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87552804607 李敖精编:王安石集 明夷待访录 信及录 天津古籍出版社 李敖

9787552804607 李敖精编:王安石集 明夷待访录 信及录 天津古籍出版社 李敖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敖 著
图书标签:
  • 王安石
  • 明夷待访录
  • 信及录
  • 李敖
  • 古籍
  • 历史
  • 传记
  • 文学
  • 宋代
  • 天津古籍出版社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聚雅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天津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52804607
商品编码:30016018350
包装:精装
出版时间:2017-03-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李敖精编:王安石集 明夷待访录 信及录

定价:89.00元

作者:李敖

出版社:天津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3-01

ISBN:978755280460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了解中国文化精华,从阅读这套书开始!200部国学经典名著,30卷囊括!李敖耗时多年亲自点评批注!人生必读经典,书架必藏良品!“李敖主编国学精要”系列丛书由自称“五十年来,五百年内中国白话文写得好”的国学大师李敖主编,全书共30卷,遴选了中国历史上流传下来的200部古籍经典名著,从先秦至晚清,哲学、宗教、历史、文学、科学、艺术……几乎囊括了国学的精华。有了这部巨著,你可以上下古今,把千年精华尽收眼底;你可以纵横左右,把多样遗产罗列手边;你可以从古典中寻新义,从旧籍里找时潮;从深入浅出的文字里,了解古代的中国和现代的中国。

内容提要


目录


王安石集

导读 / 002

卷一?古诗一 / 003

卷二?古诗二 / 013

卷三?古诗三 / 023

卷四?古诗四 / 034

卷五?古诗五 / 045

卷六?古诗六 / 053

卷七?古诗七 / 064

卷八?古诗八 / 076

卷九?古诗九 / 085

卷十?古诗十 / 097

卷十一?古诗十一 / 108

卷十二?古诗十二 / 121

卷十三?古诗十三 / 133

卷十四?律诗一 / 144

卷十五?律诗二 / 157

卷十六?律诗三 / 170

卷十七?律诗四 / 183

卷十八?律诗五 / 195

卷十九?律诗六 / 208

卷二十?律诗七 / 220

卷二十一?律诗八 / 233

卷二十二?律诗九 / 245

卷二十三?律诗十 / 257

卷二十四?律诗十一 / 269

卷二十五?律诗十二 / 281

卷二十六?律诗十三 / 294

卷二十七?律诗十四 / 310

卷二十八?律诗十五 / 326

卷二十九?律诗十六 / 342

卷三十?律诗十七 / 358

卷三十一?律诗十八 / 374

卷三十二?律诗十九 / 392

卷三十三?律诗二十 / 407

卷三十四?律诗二十一 / 423

卷三十五?挽辞 / 440

卷三十六?集句 / 453

卷三十七?集句·词 / 467

卷三十八?四言诗·古赋·乐章·上梁文·铭赞 / 477

卷三十九?书疏 / 486

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 486

上时政疏 / 499

进戒疏 / 500

卷四十?奏状 / 502

乞免就试状 / 502

辞集贤校理状四 / 503

辞同修起居注状七 / 505

再辞同修起居注状五 / 508

辞赴阙状三 / 511

辞知江宁府状 / 512

举陈枢充钱谷职司状 / 513

作者介绍


李敖(1935.4.25—)

字敖之,祖籍吉林省扶余县人,台湾作家、中国近代史学者、文化学者、历史学家、作家、时事批评家。台湾无党派人士,曾任台湾“立法委员”(又称民意代表)。其人意志如铁、斗志昂扬,活力无限,“以玩世来醒世,用骂世而救世”。因其文笔犀利,批判色彩浓厚,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故自诩为“中国白话文之一的人”,亦被西方传媒追捧为“中国近代杰出的批评家”。著有《北京法源寺》《李敖有话说》《红色11》《上山·上山·爱》等100多本著作。

