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游记选评 9787532585236

徐霞客游记选评 9787532585236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黄珅,撰 著
图书标签:
  • 徐霞客
  • 游记
  • 明代文学
  • 地理
  • 游记文学
  • 文化史
  • 古代文学
  • 旅行文学
  • 名著
  • 选评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枫林苑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32585236
商品编码:30015688554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7-06-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徐霞客游记选评

定价:32.00元

作者:黄珅,撰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6-01

ISBN:9787532585236

字数:186000

页码:448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明徐弘祖(号霞客)著《徐霞客游记》是我国古代一部名著,用日记体裁记述了作者的旅行考察,涉及地貌、水文、地质、植物等,开我国地理学系统观察自然,描写自然的新方向。游记文笔生动旖旎,长期以来又作为文学作品传世。本选评选取《徐霞客游记》中的名篇加以注释,并予以精彩的讲评。阅读这些篇章,山光云影,宛然在目;泉流风声,倾耳可听,而其中又活跃着徐霞客凌艰越险、嵯峨磊落的身影。

目录


作者介绍


黄坤,1949年3月生。1987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同年留校任教。现于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从事古典文学和古籍整理教学、研究工作。著有《新译徐霞客游记》等。

文摘


序言



《山海拾遗》 一部关于中国古代地理、民俗、植物、动物及神话传说的博物志 作者:匿名编撰 《山海拾遗》并非一部单一作者创作的文学作品,而是一部集结了历代文人墨客、方士游侠、寻仙问道者以及民间传说的珍贵文献汇编。其内容涵盖了中国古代广袤疆域内的山川地理、奇异的动植物、神秘的民俗风情、以及流传千古的神话传说。本书力求以一种近乎考古的严谨态度,将这些散落在浩如烟海的古籍、碑刻、壁画、口头传说中的碎片,重新梳理、辑录、注释,呈现给读者一个斑斓陆离、充满想象力的古代中国世界。 卷一:形胜九州,河山壮丽 本卷着力描绘中国古代疆域内的山川地理。从昆仑之巅的巍峨,到东海之滨的浩渺,从巴蜀之地的奇险,到燕赵之地的雄浑,《山海拾遗》力图勾勒出一幅幅波澜壮阔的自然画卷。书中不仅记录了诸如泰山、黄山、庐山等名山大川的地貌特征、气候特点,更深入挖掘了那些鲜为人知的秘境。例如,对于一些传说中的仙山,如蓬莱、方丈、瀛洲,书中并非止于简单罗列其名,而是根据不同文献的记载,尽可能详尽地描述了其地理位置的推测、岛屿的形态、以及其上可能存在的奇异植物和灵异之事。 关于河流,本书则关注其对地域文化的影响。从黄河的奔腾万里,滋养中原沃土,到长江的浩浩荡荡,孕育江南水乡,再到那些或涓涓细流,或湍急险峻的地方性河流,书中都附以详细的地理描述。更重要的是,对于这些河流沿岸的聚落、重要的渡口、以及围绕河流发生的历史事件和民间传说,都有所涉猎。例如,关于“洛书”的传说,以及其与洛水的关联;关于“河图”的神秘出现,以及其象征意义的解读,都将在本卷中予以探讨。 此外,对于一些地质构造独特、或因自然灾害而形成特殊地貌的区域,本书也进行了重点的梳理。例如,一些火山活动形成的奇特景观,或因地壳变动而产生的断层、峡谷,以及这些地貌在古代人们的认知中如何被赋予神话色彩,都将是本卷的关注点。通过对这些地理信息的梳理,读者可以窥见古代中国人在面对自然时的敬畏之心,以及他们对世界万物的朴素认知。 卷二:异禽奇兽,生灵万象 如果说卷一描绘的是宏大的地理画卷,那么卷二则将目光聚焦于那片土地上充满生命力的奇异生灵。中国古代的博物学,常常与神话传说交织在一起,创造出许多令人惊叹的生物形象。《山海拾遗》精选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异禽奇兽,并力求从文献学的角度,追溯其起源和流传。 书中收录了大量关于神话传说中的动物,如凤凰、麒麟、龙、饕餮等。对于这些神兽,本书并非简单地描绘其形态,而是深入探究其在不同文献中的异同描述,以及它们在古代社会中所象征的意义,如祥瑞、灾祸、权力、欲望等。书中还会引用一些古代的图像资料,如壁画、青铜器上的纹饰,来佐证这些神兽的视觉形象。 除了神兽,本书还收录了许多在古代文献中被记载为“异兽”的生物。这些生物或许是当时人们对某些真实存在但稀有动物的夸张描绘,也可能完全是想象的产物。例如,书中会详细描述“狻猊”的形态及其传说,“穷奇”的善恶辨析,“混沌”的无形之状,以及“山海经”等古籍中记载的各种奇形怪状的动物,如“鸧鹢”、“肥遗”、“狰”等。对于这些生物,本书会尝试考证其可能对应的现实生物,或者分析其在古代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同样,关于异禽的记载也占有相当的比重。例如,关于“九凤”、“鸑鷹”等神鸟的传说,以及那些拥有奇特能力或外观的鸟类,如能够预知风雨的“鸧”。本书还会关注那些在古代被认为具有药用价值或吉祥寓意的鸟类,并引用相关的古籍记载。 通过对这些异禽奇兽的梳理,读者将得以一窥古代中国人在认识自然、理解生命时的奇妙想象力和独特的文化视角。