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斋杂著(上下册)(平装) 9787532547142

牧斋杂著(上下册)(平装) 9787532547142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清钱谦益,钱仲联 标校 著
图书标签:
  • 清代文献
  • 顾炎武
  • 学术著作
  • 史学
  • 文化史
  • 思想史
  • 明清史
  • 古籍
  • 平装本
  • 牧斋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枫林苑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32547142
商品编码:30015596948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07-06-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牧斋杂著(上下册)(平装)

定价:75.00元

作者:(清)钱谦益,钱仲联 标校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06-01

ISBN:978753254714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899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钱谦益,字受之,号牧斋,是明清之际的闻人、学者、文坛。此书收录了他一生的诗文作品,有《初学集》、《有学集》、《投笔集》、《苦海集》、《牧斋晚年家乘文》、《钱牧斋先生尺牍》、《牧斋先生有学集文抄补遗》、《有学集文集补遗》、《牧斋外集》、《牧斋集补》、《牧斋集再补》等,对于全面地了解钱谦益生平交游及思想历程,对于理性评价其一生的是非功过,本书所收录文字都有重要的文史资料价值。

目录


投肇集(卷上)
金陵秋舆八草堂韵 己亥七月初一日作
后秋舆八首之二 八月初二日闻警而作
后秋舆之三 八月初十日,小舟夜渡,惜别而作
后秋舆之四 中秋夜,江村无月而作
后秋舆之五 中秋十九日,暂回村庄而作
后秋具之六 九月初二日,泛舟吴门而作
后秋舆之七 庚子中秋
投簟集(卷下)
后秋舆之八 庚子阳月初一,拂水拜墓作
后秋舆之九 庚子十月望日
后秋舆之十 辛丑二月初四日,夜宴述古堂,酒罢而作
后秋舆之十一 辛丑岁逼除作。时自红豆江村徙居半野堂绛云余烬处
后秋舆之十二 壬寅三月二十三丑以后,大临无时,啜泣而作
吟罢自题长句接闷二首 壬寅三月二十九日
后秋舆之十三 自壬寅七月至癸卵五月,为言繁舆,鼠泣血,感恸而作,犹冀其言口之或诬也
癸卯中夏六日重题长句二首
苦海集
 ……
牧斋晚年家乘文
钱牧斋先生尺牍
牧斋有学集文鈔補遗
有学集文集辅遗(上)
有学集文集補遗(中)
有学集文集補遗(下)
牧斋外集
牧斋集補
牧斋集再補
附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牧斋杂著》(上下册)(平装) 作者: 钱谦益 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4年 ISBN: 9787532547142 书籍简介: 《牧斋杂著》是明末清初文学家、思想家钱谦益(字牧斋)晚年所著的一部文集,共分为上下两册,采用平装形式出版。此书是研究钱谦益思想、文学成就以及明末清初社会历史的重要文献。书中收录了钱谦益生平创作的各类文章,内容广泛,涵盖诗文、序跋、书信、奏议、杂记、学术论著等多个方面,充分展现了钱谦益作为一代文宗的深厚学养、广博见识以及对时局的深刻洞察。 内容概览: 上册 主要收录了钱谦益的诗歌、散文以及部分学术著作。 诗歌部分: 钱谦益的诗歌数量众多,风格多样,既有早期学习唐诗宋诗的严谨之作,也有晚年抒发个人情感、评论时事的自由之篇。他的诗歌善于描摹景物,寓情于景,语言精练,意境深远。在诗歌题材上,他涉猎广泛,既有山水田园之乐,也有咏史怀古之思,更有对人生际遇的感慨。尤其是他晚年的一些诗作,流露出对世事变迁、身世飘零的无奈与伤感,情感真挚,动人心弦。这些诗歌不仅是其个人心路历程的写照,也是明末文人心境的缩影,为我们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氛围提供了生动的素材。 散文部分: 钱谦益的散文同样成就斐然。他擅长撰写各类实用文体,如序、跋、记、传等。这些文章言辞恳切,逻辑严密,见解深刻。在序跋类文章中,他常常能够抓住作品的精髓,或赞扬作者的才华,或评论作品的得失,或阐述自己的学术观点,见解独到,分析透彻。他的记事性散文,文笔生动,叙事清晰,对于了解当时的历史事件、社会风貌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此外,书中还收录了一些思想性较强的杂文,讨论了文学、历史、哲学等多个领域的问题,展现了他深厚的理论功底和独立思考的精神。 学术著作片段: 上册中可能还包含部分钱谦益的学术论述。钱谦益在明末学术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不仅是文学大家,也是重要的史学家和思想家。他对经学、史学、文学等均有深入研究。虽然《牧斋杂著》并非一部系统的学术专著,但其中零散的论述,如对某些历史事件的考订、对古代典籍的解读、对文学批评的看法等,都体现了他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卓越的学术见解。这些内容对于还原明末学术思想的原貌,理解钱谦益的学术思想体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下册 则更多地侧重于钱谦益的史论、书信、以及一些涉及政治、社会议题的杂著。 