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 浅释 9787550239227

了凡四训 浅释 9787550239227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明袁了凡 著
图书标签:
  • 了凡四训
  • 传统文化
  • 人生智慧
  • 修身养性
  • 处世哲学
  • 道德修养
  • 国学经典
  • 励志
  • 人生规划
  • 自我提升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枫林苑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ISBN:9787550239227
商品编码:30015508266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5-07-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了凡四训 浅释

定价:44.00元

作者:(明)袁了凡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5-07-01

ISBN:978755023922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了凡四训浅释》由净空法师浅释,《了凡四训》,种德立命、修身治世类教育书籍。作者为明代袁黄,字坤仪,后改名了凡,作于六十九岁,全文分四个部分。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改变命运的过程。原本为教训自己的儿子,故取名《训子文》;后为启迪世人,遂改今名。作者净空法师用简 练明白的语言,对原著加以深刻解读,以《了凡四训》为纲,将精深的佛理讲得深入浅出,使人听后如沐春风。

目录



训 立命之学
第二训 改过之法
第三训 积善之方
第四训 谦德之效
附录 了凡四训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德不孤,必有邻——人生智慧的回归与实践》 内容概要: 本书并非简单罗列人生道理,而是致力于引导读者深入探索个体生命价值的本源,发掘潜藏于内心的力量,并将其转化为积极向上的人生实践。作者以深邃的洞察力,剖析了现代社会中个体普遍存在的迷茫、焦虑与疏离感,并追溯其根源,指向了现代人在追求物质富足与外在成就的同时,往往忽视了内在德行的修养与精神世界的丰盈。 本书的核心在于阐述“德不孤,必有邻”这一深刻的哲理。它并非一套僵化的道德说教,而是一种动态的、充满生命力的处世哲学。作者认为,真正的德行并非孤芳自赏,而是一种内在的品格与外在的行为相结合的显现,它会自然而然地吸引同频之人,形成积极的社交网络与和谐的人际关系。这种“吸引力法则”并非神秘主义,而是基于人性共通的规律。当一个人以真诚、善良、正直、宽容等品德待人接物时,他自然会赢得他人的尊重与信赖,从而构建起稳固而有益的社会连接。 本书的结构循序渐进,首先从对当下社会现象的观察入手,指出人们在追逐外在功利的过程中,常常迷失了方向,甚至为了短期的利益而牺牲了长远的人生价值。这种迷失表现为:对自我价值的认知模糊,容易被外界的评价所左右;人际关系的表面化与功利化,缺乏真挚的情感链接;以及面对困难与挫折时,容易产生消极情绪与放弃的念头。 接着,作者将笔锋转向内在的探索,引导读者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通过一系列引人入胜的阐述,本书强调了以下几个关键方面: 自我认知与价值体系的建立: 鼓励读者深入了解自己的性格特质、价值观与人生目标。这并非一次性的顿悟,而是一个持续反思与调整的过程。认识到自身的优点与不足,并以此为基础,构建起一套独立而坚定的价值体系,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保持清醒与独立。 情感智慧的培养: 强调情绪管理与共情能力的重要性。本书认为,真正的情感智慧并非压抑负面情绪,而是理解、接纳并以健康的方式表达它们。同时,培养共情能力,即站在他人的角度理解其感受与立场,是建立深厚人际关系的基础。 品格力量的塑造: 深入探讨正直、诚信、责任感、谦逊、感恩等核心品质的重要性。作者并非空谈这些品质,而是结合丰富的案例与深刻的分析,阐述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这些品格,并展示它们如何成为个体抵御诱惑、克服困难的强大武器。 积极心态的养成: 引导读者培养乐观、坚韧、知足常乐的心态。面对生活的起伏,积极的心态能够帮助我们发现转机,从中汲取经验,而非沉溺于抱怨与沮丧。知足常乐并非安于现状,而是一种平和的心境,懂得欣赏当下所拥有的一切,并以此为动力继续前行。 人际关系的建设与维护: 详细阐述了如何建立健康、有益的人际关系。这包括真诚沟通、尊重差异、懂得付出与回报的平衡,以及在关系中保持独立的自我。本书认为,良好的人际关系并非偶然,而是需要主动的经营与维护。 行动力的激发与实践: 强调了将内在的认知与感悟转化为实际行动的重要性。纸上谈兵终究是虚幻的,本书鼓励读者勇于尝试,从小事做起,在实践中不断修正与提升。 本书最大的特色在于其“知行合一”的理念。它不满足于理论层面的探讨,而是将重点放在如何将这些人生智慧融入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使之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行为习惯。作者以生动的语言、贴近生活的案例,以及深刻的哲学思考,将这些看似抽象的道理具象化,让读者能够理解并实践。 书中并非一味地强调“善”,而是更注重“德”的全面性。它承认现实的复杂性,但始终引导读者回归到内心的纯粹与力量。它强调的是一种“内圣外王”的理想状态,即通过不断完善自我,达到内心的安宁与力量,进而影响并改善周遭的世界。 《德不孤,必有邻——人生智慧的回归与实践》是一本适合所有希望提升自我、改善生活、构建和谐人际关系读者的读物。无论您正处于人生的哪个阶段,无论您面临着怎样的挑战,本书都能为您提供深刻的启示与实用的指引,帮助您找回内心的平静与力量,实现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的人生。它不是一本解决所有问题的“万能手册”,而是为您打开了一扇通往自我成长与智慧生活的大门,邀请您踏入其中,开启属于您自己的探索之旅。 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帮助读者: 重塑自我价值感: 摆脱外界评价的束缚,建立内在的自信与肯定。 提升情感智商: 更有效地管理情绪,更深入地理解他人,构建更和谐的人际关系。 培养坚韧品格: 在面对困难与挫折时,展现出更强的适应能力与抗压能力。 寻求人生意义: 找到超越物质追求的更深层次的人生目标与价值。 实现积极改变: 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在生活中体验到真正的成长与进步。 总而言之,本书的核心精神在于“内德致远,外德济人”。它相信,每个人内心都蕴藏着巨大的潜能,只要我们愿意付出努力去发掘、去培养,便能构建起丰盈的精神世界,并以此为基石,与世界建立起积极而有意义的连接。它是一次对人生智慧的深度挖掘,也是一次对现代人精神需求的真诚回应。这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细细品味,并在实践中不断体悟的书。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个热爱历史故事的人,这本书中引用的那些轶闻趣事和历史人物的对照,为我打开了一扇观察古代士人精神世界的窗户。它不仅仅是哲学论述,更像是一部充满人生智慧的“人物传记集”。我尤其喜欢它对袁了凡这位主角的描写,他从一个屡试不第、被术士断定“活不过五十”的普通官员,如何通过有意识的“立功、立言、立德”来实现生命的逆转。这种由内而外的转变过程,远比那些横空出世的成功学故事来得更有说服力。它展示了一种缓慢但坚定的、如同雕刻时光般的自我重塑。阅读这些故事时,我仿佛能感受到那个时代人们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朴素而坚定的追求,那种对德行不渝的执着,在如今这个快节奏、重结果的社会中,显得尤为珍贵和发人深省。