这些生灵不仅是文学和艺术的灵感源泉,更是古代人们精神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 卷三:俗异风情,人情百态 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地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山海拾遗》的第三卷,将目光投向了这些充满地域特色的人文景观,试图展现古代中国社会的多元面貌。 本卷首先关注的是各地独特的祭祀习俗和节日庆典。从黄河流域的农耕祭祀,到南方沿海的渔猎祭海,再到边疆地区的民族习俗,本书都进行了细致的记录和梳理。书中会引用大量关于古代节日,如岁末的“大傩”驱邪,春季的“社祭”,以及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的各种祭祀仪式。对于这些习俗的起源、演变以及在古代社会中的功能,都有所探讨。 其次,本书深入描绘了各地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技艺。例如,对于一些古代独特的建筑风格,如穴居、干栏式建筑;对于一些精湛的工艺,如古代的冶金术、纺织术、陶瓷制作;以及各地独特的饮食文化、服饰习惯,都在本书中有所体现。本书还会关注一些被视为“奇技淫巧”但却展现出非凡智慧的古代发明和技术。 此外,本卷还收录了大量关于古代婚姻习俗、丧葬礼仪、以及民间信仰的内容。书中会探讨不同地区对于婚嫁的讲究,如“六礼”的演变;对于丧葬的仪式,如“谥号”、“庙号”的意义;以及各地人民对于鬼神、祖先、风水等方面的普遍信仰。这些内容有助于读者理解古代中国社会的人伦关系和道德观念。 本书还会关注一些在古代被认为是“异人”或“奇俗”的群体和现象。例如,一些隐居山林、或以特殊方式生活的群体,以及一些在今天看来难以理解的习俗,都将在本书中予以呈现,并尝试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进行解读。通过这些对民俗风情的描绘,读者将有机会走进古代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体会他们对生命、对社会的独特理解。 卷四:神话溯源,传说流芳 神话传说,是民族集体潜意识的表达,也是人类早期认识世界、解释未知的一种方式。《山海拾遗》的最后一卷,将汇集和梳理中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神话传说,并对其进行溯源和解读。 本卷将从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补天等创世神话讲起,追溯中国神话体系的早期形态。书中会对不同版本的神话进行比对,探讨其地域性和文化差异。例如,关于“后羿射日”的故事,书中会收录不同地域的传说版本,并分析其象征意义。 关于古代的英雄神话,也是本卷的重点。例如,关于大禹治水的神话,书中会详细考证其历史原型和文化内涵,以及其在后世的演变。关于其他如“夸父追日”、“精卫填海”等脍炙人口的传说,也将予以收录和解读,探讨其所蕴含的民族精神。 本书还会关注一些关于神祇、仙人、以及鬼魂的传说。例如,关于三皇五帝的传说,书中会尝试区分历史事实与神话虚构。关于古代对山川神灵、星辰神祇的崇拜,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关神话,都将有所涉及。对于一些关于鬼怪、妖怪的传说,书中也会进行整理,并分析其在古代人们心中的地位和作用。 此外,本卷还将重点探讨一些被认为是“巫文化”、“图腾崇拜”等早期宗教信仰在神话传说中的体现。例如,一些与祭祀、占卜相关的神话,以及一些被认为是图腾象征的神灵,都将在本卷中予以关注。 《山海拾 itin》卷四力图展现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丰富性、多样性和深刻的文化内涵。这些神话传说不仅是文学艺术的宝库,更是研究古代中国人民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民族精神的重要依据。 结语 《山海拾遗》并非一部按部就班的教科书,而是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漫游。它以一种不拘一格的态度,网罗古今,汇集零散,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观察和理解古代中国多维度视角的窗口。本书的价值在于其内容的广博,考证的细致,以及对古代先民丰富想象力和深刻智慧的呈现。阅读此书,如同打开一扇尘封已久的门,让古老的回响在今时今日再度响起,让我们得以在浩渺的历史长河中,与那些伟大的先辈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文字功力,用“炉火纯青”来形容或许都不够贴切,它更像是一种浑然天成的语言天赋的流淌。我发现自己常常会因为一个精准的动词或一个绝妙的比喻而感到心头一震。尤其是作者描述自然现象时的笔法,那种将哲理融入景物的能力,让人叹为观止。比如他描绘暴雨将至时的山峦色彩变化,那种由浅灰到黛青的微妙过渡,即使用最先进的数码相机也很难捕捉其神韵。这本书提供的,是一种超越感官的体验。它让我重新审视了汉语的表达潜力,明白了真正的文字大师是如何将抽象的情感和具象的画面完美地熔铸在一起的。这种阅读过程,与其说是获取信息,不如说是在进行一场高规格的语言训练。对于所有热爱文字、渴望提升表达能力的人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本活生生的范本,每一页都值得被反复揣摩和学习。

