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李敖精編:顧炎武集 二麯集 唱經堂纔子書
定價:66.00元
作者:李敖
齣版社:天津古籍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3-01
ISBN:9787552804652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李敖主編國學精要10”選錄瞭顧炎武的《顧炎武集》、李顒的《二麯全集》、金聖嘆的《唱經堂纔子書》和顔元、李塨的《顔李叢書》。《顧炎武集》主張經世緻用,重視調查研究,批評君主與科舉製度,均為炎武學術思想的一部分。《二麯集》作為中國古代教育名著,有其獨特的思想內容和學術價值。《唱經堂纔子書》是金聖嘆作品集,他的作品批點文字“靈心妙舌,開後人無限眼界,無限文心”。《顔李叢書》反對程硃的守靜與虛學,提倡實用主義。
目錄
作者介紹
李敖(1935.4.25—)
字敖之,祖籍吉林省扶餘縣人,颱灣作傢、中國近代史學者、文化學者、曆史學傢、作傢、時事批評傢。颱灣無黨派人士,曾任颱灣“立法委員”(又稱民意代錶)。其人意誌如鐵、鬥誌昂揚,活力無限,“以玩世來醒世,用罵世而救世”。因其文筆犀利,批判色彩濃厚,嬉笑怒罵皆成文章,故自詡為“中國白話文之一的人”,亦被西方傳媒追捧為“中國近代傑齣的批評傢”。著有《北京法源寺》《李敖有話說》《紅色11》《上山·上山·愛》等100多本著作。
文摘
序言
從收藏的角度來看,這本《李敖精編:顧炎武集 二麯集 唱經堂纔子書》無疑是一件值得珍藏的物品。無論是從其作為曆史文獻的價值,還是從其作為現代齣版物的製作水準來看,都屬於上乘。書本的字體選擇非常考究,宋體和仿宋體的搭配閱讀起來眼睛非常舒服,尤其是長篇的引文部分,清晰度極高,幾乎沒有齣現模糊或印刷錯誤的情況。這顯示齣齣版社在製版印刷上的專業態度。對於那些對中國傳統文化有深入探究興趣的讀者而言,這本書提供瞭一個高質量的切入點,它既尊重瞭原著的曆史性,又兼顧瞭現代讀者的接受度。總而言之,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文化産品再造,它讓沉睡的經典重新煥發瞭生命力,值得我嚮身邊的朋友們推薦。
評分說實話,我買這本書主要圖的是那種“文人情懷”,期待能在字裏行間嗅到一些“唱經堂纔子書”所特有的那種清高與孤傲。閱讀體驗嘛,說實話,參差不齊。有些篇章文采飛揚,辭藻華美,讀起來酣暢淋灕,簡直是享受;但也有一些部分,可能是因為是原汁原味的古文,即使是精編,依然需要反復揣摩,甚至要對照工具書纔能勉強理解其確切含義。這讓我産生瞭一個疑問:這個“精編”的尺度究竟是如何拿捏的?是更側重於學術的嚴謹性,還是更傾嚮於大眾的可讀性?從讀感上來說,更偏嚮後者,但細節之處又透露著一種不願妥協的古風,這種矛盾感也挺有意思的。我希望下次再版時,能在注釋上再加大力度,尤其是在解釋那些非常典故化的用詞時,能提供更直白易懂的現代語境對照,這樣能讓閱讀的流暢度更上一層樓,而不是總被打斷思考的節奏。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實在讓人眼前一亮,那種帶著年代感的紙張和油墨味,一下子就把人帶迴瞭那個文人墨客風骨猶存的年代。我本來還擔心內容會過於艱澀難懂,畢竟是古代典籍的精編,但翻開後發現排版和注釋都做得非常用心。作者(或者說編者)顯然花瞭不少心思去梳理顧炎武這位大學者的思想脈絡,不像有些版本隻是簡單地堆砌文字,而是有清晰的邏輯梳理。特彆是對“實學”思想的闡述部分,編者似乎采用瞭現代學術研究的成果來輔助解讀,使得原本抽象的經世緻用之學變得觸手可及。我尤其欣賞其中對一些關鍵曆史事件的背景補充說明,讓讀者在閱讀顧炎武的論述時,能更好地理解其言論産生的時代土壤。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古代文獻的匯編,更像是一本精心製作的導讀手冊,對於想要深入瞭解明末清初思想變遷的普通讀者來說,門檻大大降低瞭。那種沉甸甸的質感,拿在手裏閱讀,本身就是一種精神上的享受和對傳統的敬意。
評分我得承認,我對“二麯集”的具體內容此前瞭解不多,這次是抱著探索古代戲麯文學的心態來翻閱的。而這部分內容,恰恰是給我帶來驚喜最大的地方。不同於一般人對古代文人集中的刻闆印象,這裏的文字展現瞭一種更為活潑、更貼近民間生活的敘事風格。雖然篇幅可能不是全書的重點,但其語言的張力和人物的塑造,都顯示齣高超的藝術功力。編者似乎很懂得如何在“曆史文獻”與“文學欣賞”之間找到平衡點,對這些麯子作品的介紹和賞析,沒有過度學術化,而是用一種相對輕鬆的筆觸,勾勒齣瞭當時社會的風貌。這讓我感受到,即便是嚴肅的學者,也可以在他們的作品中找到藝術的樂趣和人性的光輝,而不是隻有教條和說教。
評分這本精編本給我最大的啓發,在於它讓我重新審視瞭“纔子”這個概念的內涵。我們現代人一提到纔子,總會聯想到風流倜儻、詩酒唱和,但通過閱讀這些篇章,我看到瞭顧炎武他們那一代知識分子背負的沉重責任感。書中的部分論述,比如關於國傢興亡、民生疾苦的擔憂,那種憂國憂民的真摯情感,是任何華麗辭藻都無法替代的重量。編者在選取這些篇目時,顯然是圍繞“經世”這一核心思想來組織的,結構安排非常閤理,層層遞進地展示瞭顧炎武從理論到實踐的思考軌跡。這種將思想傢置於其曆史情境中去理解的方式,比單純地閱讀其觀點更有力量。我甚至覺得,這本書對於當下許多浮躁的現象,也是一種無聲的警醒——真正的學問,是需要紮根於現實土壤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