史论与历史评论: 钱谦益对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深刻的见解。在史论部分,他常常对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人物进行评析,其观点往往独树一帜,不落俗套。他擅长从宏观角度把握历史脉络,从微观处洞察人物心理,对历史真相的探求,对历史人物的评价,都展现了他非凡的史学素养。例如,他对某些朝代的兴衰、战争的起因结果、政治改革的得失等,都有自己独到的分析和评价。这些论述不仅具有史学研究的价值,也折射出他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深沉思考。 书信往来: 书信是反映个人生活、思想以及社会交往的重要载体。《牧斋杂著》中收录的钱谦益书信,涉及面极为广泛。他与当时的许多文人雅士、士大夫、甚至朝廷官员都有书信往来。这些书信内容丰富,或讨论诗文创作,或交流学术思想,或叙述个人生活,或议论时政,或寻求帮助,或表达关怀。通过这些书信,我们可以窥见钱谦益丰富多彩的社交圈,了解他与同辈人的思想碰撞,感受他对朋友的情谊,以及他在复杂政治环境中的处世之道。这些信件是研究明末社会关系、文人交往、以及钱谦益个人经历的宝贵史料。 政治与社会议题: 作为一位身处时代变革洪流中的士大夫,钱谦益无法回避政治与社会议题。书中可能收录了他对当时政治事件的评论、对朝政的看法、以及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在国势飘摇、风雨欲来的明末,他对时局的忧虑,对国家前途的担忧,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思考,都在他的文字中有所体现。虽然他的政治立场和选择在历史上存在争议,但其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注,以及在文字中所流露出的忧患意识,是不可否认的。这些内容为我们理解明末的政治生态、社会矛盾以及知识分子的复杂心境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杂记与生活片段: 除此之外,《牧斋杂著》还可能包含一些钱谦益的生活琐事、读书心得、游记感怀等。这些看似零散的文字,却能够勾勒出他作为一位文人学者在日常生活中的精神世界。他对自然景物的描摹,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捕捉,对人生哲理的感悟,都使他的作品更具人情味和生活气息。这些内容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钱谦益,不仅仅是一位站在历史风口浪尖的政治人物,更是一位有着丰富情感和细腻感受的读书人。 学术价值与文学意义: 《牧斋杂著》是钱谦益留给后世的宝贵文化遗产,其学术价值与文学意义并重。 学术价值: 1. 明末学术思想的见证: 钱谦益是明末“公安派”之后最重要的文学流派——“虞山派”的代表人物。他的学术思想和文学主张对当时的文坛产生了深远影响。《牧斋杂著》作为其思想的集中体现,是研究明末学术史、文学史的重要依据。 2. 历史文献的珍稀价值: 书中包含的大量书信、奏议、杂记等,为我们提供了了解明末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第一手资料。特别是涉及明末政治斗争、民族矛盾以及士大夫群体命运的内容,对于史学研究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3. 思想史研究的窗口: 钱谦益的一生充满了戏剧性的转折,其思想在不同时期也呈现出复杂的变化。《牧斋杂著》中不同时期的作品,能够帮助研究者梳理其思想演变的轨迹,理解他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所做的选择及其背后的思想动因。 4. 文献考订与版本研究: 《牧斋杂著》本身也可能是经过后人整理、校订、出版的。其版本、校勘等问题,本身也是文献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文学意义: 1. 诗文创作的典范: 钱谦益的诗歌和散文,在当时乃至后世都享有盛誉。他的诗歌风格典雅,意境深邃;他的散文则论辨清晰,文笔流畅。对后代作家在诗文创作上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 文体发展的体现: 书中包含的多种文体,如诗、文、书、论等,集中展现了明末清初实用文体的成熟面貌,为研究中国古代文体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实例。 3. 情感与哲思的抒发: 钱谦益的作品中,既有对自然山水的描绘,也有对人生际遇的感叹,更有对家国命运的深沉思考。这些作品情感真挚,哲思深刻,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4. 语言艺术的魅力: 钱谦益的语言功底深厚,遣词造句精当,能够将复杂的思想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体现了汉语语言的独特魅力。 总结: 《牧斋杂著》(上下册)是一部集文学、史学、思想于一体的巨著。它不仅是钱谦益个人才华的集中展现,更是明末清初那个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的生动描绘。通过阅读此书,读者不仅可以领略钱谦益作为一代文宗的卓越才情,更可以深入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思想潮流以及知识分子的命运沉浮。无论是对历史学、文学史、思想史的研究者,还是对中国古代文化感兴趣的普通读者,都能从中获得丰富的知识和深刻的启迪。平装版的出版,也使得这部重要的学术文化遗产能够以更便捷的方式,走进更广泛的读者群体。