文摘


序言



《王安石集》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瑰宝,其作者王安石,作为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其文集不仅是研究其政治思想、人生轨迹的重要史料,更是宋代文学的璀璨明珠。本书所收录的《王安石集》,精选了其最为精华的部分,旨在呈现王安石在文学创作上的卓越成就,以及他深邃的思想内涵。 一、 文学成就:诗、文、词的鼎盛之作 王安石的文学创作,以诗歌成就最为突出。他的诗歌,继承了《诗经》以来现实主义的传统,同时又融入了唐代韩愈、柳宗元等人的革新精神,开创了宋诗“拗峭”、“瘦硬”的风格。其诗歌多关注民生疾苦,针砭时弊,洋溢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忧患意识。例如,“石灰吟”中的“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首诗以石灰自喻,展现了诗人不畏艰难、坚守节操的品格,也折射出王安石在政治改革中的坚定立场。他的诗歌语言精炼,意境深远,富于哲理,对后世影响极大。 除了诗歌,王安石的散文也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准。他深受儒家思想影响,文风朴实,说理透彻,逻辑严谨,善于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阐述深刻的道理。其散文不仅在文学上有很高的价值,更重要的是,它们是研究王安石政治思想、改革理念的重要文本。《答司马谏议书》便是其中的代表作,此文针对司马光对其变法措施的质疑,逐条批驳,言辞恳切,论证有力,充分展现了王安石的政治智慧和改革决心。文中“不知其所以然,而曰吾变之,此固不可以为长矣”,深刻地揭示了保守派思维的局限性。 王安石在词创作上也留下了不少佳作,虽然数量不如诗文,但其艺术价值同样不可小觑。他的词风继承了晚唐五代以来词体的抒情传统,但又注入了宋代文人的理性思考和政治抱负。如《桂枝香·金陵怀古》,词中写景抒情,将壮阔的时代背景与个人的历史感慨融为一体,气势磅礴,意境深远,成为咏古词的典范。 二、 思想内涵:变法维新的人生轨迹 王安石的生平,与他轰轰烈烈的政治变法紧密相连。他的一生,可以说是为理想而奋斗的一生,为改革而献身的一生。本书收录的《王安石集》,不仅是文学的宝库,更是解读这位伟大人物思想世界的一扇窗口。 王安石生活的时代,北宋社会面临着严重的政治、经济、军事危机。官僚体制腐败,冗官冗兵,财政枯竭,边患不断。在这种背景下,王安石提出了“富国”、“强兵”、“育才”三大目标,并身体力行地推行了“庆历新政”、“熙宁变法”等一系列改革措施。这些改革触及了北宋社会的方方面面,包括财政、军事、教育、法律等,旨在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实现国家富强。 《王安石集》中的许多篇章,都或隐或显地反映了他改革的思想和实践。例如,在《上仁宗皇帝书》中,他条理清晰地分析了当时国家面临的困境,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之道。他的奏疏、论说文,无不体现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和对改革的坚定信念。 然而,王安石的改革并非一帆风顺。他的改革触动了既得利益集团的神经,遭到了强大的阻力。保守派攻击他“不忠”,反对派攻击他“弄权”。巨大的政治压力,加之个人身体的衰弱,最终使得他的改革事业功败垂成。即便如此,王安石并未因此而消沉,他依然在文学创作中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和人生情怀。 三、 传承与价值:民族精神的写照 《王安石集》所呈现的,不仅仅是一位文人的才华,更是一种民族精神的写照。王安石以天下为己任,不畏艰险,勇于担当,这种精神值得我们今天依然学习和借鉴。 他的诗文,教会我们如何用犀利的笔触批判不公,如何用深沉的思考理解人生,如何用坚定的信念追求理想。他的变法实践,虽然在当时未能完全成功,但其忧国忧民的情怀,为国图强的决心,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 本书的精编,力求在浩瀚的文海中,拣选出最能代表王安石思想、艺术成就和人生情怀的作品。通过阅读本书,读者不仅能领略宋代文学的独特魅力,更能深入理解王安石这位伟大人物的政治抱负、思想深度以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四、 历史的局限与时代的精神 任何历史人物的思想和行为,都不可避免地带有其所处时代的局限性。《王安石集》中所展现的思想,也同样如此。王安石作为封建士大夫阶层的一员,其思想体系不可避免地受到当时社会政治思想的束缚。例如,他对君权的尊崇,对科举制度的依赖,以及对一些社会问题的根本性解决方案上的不足,都体现了那个时代的烙印。 然而,我们不能因为这些局限性而否定王安石的历史贡献。恰恰相反,正是在那个时代背景下,王安石能够提出如此具有前瞻性和改革精神的理念,并付诸实践,这本身就是一种了不起的成就。他试图通过制度的变革来解决社会矛盾,这在当时是极具创新性的。 《王安石集》中的《明夷待访录》和《信及录》更是从不同侧面展现了王安石的思想精华。 《明夷待访录》并非直接收录于王安石的文集,而是历史上由后人根据其言论汇编而成,它更为集中地展现了王安石在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深刻见解,尤其是他对民生问题的关注,以及对改革的理论探讨。这本书(或说其内容)之所以重要,在于它可能更清晰地勾勒出王安石思想的脉络,揭示了他改革的动因和目标。例如,其中可能包含了他对于国家财政状况的分析,对于官僚体系弊端的批判,以及对于如何通过改革来改善民生、增强国力的论述。这些论述,无疑是我们理解王安石政治主张的钥匙,也为我们审视古代社会治理提供了宝贵的视角。 《信及录》同样是展现王安石思想的重要文本,它通常被认为是一部关于他个人品德修养、治学方法以及一些生活哲理的著作。通过《信及录》,我们可以看到王安石在日常行为、待人接物、学习进取等方面的态度。这本书(或其内容)可能更侧重于展现王安石作为一位“君子”的自我要求和人生智慧。它可能包含了他关于如何保持内心宁静、如何对待世事变迁、如何坚持操守等方面的思考。这些内容,对于我们理解王安石的个人魅力,以及他如何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保持自我,具有重要的意义。 将《明夷待访录》和《信及录》的内容(即便它们并非直接收录于王安石的文集)与《王安石集》的诗文相结合阅读,能够让我们对王安石形成一个更为立体、全面的认识。他不仅是一位叱咤风云的政治家,更是一位有着深刻思想和高尚品德的士大夫。 因此,《王安石集》及其相关的思想文本,不仅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和政治史的重要材料,更是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它所蕴含的忧国忧民的情怀,锐意进取的改革精神,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至今仍能引发我们的共鸣,并对我们今天的生活和工作,提供有益的启示。阅读《王安石集》,就是一次与历史对话,一次对民族精神的追溯,一次对自我价值的探索。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业余历史爱好者,我通常会对比不同版本和不同学者的研究成果,以求得一个更全面的认识。这本书的出版,无疑为研究领域增添了一个新的参照系。从它的名字来看,它似乎旨在提供一个经过精心筛选和编排的版本,这对于时间有限的普通读者来说极为友好,避免了浩瀚文海中的迷失感。我很好奇,在“精编”的过程中,编者是如何取舍那些复杂的注解和庞杂的材料,最终构建出一个既保持原貌的精髓,又易于现代人理解的文本结构的。这种平衡的拿捏,往往是决定一本学术普及读物成败的关键。我希望能借由这个版本,更清晰地把握住核心思想的脉络,为我后续深入研读原始典籍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减少初学者可能遇到的门槛。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那种古典与现代交织的韵味,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很有分量感。书页的纸张选用了那种略带米黄色的高级纸张,阅读起来非常舒适,长时间盯着也不会觉得眼睛很累。封面设计上,字体挑选的很有讲究,既能体现出历史的厚重感,又不失现代设计的简洁大气。我特别喜欢它在细节处理上的用心,比如扉页上印制的一些古朴的纹饰,这些小小的点缀,无疑提升了整本书的收藏价值。初次翻阅时,那种油墨的清香混着纸张特有的味道,瞬间把我带入了一种沉浸式的阅读氛围中,仿佛能触摸到那些遥远时代的智慧和气息。虽然我还没有完全深入阅读内容,但仅凭这份精致的工艺,就能感受到出版社在出版此书时所倾注的巨大心血,这绝非一般平装书可以比拟的,它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让人爱不释手,期待着内容与之匹配的深度。