评分

这本《了凡四训 浅释》的书籍包装设计得相当雅致,那种沉静的墨绿色配上烫金的书名,一眼就能感受到一种内敛而厚重的古典气息。拿到手里分量适中,纸张的质感也非常好,翻页时没有那种廉价的沙沙声,而是带着一种油墨的温润感,很适合静心阅读。我尤其欣赏它在排版上的用心,字体的选择既保证了古籍的可读性,又不会让人感到晦涩难懂。很多古籍的现代版本为了追求“简约”,反而牺牲了阅读的舒适度,但这本似乎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平衡点。封面上的那句“了凡四训”,本身就带着一种强烈的宿命感和探讨人生命运的意味,让人忍不住想要翻开扉页,看看作者是如何抽丝剥茧,剖析那些看似命中注定的轨迹的。总而言之,从一个纯粹的“物品”角度来看,它无疑是一件精心制作的工艺品,让人愿意长期珍藏在书架上,时常摩挲。

评分

这本书的实用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时间管理”和“精力分配”的伦理框架。现代人最大的困扰之一是如何在无穷无尽的待办事项中找到重心,而《了凡四训 浅释》通过对“惜时”和“守信”的强调,实际上是在教导我们如何分配生命中最宝贵的资源——时间与信念。它让我反思,我那些看似忙碌的一天中,有多少时间被浪费在了无意义的“心念波动”和“口舌之争”上。书中关于如何“寡过”的论述,非常犀利,它迫使读者进行一场深刻的自我盘点,看看自己每日的过失清单,并找出那些看似微小却能侵蚀心性的漏洞。这种强烈的自我审视,比任何时间管理工具都来得有效。合上书本时,我感到一种久违的踏实感,仿佛被要求重新校准了自己的人生罗盘,目标清晰而方向坚定,这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修身之道”。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它对“改变”这一主题的处理方式。我们生活在一个崇尚“自我赋能”的时代,人人都在谈论“突破自我”、“超越极限”,但《了凡四训》却提供了一种更扎实、更具谦卑感的视角。它首先承认了“命”的初始设定,但紧接着又将“数”的运行轨迹交还给了人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日积月累的刻意练习和心性修炼。我发现自己过去对“命运”的理解过于偏激,要么是完全宿命论,要么是盲目乐观主义。这本书则像一个高明的棋手,教你认识棋盘的边界,然后在既定的规则内,走出最精妙的应对之策。这种辩证的思维方式,极大地缓解了我面对挫折时的焦虑感。我不再执着于那些我无法控制的外部因素,而是将所有精力集中在我能控制的“心念”和“行为”上,这是一种非常清醒的力量。

评分

我最近沉迷于探究古代的智慧如何与现代生活对接,而这本书的“浅释”部分,简直是为我这种半吊子学者量身定做的导航仪。我之前尝试读过一些原典,往往是读了三页就要查阅五次注释,晦涩的文言文成了我理解先贤思想的最大障碍。但这本书的解读,就像是请了一位极其耐心的老先生,坐在你身旁,用最贴合现代语境的例子,将那些看似玄乎的“定数”和“造化”的概念,掰开揉碎了讲给你听。它并没有简单粗暴地把原文翻译成白话,而是深入挖掘了其背后的心理学和社会学意义,比如如何看待环境对个人成长的影响,如何处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这使得整本书的阅读体验非常流畅,思想的火花能够不断地被点燃,而不是被语言的壁垒所阻碍。它让我对“积善”有了更具操作性的理解,不再是空泛的道德说教,而是落实在日常选择上的微小行动。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