梁,引导人走向更深远的境界。
评分我必须赞扬作者在处理复杂主题时所展现出的那种近乎冷峻的客观性。在面对那些容易引发情绪波动的敏感议题时,作者始终保持着一种超然的视角,避免了任何形式的主观臆断和道德审判。他更倾向于呈现事实的多面性,细致地剖析不同立场背后的逻辑根源和历史成因,让读者自己去构建判断。这种“让事实说话”的处理方式,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与权威性。我特别欣赏他那种将宏大叙事与微观案例巧妙结合的能力,通过那些鲜活的小故事或具体的历史细节,将抽象的理论变得触手可及,避免了纯粹理论阐述的枯燥感。整本书读下来,没有感受到任何说教的意味,只有一种被引导着进行独立思考的愉悦体验,这才是严肃的学术或思想作品应有的姿态。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实在让人眼前一亮,拿到手里就感觉沉甸甸的,很有分量感。封面采用了经典的古籍风格,配色沉稳大气,那种墨香氤氲的感觉扑面而来。纸张的选择也相当考究,触感温润细腻,而且厚实得几乎不用担心洇墨的问题,即便是用钢笔蘸墨书写,也能保持字迹的清晰锐利。排版上看得出是用心了的,字号大小适中,行距疏朗有致,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也不会感到过于疲劳。我尤其欣赏它在细节之处的处理,比如书脊的装订工艺,平整而牢固,翻阅时书籍可以平摊开来,这对于查阅工具书来说简直是福音。而且,侧边切口处理得非常干净利落,整体呈现出一种匠心独具的美感。光是放在书架上,它本身就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散发着一种传统文化的气息,让人忍不住想要去亲近和探索。这种对实体书质感的极致追求,在如今这个电子阅读盛行的年代,显得尤为珍贵和难得。
评分初次翻阅这部作品,我立刻被作者那如行云流水般的叙事笔触所吸引。他的文字功底深厚,遣词造句精准而富有韵味,仿佛每一句话都经过了千锤百炼。故事的推进节奏掌握得恰到好处,张弛有度,既有引人入胜的悬念设置,也有细腻入微的情感刻画。角色塑造更是出彩,每一个人物都有着鲜明的个性和复杂的内心世界,他们的成长轨迹和面临的抉择,都让人感同身受,仿佛自己也置身于那个特定的时空背景之下。作者对于环境氛围的渲染能力也极其出色,无论是宏大的历史场景还是私密的内心独白,都能通过文字被描绘得淋漓尽致,具有极强的画面感。读到某些段落时,我甚至会不自觉地停下来,反复咀嚼其中蕴含的深意和精妙的修辞手法,着实是一场酣畅淋漓的文字盛宴。
评分这部作品的后劲实在太大了,合上书页后,那种沉甸甸的反思感久久不能散去。它并非那种读完即忘的消遣之作,而是像一枚种子,在你心底悄悄埋下,后续的生活经历和观察,都会不断地去激活和滋养其中的思想。我发现自己在日常交流、新闻阅读甚至对自身行为模式的审视中,都会不自觉地调动起书中提供的那些分析框架和概念工具。作者似乎精准地捕捉到了时代精神中那些不易察觉的脉动,并将之凝练成可供我们把握的洞察力。与其说这是一本书,不如说它提供了一套全新的透镜,让我们得以用更清晰、更具穿透力的目光去审视我们所处的世界。我敢断言,这本书的影响力将是持续而深远的,它无疑会成为我个人阅读历程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