评分

我一直对中国古代的政治思想和历史人物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那些在历史转折点上能够留下深刻印记的思想家。这本书的标题本身就带有强烈的学术性和探索性,它暗示着一种对经典文本的深度挖掘和重新审视。我期待能从其中窥见作者对古代政治哲学中那些经久不衰的命题的独到见解,例如权力制衡、民生福祉以及如何在复杂的现实环境中实践理想的政治抱负。阅读这类历史文献,对我来说更像是一场与古人跨越时空的对话,每一次的领悟都可能重新校准我对当下社会的认知框架。我希望这本书不仅是对历史资料的简单汇编,而是能提供一套系统的、具有启发性的解读视角,帮助读者理解历史的必然性与偶然性,并从中汲取智慧,指导我们去思考未来的走向。

评分

这本书的出版地——天津古籍出版社,本身就是一个质量的保证。我一直比较信赖专门从事古籍整理与出版的机构,因为他们对文本的严肃性和准确性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在信息爆炸的今天,能够出版一本经过严谨校对、确保引文准确无误的古籍整理本,实在难能可贵。对于研究者或严肃的阅读者而言,文本的可靠性是阅读体验的基石。我期待这本“精编”能够真正做到“信”——即信息可靠、考据严谨。它不应只是对旧有文本的简单复制,而是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利用现代的整理技术,提供一个更易于检索、注释更清晰的版本,从而降低阅读和研究的门槛,让更多有志于探究古代思想精髓的人能够受益于此。

评分

拿到书后,我迫不及待地试读了其中一小段关于“用人不当”的论述,尽管只是匆匆一瞥,但其文字的力度和逻辑的严密性立刻抓住了我。那种直击核心、毫不留情的批判风格,让人感受到一种穿透历史尘埃的犀利感。这本书似乎没有丝毫的粉饰太平,而是直接呈现了那个时代政治实践中的困境与挣扎,这对于我们这些生活在相对安逸的现代社会的人来说,是一种必要的“思想冲击”。它提醒我们,即便拥有再宏大的抱负和再精妙的理论,一旦在执行层面出现偏差,其后果将是何其沉重。这种深刻的警示作用,远超一般历史读物的叙事层面,它直指人性与制度的相互作用,引人深思,让人在阅读中不断反躬自省。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