评分

与其他同类题材的书籍相比,这本书在结构布局上显得异常考究和严谨,丝毫没有散漫的痕迹,尽管内容涉及广阔的地域和漫长的时间跨度,但整体上却展现出一种内在的逻辑张力。我能感觉到作者在编排这些篇章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仿佛在构建一座精密的文学迷宫,引导读者在不同的地理坐标和心境之间游走,却总能通过巧妙的过渡将线索重新收拢。这种高超的架构能力,使得即便读者没有地理知识背景,也能清晰地跟上作者的思绪脉络。它不像某些散文集那样容易让人迷失在碎片化的记录中,这本书有着清晰的主线和副线,使得阅读体验层层递进,富有层次感。每次读完一个章节,我都会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仿佛作者已经为我规划好了最佳的认知路径,让人在领略风光的同时,也接受了一次结构思维的熏陶。

评分

我被书中那种贯穿始终的、对生命意义的探寻深深吸引住了。这不仅仅是一部游记,更像是作者对自己生命历程的一次深刻复盘与致敬。他笔下的山川河流,早已超越了地理学的范畴,它们成为了作者内心世界的投影,承载着他对于时间流逝、人生价值的独特见解。很多地方,我甚至感觉自己不是在阅读别人的经历,而是在进行一场与自我的对话。每当作者记录下一次艰难的跋涉或一次与陌生人的短暂交集,背后都隐含着对“存在的意义”的追问。这种深层次的哲学挖掘,使得这本书具备了超越时代的价值。它不迎合当下的流行趣味,而是聚焦于人类永恒的困惑,让人在合上书本之后,依然能感受到那份沉甸甸的思考重量,激励着我们去重新审视自己脚下的路。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带着古典韵味的纸张触感,配合着内页清雅的排版,光是捧在手里就能感受到一股沉静的力量。我尤其喜欢它在细节处的用心,比如扉页上那幅手绘的山水小品,笔触细腻,一下子就把人拉进了那种古朴的意境之中。作为一名业余的山水画爱好者,我常常被这种视觉上的享受所打动。它不像很多现代出版物那样追求浮华的光鲜,而是用一种近乎虔诚的态度对待阅读这件事本身。拿到书后,我花了好一番功夫才舍得翻开阅读,生怕一上手就破坏了这份完好的美感。这种对书籍物理形态的尊重,在如今这个电子阅读盛行的年代,显得尤为珍贵。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精心制作的工艺品,值得收藏和反复摩挲。从封面到字体选择,每一个环节都透露出出版方对经典文本的敬畏之心,这种用心程度,远超我预期的标准。

评分

初读之下,我发现作者的叙事视角极其独特,他似乎总能以一种旁观者的超然姿态,冷静地剖析那些宏大叙事背后的个人体验。那种细腻到令人咋舌的观察力,让我不禁停下来,反复琢磨某一个句子到底蕴含了多少层深意。我记得有一段描写他行至一处偏僻山村时的情景,那种对当地风俗人情的捕捉,简直如同高清纪录片一般栩栩如生。没有矫揉造作的抒情,全凭精准的白描和恰到好处的留白,让读者自己去填补情感的空白。这种文学手法,高明之处在于它拒绝喂食式的解读,而是邀请读者成为共同的发现者。它挑战了我们对于传统游记的刻板印象,不再是简单的山水记录,而是一场对生活本质的深刻叩问。这种阅读体验是需要耐心的,它要求你慢下来,去体会文字背后的呼吸和温度,而不是囫囵吞枣地追求情节推进。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