用户评价

评分

读完其中一些章节后,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的笔触极为细腻,尤其在描绘日常生活中的细微变化时,那种观察力简直令人叹为观止。他似乎拥有一种魔力,能将那些被我们习以为常的场景,用一种全新的视角重新呈现出来。比如,对某一季节光影变幻的描述,寥寥数语,却能构建出一个栩栩如生的画面,让人仿佛能闻到空气中特有的味道。文字的节奏感掌握得也极佳,时而如涓涓细流般平缓舒展,时而又像骤然爆发的江河,引人入胜。这种文字的张力,使得阅读过程充满了一种探索的乐趣,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页会带来怎样的惊喜或感悟。对于那些追求文学韵味和深度体验的读者来说,这种行文风格无疑是一种享受,它要求读者慢下来,细细品味每一个词语背后的意蕴。

评分

我必须得提一下这本书所蕴含的广博学识,它绝非是单一领域的浅尝辄止。从涉及的诸多典故和引证来看,作者显然是在一个非常扎实且宽泛的知识体系上进行创作的。阅读过程中,我常常需要停下来查阅一些名词或典故,但这并非是阅读的阻碍,反而更像是一场循序渐进的知识拓展之旅。这种“带着问题去读书”的体验非常棒,它强迫我去主动思考和求证,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它打破了传统志怪或笔记的刻板印象,将哲思、历史、风俗观察巧妙地编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多维度的文化景观。每读完一个片段,脑海中都会留下一个清晰的“知识点”或者一个值得深思的“文化锚点”,这对于提升个人素养非常有助益。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平装本拿在手里,恰到好处的重量感,既不像精装本那样过于沉重,又比那种轻飘飘的袖珍本要厚实可靠得多。纸张的选择也很用心,泛着柔和的米黄色泽,触感细腻,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封面设计走的是一种典雅的复古风,字体排版疏朗有致,透着一股书卷气。翻开扉页,就能感受到出版方在细节上的用心,装订得非常牢固,想必能经受住岁月的考验。这种朴实中透着精致的风格,非常符合我对于一套值得反复品读的经典著作的期待。它不像那些过度包装的流行读物,而是专注于内容本身,让人一上手就觉得这是一件值得珍藏的“器物”。摆在书架上,它自成一景,那种低调的沉静感,似乎在无声地诉说着其中蕴含的深厚学问。

评分

从阅读的整体感受来看,这本书带给我的情绪波动非常丰富。它不像某些严肃著作那样高高在上,而是带着一种温情脉脉的人文关怀。作者对世间万物的观察,透露出一种洞悉世事后的豁达与超然,但在同时,对于个体命运的描摹又充满了同情与理解。有时候会读到一些令人会心一笑的幽默片段,那是对人性弱点的巧妙调侃;而另一些篇章则会引发深沉的共鸣,让人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一种跨越时空的慰藉。这种情绪上的丰富层次感,让阅读不再是单向的输入,而是一场双向的情感交流。它成功地在历史的厚重与个体的细腻之间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点,读完之后,心中留下的不是沉重的负担,而是一种宁静而又充实的平和感。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校对质量,作为一套注重传统韵味的刊物,处理得相当到位。字体选用了一种非常清晰易读的宋体变体,字号适中,行间距处理得恰到好处,即便是光线不佳的环境下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明显的压力。更值得称赞的是,在涉及大量引文或注释时,编辑的处理方式非常干净利落,没有那种拥挤和混乱的感觉,保证了正文的流畅性。这直接体现了出版方对阅读体验的尊重——知道读者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一本好书,内容固然重要,但如果阅读体验因粗糙的制作而大打折扣,那也是一种遗憾。这套书在这方面做到了“润物细无声”的完美配合,让读者能够完全沉浸在作者构建的世界中,而不用被外界的任何技术细节所打扰。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